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盆自然是毫無意外的漂浮在了另一個銅盆的水中。

董良又隨手將一個銅塊兒扔到了水盆裡,濺起了一些水花。

“銅盆沒有進水的情況下,本來不能漂浮在水面的銅就能漂浮在水面了。

那麼同樣的道理,把這放在鋼鐵上都是一樣的.”

“在一定的限度內,我們確實可以把金屬造成船隻,造成世間罕有的鐵甲船橫行在水面上.”

“鐵甲船……?”

“鐵船?能做到嗎?”

大多數的學生仍然是一副震驚的樣子,同時也帶了些希冀和暢想。

“如果能造出來鐵甲船,那麼在水戰的時候一定會無往而不利吧?”

有學生兩眼放光的暢想著,這樣的學生應該是和水軍有過接觸的。

目前南方的水站都是木頭船。

但是,船隻的互相沖撞仍然是主要的戰鬥方式之一。

甚至生產了專門的船型,用來作為撞擊的兵種。

“可是鋼鐵比木頭沉重了數倍,光靠風力,人力能夠操縱嗎?”

蔣銘祖指著銅盆發出了疑問。

一盆冷水降到了教室內,眾人也都想到了這個問題。

齊刷刷的轉頭看向董良,期待著老師能給出一個答案,也許老師能夠解決動力的問題?如果真能解決鐵甲船的動力問題,那麼在水面上一定是天下無敵。

不過是木頭打造的水軍,便已經足夠江東在長江以南橫行,而陸軍們也都是誰身上的鎧甲更厚更結實,便更有戰鬥力。

何況是如今可能會出現一個通體用鋼鐵打造的船隻,那何止數萬斤鋼鐵。

見蔣銘祖提出了動力問題,董良有些猶豫。

琢磨了一下說法,便開口道。

“動力問題,我確實已經有了想法。

而且可以保證這種方法是切實可行的,但恐怕在這個時代,這種理論還不能付之於實踐.”

“我今天只是在順便跟你講到浮力的時候,順便的啟發你們,開啟你們的想象力,今天做不到,也許在以後幾十年,幾百年後。

人們就可以將鐵甲船造出來,而不至於固步自封,仍然用木頭造船.”

“時代和技術總是向前發展的,正如幾百年前的先秦時候。

天下諸侯打仗,還往往用青銅做的武器。

但是今天我們可以看到,我們可以用鐵製的武器,用鋼做的武器.”

“前兩天我在化學教室給眾人講課的時候,你們也有一些人在裡面聽講,你們應該也看到了。

我當時拿了一把從城中搜集來的被收藏起來的吳越時期的青銅劍,一把是光武帝時期使用的鐵劍,兩把劍碰撞之下,青銅劍被輕而易舉的折斷.”

“這就是時代的向前發展,技術在向前進步.”

“今天還沒有條件去解決鐵甲船的動力問題,但是將來自然是一定能夠解決的。

這中間也需要你們一代一代的去嘗試,去努力.”

聽了董良這樣說,場下的人不免有些失望。

“既然鐵甲船今天還派不上用場,先生既然講到是為了啟發我們。

那請將這動力問題也講出來,啟發啟發我們吧,即便是今天做不到,將來也有機會.”

也有學生兩眼放光的盯著動力問題,即便是現實的生產條件還不具備,但一種新奇的技術其中的原理就足以讓一些搞數理化的人為之陶醉。

董良笑著點點頭。

“稍安勿躁,這本來就是我打算以後給你們講到的,今天既然提到這裡,我就稍微的提幾句.”

“你們有些人喜歡經常跑到食堂去偷吃,和庖廚套近乎,想必也見過他們做飯的場景.”

好些個學生不好意思的笑了起來。

長家的學生,無論是出身富貴還是出身寒微,從來沒有吃過這麼好吃的飯菜。

在這山上學院中的食堂裡的庖廚,也都是經過董良他們從軍中選拔過來的,掌握了從一開始廚子研究出來做飯的所有技巧。

“你們既然見過他們做飯,一定就見過他們用瓦罐煮東西在咕嚕嚕的冒泡。

熱氣上湧,將瓦罐的蓋子頂的來回掀動.”

