漢州沒讓他失望。

這的確是個超大城市。

簡單繞圈一週後,陳鋒初步估測漢州曾經的人口規模應該在三億以上。

市中區佔地面積近四千平方公里。

建築佈局並不密集,也算不上多麼高大。

除了倒塌的高樓住宅之外,大部分建築總高不過千米。

不過建築的個頭都很龐大,動輒佔地面積數十上百畝。

陳鋒簡單的看了下,大喜過望。

他在這些大型建築中看到了很多被破壞的機械,甚至還找到了一個超算中心。

陳鋒推測這次漢州扮演了工業製造中心與科學中心的角色,這正和他意。

他先按照記憶中的方位找到客來公寓,在裡面住下。

找這公寓還挺簡單的,千年過去,公寓的佈局與過去竟毫無區別。

想來這裡又是變成了名勝古蹟,被原樣儲存了下來。

當然,二十一世紀的鋼筋混凝土建築肯定不能儲存這麼多年。

現在還能有這風貌,建築材質肯定是換過一輪了。

與別的大型建築不同,客來公寓中幾乎沒有任何未來科技的成分,與他當年定居時幾乎一模一樣,原汁原味,就連電器都是他用慣了的古董。

大約正是因為文物小區中並無多少後現代科技的產物,客來公寓遭到破壞的程度很低。

簡單安頓下來後,他再駕輕就熟的掃蕩城市。

對付大城市,可不能像對付小城市那樣悶頭瞎逛。

他先花了一整個白天,將漢州遺址劃分為科研區、工業區、住宿區和商業區等四大片區,同時又將這四大片區按照受損程度的不同分為三個不同的探索優先等級。

當天夜裡,他手捧茶杯十分悠哉的來到優先順序最高的東郊科研區。

之前他就留意到了,東郊科研區中有一根巨大的沖天而起的金屬圓柱。

圓柱直徑三百餘米,高四千餘米,外殼是全金屬結構,共有數十節。

這是一臺超大型的光學望遠鏡。

沒想到在這個時代還能看見這種原理古老的東西,並且還建在地球上,他倒蠻意外的。

更意外的是,雖然中控智腦被破壞了,望遠鏡的主體結構依然完整,就連裡面的鏡片也完好無損。

折騰大半夜,新鮮上路專業製造爆炸的陳技師初步修復望遠鏡的功能,併成功將畫面轉移到了一臺拼裝得亂七八糟的投影儀上。

他終於透過望遠鏡看到了星空外的世界。

海王星與天王星軌道間多出一條巨大的光帶。

光帶如同行星圍繞太陽公轉一般旋轉著。

光帶之上時而有電弧閃爍,幾乎每一道電弧中蘊含的能量,都夠地球上的雷暴天氣持續三天三夜。

陳鋒繼續放大光學望遠鏡的倍率,能分辨出光帶的組成部分是一塊又一塊堆疊在一起的碎布般的物事。

電弧正是從這些“破布”上產生,再碰撞流轉並激發。

陳鋒知道這是什麼,戴森膜被撕碎的“屍體”。

他很欣慰。

這條時間線裡的人類完成了在2500年前創造出戴森膜的壯舉。

雖然現在已成遺骸,被撕碎的戴森膜也重新聚合到了一起,成了巨大的“太陽環”。

但它存在的痕跡至少能表明人類的努力沒有白費。

假如一切再無法挽回,千萬年或者億年後其他新生種族來到太陽系,再看見這些戴森膜的遺骸時,或許會將其當成新的宇宙自然生成的奇觀。

這些文明將會發出這樣的呼喊。

“啊,這是一種偉大的類生命結構,具備基因資訊的純自然恆星環。

宇宙多麼不可思議啊!”

但此時在陳鋒的心中,卻只剩千言萬語也講不出的感慨。

既然戴森膜都遭到了人為的破壞,那麼這次太陽系內的人類文明,應該真就是再無倖免了。

他之前還曾幻想過,或許火星等其他行星上還有人類。

戴森膜的屍骸摧毀了他的幻想。

陳鋒聳聳肩,自言自語,“算了.”

