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農曆九月初九是重陽節。

中國古代《易經》中,以“六”為陰數,“九”為陽數。

九月初九正好是兩個陽數相重,所以人們把它叫做“重陽”,也叫做“重九”,是個值得慶賀的吉利日子。

傳說,在東漢時期,汝河有個瘟魔,只要它一出現,家家有人病倒,天天有人喪命,這一帶的百姓受盡了瘟魔的折磨。

一場瘟疫奪走了青年恆景的父母,因此他決心出去訪仙學藝,為民除害。

恆景找到了有著神奇法力的仙長,仙長教給了他降妖劍術,還贈他一把降妖寶劍、一包茱萸葉和一盅菊花酒,並且教授了他一些避邪用法,讓恆景騎著仙鶴趕回家去。

在九月初九的早晨,按仙長的叮囑恆景把鄉親們領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發給每人一片茱萸葉、一盅菊花酒,做好了降魔的準備。

隨著幾聲怪叫,瘟魔衝出汝河。

但是瘟魔剛撲到山下,突然聞到陣陣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氣,便戛然止步,臉色突變。

正在這時,恆景手持降妖寶劍追下山來,幾個回合就把溫魔刺死了。

從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風俗便流傳了下來。

在重陽節,由於有登高的習俗,人們都要登山、登高塔等。

“登高”受人重視,特別是受老年人重視的另一個原因,是“高”有高壽的意思,因此人們認為“登高”可以長壽。

九九重陽,因為與“久久”同音,九在數字中又是最大數,有長久、長壽的含義,因此,還被稱為“老人節”。

此外,人們還要吃重陽糕,飲菊花酒。

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沒有什麼具體的製作方法,可以隨意製作。

現如今,各地在重陽節吃的鬆軟糕類都稱為重陽糕。

比較講究的重陽糕要做成九層,像座寶塔,上面還要做成兩隻小羊,以符合重陽(羊)之義。

有的還在重陽糕上插一小紅紙旗,並點蠟燭燈,是用“點燈”“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

早在我國北宋時期的京師開封,就十分盛行賞菊花。

當時的菊花已有很多品種,千姿百態。

民間還把農曆九月稱為“菊月”,在重陽節裡,觀賞菊花成了節日的一項重要內容。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無盡回收

常大王

布衣仕途

展翼仙

古穿今:玄學大佬爆紅娛樂圈

來個饅頭

都重生修仙了,誰還去談戀愛啊

古月堂

特工蘇越在地球

遠古大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