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方,雕陰(甘泉縣)。

深冬大雪紛飛,姜維披著絨袍,站在山丘上,向東眺望,只見群山之上,皚皚白雪,銀裝素裹,天地間白茫茫一片。

念及自己的志向,姜維嘆了口氣,人生苦短,自己已在朔方久居八載,年有四旬有餘,至今未有大功,壯志亦是難酬,想到這裡,心中不免有些悵然。

“時運不齊,命途多舛,馮唐易老,李廣難封.”

正在嘆息間,忽聽得遠處有馬蹄聲響,姜維順勢望去便見一隊騎兵疾馳而至山下。

姜維眯著眼看其服飾秀麗,甲冑精銳,便知其不是自己麾下的胡騎,而是陛下麾下的羽林騎。

陛下有詔,莫非?姜維念及此處,迅速下山,迎上這隊騎兵。

為首的郎官勒住韁繩,從懷中掏出巾帛,喊道:“鎮北將軍姜維可在?”

姜維在侍從的護衛下,走了出來,說道:“某即是鎮北將軍姜維,陛下有何詔書?”

郎官翻身下馬,核對姜維的印璽後,方才將詔書遞了過去,拱手說道:“陛下命將軍出征河東,授將軍假節,精兵二萬。

至於其詳細內容,皆在詔書之上.”

說著,郎官將節仗雙手捧上,姜維亦是雙手接過符節,向郎官回禮。

待郎官走後,姜維拆開詔書,望著巾帛上的內容,臉上的笑容再也難以遏制了。

收起詔書,姜維翻身上馬,對著眾人高舉符節,高呼道:“兒郎們,回營。

隨某出征河東,建功立業.”

“諾!”

“駕!”

姜維狠勒韁繩,駿馬高抬前蹄,發出一聲仰頭長鳴。

輕踢馬腹,駿馬朝前疾馳而去,馬背上的姜維意氣風發。

漢朔方軍大營,中軍營帳。

姜維對著案几上的沙盤指指點點,與王嗣、閻宇等朔方高階將領,商討進軍方略。

這些年姜維窩在朔方八年,不知深入呂梁山多少趟,對於山裡面的地形、地勢瞭然於胸。

為了更好地從朔方出兵,姜維花費不少心思,製作了黃河兩側山勢的沙盤。

王嗣指著臨汾、陽平,說道:“將軍,陛下命我等進取臨汾、陰平等地,然我軍欲至臨汾,需過呂梁大山,亦需破馬首山魏營,方能兵至臨汾。

若至臨汾還有軍士駐守,非輕易可破城郭.”

姜維這些年出兵襲擾河東,魏軍方面也不是沒有防備,在呂梁山出入河東平原的關鍵地帶佈置了營壘用以防守,而馬首山營壘便是預防姜維從呂梁山區出山進攻臨汾的重要營地。

而且陳泰還在臨汾佈置了一隊人馬,專門用來對付過河襲擾的姜維。

姜維捋著鬍鬚,思慮用兵之策,說道:“待眾兵集結,我軍即刻率軍奔襲馬首山,看能否將其速破。

若不能速破,看能否將臨汾兵馬調動而出,與我軍對峙。

且讓陛下馳援一支兵馬,讓其按約期抵達臨汾城外,趁城池空虛之際破城。

或是與我軍夾擊馬首山魏軍,兩軍合作共破臨汾城郭.”

“如此可行?”

王嗣反問道。

“如何不行!”

姜維指著沙盤,分析說道:“陛下率大軍入河東,魏軍大部必被陛下大軍吸引。

我軍奔走於呂梁速攻馬首,臨汾軍士前來馳援,其城郭空虛,陛下分遣一軍破城,亦是容易。

且若臨汾軍士並不馳援,我軍可速破馬首,與其軍圍攻城池,行斷絕河東之策.”

姜維的想法簡單,並不難理解。

就是利用漢軍人數比魏軍多的優勢,進行拉扯,或調動駐守臨汾的軍隊趁其空虛破城,或是糾集大軍速破城郭。

王嗣遲疑半晌,說道:“將軍,若我軍失約該如何是好?”

姜維搖了搖頭,說道:“陛下麾下將校,皆是身經百戰之人,豈能如兒戲般失約,除非我軍早至臨汾。

亦或是此支部隊被魏軍所阻,然有我軍及陛下大部吸引敵軍主力,少有魏軍攔截,故失約難也.”

王嗣見姜維如此篤定,又念及這些年漢軍的戰果,也覺得不會出現失約這種低階失誤,遂不再言語。

姜維見眾人並無疑惑,吩咐說道:“承宗,點齊馬、牛、羊氈及軍糧等軍需物資,若否有缺,向戎狄徵收,以保證大軍軍需勿斷。

近些日天寒,羊氈之物不可缺也.”

“諾!”

