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蒙已經傳來了訊息,如今已經徹底掌控了三韓。

接下來該如何行事,大家就議一議吧.”

劉備將從海上傳來的情報隨手下傳,眾人互相傳遞著觀看。

“竟然有如此順利?三韓之地,居然無一人抵抗.”

龐統翻看了情報,十分詫異。

實在沒想到,三韓之地約摸著也有一個郡的大小,全是一群異族,呂蒙的軍隊才一登陸,居然未曾遭到任何的反抗。

而這三韓部落之間,居然互相的坑害,搶著為呂蒙帶路。

個個說自己是忠良,哭天喊地的求者王師到來。

董良聽了也覺得有些不可思議,從龐統手中拿過情報,細細翻看。

沒想到這一切都是真的。

董良對於這些異族的古代歷史瞭解的並不詳細。

即便是一些鄰國,但是倭國和朝鮮半島上的歷史,最起碼在公元剛開頭的這段時間,內地的學生了解的是不多的。

而董良對於三韓之地的人,從來沒有放在心上,無論董良瞭解到的哪一段的歷史,這個地方的人都是一群難以抵抗周邊鄰居的人。

他們的戰鬥力實在是有些不值一提。

但董良怎麼都沒想到,在這個時候這群人還處於一些比較原始的狀態,居然仍然沒找到一絲一毫的血性,他們怎麼這麼輕而易舉的就望風而降了呢?中國有句古話叫做識時務者為俊傑。

這說明,即便是要做二狗子,那也是需要一些腦子的。

需要的是一部分的私心和一部分的軟弱。

但是對於一些原始部落來說,即便他們不夠聰明,有一些卑劣的狡猾,甚至是唯利是圖、背信棄義,無論用什麼樣的負面詞彙去形容他們,但總不可避免的給他們一種原始而又野蠻的定義。

越原始,越貼近於野獸,骨子裡總是有一些嗜血和狠辣的。

可明明對比中原王朝十分原始的三韓人,甚至對比一部分西南夷夜郎國都顯得有些原始的三韓人,居然連一點原始人的血性都沒有。

他們比較落後也就罷了,可和落後的種族相比,居然也沒有優點。

這真是讓董良百思不得其解,這些人怎麼就這麼廢物啊?“這並不奇怪。

三韓部落的人素來都是這樣的.”

一個清朗的聲音打破了眾人的疑惑。

董良抬起頭來,正是諸葛亮略帶得意,笑呵呵的搖著扇子。

想來他又是知道關於三韓的一些記載。

“這片島上分為南北兩個部分,北邊與咱們的遼東相連。

從昔日的箕子到後來的衛滿統治的都是北邊.”

“是高皇帝立了漢室,這北邊逐漸便立下了四郡,將這片蠻荒之地納入了漢室管轄.”

“此地地處邊疆,有不少別族,其中主要生活在遼東的,是昔日從徐州、青州遷移過去的東夷人,到了遼東形成了濊貘族。

也可以叫他們扶余人.”

“建昭二年由扶余人朱蒙在玄菟郡高句麗縣境內建立了高句麗政權。

現在半島上的北邊就是高句麗,南邊就是三韓.”

