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最後計算出的結果是、和。提筆想往簡牘上謄寫的時候又犯了難,不知道這幾個數字用古文如何表達,抓耳撓腮想了半天,眼睛一亮,開始在簡牘上畫出了一個個斗的形狀,使用最原始的繪畫方式給出了答案。

東方明將筆擱下,深深呼吸一口微涼的空氣,起身走到前面將簡牘交給了監場的博士官,回座靜候。

此時一柱粗香即將燃盡,劉欣也完成了答卷,起身將簡牘交給了高臺之上的劉歆。

簡牘上一手漂亮的隸書篆體,工工整整的寫著:

“上禾一秉,九鬥四分鬥之一;中禾一秉,四鬥四分鬥之一;下禾一秉,二斗四分鬥之三”。

劉歆看看簡牘上的答案,面帶微笑,不住點頭,轉頭看向劉驁說道:

“恭喜陛下,定陶王世子心思明澈,不愧當世奇才,便是微臣自幼專攻術數,在這個年紀也是不及世子,真乃我大漢皇室之福,天下百姓之福。”

劉驁看看垂手站立的劉欣,眼中流露出一抹複雜的神情,笑著點點頭。

蝶兒聽完,卻在一旁偷偷翻了個白眼,撇了撇嘴。

……

太學後面的山坡之上,有一座雅緻的涼亭,有一男一女正在亭中對弈手談。

男子是一箇中年書生,濃眉細目,穿著一件洗的極為乾淨卻略顯破舊的長袍,臉上似乎永遠掛著一種平和安適的笑容,讓人一見之下,都會下意識的產生一種親近之感。

他看了一眼棋盤,眼光望向遠處坡下的石坪,看著人頭攢動的學子,忽然開口說道:

“按師祖讖言中所說,他的轉世之人近幾日便該出現了。”

女子也是將近中年,面容清麗,氣質婉約,拈了一枚黑子放在棋盤之上,眉頭微微挑了挑,說道:

“師祖如此大費周章,那鬼谷子真的那麼可怕嗎?師祖學究天人,如今他的轉世之人既已現世,直接給他看過天書,加上咱們閣中師兄弟們,難道還不夠嗎?”

中年文士一聲長嘆,說道:“你入閣較晚,據說昔日與鬼谷一戰,師祖重傷,西王母殞命,東方朔不知所終,天諭閣自此無主,蜀中五萬精騎全軍覆沒,也未能擊殺鬼谷,只是堪堪將其困住而已。”

女子微微蹙眉,說道:“依師兄看,咱們有幾成勝算?”

文士微微一笑,拈了一枚白子,緩緩說道:

“師祖曾說,大道五十,天衍四九,留一線與人爭,但盡人事而安天命,便是這個轉世之人,也難保能與師祖心思相同,因此師祖才不讓我們將天書直接交給他,倘若此人不願相助,我等師兄弟唯慷慨赴死也就是了,縱然不敵,也要在人間留下一道浩然之氣。”

“既然是師祖轉世,何謂心思不同?”

文士猶豫了一下說道:“這一節我也不知,師祖行事神鬼難測,既作此說,必有深意。”

女子抬頭看看他,忽然嫣然一笑,說道:“師祖不光神鬼難測,還是天下第一情痴,與西王母百年苦戀,不知這轉世之人,能有師祖幾分風采?另外他要是入了閣,咱們也叫他師祖?”

文士一愣,隨後露出一個古怪的笑容。

“他是小師弟。”

……

鐘聲再次敲響,博士官下場宣讀了包括東方明在內的二十幾個學生的姓名,讓這些人去承儒殿見駕。

人群中頓時響起一片輕呼讚歎之聲,被叫到名字的幾個學生一個個仰頭負手,神態倨傲,只有東方明神色如常,也未太放在心上,只是暗暗盤算這次的考核是不是天諭閣的選拔手段。

此時已接近午時,日將中天,金色的陽光照耀下,那座高大的祭臺彷彿變成了一座極高的神壇,太學博士官揚雄匆匆走上祭臺,施禮見駕後來到劉驁身邊,低聲說道:

“啟奏陛下,諸葛祭酒說等下的面試,請陛下和群臣暫退,由天諭閣主持即可。”

劉驁眉頭一皺,面露不悅之情,哼了一聲。

“天諭閣諸人是越來越不把我這個天子放在眼裡了,由他們好了。”

說完霍然起身,帶著趙飛燕、趙合德姐妹,在文武的簇擁下,離場而去,只是在經過甬道時,對在前排站著的東方明多打量了幾眼。

陽光下的石坪暖意融融,隨著天子的離去,其餘學生重新跪坐,開始撰寫祭祀賀文,而東方明為首的二十餘人在司禮官的帶領下向正殿走去。

太學承儒殿中,燈光明亮,殿內的幾個巨大的青銅香薰爐中散發著縷縷青煙,安神定魄的沉香使整個大殿暗香遊動。

大殿正中擺著一張巨大的案几,案几後高懸著兩幅畫像,案几上的香爐中燃著三支檀香,案前跪坐著白髮蒼蒼的太學之首劉向,兩旁分別站著兒子劉歆以及劉歆的好友太學博士揚雄。

此時只有東方明一人與劉向相對而坐,其餘眾學生被安排在殿外等候。

劉向上下打量了東方明一陣,緩緩開口道:

“方才的試題,殿外諸生都只做出了一道,一炷香時間能連答兩題,只有定陶王世子與閣下,足見不俗,閣下的來歷犬子劉歆已經大致與我說明,聽說你已經知道天諭閣之事,老夫便不再隱晦,方才的考核便是天諭閣所設初考,若想入閣,還有兩關考試,接下來由老夫三人主持第二關。”

東方明其實沒想到入學第一日便遇上天諭閣選拔,方才也不過是猜測,此時一聽,知道自己所料不錯,深吸一口氣說道:“請大人出題,晚輩恭聆教誨。”

劉向繼續說道:“孝武皇帝廢黜百家,可是百家之學並非全是糟粕,我父子與揚雄大人便是我朝專門負責整理百家典籍,去蕪存菁,只要閣下透過此關,無論第三關是否透過,都將授予閣下太學博士學生職銜,天祿、石渠、麒麟三閣可以隨意出入,其中所藏典籍可隨意瀏覽。”

這時,一旁的揚雄向東方明介紹了天祿、石渠、麒麟三閣的歷史來歷。

高祖劉邦建國後,丞相蕭何就在未央宮中主持修建了天祿閣與石渠閣,蒐集大量先秦典籍,百年來,廣開獻書之路,建藏書之策,置寫書之官。

到了漢成帝時劉向、劉歆父子主持兩閣,又建立麒麟閣收藏武功典籍。經過多年的努力,無數先秦散佚的圖書被髮掘和整理出來,集中到三閣的書籍共有五百九十六家、一萬三千兩百六十九卷。

東方明點了點頭,看來自己要是透過了這關,就能相當於漢代的科學院院士,就算進不了天諭閣,起碼離權力中心又近了一步,調查起來也有不少方便。

劉歆站起身來,捧來幾卷簡牘,放在東方明面前,說道:

“這是我多年來研究的一門小術,也屬數術之學,東方先生請先過目,等下我詳細解說。”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女皇欠萬億拒還?我暴力讓她跪服

狂野的鉛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