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鴻笑眯眯的將東西塞到了自己的懷裡。

孫靜看他那迫不及待的樣子,還是提醒了一句。

“現在城裡防備的很嚴,我不建議你現在非要跑去親眼看一看,東西就在那裡放著,又不會跑掉,事成之後,還有更多的寶貝等著你.”

“你要是隨意亂跑,被他們抓住,不僅你的小命難保,那些寶貝也都不是你的了。

即便你沒被他們抓住,反而破壞了我的計劃,我可不會饒過你。

你可以猜一猜我的手段.”

邊鴻這時候笑的就有些尷尬了。

“放心,放心,將軍放心。

我,我知道事情的輕重.”

“嘿嘿,嘿嘿……”聽著孫靜這連哄帶嚇唬的安排,邊鴻自然也不敢放肆。

這一次被孫靜買通,才知道這一個甘願告老還鄉的人,在背地裡藏了多少手段。

雖然孫靜並沒有刻意的去給邊鴻展示,但是邊鴻既然加入了孫靜的計劃,自然也能感受一些冰山一角。

邊鴻自然不敢放肆。

“你下去領幾鞭子,明天晚上我送你出城,你去將孫翊引到城內來.”

“喏!”

邊鴻被僕人帶領乖乖的下去了。

孫靜也同樣的,為了怕家裡有奸細,派著部曲,將院內密密匝匝的圍了起來。

許進不許出,這樣一來,就不會有走漏訊息的風險。

孫靜在別的地方安插了那麼多的奸細,自然也會防備著自己家裡。

“仲異,將此物交給他們。

讓他們明日以孫翊的名義,攻擊討虜將軍府.”

孫靜讓孫瑜將印章交給那些心懷不軌的宗親。

孫瑜這次回來之後才知道自己的父親居然藏的那麼深。

以往老老實實的閉門謝客,不肯與宗親互相接觸。

自己甚至都以為父親真的是心灰意冷,心甘情願的告老還鄉。

連自己大哥的死都不在乎了。

自己還想偷偷的和宗親接觸,父親不願意做他們的旗幟,自己願意去統領這些宗親。

結果這次回來之後才知道,這些宗親裡不知安插了多少自己家的眼線。

這讓孫宇感覺又驚又怕又敬。

原來父親不是放下了,而是在蟄伏,等待機會。

……孫皎跪伏在地上,請求董良給他一些兵馬。

董良坐在錢塘縣衙的高座上,堅定的搖搖頭,不肯答應。

“你的財寶拉回去。

我願意接受你們的投降,但我絕對不會摻和你們孫家內部的爭鬥.”

董良的聲音非常冷漠,毫無起伏,是那樣的堅決和無情。

馬良和丁奉都在一旁十分的驚訝,他們也是第一次見到這樣的董良。

“求董都督發兵,務必救我一家。

只要董將軍願意相助。

不需費一兵一將吳郡王我甘願拱手相讓.”

孫皎仍然跪伏在地上,不肯抬頭,誠懇的請求著。

但是董良始終不肯答應。

“江東兵馬已經悉數被破。

吳郡所留,老弱殘兵,不是我大軍對手,無論你們投降不投降,也不過多費一些周折,就可將吳郡反手拿下.”

“可自古以來,攻城最難,即便董都督手下有大軍攻伐,憑藉城牆這依託,恐怕都督手下軍隊也難免會有傷亡,若願意接受我的投降,必使將軍獲得全功.”

孫皎還想用言語繼續誘惑董良。

他哪裡知道,此時此刻,董良冷漠的臉隱藏著內心深處興奮的火熱。

董良只能把戲演下去,為了達成自己的目的,他不可能讓孫皎看破。

董良哈哈大笑。

“你們投降,我個人可以獲得全功。

可我手下諸多將士,沒有仗打,就難以升官加爵。

如今你吳郡各個城池盡皆空虛,只要稍微付出一些代價,就可拿下.”

“如此一來,我手下眾將個個積極請戰,凡有奪城之功,主公必然不吝賞賜。

即便我想接受你們的投降,我手下的將士們恐怕也不願意.”

“這……這……”孫皎的牌幾乎已經打完了。

他趴在地上的頭顱微微抬起,額頭上已經全是汗水。

覆蓋在手背的衣袖已經被汗水浸溼,趴著的腰身,背部也是一大塊水漬。

額頭上的汗不停的外溢。

半趴著的孫皎正在經歷頭腦風暴。

在他的眼裡,他必須趕快想出一個合適的理由說服董良,讓董良派兵救援。

他認為,自己的父親和自己的二哥很難是孫權的對手,因為孫權畢竟是江東共主。

有很多人願意為孫權效命,而自己的父親和二哥,這離開權力太久了。

他本以為自己獻上眾多的禮物,並且表示自己願意歸降的決心,一定能說服董良派出軍隊救援自己的家庭,可沒想到,不知道為何,董良絲毫不為所動,這個年輕的統帥的想法,孫皎完全看不透。

孫皎不停的頭腦風暴,突然靈光一閃。

“孫權承接父兄之遺澤,手下忠良眾多。

其勢盤根錯節,根深蒂固,若其人投降之後,用其手下則將軍必然不放心,不用去,手下又可惜了那麼多的忠臣義士,賢將良才.”

