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7章 復土

“哈哈!”

劉禪攥著巾帛,忍不住大笑而出,這戰果極大。

自拓跋力微引眾北逃後,經歷了數月的等待,漠南終於傳來好訊息。除了姜維因軍情變化,加上迷路沒有戰果外,其餘的鄧艾、元宏二人皆是戰果非凡。

鄧艾北上與拓跋悉鹿率領的鮮卑主力軍相遇,以少擊眾,一舉將其擊潰,斬俘一萬五千多人。

而元宏更是風騷,不知從哪裡得知拓跋力微的北上路線,為了能追上拓跋力微,從二萬騎又選萬人精銳追擊。

拓跋力微以為漢軍不瞭解地勢,無法深入漠南,又見自己留下兒子率軍阻擋,反而放下防備心理,安心休整。卻沒想到夜晚時分,元宏率領的騎兵突至,衝入營中。

缺乏防備的鮮卑營壘一觸即潰,大批胡人歸降,拓跋力微在逃跑的路上被北地王劉諶追上,當場將他斬首。元宏此役俘虜鮮卑男女三萬五千人,牲畜數百萬頭。

中部鮮卑人口也不過二、三十萬人,此戰光被漢軍斬殺俘虜的人就多達五萬,其首領拓跋力微授首。經此一役,大漢不僅可以拿回河朔地區,同時還把中部鮮卑解決了。在未來的幾十年之內,大漢可以安心建設朔方。

收拾了心情,劉禪吩咐說道:“傳朕詔令,加食邑五千戶與大將軍。後將軍元宏進位車騎將軍,加食邑六千戶。北地王斬敵有功,進號朔王。派遣使者北上朔方,替朕勞軍。”

劉禪對自己五子劉諶的表現頗是歡喜,初上戰場有如此水平,可見其天資如何。又念起自己的長子善於治政,四子文武俱全,二、三子文采亦有所長,劉禪對自己生兒子的水平很是滿意,沒有庸才。

“諾!”侍從應道。

作為秘書的傅玄提醒,說道:“陛下,今得勝雖喜,但朔方如何治理,還需請陛下示意。”

“上輿圖!”

“諾!”

侍從趨步入殿,將朔州輿圖呈上。此輿圖既有已經荒廢的朔方、五原、雲中等郡的地點,名稱又有當下大漢的控制郡縣區域,將掌握與未掌握的地標記得清清楚楚。

劉琥、裴秀等人制作大漢輿圖,擁有非凡的意義。為了滿足軍事需要,他們對邊疆郡縣的輿圖率先製作,糾正了往日的地名錯誤,又根據邊軍的駐守,在輿圖上標註了大漢邊疆的防禦體系。

而這僅是部分內容,在繪製完邊郡輿圖後,他們正在對內地及南疆的輿圖進行繪製。根據劉琥所上報的內容,到時候還要繪製《天下大圖》,一覽大漢疆域。

劉禪用手撫摸著朔方、五原、雲中等新歸附的土地,說道:“傳朕之詔令,復朔方、五原、雲中、定襄四郡,設外朔國,併入朔州當中,和有七郡一國之數。同時讓樞密臺安排將士戍邊軍屯,尚書檯頒佈政令減免朔州賦稅。”

“詔朔州刺史王嗣及地方郡守招募流民開墾,或招募塞外蠻夷入塞,編戶齊民,令其放牧,教其耕種。並令幷州刺史廢新興郡,將其縣亭,或劃入太原郡,或併入雁門郡。可讓幷州原河朔百姓遷回原籍,地方官吏不得阻攔。”

“諾!”