“這不就是一種動力嗎?我們準備足夠結實的鋼鐵,造成一個大鍋,把密封做的嚴實,裡面註上水,然後開始燒火,水燒開了之後,變成水蒸汽.”

“在講密度的那一節課的時候,也順便提到過水的三相變化,你們應該都還有印象吧?”

“有印象!”

學生們異口同聲的回答。

“水變成水蒸汽之後,密度自然就變小了,體積增大,而空間是有限的,那麼鍋爐內的壓強就變大了,給鍋爐連線一個管子,這中間的蒸汽不就要往外跑了嗎?煮飯的瓦罐能將蓋子頂翻,專門密封好的鍋爐能產生多大的力量呢?”

“我相信只要把密封做得好,鍋爐鋼鐵的強度達到,那麼產生的動力是遠要超過牛馬牲畜的.”

“在鐵甲船上安上這麼一個動力,帶動著船隻前行,不就可以解決動力的問題了嗎?將來也可以造一些小型的鍋爐,給它連線上下那水排上的轉軸一樣的轉換器將他的施力方向改變,就可以帶動著輪子轉動.”

“如此一來,向你們有些人平時騎著腳踏車不就可以不用腳蹬,不用人力了嗎?”

“將這種腳踏車改造成四個輪子的,透過鍋爐發力,再把耕地用的犁連線在車後,不就可以代替耕牛耕地了嗎?”

“到了那一天,世界將會進入一個新的時代,從過去的銅器,到現在的鋼鐵,再到將來的蒸汽時代.”

學生們全都沉浸在了董良描述的美好時代之中。

“蒸汽時代!!”

如果真能到那蒸汽時代,不會再有耕牛耕不動的土地,耕起地來也不再耗費人力。

蒸汽機比牛的力量要大的多,無論是耕地還是做其他的工作,都可以發揮更大的作用。

在陸地上有蒸汽機繼血肉之軀發力生產出無數的生活資料,大海上有蒸汽機冒著煙,催動著鐵甲船巡邏在海面上。

那時候的大漢該是多麼的強大呀!“那蒸汽機可以用來催動鐵甲船,不也可以用來催動戰車嗎?”

“我們將木頭坐的馬車改成用鋼鐵做成的,再用蒸汽機去催動,在戰場上橫衝直撞,豈不是天下無敵?”

好傢伙,董良直呼好傢伙。

“這位同學非常的有想象力!大家都應該要向他學習,而且,他的這種想法確實是可行的!”

得到了老師的肯定,那名提出坦克構想的學生也昂頭挺胸驕傲了起來,得到了一旁的同學們的羨慕讚歎。

所有人都被蒸汽時代的美好所感動,熱火朝天的聊了起來,忍不住的鼓著掌大叫。

但董良制止了他們。

“各位先不要這麼激動,這些只是暢想而已,目前的鋼鐵質量還不足以造出來這樣的蒸汽機.”

“如果真的造成了一個這樣密不透風的鍋爐,裡面放上水來進行煮沸。

最終的結果只能是,由於鋼鐵過於的脆弱而承受不住裡面的巨大壓力而劇烈的爆開,凡是靠近他的人都要被震死或者燙傷……”董良竭力的讓學生們認清現實,不停的給他們潑著冷水,告訴他們這只是未來,而不是現在。

但即便如此,學生們的興奮仍然不減。

肉眼可見的美好未來,而且透過邏輯推理是完全可以實現的技術進步,蒸汽時代的到來,根本就是板上釘釘的事情。

那麼即便是現在達不到,又有什麼能夠阻止他們興奮的呢?他們此刻就像董良的小時候,每每見到從村莊前呼嘯而過的火車的時候都會忍不住的感到興奮。

那種鋼鐵巨獸在地平線上呼嘯賓士,給人帶來巨大的震撼。

而這些人年紀更大,思想更成熟,更能明白這種鋼鐵巨獸所代表的意義。

比之董良小的時候單純的興奮而講,他能更能明白能夠催動這種鋼鐵巨獸所需要的巨大力量,用這種力量該能生產出來多少的糧食,創造多大的價值,改變多少人的生活!“先生,我們去做一個這樣的試驗吧!”