但他好歹又得出了另一個結論。

戴森膜的出現對人類意義重大,代表人類對光合作用的運用徹底達到第二階段,在太陽系內幾乎擁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能源和基礎材料。

參照戴森膜具備的科技水平,以及能帶來的生產力,那麼這次人類在2500年前必然已經建造出無數大型的跨恆星系級飛船。

這次衝出去的奮進遠征隊只會更多,能順利抵達目的地的遠征隊殖民艦也不應該只得兩艘。

不然這不符合邏輯。

所以獵戶臂裡一定還有很多人類的殖民地!一想到這點,陳鋒又高興起來,美滋滋的用光學望遠鏡對著夜空四處掃描,並開始在心中幻想那些獵戶臂裡的恆星系中,說不定也有新生的人類正在看著地球的方向。

“如果讓走出去的人們知道,此時正有一個人在母星上眺望他們,他們的感覺會是怎麼樣呢?感動?開心?馬上派一艘擁有曲率飛行能力的艦船來接我?”

一直沒人說話,陳鋒生怕自己失去了語言能力,養成了有事沒事就碎碎唸的習慣。

然後……他尖叫一聲。

是的,他想到了一個新的解決方案。

智慧裝置被摧毀得十分徹底,僅靠自己一人之力,想在地球廢墟中拼湊出一艘具備宇航能力的艦船,幾乎不可能,難度無限大。

即便能靠著生物電池解決動力問題,他也解決不了曲率引擎的計算需求,更沒辦法擁有導航能力與宇航護盾。

新的問題出現了,我該怎麼給殖民地裡的人傳送訊號,讓他們知道地球上還有一個人?十分鐘後,他沮喪的搖了搖頭。

習慣了量子網路後,他忽略了一件事。

光速的限制。

哪怕他真在地球上製造出了大型射電訊號發射塔,但等訊號以光速抵達殖民地,最快也要四年。

可一年之後,複眼文明的稜艦艦隊就將抵達獵戶臂。

陳鋒並不知道這次戰爭的走向會怎樣,能不能堅持三年。

好吧其實那都不重要。

人類殖民地能接收他的訊號,複眼者肯定也能。

那麼以複眼者的戰艦效能,自己先召喚回來的幾乎不可能是人類的救援艦船,只能是敵人。

陳鋒苦笑搖頭,又是一口將杯中茶水喝完。

算了,還是按照原計劃,繼續發掘地球歷史,試著靠自己撿垃圾拼湊或者修復艦船吧。

如果有機會,也能試著自己拼一臺輔助智腦出來,那麼導航與護盾的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這事看似天方夜譚,其實也就一線之隔。