“若都督願意助我兵馬,我必取孫權之人頭獻於闕下,樹倒猢猻散,其主死,其手下眾將,群龍無首,便可以可以交付重任.”

“我知劉使君胸懷大志,意在天下。

若能得江東諸多良才相助,必然是如虎添翼。

揚州也是富庶之地,稻米之鄉,若揚州穩固,則更有助於劉使君伸張其志氣.”

“望都督察之,思之!”

孫皎微微抬頭,慷慨陳詞完畢後又深深下拜,誠誠懇懇。

他終於說到了點子上。

董良自然也一直考慮過這個問題。

他這一番話說出口,無論是旁邊的馬良,還是旁邊非常老實的陳到也都情不自禁的點頭。

這時間,大家都覺得面對這個條件,董良是沒有拒絕的餘地了。

可董良此時此刻仍然沒有欣然答應。

只不過不再那麼的冷漠,笑呵呵的將孫皎從地上扶起來。

董良沒有答應孫皎心中的石頭就不能落地。

但是他的態度有這麼大的轉變,這也讓孫皎鬆了口氣,他覺得董良一定是被自己說動了。

“叔朗賢弟何必這麼性急呢?”

董良將孫皎扶起,並請他坐下,一邊拍著他的肩膀安慰他。

“對於令尊孫靜大人,我可是早有耳聞了.”

“聽說當年他是和兄長孫堅一起起兵,並且立下汗馬功勞,是孫堅的左膀右臂,是也不是?”

孫皎不明白董良為什麼要突然打探自己父親的情況。

但有求於人,也只能乖乖的應付。

“都督所言不錯,當初正是父親征召本地鄉親與二伯一起征戰.”

得到了肯定答覆,董良點點頭,繼續問道。

“當初孫策寄居於袁術麾下,一窮二白,再次起家,也是在孫靜先生的幫助之下,是也不是?”

“正是,父親也確實在伯符兄長起兵之時,出了大力.”

“嗯~.”

董良的連番問話,令帳中眾人都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而董良則暗自在自己心中印證了猜想。

“聽說一年前,孫策剛死之時。

你大哥孫暠也是在這會稽郡起兵,想要自立?”

董良這一下戳到了孫皎的痛處。

孫皎陪笑的臉龐有些僵了。

但還是要乖乖的回答問題。

“當初我大哥做事太過輕率,起兵之後又被虞翻勸住。

後來……”“可惜,後來就被孫權派來攻打豫章,犧牲在了戰場上.”

孫皎的語氣越來越低落,董良則將他沒說出來的話說了出來。

孫皎立刻又敏感的變得惶恐不安。

“都督放心,我絕沒有怪罪劉使君的意思。

彼時各為其主,沙場征戰,生死由命。

絕對是怪罪不到劉使君頭上的.”

“要怪也只能怪孫權,把我兄長送到刀口.”

孫皎解釋完,又趕緊強調一句。

“不是我一個人這樣想,就算我是我二哥和父親也是這樣想的.”

孫皎知道二哥是這樣給自己說的,但自己父親是怎麼想的,孫皎並不知道。

不過這個時候當然不能直說。

“我們父子是一心想要棄暗投明,我們也知道,劉使君向來仁義,將軍豈忍心看見心向主公之人,慘死於敵人之手.”

孫皎說著就又要拜倒在地。

董良趕緊一把攔住。

“哎,使不得,使不得,叔朗賢弟,萬萬使不得.”

“賢弟一片赤誠之心,我已知曉。

日後咱們都是一家人,萬萬不用這般客氣.”

“據你今日所言,是令尊吩咐你兄長孫瑜,這必然是早有準備呀,叔朗賢弟是當局者迷太過心急了.”

“在我看來,情勢哪有那麼危急,說不定是令尊大人勝券在握呢.”

不得不說,董良分析的十分有道理,但是孫皎身在局中,此時只以為董良在說風涼話在推脫。

連忙又懇求道:“都督,千萬看在我全家心向玄德公的份上……”“哎~”“賢弟莫要著急,聽我說完.”

董良打斷了孫皎的話。

“賢弟,非是為兄不肯幫你,實在是我主尚未入主吳郡,便先殺吳郡之主,此時又不是在戰場之上,如此行徑,被天下人看在眼中,讓我如何能夠不擔心呢?”

“何況,你們還是至親。

相助至親相殘,如此行徑,我在主公那裡也不好交代呀。

天下人都知我主公劉玄德仁義,卻不知我處不光對百姓仁義,對於不仁義之人也有雷霆手段.”

“令尊要為兒子報仇,天經地義,可是我一個外人,要是插手你們親人相殘,主公不會放過我呀.”

