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劉備這邊積極主動,而益州也有人從中斡旋願意聯絡的情況下,兩州之間的貿易往來發展的非常迅速。

如今雖然還沒有正式的進行幾次貿易,但已經簽了好幾個大單子。

商品數量排在第一位的便是蜀錦。

蜀錦是一種具備漢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絲織品,色彩鮮豔,對比鮮明。

花大價錢從益州買過來,劉璋他們也開心,荊州和揚州的有錢人也都願意買賬,這些商品也賣的出去。

荊州和益州以前起過沖突,打過仗,雙方的關係很僵,雖然暗中也有一些逐利的商人進行貿易往來,但數目都不大。

因此,有了揚州劉備的旗號,在兩州之間貿易往來商品也可以在荊州傾銷一部分,美麗的蜀錦在荊州非常受歡迎。

同時也有越來越多的荊州地方人家和揚州進行聯絡,向劉備表示誠意,意圖打著劉備的旗號進入益州進行貿易。

這對於劉備來說,當然是一件好事,自然也不會拒絕,只是略加挑選,稍稍的設定了一些門檻,隨後又納入統一的管理,明面上的理由是兩方貿易避免生了衝突,敗壞了名聲,壞了大家的飯碗。

實際上將這些地方的人物都納入管理,彼此之間利益糾纏,慢慢的,大家都成了一家人。

蜀錦這東西離了益州,到哪裡都不愁賣,劉備一船船的銅錢拉進了益州,只離了荊州,尚且沒有進入揚州,便已經將資金回籠過半。

自然收回的本錢也不全是錢幣,大多是一些正兒八經的資源。

到了揚州再略微的把商品分一分,本錢便已經全部收回了,剩下盈餘的三分之二的蜀錦,劉備自己留下了一部分用作賞賜之資,剩下的則透過手下暗中的渠道往北邊輸送。

用這些華美的絲綢換取著曹操治下的糧食、鐵料等物質,暗中挖著曹操的根基。

商隊拉來的蜀錦數量再多,放到這兩三州的地方又能分到多少?劉備還要進行分配配給,所以民間也是供不應求。

除了這項大生意,劉備這邊還向一中輸出的一些商品,最多的便是肥皂和鹽。

當初製鹽的時候選擇了草木灰進行去除雜質,便順便的讓手下人在草木微中混合油脂等其他的物質,製造出來一些清潔力很強的肥皂。

這東西賣起來也不便宜,自然不是賣給普通百姓的。

賣給百姓也換不了什麼東西,就是要用這些不當吃不當喝的東西去換取益州的糧草鐵料。

而向益州輸送鹽的決定也是剛剛下發的,不為別的,就是為了換回一些木頭。

要發展海軍,自然要建造無數的大船,自然需要許許多多的木材。

普通的木頭在揚州其實是不缺的,畢竟到處都是荒山野嶺,哪裡不能砍。

揚州雖然自身就有著取之不竭用之不盡的木材,但是卻解不了燃眉之急。

因為要造船用的木頭,砍伐下來之後,需要晾曬,去除水分,去蟲、防腐、防潮。

從山上砍下來的木頭都投入使用,差不多也要一兩年、兩三年。

江東本來就是以水軍出名,卻也有著不少的儲備木材,但是那些木材是準備給江東這一小塊地方在內河修築戰船的木頭,如今放到整個交州、揚州,放眼整片大海,實在是杯水車薪。

而如今正是發展的關鍵時期,自然不能停滯下來,等待著木頭的處理。

那自然就要費一番功夫選擇去購買。

荊州和益州便是最好的客戶,或者是官府儲存起來準備修成的,或者是大戶人家準備起來準備修房子的,總是有許多的木頭可以買到。

不過千里迢迢的運木頭,成本總是要高很多,所以此時不得不將鹽這一重要武器啟用,用鹽的吸引力來換取上下游共同付出精力。

中國絕對是最適合發展航海的國家之一,具有著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也有著一群勤奮的人民。