只要能找到一片儲存依然完整的巴掌大的智腦晶片,再找到兩塊用來充當資料庫儲存載體的穩定生物量子結構,以他如今越來越成熟的拼裝技術,還真能拼出點東西來。

回到房間裡,陳鋒又給自己泡上一杯濃茶,再次寫日記。

這次他在日記中沒寫瑣事,只給自己敲定了兩大核心方針。

第一,在一個月內吃透漢州市中的一切,深入發掘歷史。

第二,撿更多垃圾,嘗試製造艦船與人工智慧。

他這一住,就是又七天過去。

在這七天裡,他收集到的零件總量超過一萬件,又製造了數百起爆炸。

但他的確越來越熟練了,都不用去看銘牌,只需要粗略的看一眼零件外形,便能知道哪個是變壓電容,哪個是能流穩定器,哪個是引力訊號發射器。

他甚至組裝出了一臺履帶式老式工程車,還在工程車上安裝了掃描範圍能達到五百米方圓的引力波探測儀。

說出來有點悲傷。

他是在形態酷似銀河戰丸終極戰甲形態的兒童玩具中找到的引力波探測儀完整框架。

這東西在五百年前大約只是某個孩子的科學玩具,如今卻成了他的得力幫手。

沒有被摧毀的原因,或許又正是因為它只是個玩具。

總之,他的撿垃圾效率大為提高了。

他還改良了夸克儀的功能,終於能自動識別具備反物質電池特性的物件,及時終止夸克複製,防止短路爆炸了。

他的個人藏品也在增多,每頓飯都能弄出十餘種不同的口味,生活品質大為提高。

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轉變。

但也有隱患,陳鋒發現自己越來越離不開親手炒制的秋白露下腳料茶水了。

明明味道很一般,但總是茶不離手,一個小時不喝就渾身難受。

並且他腦子裡時不時嗡嗡響的聲音也越來越頻繁,音量還在不斷增大。

有時候大半夜都會將他吵醒,醒過來後第一反應就是得來一口。

毫無疑問,自己的狀態出問題了。

這是成癮了,並且癮賊大,酷似當年那些滾鐵環打昆特牌的艦船指揮官。

但陳鋒並不驚慌。

反正人總有一死,死後這些負面狀態自會消除,何懼之有?他甚至在主動加大攝入量。

他些自己大腦額外捕捉到的訊息到底要表達個什麼。

茶葉的生物電池本質與其他動物體內的特殊部件應該是一樣的,只是程度沒有那麼強烈而已,所以這段訊息應該不只針對他一人,那些動物同樣也能收到。

弄明白訊息的本質,或許能得到新的答案。

此時的他還沒反應過來,他每次喝茶,大腦中的生物電流都會稍微加強,邏輯思維進入高度活躍狀態,讓他的推理能力節節攀升,同時也在悄無聲息的壓制他的情感。

這般效果與《世外之歌》還真一模一樣。

他本可以免疫,但因為喝茶而導致其直接進入體內,並伴隨消化系統對多酚有機物的吸收,直接進入大腦,再頂不住了。

至於這些訊息,則是他高度活躍的邏輯思維與宇宙智慧的無形連結後,透過直覺自行總結出來的訊號。

這是他第二次產生與宇宙智慧的連結感,並且十分持久,比他上次被無數涉粒子炸彈追殺轟擊之際,大腦量子風暴與宇宙的聯絡更強。

隨著訊息持續增強,他漸漸能明白裡面蘊含的內容。

這是一個命令。

命令具備非常廣泛的指向性,但具體的內容,他尚且不明白。

不知不覺,又大半月過去,他終於又完成了一個新裝置。

一臺弦能量級底層基因分析檢測儀。

沒有人工智慧,檢測儀只能在顯示器裡給出一長串普通人看一眼都會頭暈的海量資訊。

但沒有關係,他能肉眼看,並用人腦解析。

陳鋒先測了一下自己的基因喚醒度,然後根據經驗,一點點的比對羅列出來的基因資訊中關鍵部分與他過去看過的詳表差異,隨後大驚失色。

%!他都不知道發生了什麼,自己的基因喚醒度悄無聲息的突破40%,並且又往前走了一大截。

難怪最近感覺腦瓜子越來越好使,分析資料越來越快了。

他直撓頭,只能將原因歸結於喝茶這事上。

隨後他又分析了蛇膽、狼牙等特殊物事的基因資訊。

為了準確比對,他還又專門出去狩獵了一番,再弄來一整條新鮮的眼鏡毒蛇,同時比對蛇膽與其他常規部位。

經過三天的艱難分析,陳鋒發現了蹊蹺。

具備反物質電池屬性的蛇膽中,比蛇身上的其他部位多出了一段特殊的因資訊。

這資訊他覺得似曾相識,並依靠圖片記憶完成對比。

與s菌中負責潛伏的片段相似度高達44%,與z菌種負責形成群體智慧的片段相似度則高達56%。

破案了。

