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女子在沂水縣有一位姓趙的人士,名字不重要,就叫他趙某吧。

這位有一天進城辦事,回來的路上見到一位女子在路邊哭泣,哭的非常傷心,就吸引了趙某的注意。

趙某仔細一看,這女子長得十分漂亮。

美人哭的是梨花帶雨,他就動心了,也不趕路了,站在那裡直勾勾的盯著人家看。

女子也注意到他,抽抽搭搭的說:“這位公子,你不趕路,盯著人家看什麼?”

趙某趕忙把早就想好的詞句說了出來:“我看這荒郊野外,渺無人煙的,你一個姑娘家,在路邊哭的如此傷心,定是有什麼困難之處,我怎麼能忍心裝作看不見繼續趕路呢?”

女子止住了哭,說道:“公子說的是。

我因為丈夫亡故,膝下又無兒無女,孤身一人日子難過。

剛剛去投奔一個親戚卻未尋到人,回來路上思索將來不知該如何是好,想到傷心處便哭了起來.”

趙某說道:“原來如此,夫人節哀。

看你年紀並不大,無兒無女無牽無掛,何不再另尋一賢君呢?”

女子輕嘆一聲:“我一孤身女子,無親無故,我如何再擇郎君?我現在就是想但能尋一個存身之處便好,哪怕是給人做妾也罷了.”

趙某就等她這句話呢:“夫人若有此想法,我趙某不才,家中尚且有幾間閒房,不如你來我家安身可好?”

女子仔細打量了他一番,覺得這位面相舉止上還到不像個壞人,便點頭應允了。

趙某很高興,說道:“那既然如此,你且在此稍候,此處距我家還有不少路程,你這鞋弓襪小的不便走長路,我去尋一輛車馬來,載你回去.”

女子擺擺手說:“不必了,我挺能走的.”

說罷便邁開大步向前走去。

這女子走的還真不慢,姿勢也好看,輕飄飄的感覺,跟仙女似的。

趙某看了一會兒才回過神,趕緊攆了上去,兩人一路閒聊,便回到了趙某家中。

到家之後,兩人便同夫妻一般的生活起來。

這位女子也很是賢惠,推磨擔水,洗菜做飯,清潔打掃樣樣拿手,麻利勤快。

日子一晃兩年多就過去了。

這天,吃罷早飯,收拾完碗筷,女子忽然對趙某說:“感謝郎君的寵愛,我在這裡叨擾也將近三年了,如今我也該走了.”

趙某一驚,說道:“娘子先前不是說你無處可去嗎?如今你能到哪裡去呢?”

女子說:“先前我那只是隨口說說罷了,我還能真沒個家麼。

我父親是金陵的藥商,如今我要回去了。

倘若你想與我再相見,你可帶些藥材到金陵去找我,我也能給你賣點好價錢,做個路費啥的.”

兩人本就是半路夫妻,沒名沒分的,現在人家要回家,趙某也不好攔阻,只好說道:“那娘子在家稍候,我去僱輛車馬載你回去.”

女子說道:“郎君不必麻煩了,我走著便是。

郎君保重,後會有期.”

說罷就出門走了,趙某還想說點什麼,趕忙追出來,不曾想竟然沒追上。

那女子走的飛快,一會兒功夫就消失在他的視野中了。

又過了大半年,趙某思念深重,於是便在集市上隨便的買了一些藥材,僱了一輛車奔金陵而去。

到了金陵,他把藥材寄存在旅店當中。

來在街上漫無目的的亂轉,看到藥鋪就進去詢問那女子的事情。

等來在某間藥鋪門口之時,還沒進門,老掌櫃的便迎了出來,口中還說到:“賢婿來了,快屋裡請.”

邊說邊把他就迎進了後院。

院中一位女子正在洗衣服,趙某一眼就認出來正是要找的人。

可是那女子卻只是抬頭看了他一眼,也不哭也不笑,也不跟他說話,低頭繼續洗她的衣服。

趙某有些生氣,心想這女人夠薄情的,這麼久不見,我來找她,竟然都不搭理我,看來我不該來啊,轉身就要離開。

老掌櫃趕忙將他拉住,衝那女子說道:“你看這是誰來了?你也不招呼一下.”

不曾想那女子這次連頭都沒抬,也不吭聲,還是繼續洗著衣服。

老頭臉上也有點掛不住了,又說道:“你這孩子,別洗了,快去準備些酒菜,我要好好招待招待姑爺。

再去多多拿些銀兩,給他日後花銷使用.”

這下女子有了反應,她擦擦手,起身沒去準備酒菜,而是來到這兩人身邊,跟自己的老爹說道:“他的福分薄,你給他許多他也消受不起,少給一點就好。

你再寫幾個藥方給他帶回去,就足夠他吃穿受用一輩子了.”

老掌櫃聽完有些尷尬的樣子,不知該怎麼說才好,只好岔開話題,問道:“賢婿此來可有帶著藥材?你放在何處了?我命人去取來.”

趙某還沒來得及接話,女子先接過話說道:“那藥材我早就給他賣完了,錢在這裡.”

說著拿出一袋銀兩遞給了老掌櫃。

老掌櫃愣了一下,又把錢遞到了趙某手上,說道:“你看看,我這……這你拿著,在此稍後,我去去就來.”

老掌櫃進屋去了,一會兒就出來了,手上拿著一疊紙,遞給趙某,說道:“委屈賢婿了,實在是失禮。

這些藥方你拿著,這都是些良方,治病救人積德行善,也能讓你有一份收入。

你看我這還有家事需要料理,賢婿也已離家多日,家中定是萬分掛念,還是早早回去了吧.”

說完便把趙某送出了門外。

趙某也不是那種死纏爛打之人,一看人家雖沒有感念舊情,但也算是仁至義盡了。

低頭嘆息一聲回到了旅店。

一問掌櫃的,不久前確實有人來把他寄存的藥材都提走了。

雖說這讓他有點奇怪,但是也沒有多想。

收拾行李就回家去了。

到家之後,他把那些藥方仔細看了看,遇到村裡人有生病的,也正好是藥方能治的,他就抄寫一副給人家。

結果百試百靈,他倒成了村裡的名醫了,也有了一份固定的收入。

據說到現在沂水那裡還有人記得他的方子。

比如用蒜臼子接屋簷上流下的雨水拿來清洗疣贅,就是他當年的藥方之一,效果還不錯呢。

玄幻小說相關閱讀More+

開局佛門弟子,犯戒就變強

神農老人

赤色的流星n

雲層上的魚

概念終章

楓雨思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