新興郡乃是建安二十年所設,當初朔方、五原、雲中百姓流離失所,依附在其他郡縣之中,或生活在定襄塞外。

曹操平定南匈奴後,將名不副實的朔方、五原、雲中等五郡廢除,在幷州內部設新興郡用於安置五郡僑民。

對於新收復的河朔地區,劉禪沒有漢武帝時期的家底,拿不出七十萬百姓遷居朔方的豪氣。當下劉禪只能從各方面籌集人口充實邊疆,除了遷原籍百姓回朔州外,也只得招募那些在朔州生活的遊牧部民成為大漢百姓。

駐軍上,大漢也將會以軍屯為主,儘可能不耗費地方百姓的錢財,儘可能就地解決或是從其他地區籌集。

“陛下,不如將被俘鮮卑男女安置於上郡、西河,挑其青壯從軍,既可令其服役朔州,又可充實人口,豈不美哉!”卻正建議說道。

傅玄駁斥說道:“此議不可,鮮卑久為化外之民,不宜與漢人相提並論,且讓其執掌兵戈,恐將另生是非。可讓其充實人口,亦可為我大漢放牧,但若讓其在朔方從軍,當非良策。”

沉吟少許,劉禪說道:“被俘鮮卑之民當有數萬之眾,不應讓其盤踞朔州,當令其分屬幽州諸郡。今可在幽、韓二州邊郡當中擇水草茂盛之地安置,讓其為我大漢養馬,挑少數精銳從軍。”

“諾!”

大漢對胡人既提防,又重用。比如在大漢軍隊結構中,那些從軍的西北道國兵也有,如在胡騎中服役,但實際上服役更多的卻是漢卒。

畢竟大漢雖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但以漢民族為主體乃是大漢治理天下不容動搖的基石。

當下劉禪寧可讓這些被俘虜的鮮卑人扔到遼東戍邊,與三韓人纏鬥,也不想讓他們繼續呆在熟悉的朔州地區。

在魏、吳大族遷入關西之前,羌人、氐人、胡人佔據了西北的半壁江山,隴右、涼州胡風濃厚,善武好鬥。而這些直到魏、吳二國大族遷入,加上息兵休戰,大漢注重教化,西北風俗才好轉些許。

實際上將大族遷入關西,除了對他們自身造成巨大影響外,對於大漢而言,好處頗多。不僅讓他們吐出在當地的田畝,也核查清楚他們的人口奴僕數量,更重要的是強化了大漢在關西的基本盤。

待卻正草擬好詔書後,欲送往尚書檯,被劉禪喊下,叮囑說道:“今漠南戰事平息,朔州已復。中原一統,歸入我大漢治下久也,可借兵威之勢,度田中原。告訴費司徒,讓他規劃一二,待明歲正月下詔度田。”

“諾!”卻正應道。

望著卻正的背影,劉禪吐了口濁氣,中原度田完畢,或許是標誌大漢深入治理中原的開始。

《漢紀·元杜羊陸傳》:“延熙五年秋……,宏遠征塞外,北地王從之。拓跋力微北逃,以胡騎二萬追之,奔襲千里,又選精騎萬人復行。時拓跋力微深入幕南,又有子拓跋悉鹿當兵,以為漢兵不能至此,飲醉。漢騎兵至,圍力微,力微驚,夜逃,獨領壯騎百人,潰圍北去。北地王追逐百里,斬力微十餘級。獲男女二萬五千人,畜數千百萬,於是引兵而還……至塞,中祖使使者持車騎將軍印,即軍中拜宏為車騎將軍,諸兵將皆有封賞,立號而歸。”

《漢紀·王鄧姜霍傳》:延熙之五年夏,中祖令大將軍鄧艾將步騎五萬,出雁門;驃騎將軍姜維發遼東鮮卑及幽州騎卒三萬人,出代郡西進;後將軍元宏領步騎三萬,出北地,共擊中部鮮卑。

時拓跋力微北逃塞外,遣微遣子拓跋悉鹿,當鄧艾等兵。艾率輕騎二萬出塞,見悉鹿兵陳而待。於是艾令輕騎二萬,分為十部,以八部猛攻敵寇,暗藏重騎。兩軍力竭之際,重騎突出,寇不能當。悉鹿遂領百騎,直冒漢圍西北馳去。

艾發輕騎追亡二百里,弗得,捕斬首虜二萬餘級,得鮮卑積粟食軍,探元宏無果,引兵以歸。大軍過幕南,至彈汗山,逢驃騎將軍維,乃維失道也!

(新書漢末,黃巾之亂後,主角幷州背景。大概在釋出)

(本章完)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隆慶大帝

休息的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