都說這裡是一個農業文明,不是一個海洋文明,但其實這裡才有著更多的發展海洋文明的條件。

乘著漁船打漁,雖然算是農業,但是,想要造出用來航行的大船,無疑應該屬於工業的範疇。

無論是古代,造木船需要山上伐木,並且對木頭進行初步的處理,需要花費數年的時間,最後再用木材拼湊出一艘大船,這中間耗費的人力、物力、時間、精力都不可計數。

到了現代,能獨立的建造鋼鐵鉅艦的國家更是少之又少,但凡有這種能力的國家無論強大或弱小,手裡總有牌,可以打一打。

想要發展航海,發展出出色的造船業,第一就要求必須有發達的農業做以支撐。

農業發達,既可以保證填飽肚子,也可以獲得更多的資源,同時也可以獲得更多的勞動力。

農業是國民經濟中最基礎的產業,農業活動不僅提供著剩餘農產品,也為其他產業提供著勞動力。

工業和服務業中也需要相當一部分原料是需要農業進行提供的。

農業是一切產業發展的基礎。

那麼如果要在漢末發展造船航海業,放眼全球,自然就可以得知到底哪個國家更有資格發展航海!從其他各州買回來的木材是為了應對現在臨時使用,而現在整個揚州各縣也已經湧現出來了大批的伐木工人。

