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嗣興希望將怒江以西建設成自己的大本營。

至於怒江以東剛剛收復的土地,李嗣興並沒有插手。

而是完全交給了戰時內閣去經營。

怒西的均田令暫時還不會在那裡推廣。

這一方面是想要等這一制度試點成熟,另一方面是不想因為改革帶來的動亂影響大軍的反擊。

等到反擊成功之後,李嗣興這裡也能夠將這一制度給試點成熟了。

到時候再由李定國頒佈推廣,才更加的穩妥。

“殿下,劉安願意隨殿下出徵.”

劉安前些天一直在各個宣撫司活動,這才回到騰越述職,也被李嗣興拉來開會。

“玄初就不用去了,直轄的三縣還有一些土司的遺毒,一定要拔乾淨了。

另外你還要配合孫大人在各寨推廣教化,我們要想收復各寨,教化才是基礎,要讓寨民們知道朝廷的好,而不是土司說啥就是啥.”

李嗣興的最終目標是將各個土司全部改為州縣,將那些寨民全部同化為漢人。

在李嗣興的治下以後要四民平等,自然沒有必要在區分族群。

好在大部分的普通人此時並沒有什麼民族意識。

李嗣興要能夠承認他們是漢人,有些人高興還來不及呢。

“孫大人,各地的生員排查情況怎麼樣了?”

李嗣興問孫承志道。

“回殿下,目前各縣生員都已經排查清除,包括已經收回的永昌、大理各府。

共計有生員九百一十八名.”

“好,給他們發春闈的通知.”

李嗣興要搞一界不同的春闈,考題他都想好了。

這些人都讀過書,不過距離科舉的水平還有差距。

但是這些人中總有一些有特長的人。

“殿下,這些人只是生員,要不要等組織了鄉試之後再讓他們來參加春闈?”

孫承志覺得考秀才可以免了,但是鄉試總是要組織一下的吧。

千把人都要請過來參加考試也太多了一些。

李嗣興倒是無所謂,騰越城最近建設得不錯,正好讓這些讀書人聚一聚也能夠提振士氣。

“無妨,現在是特殊時期,科舉選才也要特事特辦。

我準備給所有千戶以上的寨子配備教員,光是這一塊就需要幾百人。

你現在手中哪裡有這麼多的人?”

龔彝一聽李嗣興真的要配那麼多的教員,一下子急了,因為這些人的薪餉都要戶部來發啊。

“殿下,如此會不會造成冗官之弊啊?”

冗官在宋朝最為嚴重,大明朝的中後期也有這種情況。

其實就是因為條件好了,讀書的人變多了,這些人讀書只能去做官。

而官府的官職畢竟是有限的。

要是不錄取的話,會寒了天下士子的心。

嚴重了還會讓他們走上邪路。

幾百年後一個廣西的書生就因為屢試不第,然後自己創立了拜上帝教,準備單幹,還差一點就要成功了。

不過李嗣興卻認為,此時的大明需要冗官。

地盤太小,沒有崗位,那就創造崗位。

因為他知道今後明軍的地盤會越來越大。

那些滿清控制區的讀書人,可以用,但是不可信。

那時候就可以從後方的冗官中調人前往任職了。

現在的冗官就是今後的官員儲備。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李嗣興現在不差錢,他能夠養活這麼多的官員。

反正這些人都會從在基層的教員和里長做起,一開始也不用開那麼多的工資。

讓一個考上科舉的讀書一出來就去做縣令,著實是有些不切實際。

但是這樣的制度卻執行了上千年。

因此才會出現這麼多荒唐的官員。

後世的公務員制度就做的很好,所有經過層層選拔的公務員都要從基層做起。

哪怕你是一個博士生也頂多在轉正之後成為一個正科級幹部,還不一定有職務。

熬上十幾年的公務員能混上縣處級那已經算是很快的了,可能就會有人說他有背景或是走關係。

“龔尚書,這些人初始的俸祿並不高,不會花多少錢,而且有本世子在,什麼時候讓您為錢發愁了,您要記著,凡是能夠用錢解決的問題都不是問題.”

龔彝就等著李嗣興的這句話呢。

“孫侍郎,你先幫劉巡撫需要的人手給配齊吧。

這次跟著太子回來的人中有些還不錯,你去找他們談談,願意做事的.”

這批跟著太子殿下回來的官員,大都是在行營中不受待見的。

他們也算是因禍得福了。

那些跟著行營走的官員現在能夠跟永曆皇帝在草房子中一起吃苦的,那已經不錯了。

走陸路的官員現在都在蠻莫的土寨中給當地人當奴隸,一天到晚舂米種田,還要被那些土人隨意打罵,簡直是過得連畜牲都不如。

最可憐的是那些隨營的宮女和官員家眷。

這些土人哪裡見過這麼水嫩的漢家女子啊,一個個被百般凌辱。

而這些跟太子留下的人,現在至少能夠住在騰越城中,還能夠吃飽肚子。

但是李嗣興這裡有規定,對那些沒有參加具體工作的官員不發餉銀,只能讓其維持溫飽。

不過,只要想出來做事的官員,李嗣興也是來者不拒,全部安排工作。

他自己直轄的幾個營,現在都在大隊以及安排了鎮撫使。

他一直要求手下計程車兵要學會認字,不管白天的訓練多累,晚上都要由鎮撫使帶著他們讀書識字。

而鎮撫使白天的時候負責監督記錄士兵違紀、立功。

晚上負責教士兵讀書,還要給士兵講故事。

軍營中的故事都是李嗣興讓人編纂的,也有一些是他杜撰的,其實就是一些講述軍隊中的忠義故事。

什麼楊家將啊,什麼岳飛傳啊。

思想教育其實並沒有很多人想的那麼玄乎,那麼困難。

尤其是在這個時代,士兵大都比較單純。

劉安手下直轄的三個縣也是分散成一個個寨子,按照原本大明的管理模式很難管理各寨。

因此他需要在較大的寨子安排一名官員管理稅收、司法、行政,另外安排一名教員去負責教化。

這些土人好好教化一下,一兩代就能變成徹頭徹尾的漢人了。

另外又從各寨選出三位德高望重之人擔任三長。

三長制規定:五家為鄰,設一鄰長;五鄰為裡,設一里長;五里為黨,設一黨長。

三長的職責是檢查戶口,徵收租調,徵發兵役與徭役。

李嗣興的“三長制”是配合均田制實行的。

這樣能夠防止形成新的土司勢力或者是宗族勢力。

而且他的“三長制”中一部分黨長是由官府派遣文官。

這些人一般被稱為大里長。

再配合教員制度。

能夠讓李嗣興快速掌握騰越的地方勢力。

這種掌控對原本宗族控制下的漢人以及世襲土司控制下的土人效果是一樣的。

土司實際上也可以看作是一種宗族勢力。

“三長制”現在已經開始在騰越其他幾個土司實行,只不過原本的土司變成了縣令,這些人既然投靠了李嗣興。

為了千金買馬骨,李嗣興也不能向這些人動刀子。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盛唐模擬器

八月鎏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