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徐盛不是因為自己拿了自家兄弟的兵馬而感到生氣。

純粹是嫌棄雷緒和陳蘭計程車兵戰鬥力太差。

兩軍交戰,自然不是光看人數。

周桓王十三年,周桓王為維護王室尊嚴,親率王師並徵調陳國、蔡國、衛國三國之軍聯合進攻鄭國,鄭莊公則率軍迎戰周聯軍於繻葛。

鄭莊公採納鄭大夫子元的建議:陳軍因國內動亂而士無鬥志,蔡、衛軍戰鬥力不強,先攻周聯軍兩翼薄弱部分,造成周左、右軍混亂而敗,爾後集中兵力合擊週中軍。

結果果然是這樣。

兩翼混亂的兵馬,反而牽絆了精銳的中軍。

周天子帶著王師以及三國之聯軍,一同攻打一個鄭國,優勢的兵力尚且因為被抓到了破綻而失敗。

何況是如今趙統的兵力對比于禁並不佔優勢,反而略在下風。

徐盛既然如此嫌棄雷緒和陳蘭計程車兵,那看來這些士兵是真的不堪使用。

想到這裡,趙統就真的難受了呀。

“雖然士兵不堪大用,但畢竟是兩位將軍一番好意,我……”趙統有些後悔沒有堅持。

但是還是被糖衣炮彈打的暈頭轉向。

徐盛嘆了口氣,又說道。

“他們有什麼損失呢?捨棄了這些不堪用的人,難道主公就不會重重的賞賜他們了嗎?”

徐盛還有話想說,但是沒有把話說的那麼明白。

但是,趙統此時此刻已經完全聽懂了。

雷緒和陳蘭扔掉了一些沒有用的資源,不僅在劉備那裡表了功,而且劉備為了收買人心,一定會厚厚的賞賜他們。

不僅會彌補他們的損失,心裡還會念他們的好。

而趙統這裡傻傻地接受了一堆沒有用的東西,反而欠下了人家的人情。

這人情,日後也不能不還呀。

趙統此時此刻才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傻傻的也感覺有些氣餒,本以為自己可以獨當一面,沒想到還沒出門就被自家人下了個暗套。

