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天子劉驁的問題極為刁鑽,可謂是一個天大的難題,東方明回答是也不好,說不是也不好,可沒想到東方明不但回答的極為得體,而且還變相地給劉驁拍了一個大大的馬屁。

群臣面面相覷,旋即響起了一片讚歎之聲,不少人是由衷地讚歎這個年輕人敏捷的思維和深厚的馬屁功力,這等堂而皇之、義正辭嚴的阿諛之詞,只怕那個素來以溜鬚拍馬見長的淳于長也是自愧不如。

王莽怔怔地看著坐在劉驁身邊的東方明,暗暗佩服他的才華,雖是奉承之言,可若不是胸藏錦繡,就算是在官場上混跡二三十年的老油條也很難在短時間有此急變。

劉驁哈哈大笑,笑聲比方才更加爽朗,他對東方明有什麼本事並不瞭解,但卻知道天諭閣眾人都是不世出的奇才,今日之所以在殿上召見東方明包含了幾種心思,一來讓天諭閣諸人知道自己的誠意,二來可以博得禮賢下士之名,三來也正好考校一下東方明的學識。

此刻東方明的幾句話正好搔到他的癢處,劉驁不由得心花怒放,笑著說道:“先生見識端的不凡,只一言就說中了寡人心事,但近年來天災頻發,幾番賑濟下來,國庫已然不算充盈,戍邊雖然暫且無虞,可用兵所需的人馬錢糧卻捉襟見肘,當此局面寡人若想擴大九州版圖,先生計將安出?”

劉驁雖然高興,但問話卻是步步緊逼,當著滿朝文武,這番話才是真正在考校東方明。倘若東方明確有真才實學,他絕不吝惜高官厚祿,縱然他沒什麼真才實學,劉驁也不介意,今天如此隆重的禮儀其實是給天諭閣看的,只要能藉助東方明拉攏諸葛錚等人,也不算枉費他一番苦心。

東方明聞言卻是不慌不忙,這幾天他每天和諸葛錚分析天下形勢,兩人已經斷定劉驁會問這方面的問題,因此早就準備了一套說辭。

他向劉驁施了一禮,平靜地答道:“有勞陛下請出我大漢疆域圖。”

劉驁眼睛一亮,衝一旁的崔靈說道:“快去取來。”

崔靈答應一聲轉身而去,不一會兒就回到殿上,身後兩個宦官抬著一副巨大的卷軸。

地圖在金闕之下展開挑起,九州地形呈現在群臣眼前。

劉驁拉著東方明的手,起身走下臺階,站在圖前,眼見地圖太大,崔靈又取來一根藤杖交給東方明。

東方明手持藤杖,開始在圖上指點江山。

他首先指向了西域一帶。

“自博望侯張騫出使以來,西域三十六國與中原貿易日漸頻繁,皆服王化,我前些時自西域而來,那裡雖然小邦林立,物產豐饒,但諸國之間各懷異志,互有戒心,相互殺伐,並無野心與實力覬覦中原。況且玉門關外風沙日重,河道水量逐年遞減,我料不過幾百年,待到水脈枯竭,西域必成黃沙一片,屆時三十六國或埋於沙下,或作鳥獸散,再不存焉,我大漢可坐享其成,不需一兵一卒便可將版圖擴至天山腳下。”

群臣聽完,交頭接耳,竊竊私語,只有丞相孔光手捻鬍鬚,點頭說道:“東方先生與昔日大將軍陳湯所見相同,前些年已故的老都護段會宗回朝時曾與我聊起西域風貌,也是這般看法。”

聽到丞相下了定論,人群中頓時跟風似的響起了一片讚譽聲。

東方明聞言卻是一愣,猶豫著問道:“已……已故?段老都護故去了嗎?”

劉驁神色也有些黯然,輕嘆一聲,“前些時西域都護孫建來報,段老愛卿回到烏孫後便一病不起,沒幾日便卒於異邦,寡人已經讓段家後人去迎請他的遺骨還鄉,以公侯之禮葬之。”

東方明默然,玉門關外的情景浮現眼前,那是他來到這個世界第一次和人說出自己的秘密,沒想到短短几月,那個曾和自己並肩殺敵又贈給自己一套宅院的老人便已離世,心頭不禁有些發酸。

可這畢竟是大殿,不是感懷憑弔的時候,他收斂心神,又將藤杖指向了北方草原。

“匈奴雄踞草原,已歷數百年之久,坐擁精兵數十萬,原本乃是我大漢心腹之患,可昔日孝武皇帝明並日月,在我朝名將輪番征剿下匈奴已然元氣大傷,昭君出塞後又將我天朝教化散諸於匈奴各部,數年來,匈奴已分裂為南北兩大部族。

北匈奴雖然兵強馬壯,奈何我邊境有長城之險,數百年來又被我軍嚇破了膽,再不敢捋我天朝虎鬚,此刻已然向西進軍,遠征海西國。

而南匈奴內部也不和睦,左右二部互相猜忌,天幸率領右部人馬的骨都侯須卜當和須卜居次雲夫妻二人乃是昭君的女兒女婿,久慕我天朝文化,常懷歸順之心,只要朝廷能夠與這夫妻二人結好,多加封贈,匈奴左部雖有不臣之心,亦不敢輕舉妄動。

我大漢子民久事農耕,不善畜牧,草原之地水草雖然豐美,卻並不適合漢民遷居,因此不如安撫右部,再伺機以反間之計離間左部,待右部壯大後匈奴自然歸順,以夷制夷,不戰而屈人之兵,方為上策。”

一番話聽得劉驁頻頻點頭,讚歎說道:“先生對天下大勢洞若觀火,一席話便消去我大漢西、北二患,但不知東部如何?”

東方明手中藤杖在後世的朝鮮半島區域劃了個圈,繼續說道:

“遼東雖是苦寒之地,卻沃野千里,土地肥沃,物產豐饒,乃天賜我漢室之地,漢昭二年,扶余人朱蒙趁我軍抵抗匈奴無暇東顧,不自量力,趁隙稱王,建國高句麗,是可忍孰不可忍,此時陛下勵精圖治,正該剿平逆黨,收歸漢土,然高句麗民風彪悍,多年來又與烏桓眾部落勾結,有烏桓各部衝鋒在前與我軍對抗,若是調兵征伐以硬碰硬,縱然慘勝,也是勞民傷財。而且戰事慘烈,還會失了遼東民心,日後治理起來也是極難。”

劉驁皺眉道:“若不派兵征伐,他們又豈能歸順?”

東方明的目光掃過兩旁文武,微笑說道:“為防我軍東進,烏桓人馬此刻都集結在無終一帶,待明年開春,陛下可派人開鑿溝通呼沱河、鮑丘水的平虜、泉州二渠用來輸送軍需,做出將要強攻無終的姿態,屆時我自有辦法蕩平烏桓。”

劉驁見東方明環視文武,已經明白了他是擔心群臣中有私通高句麗的耳目,自然不能將軍事部署在大殿上洩露,微笑著點了點頭。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一世漢皇

雪落久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