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6章 北事

雄健的飛鷹盤旋於碧藍的天空之上,俯視蒼茫的草原。銳利的鷹目搜尋著獵物,伴著一聲震空長鳴,利如錐的鷹爪以迅雷之勢,猛撲向在草地間覓食的野兔。

雷霆萬鈞之下,野兔雖是敏捷,但卻不及雄鷹之速,掙扎些許便死在鷹爪上。雄鷹擒抓著獵物,振翅而起,掠過草原,直尋它的主人而去。

漫無邊際的原野間,劉諶正與胡奮行獵,一行百餘騎,意氣風發,散落其間。

待聽到飛鷹的鳴叫,劉諶勒馬而停,衝左右笑道:“我家鷹兒當有收穫。”

說著,劉諶發出尖銳的口哨,呼喊飛翔的飛鷹。

飛鷹聽見主人的呼喊,盤旋而下,將野兔丟棄在眾人面前,隨即撲稜著翅膀,利用他的利爪抓停在套在劉諶手臂的牛皮手套上。

劉諶憑藉他過人的臂力,將飛鷹穩穩地停在他的左手上。

胡奮用羨慕的眼神看著飛鷹,說道:“大王所訓之鷹,矯健異常,羽翼順滑,通曉人意,乃是世間少有。”

劉諶用手撫摸鷹背,笑道:“鷹亦是生靈,孤與其自幼接觸,自然親近孤也!”

這隻鷹是元宏送給劉諶,自幼被劉諶餵養,又一手被他熬過。不僅鷹認主,劉諶也對其甚是寵愛,此番北征鮮卑還將它帶上,其間還不忘外出放鷹。

逗弄飛鷹間,劉諶側面上至丘陵,放眼四顧周遭的山水林土,感嘆說道:“自後漢熹平六年(177年)伐鮮卑失利以來,羌胡入寇朔方,定襄、雲中、五原、朔方、上郡等五郡流徙分散,河南地淪為胡鄉。”

“孤北上以來,只見其良田已成荒蕪,城郭已是傾頹,漢民化為蠻夷。今我大漢重返河南地,復我大漢舊土,想來已時隔八十載。不知要廢多少心血,方能使此地重為漢地。”

“是啊!”胡奮在側,頷首說道:“河南地平原沃土,大河縱橫,堪稱塞上中原,然人煙稀少,蠻夷遍地。大王鎮守邊郡,出任藩王,是乃陛下託付之大任也!”

八十年前,即熹平六年。漢靈帝針對不斷襲擾的幽、涼、並三州九邊郡的鮮卑發起反擊,命護烏桓校尉夏育,破鮮卑中郎將田晏、匈奴中郎將臧旻各率精銳騎兵萬餘人,發烏桓、匈奴、鮮卑義從軍,分別從高柳、雲中、雁門出塞,分三路進攻鮮卑。

漢軍出塞深入二千里,中檀石槐誘敵深入之策。漢軍輜重盡失,戰士死者十之七八,夏育、田晏、臧旻三人各率數十騎逃回邊境。

此戰將東漢邊境的精銳力量折損殆盡,檀石槐率領鮮卑以幾乎瘋狂的方式反撲大漢。作為邊境的定襄、雲中、五原、朔方等四郡直面鮮卑人的進攻,而東漢也陷入了黃巾之亂中,不僅無力幫助,也沒法幫助。

朔方邊郡百姓流徙分散,或化為遊牧,或舉眾自保,或南下遷徙,導致自定襄以西,雲中、五原、西河等郡遂空。

因此嚴格來說,呂布實際上是無家可歸的可憐娃,他也是在時代浪潮下的塵埃。

期間還有感謝檀石槐在181年去世,否則陷入黃巾之亂的東漢王朝面對鮮卑入寇,更加是無力反抗。

當下東漢遺留的問題,需要季漢去擦屁股。否則等鮮卑強盛,失去朔方防禦體系的季漢,其首都長安將會暴露在遊牧的鐵蹄之下。

因此作為外鎮朔方的劉諶是外鎮幾兄弟裡,面臨壓力最大的一人。河湟、南中負責教化,而他不僅需要負責教化,還有承擔防禦邊患的責任。不過他執掌的兵馬也是最多的,劉瑤、劉琨二人國兵三千,唯獨劉諶兵馬可有五千之數。

劉諶想到此處,吐了口濁氣,問道:“今後將軍可有軍令,亦或是休整?”