孫皎又一轉身,董良都已經可以預判他的動作了。

孫皎現在什麼籌碼都拿不出來了,除了趴在地上磕頭沒有別的辦法。

當初決定違背兄長的意思,不往東走而往南來,就是冒著生命危險,想要求一隻兵馬。

到了南邊才發現前來叛亂的不是百越叛軍,是劉備的大軍。

這正是柳暗花明又一村,本來孫皎就是被囑咐去投靠劉備的。

孫皎心想,以這五車金玉,再加上殺死孫權之後,願意舉家率領吳郡投降,這樣的籌碼一定可以打動劉備的將軍。

可沒想到遇到了一個董良,居然無論如何都不答應。

死都不怕,孫皎還怕磕頭嗎?董良現在開始講自己為難,那就說明願意談了。

孫皎一定要讓董良感受到自己的誠懇。

董良攔住孫皎,他雖然想得到孫皎的感恩戴德,但是卻不能讓孫皎姿態太低。

總讓他磕頭,總有點侮辱人的意思。

搞不好施恩不成,反而把人得罪了。

“賢弟心中的急切,我已經知曉了。

罷了,為兄就算是冒著被主公責罰的風險,也得幫一幫賢弟.”

“只是令兄已經回去,賢弟才剛到我們這邊,一來一回,又是好些天的浪費,我有心派大軍幫助賢弟。

行軍速度實在緩慢只怕趕不上啊!”

“這樣吧,我抽掉城中所有戰馬。

努力湊出來一支兩百人的騎兵隊。

讓他們一人雙馬,由賢弟帶領,快速奔往吳縣.”

“兩百人不知能起到多大的作用,但是趕不到地方,再多的人也沒用。

我再將陳到將軍撥過去,陳到將軍是難得的猛將,深受主公器重.”

“算得上是一個文武雙全的名將,只是寶劍鋒利尚在鞘中,還未曾展露鋒芒,我已手無縛雞之力的文人,敢帶兵深入敵營,就是因為有陳到將軍貼身保護.”

“此番征戰,會稽十幾餘城,我是須臾不敢讓陳到將軍離我身側。

我相信,有陳到將軍在,一定能保護賢弟全家安全.”

董良一邊強調著自己的為難,一邊又強調著陳到對自己的重要性。

似乎費了很大的勁兒,為孫皎派出了兩百騎兵。

當然,這裡的兩百騎兵。

加上孫皎本部的五十人,想要最短的時間內趕回去,就得是一人雙馬。

這就得需要五百匹馬。

劉備自己也沒有馬場,董良翻山越嶺,雖然帶著大軍過來的,但是大軍之中,馬匹並不多。

抽出來五百匹馬,也算是盡了很大的努力了。

孫皎也確實被董良這種有誠意的做法給打動了。

他確實太年輕了。

被董良來回拿捏了幾次,此時此刻感動的無以復加。

紅了眼圈兒,激動的不知道說什麼好。

……(補充:這段孫靜家族和孫權之間的矛盾,是作者自己加的。

說實話,確實是有點陰謀論的意思。

這個靈感也是作者在查閱資料的時候,無意中資訊碰撞得來的。

和我在文中提出的理由一樣,孫靜幫助孫堅和孫策兩代都立下了汗馬功勞,本人是既有才能,又有功勞。

而孫策剛死,孫權面臨一攤爛攤子,這個時候,身為親叔叔的孫靜確實是應該幫點忙的。

但是偏偏沒有看到孫靜在孫權繼位之後做出什麼功績,並且告老還鄉,反而是孫權帶著一幫外姓,在這樣的情況下艱難求存。

而且這一年還發生了一件孫靜的大兒子孫暠叛亂的事。

再加上孫策剛死的時候。

眾大臣也曾推舉孫翊繼位。

而孫權和吳夫人拼命的拉攏人心,也沒能阻止揚州各地的叛亂。

這幾個資訊碰撞到一起,就聯想到了孫靜家族和孫權的不和,孫策和孫權權力交接的時候並不太平。

這幾件事,雖說發生的先後順序可能有些出入,但是這幾件事加起來,確實有點可疑的味道。

同時,為了情節的發展,就在孫家這裡安排了一出親戚之間的矛盾。

最後,對於孫家之間的爾虞我詐,確實是,似乎有點貶低他們家了。

一方面是為了劇情服務,我將孫家做成了一堆工具人,而並不對這個勢力抱有什麼情感。

所以就隨便的拔高或貶低的安排。

我常常批判人家,在說到諸葛亮他們的時候不該去搞那麼多陰謀論。

卻偏偏在江東這裡留了一些陰謀,不得不說,作者是有點不地道的,我將溫柔留給了季漢。

但是並不代表我平時是江東的黑子。

在本書中,我的基調肯定是尊劉,至於其他的事例,則一般都是作為工具人出現了。

)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大秦,祖龍開局讓我監國

言華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