王嗣應道。

作為被劉禪從武擔學宮發掘出來的人才,王嗣治河西郡確實如他當初辯論所言,以恩信治夷。

這些年姜維能多次出兵呂梁,王嗣提供的軍需物資是最多的。

在王嗣的治理下,使得河西(陝北)區域內大量桀惡不馴的部落歸附於大漢,或出兵源為大漢作戰,或提供馬、牛等物資用於征戰。

因治郡有功,如今的他已經被拜為撫蠻將軍,兼領河西太守。

……鄴城,太傅府。

堂內中央一座火盆熊熊燃燒,熱氣蒸騰而出,將整個屋內燻得熱乎乎的。

這些年隨著司馬懿年歲漸長,他也愈發畏寒怕冷起來。

若無火爐取暖,他將受不了。

此時的他正披著氈布,坐在榻上,翻閱著前方傳來的戰報。

當看到鄧颺與楊偉爭吵,曹爽居然還偏袒鄧颺,導致軍心不穩。

司馬懿只得無奈地放下戰報,嘆氣說道:“曹爽此人當真無能,居然能為大魏託孤大臣,文武政權皆握於其手。

此人若不亡,大魏何談復興.”

又念及當下的戰事進展,司馬懿更是無奈。

如果說諸葛亮把他打服,那麼曹爽在軍事上的天賦,真就讓他開眼,他從來沒見過一個人仗能打得這麼菜。

七萬大軍被王平的萬餘人耍得團團轉,開始圍攻城池後,因營壘疏忽問題,還被王平挑選精銳趁夜突擊,死傷數千人。

按目前的戰況來看,如今戰場的局勢看似曹魏佔據先機,但實際上曹爽幾乎處處受限於王平。

司馬懿撓了撓頭,他不知道當初曹爽是怎麼在關中伏擊劉巴成功,且還將其射傷致死;也不知道他以前是怎麼在安豐之戰中圍堵孫權成功,立下卓著功勞。

遠在河東的陳泰鼻子甚癢,打了一個噴嚏。

司馬懿越想越不爽,開口罵道:“某治軍半生,從未見過如此治軍之人。

所思兵略皆出於他人,亦不懂兵略,真實乃庸人也.”

司馬懿罵得沒錯,曹爽就是一個庸人。

只是陰差陽錯之下,曹魏眾人把他推上了時代的舞臺,讓他承擔了不是他能夠承擔的責任。

一腔熱血的他,根本就沒有能力去改變很多事,也不知道如何去改變那些事。

司馬懿長呼了口氣,又看向郭淮寫給他的書信,信中言堵陽城難破,韋虎驍勇善戰,自己數次率軍強攻城池皆難以突破韋虎的防守。

而且他已經看到了漢軍援軍的痕跡,他表示擔心自己兵少會被漢軍援軍拿來開刀,已經只圍不攻,若局勢有變,他將迅速撤離戰場。

司馬懿眉頭一皺,又看向王凌的書信,其言江夏漢軍出兵義陽三關,襲擾自己糧道,大軍又因道路崎嶇難以前行,因道路和糧道的問題,進展緩慢。

而且也收到了合肥的情報,吳軍似乎蠢蠢欲動,準備北伐。

最後王凌也說了如果戰局不利,合肥壽春有失,他可能也會撤離戰場。

司馬懿的臉色凝重下來,翻開田豫的戰報,田豫說大軍此前進展順利,營造工程器械,準備圍攻泌陽。

然局勢有變,有一股萬人左右的漢軍救援泌陽城,如今只得暫時放棄攻城,尋求其他的破敵人之策。

“不好!”

司馬懿想到曹爽所部的情況,其圍困王平至今,一直沒有漢軍援軍出沒。

而其他路已經有l漢軍援的蹤影,一股不好的預感湧上司馬懿的心頭。

很有可能曹爽因自己低下的軍事才能被漢軍瞄上了,漢軍故意不派遣援軍救援王平,吊住曹爽的胃口,從而尋機大破曹爽所部。

司馬懿咬了咬牙,提筆給夏侯玄寫信,表示南陽道路雖不如蜀道艱險,但也有山巒為險。

如今大軍久戰不利,各路大軍皆少有良訊,不如撤軍,後續再議論用兵方略。

司馬懿為何不直接給曹爽寫信也很簡單,曹爽這人軸,自己的話他很難聽得進去,而且還有李勝、鄧颺作梗,說了基本是沒用。

但夏侯玄不同,此人能審時度勢,雖作戰經驗不豐富,他卻善於分析形勢,有一定軍事才能。

接著司馬懿又給自己的兒子司馬昭寫信,表示為父擔憂戰況不利,你切不可自恃勇力作戰,你且調任後軍,若遇危難當迅速撤軍,不可猶豫。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誰言世子不成王

鹹魚止水

歷朝名士爭搶玩家名額

玉璃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