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店三樓。

書店老闆和工作人員耐心的等待沈瑜檢視古籍。

沈瑜看完書籍,向書店老闆詢問是否還保留了書籍的交易記錄。

因為遞藏的證據太少。

據書店老闆說,他購買這套書,是在六年前,更早的交易記錄就要追溯到上個世紀50年代,也不知道什麼原因,流落到了這裡。

沈瑜看著老闆找出來的交易記錄,再看看這套書,覺得沒什麼問題了。

他對老闆說道:“這部書的價格能否再降低一些?”

老闆搖頭:“不能降價。

這是我參考了很多同類書籍的定價,你喜歡你是喜歡讀書,還是喜歡收藏呢?如果是讀書,建議你不必買這麼貴的書,如果你喜歡收藏,那麼就不必過分的考慮它的價格.”

沈瑜估計很難講價,就說道:“您說的對,我同意這個價格.”

見到沈瑜這麼痛快的答應,老闆倒是有些出乎意料,他盯看著沈瑜看了一會兒,說道:“看來您是喜歡收藏書籍,這部書應該不會讓你失望.”

他讓工作人員幫沈瑜開交易憑證。

沈瑜說:“請不要著急,我還想看一看別的書籍.”

“當然可以.”

老闆陪著沈瑜走到另一個書櫃前。

沈瑜指著自己看好的那一套已經破舊不堪的書,說道:“我想看一下這套書.”

老闆有些意外的看了看沈瑜,沒有多說什麼,小心的取出了書,放到桌子上。

他對沈瑜問道:“您認識這本書嗎?”

沈瑜搖頭:“不認識,我只是看到書有一定歷史,所以比較感興趣.”

老闆說道:“先生,您很坦誠,我看過這書的內容,但是也看不懂。

這本書的作者是庫爾特·哥德爾,是美米籍奧第利數學家、邏輯學家和哲學家,是二十世紀最偉大的邏輯學家之一,其最傑出的貢獻是哥德爾不完全性定理,其主要的成就在邏輯學和數學基礎方面。

沈瑜拿起書的動作頓了頓。

沒想到這本封面已經沒了的書,居然是一個數學書。

說實在的,這是他最不感興趣的東西,也是他最不擅長的知識。

不過,既然地圖顯示為藍點,應該是有潛在價值。

他小心的翻開書,其中的內容其實根本看不懂。

老闆也在旁邊說道:“雖然我不太懂數學,但是我找人看過,這應該是哥德爾證明選本。

這篇開創性的論文,關於數學原理和??”

他想了想,才繼續說道:“相關係統中的形式不可判定命題i,大概是這個吧,據說改變了邏輯和數學的基礎。

我的朋友告訴過,哥德爾提出了他的兩個著名定理,確立了算術的不完全性和不一致性,並透過擴充套件,建立了任何足夠豐富的形式數學系統,包括數論.”

沈瑜聽著老闆費力的介紹,搖了搖頭說道:“我對不起,我不懂.”

老闆笑了:“我也不懂.”

沈瑜問道:“這是哪一年出版的書籍?好像找不到年代和出版社的資訊.”

老闆說道:“因為這本書儲存不好,所以沒有辦法證明出版年代,只能根據同類的書籍做判斷。

大概是上世紀30年代到40年代出版的.”

沈瑜問道:“這本書的價格是多少?”

老闆說道:“這本書儲存的不好,所以兩千毆元.”

沈瑜沒有猶豫,同意了這個價格。

他付過賬之後,服務生幫他開具交易憑證。

老闆然後找來兩個簡易書箱,將書籍小心的放進去.”

老闆做完這些,主動和沈瑜握手:“很高興認識你,希望以後你能常來.”

沈瑜說道:“在您這裡購物,是一個很愉快的體驗.”

老闆把一張名片遞給沈瑜。

“如果你喜歡收藏有紀念價值的書籍,可以經常到我這裡來轉一轉.”

沈瑜看到名片上印有老闆的名字—呂西安。

他說道:“我經營畫廊。

但並不在巴厘長住,如果以後有機會,我還會到您這裡來選書.”

書店老闆讚歎:“你的高盧語說的非常好,如果僅僅聽你的語言,我以為你在巴釐定居很久了.”

沈瑜向書店老闆告辭。

老闆和服務生一直送到店鋪外面。

沈瑜坐上計程車,對送出門來的老闆和服務生揮手告別。

車子啟動後,他坐在車上,檢視的遊戲提示。

玩家購買1931年哥德爾證明(原版,損壞)。

請儘快完成修復。

玩家購買,資質通鑑資治通鑑二百九十四卷附釋文辨誤十二卷,清嘉慶年原刻本。

價值區間:4萬~5萬毆元。

由於資治通鑑這套書儲存完整,所以,遊戲直接給出了評價。

他看到自己的判斷準確,比賺了一筆錢還要高興。

回到酒店,他將書籍依次放進修復空間。

由於空間中儲存了許多材料,足以修復哥德爾的書籍。

至於資治通鑑,只是需要消耗經驗值進行少許修復即可。

開啟修復空間的同時,他看到存在空間裡的十二件銅胎畫琺琅器皿,已經有幾件修復完成。

僅僅是修復完成的這些物品,其價值已經超過了之前購買的價格。

他給自己泡了茶,坐在沙發上,瀏覽著修復空間頁面上的物品,看到感興趣的,就取出來觀賞。

先拿出了乾隆銅胎畫琺琅蘆雁小瓶,欣賞良久,又取出雍正銅胎畫琺琅蒼龍教子紋獅耳小爐。

看過這兩件,他再次開啟修復空間瀏覽,注意到了一件執壺,清乾隆銅胎畫琺琅人物圖執壺。

資訊顯示,執壺的價值區間是35萬~40萬毆元。

這件執壺當時顯示為紅點,但是修復之後,其估值遠遠超出了自己之前的預計。

他取出執壺仔細觀察,己為什麼看錯了。

執壺高15厘米,適合拿在手中觀賞。

壺形甚似橄欖,飽滿圓潤,短流而作夔龍形手柄,使得造型謹嚴不失活潑,端莊而不失秀美。

有“乾隆年制”款。

壺身兩面作海棠形開光,其內繪畫遠山、近水、亭臺及松木等,為女子攜一孩童出行的情景,其一面繪畫男孩手執魚竿,欲赴垂釣狀,身邊有一獵狗,一婦人與孩童似作叮嚀狀,後有兩人,一人傾聽,一人似作言語狀,兩人正在交談,最末一位人的眼神專注,似乎已為眼前的美景所吸引。

另一面,孩童身背箭筒,手拈寶弓,抬頭並手指樹上,四位婦人也為孩童所指之物所吸引。

沈瑜覺得,這把執壺特殊的地方,就在於此壺人物採用西洋光影法繪畫,人物亦皆身著西洋服飾,然而身形比例依舊呈現華國傳統繪畫的特徵,其人物所處遠山近水、蒼松依舊為傳統構圖風景,可謂中西組合。

壺兩壁開光之外,以黃彩作地,描繪西洋藤蔓花朵,為洛可可藝術之典型風格。

乾隆皇帝好慕新異,宮廷內盛行西洋風,故而誕生了諸多的中西合璧之工藝。

此壺工藝精良,色彩妍麗,構圖精美,當屬乾隆時期畫琺琅技藝發展成熟階段的作品,更是反映出彼時中西文化交流的盛況。

或許,就是這把執壺的價值所在。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魂築晴空

竹海聽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