聽諸葛亮這樣說著,董良掰著指頭往前數,建昭二年也就是公元前三十七年。

前面的情況董良不清楚,但說到這裡,董良已經大致知道一些了。

畢竟,生活在後世的人,難免與三韓的人有些衝突。

和那些找不清祖宗的人進行罵戰,總是需要去了解一下他們的來龍去脈。

這個高句麗是由漢的扶余人建立的,後來趁著中原動盪擴充勢力。

不過他們一般掌握的都是北半部分半島,以及遼東的部分。

至於半島的最南端的三韓,在後來的幾番摩擦之中,形成了新羅百濟。

欺負這群三韓人最多的就是這些扶余人,也就是這些高句麗。

新羅百濟,也曾多次請求中原王朝的幫助,因為他們實在不是高句麗的對手。

在唐朝的時候,新羅人最喜歡把自己國家的女子送去中原做新羅婢。

再往後數就要數到唐朝將高句麗滅掉,其中扶余人都大多西遷進入了遼東,算是與唐朝融合了。

半島上剩下的傢伙這才得了喘息之機趁機擴大,從此統治了半島。

而唐朝與高句麗之間的戰爭,基本上與漢時期中原王朝與地方的百越之間的戰爭。

隨著歷史的發展,這些矛盾都屬於內部矛盾了。

而在唐朝被滅掉的這個高句麗與十世紀在半島上新建立的高麗並沒有繼承關係。

算起來應該是從三韓到新羅百濟再到後來的高麗,這是屬於董良生活的時代,那個南朝鮮的發展脈絡。

不過很可笑的是,在董良的那個時代,南朝鮮人喜歡把高句麗認作自己的祖先。

若讓他們新羅和百濟的祖先泉下有知,恐怕棺材板都摁不住了,畢竟這些人算是他們討厭的那個大國的少數民族,是他們的世仇啊。

不過也說不準,即便知道了後代子孫這樣丟臉的做法,新羅百濟人也未必會生氣吧?畢竟他們三韓人骨子裡就是這樣的呀。

董良看著情報,聽著諸葛亮的訴說,思緒紛飛,想了很多。

便聽到了諸葛亮言說王莽篡漢時期那個傢伙一意孤行,非要幹掉高句麗的首領。

手下將軍沒能阻止,便只好把高句麗首揍了一頓。

從那時候開始,這個地方上的少數民族便與中原朝廷有了矛盾,不太願意聽話,隨著中原地區的動盪,他們便慢慢的壯大。

至於如今被呂蒙拿下的這群三韓人,他們素來是沒有骨氣的。

大漢朝廷在遼東地區的麻煩,是屬於自己內部的少數民族之間的麻煩。

而那些三韓人實在不配成為什麼麻煩。

過去短短几百年的歷史已經無數次證明了,每當有什麼在中原地區混不下去。

流竄那半島上的什麼人這都能給那群三韓人帶來巨大的衝擊,順便把他們收拾一頓。

而三韓人一遇到麻煩,便祈求中原爸爸來救他們。

如今在那半島上,高句麗的人的勢力算是不小,對比從中原遷移去的扶余人,三韓人實在不是對手啊。

估摸著他們也被欺負的不輕。

所以見到中原爸爸的旗幟來到了這片土地上,自然就磕頭納拜了。

“我想我們也許可以透過遼東作為跳板,與公孫氏進行聯絡,遼東的戰馬不錯,我們可以進行通商,若將來與曹操起了戰事,南北夾擊,也是一股不小的力量.”

董良還沒有提出自己的想法,便先有一人提出來了。

通商和遼東戰馬,這兩個訊息實在是讓董良感覺惺惺相惜。

本想看看是哪路豪傑,結果抬眼一瞅,映入眼簾的,居然是張昭的那滿臉褶子。

想想也釋懷了,張昭確實有這個眼光。

不管有多少人調侃張昭,張昭的能力都是毋庸置疑的。

可惜張昭的訊息有些滯後啊。

劉備笑著點了點頭,沒做出其他的評價,卻提起了另外一件事。

“徐州陳應傳來訊息,曹操派程昱到徐州查詢軍糧缺失一事,程昱有勇有謀,敢打敢殺,剛忍堅毅,這難免讓當地的一些傢伙感到害怕.”

“如今已經開春,經過了一個冬天的休養生息,我們也算是兵強馬壯,所以現在要議一議出兵的問題.”

“徐州許多人都託陳應傳來訊息,願意響應我的號召,只要我大旗一揮,他們立刻起義.”

“如今曹操正在河北啃硬骨頭,你提前做了準備,可畢竟袁本初死的倉促。

如今,曹軍已經面臨軍糧不足的難題.”

“我們在這個時候起兵北上,曹操腹背受敵之下,決難抵擋。

而徐州有無數人與咱們心意相通,願意響應,到那時,曹操就是三面受敵.”

“無論怎麼看,都是勝算.”