這條時間線裡的人類敗在一種融合了s菌與z菌能力的新型細菌手中。

陳鋒將其命名為zs菌。

他也知道了命令的大概內容。

命令要求細菌的載體搜尋並消滅人類,以及抹除能成為人類歷史的關鍵痕跡,包括能源核心、智慧核心與史料。

表面看,zs菌與之前兩種細菌並無本質區別。

陳鋒甚至大約能推算出戰爭的走向,潛伏、控制、發展載體、掀起戰爭。

其步驟與第八條時間線裡的大滅絕浩劫應該別無二致,但有一點的變化是前所未有的。

z菌並不能侵襲人體,並控制人類的思維。

zs菌卻可以。

z菌只能潛伏在動物體內,掀起的戰爭也是陣營十分明晰的種族之戰。

可zs菌不但能侵襲動物,同樣也肯定分化了部分人類。

那麼在這場戰爭中,正常的人類就要同時面對兩種敵人。

被zs菌控制了思維,卻又完全知曉人類科技的同族,以及具備強大特異能力的變異動物。

人類變得更強的科技水平,並不能帶來直觀的戰爭優勢。

因為zs菌人同樣得到了這些知識。

隨著戰爭深入,普通人類同樣無法擺脫被zs菌侵襲的可能性,自己人只會越來越少,敵人卻越來越多,永無止境,所以這場戰爭從一開始打響,幾乎就註定了結果。

理清思路後的陳鋒長嘆一聲。

他已經猜到了。

以複眼文明的自有能力,未必能創造性的發明融合了z菌與s菌特性的新菌種。

所以這東西,必然同樣是洞悉了地球人生理特性的超階文明的產物。

2500年,複眼文明透過太陽穹頂初步觀察人類現狀,產生了強烈的危機意識,又向上求助了。

陳鋒發現了一個悲哀的邏輯困境。

如果不竭盡全力的推動科技,人類無法取勝。

可如果繼續推進科技,成功的再偷來五百年,複眼者就會拿出zs菌這種令人絕望的大殺器。

怎麼辦呢?前五百年低調,等2500年後再爆發?但有用嗎?只要太陽系一旦被太陽穹頂籠罩,後面再怎麼爆發,一天無法突破太陽穹頂,還是隻能被關起來等死。

讓殖民地的科技爆發,太陽系本土裝蠢賣萌?這也不失為一個辦法。

但陳鋒真不知道該如何跨越五百年去實現這種精準控制,也太為難人了。

另外,以複眼者瞬間轉移太陽穹頂能力,哪怕裝蠢計劃成功,複眼文明的艦隊一抵達太陽系,發現強敵在別的星球,反手又把太陽穹頂乾坤大挪移到科技水平更高的星系實施封鎖,結果也基本一致。

無論他如何琢磨投機取巧的辦法,都無法從根本性上解決問題。

思來想去,陳鋒做出決定。

不去琢磨捷徑,還是用笨辦法吧。

相信天無絕人之路,無論zs菌在理論上再無敵,只要自己能提前將其吃透,不是不能準備出針對性的剋制辦法。

因為太陽穹頂可以被調動的能量總量有限,融合兩種細菌優點的zs菌,一定得有著某種缺陷。

人類文明在2500年要對抗的,本質上不是任何肉眼可見的敵人,而是太陽穹頂裡可以被調動的能量。

人類得舉全族之力,對抗這些能量。

既然能量有限,那麼複眼文明間接施展出來的手段威力一定會有個極致。

只要讓人類的能力強悍到超出某種範圍,無論什麼手段都能接得住,那問題自然迎刃而解。

又或者,每一次出現新的手段,自己這邊就針對性的破解,再往錦囊裡不斷加塞新的對抗方法,那麼總有一天能榨乾對方的想象力,同樣有重新迎來正面一戰的機會。

理順這個思路後,陳鋒心中長久的迷惘一掃而空,重新振作起來,繼續加班加點的工作。

這些天他稍微增強了浮空摩托的效能,摩托的最高時速可達每小時一千公里,又把摩托改造成了封閉式駕駛艙,不用再用臉擋風。

當他把漢州遺址掃蕩得差不多後,再次放大了探索範圍。

他在距離漢州三千公里的山區中,發現了一個巨大的射電望遠鏡,大得超乎二十一世紀人類的想象。

這再次證明,在掌握完整的量子糾纏探索手段之前,電磁波依然是宇宙中蘊含最大量資訊的主要載體,後人依然重視。

射電望遠鏡的反射罩被破壞得很嚴重,七零八落的散落在地。

但這難不倒他。

陳鋒親自上手,開著工程機械一塊一塊的磨。

不知不覺又倆月過去,他利用修復後的射電望遠鏡確定了一條關鍵資訊。

太陽穹頂消失了。

這一天,是3020年2月12日。

即將開春,採茶的好時節將至。

玄幻小說相關閱讀More+

旅途後室

一隻開心蛋

我遇到的

山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