大漢兵分三路出兵,左路軍元宏從北地出發,一路上勢不可當,攻佔朔方、五原二郡,目前在九原舊縣休整。接下來準備與鄧艾率領的中路軍夾擊盤踞在雲中的中部鮮卑。

胡奮搖了搖頭,說道:“據大將軍軍報言,拓跋力微知道我大軍來襲,其與鮮卑諸部大人棄守雲中。已向北遷徙深入塞外,欲躲避我軍鋒芒。今命大王繼續休整。”

劉諶皺起了眉頭,說道:“遊牧逐水草而居,若不能大敗拓跋力微,重創鮮卑部落,雖復土北疆亦是無用,其今歲走明歲擾,當有無寧日。”

劉諶與他的表哥元宏關係甚好,其少年時前往過河湟元氏部落遊獵過,其對遊牧兵略並不陌生,反而是熟悉得很。

遊牧部落對於中原王朝的進攻一向如此,避而不戰,誘敵深入。待中原王朝士氣衰竭,將士疲倦之時,他們又會像狼群一樣撲上來。

漢武帝時期,霍去病之所以強,斬獲匈奴無數,除了其作戰驍勇,關鍵在於他能精準地追蹤敵人。

當下拓跋力微深入塞外,大漢追擊容易被誘敵深入。若是不追擊,大漢撤軍之後,拓跋力微去而復返,朔方又會陷入鮮卑人所有。

聞言,胡奮微微點頭,說道:“大王所憂,亦是後將軍所憂。其已書信大將軍,挑選胡騎二萬人,留下步卒,將北上追擊拓跋力微。其間憂慮大王難以勝任,故留下大王與末將聚攏流民,以修北地國城。”

在抵達九原後,劉諶與眾人短暫分別,其率人尋找合適的築城位置。可他沒想到自己不過分開數日,情況就發生了變化。

劉諶臉色不悅,說道:“孤隨軍以來大小之戰,從未退縮。且孤亦善弓騎,長期遊獵,亦通追蹤之法,今豈能臨陣脫逃。”

似乎感受到主人的心情浮動,飛鷹朝著胡奮嘶鳴,隨後在劉諶示意下,展翅高飛。

放走飛鷹後,劉諶拽緊韁繩,策馬向大軍營寨方向而去。

在劉諶的據理力爭下,元宏允諾劉諶隨軍。左路軍元宏捨棄步卒,率西北騎卒二萬人抄小道,越過長城,深入塞外,追擊拓跋力微。

而中路軍的鄧艾收到元宏的安排後,雖有不滿元宏自作主張,但也知兵貴神速之理。他也捨棄步卒,率並代騎卒二萬深入塞外追擊拓跋力微。

唯獨右路軍的姜維不知軍情變化,正帶著步卒向西行軍。

……

長安城,露臺上。

劉禪坐在榻上,看著宮殿上撒著的落日餘暉,心神有些不寧。

“陛下,莫非為北方戰事而憂?”

對座的廖立跟隨劉禪那麼多年,一眼看出劉禪所擔憂的事。

劉禪嘆了口氣,說道:“拓跋力微有斷腕之勇,明知不敵我大漢,故遷入塞外,元宏、鄧艾各率二萬騎卒深入漠南追擊。其勝敗難知,若不能得勝,復土北疆則難成也。若敗,我大漢精銳騎卒及數年積蓄將化為烏有,元氣大傷也!”

實際上對於大漢復土北疆的戰略有人提出異議,認為當下出兵太早了,應該讓大漢積蓄更多的力量,然後再發兵朔方。

而劉禪卻認為當下中部鮮卑在拓跋力微的統治下有壯大的趨勢,如果再不出兵,放任中部鮮卑壯大,等到那時候大漢就不容易對付了,應當將中部鮮卑掐死在搖籃中。

廖立捋著鬍鬚,笑道:“元宏將軍出身鮮卑,少習胡人之法,精通騎戰,善曉遊牧之得,麾下亦有西北胡騎,非常人所能及;大將軍文武並重,深得兵家之要,又理北疆多年,當識進退之要。”

“拓跋力微初統鮮卑,難以服眾,人心不一,其麾下騎卒又缺甲少刃,當難敵我大漢騎卒之驍勇。故臣以為此戰即便不能勝,亦不敗也!”

“嗯!”劉禪剋制心中的憂慮,吩咐說道:“替朕盯緊朔方戰報,若有訊息儘快通報。”

頓了頓,劉禪說道:“同時也讓尚書檯籌辦下,若朔方得勝,當借兵勢之威,向中原各州郡度田。”

“諾!”

(本章完)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元末民主共和革命

春筍竹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