走在京口城的街道上,就時不時的可以遇到腰間別著斧頭的伐木工人下工回家。

……今天是給物理學科的學生們上課的日子。

董良站在講臺上,下面是上百的學生,物理學科的學生是最多的。

因為化學實在是過於的微觀,即便是可以用肉眼觀察到一些化學反應變化,這是看得見摸得著的,但是其中的規律總是不好掌握,過於的抽象。

而生物學科的人才其實是最少的,將華佗手下的那一批醫學生們去掉,剩下的只有寥寥三十來人。

目前來說,發展最好的還是醫學,發展最快的是人體生物學。

一來是華佗和張仲景本來都是最頂尖的醫生,二來是如今有了董良的支援,兩人敢帶著學生們大膽的進行解剖。

尤其是對於華佗來說,他的進步最快對於人體的骨骼肌肉認識最深刻清晰。

如今,已經有了一份非常詳細的人體解剖圖的問世,肌膚之間的層理都已經畫的明明白白。

華佗本人也已經練成了一套分層縫合的手法,這種手段董良自己都沒見過,只是在後世偶爾聽醫生朋友說過。

有無數的大體老師進行教學,五臟六腑到底都是什麼功能,又有董良進行提點。

再加上華佗和張仲景本人的專業知識,傳統的經脈和新發展的解剖進行結合。

像什麼血液迴圈學說,董良也可以直接給出概念。

那座顯微鏡也僅僅是給生物學科的學生們開了開眼,便又被華佗他們帶著人搶了回去。

即便是生物學科的學生也發了鋤頭和鐵鍁等工作用具,但是在一群在人身上練手練到毫無波瀾,拿著開顱斷骨的斧頭錘子鋸子的醫生面前也絲毫不敢炸刺。

不過醫學的蓬勃發展和這些生物學科的學生是沒有太大的關係的。

畢竟這個時期的生物學最多的應用還是在農學上,最容易見到成果的就是雜交和育種。

與其說他們是生物學科,不如說是生物知識偏向於農學應用。

只是董良按照自己的習慣劃分了一個生物的大類,對於生物學科,進行農學的研究才是主要任務。

但是農學生的研究從來也都是艱苦和無味的,這種研究實在是過於接地氣,反而不受一些人的青睞,而且很難看到成果。

即便是運氣好,走對了路子的人,往往也需要幾年的時間。

如果不是董良運氣好,搗鼓出了顯微鏡,讓那些生物學科的學生見識到了細胞給他們開啟了新世界的大門,強行的給生物學回了波血,估計那些學生們還得跑不少。

畢竟他們那些研究植物的便在不停的種地,研究動物的卻需要不停的進行雜交,實在不體面。

而物理卻不一樣了,物理雖然也有微觀的,但也有宏觀的,像力學方面的知識很多都可以直接的拿來應用到機械上。

這個時候的機器還不能叫機械,因為叫機關,一些簡單的物理學知識透過數學的運算之後,很快的便能在一些工程器械上得以應用。

無論是軍事上的工程器械、武器裝備,還是生產中的農業器械、灌溉水利,這都是很容易的,可以看得見摸得著的。

而如今滑輪組也已經廣泛的應用於伐木工人之中,提供了許多便利。

在諸葛亮的領導下,也已經帶著一批學生改造出來了水車。

對農業灌溉起到了很大的便利,而且還可以汲水上山,有利於對稍微平坦一些的山坡開發利用。

有助於對於一些地勢稍高地區的農業生產。

如今糧食已經種到了地裡,正是農閒的時候,正好趁此時機發動了許多的百姓修建水利,水車也在按部就班的推廣之中。

正因為物理學科的知識方便應用,容易看見成果,最起碼是在這一切剛開始的時候,容易看到成果,所以物理學科的學生最多有一百多人。

當然董良的劃分學科也很粗糙,只是希望自己起個頭,希望以後的學生心裡能有這種分門別類、專門研究的概念。

最起碼現在來說,三門學科之中許多都是要互相的聽課。

董良眼前這一百來號學生中,領頭的就是蔣銘祖和闞澤。

這兩個人是數學的大拿,再加上一個在周瑜軍中的趙爽。

這三個人是在後世都是鼎鼎有名的三國時期的著名數學家。

當然董良自己是不知道的。

物理學的研究又怎麼能離得了數學呢?而物理學要給數學的運算提供了一種新的角度和方向,自然也能引起闞澤和蔣銘祖的興趣。

“我們原來已經給大家將明白了關於密度的概念。

今天要講的內容和密度的知識也是息息相關的.”

董良的右手旁放著一盆水,左手放著幾塊石頭。

學生們分成小組,他們面前也擺放著和董良一樣的工具。

“因為水的密度沒有石頭大,所以石頭放入水中很快的,密度大的會沉下去.”

董良一邊說一邊演示,將石頭扔進了水盆中。

“這些都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常識。

現在我把這一塊木頭放在水中,它就可以漂浮上來,因為這塊木頭的密度比水小.”

“所以,當人落水之後,抱著一塊木頭可以漂浮在水面上進行自救。

而像獨木舟之類的船隻也是相關的原理.”

董良又將自己的手掌開啟,輕輕的按在水面上。

“現在,大家和我一起將手放在水面上,輕輕的感受著.”

底下的學生們也輪流的將手放在他們面前的水盆裡。

“是不是可以感受到有一股力量在託著自己的手?這個就叫做水的浮力,在座的如果有會游泳的,在游泳的時候應該也可以感受到這種力量,只不過你們平時沒有在意.”

“現在大家都知道,咱們在揚州正在大肆的購買著木材,並且上山砍伐,就是為了造船.”

“同樣的木頭造成不同的形狀,在水上承受的浮力也是不一樣的,同樣一根木頭造成獨木舟,只能承載一兩個人,但是將木板破開,造成木筏,便可以承載更多的人.”

“大家可以這樣理解,船隻的中間是空的那麼就是一層木頭皮包著空氣,把它當成一個整體來看它的平均密度更小於水.”

“由此,你們可以想到什麼?”

董良儘量的啟發著下面的學生,用期待的目光看著一個個懵懂的眼神,希望他們能說出自己想要的答案。

然而很可惜,面對董良期待的目光,學生們也只是呆呆的搖了搖腦袋。

董良便只好自己揭開謎底。

“大家看,我們可以透過利用浮力,將一些密度本來大於水的東西漂浮在水面上.”

董良一邊說著,一邊將另一個銅盆放在了水盆裡。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大秦:長生,趙姬當侍女

啵啵6

只想擺爛,卻讓我當絕世大帝

文哥愛吃蒜

穿越逆反岳父:天命所歸攜美歸隱

一個瓷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