“對呀,先生,我們做一次試試吧.”

“這鋼鐵到底能不能做到這種程度,咱們完全可以試一試嘛,咱們造個蒸汽機來玩玩!”

“先生……”“先生!”

……學生們七嘴八舌的進行著請願,他們非常想親自的去動手試一試。

如此巨大的寶藏擺在面前,不親自動手試一試,怎麼肯甘心?董良卻心存顧慮,也有些不太自信。

自己雖然拿出來了後世先進的技術給這些學生們進行開蒙,其實董良真的不認為現在的漢朝人能做到,即便董良並沒有真的去嘗試。

畢竟這中間可是一千六百年的差距。

“如今的鋼鐵質量恐怕是很難真正的造成吧?想要搞得密不透風,也需要極其精密的技術……”“哎,先生,不試一試怎麼知道?”

有學生有些無理的打斷了董良說話,但董良並不怪他。

看著他們那充滿希望的眼神和躍躍欲試的表情,自己也彷彿被他們的興奮所感染了。

董良心中檢討自己,嘴上說著謙虛,但其實忍不住的有了些傲慢。

嘴上說著讓這些學生們散發想象力,但自己又何嘗不是被已有的知識禁錮了呢?不試一試怎麼知道呢?“如果造成那樣一個東西,真的可能發揮出比牛還要大的力氣,萬一鋼鐵的質量達不到,被蒸汽撐的破開了,打到了人的身上,真的比牛踹一腳還要危險的,你們可要想清楚.”

幾個學生站了起來,向董良行禮。

“只求真理,百死無怨!”

後面的學生也齊刷刷的跟著,他們又重複了一遍,朗聲道:“百死無怨!!”

“既然你們真的決定要這麼做,那我也支援你們.”

“這個實驗的步驟你們設計好,課下拿上來交給我審批。

需要什麼工匠,材料,場地,一應物資你們列出來個單子都可以拿著我的條子到官府去支取.”

“謝先生!”

董良擺擺手,止住了這些興奮的學生們。

“先別忙著謝我卻還有幾件事要囑咐你們。

我會給你們一個簡單的蒸汽機的圖紙,把你們造的時候,一定要儘量的將機器的外壁造的厚一些,內腔造的小一些,即便是不能發揮利益最大化,造成了鋼鐵的浪費,也一定要安全為先.”

“試驗都是一步步進行的,先造一個動力比較小的,印證這種方法的可行性,在慢慢的將動力擴大,一步步來。

保證試驗都在一個安全的閾值之內.”

“畢竟你們也都是這門學科的未來呀,若是死傷慘重,你們可沒有臉向我來交代.”

蔣銘祖親自站起來,向董良施禮。

“多謝先生關愛,學生等一定謹遵教誨,不負先生所望.”

董良點點頭。

“這次由你親自帶隊,一定要小心謹慎了。

把試驗場搬到荒蕪人煙的地方去,千萬不要在鬧市中進行.”

“喏!”

“除此之外,我還有另外一件事要去囑咐你們.”

“請先生吩咐.”

“這也算是一個家庭作業吧,你們也已經學習完了密度,如今又明白了浮力的概念,但是具體的數值多少還是需要你們用數學的知識進行測算,這個我可就幫不了你們了.”

“數學和物理是很難扯得清楚的,其中需要大量的計算,以後科學的發展也會越來的越精確,對於數值的要求越來越高.”

“那麼現在各種物體的密度你們都需要測算出來,標記好用作以後使用,這門工作是你們和那些化學生們一起進行的.”

蔣銘祖再一次乖乖接受任務。

對於各種物質的密度測算,雖然也需要這些物理和化學的學生插手,但是更多的需要的還是數學的手段。

而在數學小組中除了闞澤,蔣銘祖自然是最大的。

有什麼任務也都是吩咐給蔣銘祖。

“不過你們在測算的時候也要明白,技術都是向前發展的,現在能測算出來的資料是在現在使用。

未來還要繼續的進行測算出來更精確的.”

“畢竟現在的技術達不到,許多的物質還不是最簡單的單質,都是化合物混合的.”

“諸君,勉之!”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最強皇太子

我是一條貓

爭芒對霸

星漢光明閃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