“所以……”劉備用期待的眼光看著大家,他對於出兵是非常期待的。

生活了大半輩子了,沒有打過這樣的好牌。

如今這樣好的局勢放在手裡,實在讓他有些躍躍欲試。

而他前半輩子總是被曹操他們欺負,現在終於輪到劉備揚眉吐氣欺負他們的時候。

如果能擊敗曹操,那算是把曹操和袁紹都踩在了腳下,絕對是讓人提氣的一件事。

劉備雖然嘴上沒有說過,心裡未必沒有奢望過,從底層一點點的掙扎,一點點的往上爬,就是在等待這一天。

所以自得了徐州來的情報,他已經非常的心動了。

劉備這樣一說,原本形態各異的坐著的人立刻都振作了起來,躍躍欲試。

董良此刻都顧不得自己有些屁股腿發麻,挺直了自己的腰背。

一時間還有一些夢幻的感覺。

最後的大決戰就這麼來到了嗎?“若要起兵,可分幾路兵馬?”

周瑜兩眼放光,他希望能單獨帶著自己的海軍參與戰爭。

劉備沒有答話,看了看一旁的諸葛亮,又看了看一旁的周瑜,最後將目光放在了關羽身上。

董良在一旁取出了早早準備好的作戰地圖。

衝著關羽,劉備點了點頭。

站起身來,走到上首,將圖掛在牆壁上。

相比於張昭,董良知道的內情更多一些,這些事情都已經提前商議過。

大致已經有了一個草案,今天再拿到明面上來,大家互相公開的討論討論。

“大家請看.”

“第一路兵馬可由廬江出兵。

翼德將軍此時正駐紮此處,由此直接向北進攻豫州.”

“豫章有劉磐,宗預、黃忠等將,可透過水路迅速北上,各路兵馬匯聚於廬江,有翼德將軍統一指揮.”

“此為西路軍.”

“第二路兵馬則在中.”

“徐庶、徐元直在丹陽經營半年,亦可直接領兵北上,與合肥甘寧鄧芝匯合。

合肥經過半年不停的修建,如今築成堅固,且有三座輔城圍湖而成.”

“彼此之間互為犄角,四通八達。

此處可作為中轉中心,中路軍以此為大本營,可進可退,可攻可守,協調東西南北各方物資.”

“若從此斜插西北,可直接威脅許昌。

由不得曹孟德不惶恐震怖.”

“主公和關將軍可領其餘諸將從京口直接過江到達徐州廣陵,與徐州地方勢力裡應外合,攻城略地,先將徐州吞入囊中,可作為東路軍,隨時西進,包圍豫,兗二州.”

董良在地圖上大致給眾人講解了一下戰略部署、進軍路線,但其實這個戰術並沒有什麼過於出彩的地方。

有的僅僅只是憑藉著強大的實力分兵攻擊而已。

不同的角度都可以帶出一支具有威脅的兵馬,給予曹操迎頭痛擊。

而曹操在面對北邊袁家和南邊劉備兩重夾擊之下,實在是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

“我水軍作何安排?”

周瑜有些著急了。

在場的諸位將領之中,他只比關羽的身份略低,雖然他是後來的降將,但是他的地位在劉備這裡十分受到重視。

甚至比黃忠等人還要高一些。

而且還專門與他成立了一部海軍。

以他的身份地位,董良必然是要在作戰部署中專門點出它的作用的,而不可能以劉備和關羽率領其餘諸將等將他給概括。

可如今,如此簡單的作戰部署,三兩下就說完了,卻沒有提到自己,周瑜難免著急。

董良微微一笑。

“周將軍稍安勿躁,你海軍一部可作為北路軍.”

“北路軍?”

難免有些人發出驚疑,畢竟是曹操在北,劉備在南,從南攻北,哪裡來的北路軍?“正是北路軍.”

董良自然確定自己沒說錯話。

“周將軍攜海軍一部至京口東入大海,隨即立刻北上,在青州以東登陸.”

董良手裡的小棍兒直接點到了渤海灣的地方。

“從此處登陸,有呂蒙將軍為後勤,周將軍可沿大河兩岸發起進攻,也可由此直插西南,雲南邊。

東西中三路兵馬,合圍豫州,直達曹操老巢!具體是向西還是向南,便全憑周瑜將軍臨陣決定.”

“妙!妙!”

周瑜忍不住的撫掌大笑。

以往水軍征戰,只是在這長江之上,都是小範圍區域性作戰。

如今直接從大海之上跨越千里,如此大迂迴,大包抄,何等的壯闊。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無敵縣令:從替哥哥入洞房開始

北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