偏偏表面上看,趙統還是欠人情的一方。

自己到底還是太嫩了呀。

苦澀的看了徐盛一眼。

徐盛比自己年長几歲,但是因為不是跟在長輩身邊,自己摸爬,看起來有些滄桑。

看起來這麼粗獷健壯的一個人,卻有這麼多的心眼子,真是人不可貌相,也讓趙統感覺很佩服。

趙統這樣的人,和他的父親很相似。

但是他的境界卻比不上趙雲,趙雲是個真正的君子,但是君子不代表單純,不代表蠢。

而趙統只學到了他父親的一部分品質。

想要達到從心所欲而不逾矩,還有一段路要走。

甚至可能一輩子都達不到。

趙統不禁在心裡感嘆,這玩心眼子的心都髒啊。

自己在戰場上雖然爾虞我詐,明槍暗箭,但是到底是有規律可循,見血拼殺。

但是在政治交換這一方面,才是真正的殺人不見血呀。

趙統覺得徐盛這樣的人是可以成大器的。

此時此刻,感覺自己的境界都有一個昇華。

軍事和政治兩條腿走路才能走的穩當。

想成為真正的統帥和常青樹不能偏科呀。

小手段自己可以不用,但自己不能沒有。

趙統打定主意,要好好的和徐盛相處,和徐盛打好關係。

自己的父親雖然是趙雲,但是趙雲護不了自己一輩子,徐盛和自己是同齡人,還有好些年要相處。

一二十年來,總感覺自己天資平庸。

趙統想來自己差就差在這對人心的揣度上吧。

在戰場上,自己可以敏銳的察覺到敵人是想進想退,有什麼擔憂,但是下了戰場,自己簡直像一個純潔的小白兔。

人的成長,就在於接受自己的平凡。

趙統此時此刻看清了自己在政治上的不擅長。

趙統暗自下定決心,日後自己就專心打仗,政治上的事這些年有自己伯父們保護。

再往後嗎?就依託于徐盛。

徐盛跟隨著自己的父親受教誨,算是自家的門生,然後也可以屬於一家人,一個派系。

想到這裡,趙統有些醒悟,但又有些害怕。

一年的時間一晃而過,不知不覺,自己大伯父這裡的情況已經變得十分複雜了呀。

自己也不是完全沒有成長,不自覺的。

就開始想著拉幫結派的事情了。

這不得不讓人有些警惕。

人與人之間自然有親疏遠近,派系就從暗中滋生了。

趙統又想想自己和董良以前的交流。

想到了董良要打破籠罩在這天下的一張網。

現在在轉念想一想董良整日的憂心忡忡,是不是在擔心打破了這一張網,自己等人會成為新的一張網呢?也許現在因為劉關張等人有著非凡的情義,臥龍鳳雛有著非凡的智慧,在他們的控制和管理下,還不至於產生許多齷齪。

可是這天下的大印總是要往下交接的呀。

趙統不能說是不聰明,只能說是對於政治不敏銳。

經過徐盛剛才這麼一提醒,就思緒紛飛,聯想到了很多東西。

然而想了半天,只感覺前面一片灰暗,自己根本找不到什麼好的方法。

甚至說趙統自己都一些動搖。

現在的自己還和父輩們一樣是理想主義者,和董良一樣希望開創一個新的大漢天下。

但是總有一天自己會成為肉食者呀。

現在自己去割開大漢身上的腐肉,去割那些地方豪強身上的肥肉很容易下手。

那麼,未來自己敢於向自己身上下刀嗎?趙統有些出神。

藉著酒勁兒,腦袋暈乎乎的望著天空的雲彩。

心裡暗暗地發問。

存初啊存初,如果是你,你會怎麼做呢?今天才知道,“存初”兩個字是真的難呀。

也許董良自己也不知道如何解決這樣的困境。

千百年來,多少仁人志士、英雄豪傑都解決不掉這樣的困境。

存初即便這有著超越東漢兩千年的眼光,可讓他一個兩千年後的普通人,如何能解決在當代也屬於無解的問題呢?遍觀上下五千年歷史,能做到不忘初心的不在少數。

但是這些人無一不是用道德來約束自己。

靠的是唯心,不是唯物。

即便有人盡全力完善制度。

但是,實施制度的仍然是人。

有人的地方,就有私心。

董良能怎麼做呢,董良也什麼都做不到啊。

做張良那樣功成之後身退就已經很難了呀。

想要做到諸葛亮那樣身居高位,卻仍然是不偏不倚,不拉幫結派,不謀私利,一心為公。

天天面臨著權位的誘惑,卻能堅守初心,這樣就更難了呀。

……趙統對於未來的思考暫且不表。

此時此刻,太湖東邊的吳縣官邸之中,有一位華服碧眼紫髯者正愁眉不展。

孫權為了顯示自己的穩重,年紀輕輕就留了很大的鬍子。

此時此刻,他眉頭緊皺,一手拿著會稽郡傳來的求援信,反覆觀看。

一手不自覺的揪下了幾綹鬍子。

他在這裡愁眉不展,底下的人卻是眼觀鼻,鼻觀口,口觀心,一動不動,似佛像一般。

會稽郡丟了四座縣城,毫無預兆。

敵軍聲勢浩的,山陰震動。

孫權不知道這是哪裡來的敵人,就以為這是會稽郡的山越作亂。

所以他如今雖然為難,卻很不好意思地向下面的眾人開口。

主戰派全都派出去征戰了,剩下的全是一群主和派。

當初正是自己駁斥了帳下眾人的意見,決定出徵。

抽掉了本來不富裕的各路兵馬,才導致了今天會稽郡的空虛,讓敵人輕而易舉的奪去了四座城池。

孫權心裡多少有點覺得確實是自己的過錯。

但是他卻不願意承認。

所以面臨今天這樣的難題,張了張嘴,幾次都沒成功開口。

而底下的有一些人,似乎是也有點這種意思。

大致覺得是你孫權一意孤行,非要抽調各路兵馬去和劉備對抗,會稽郡的空虛是你一手造成的,這四座城池的丟失,當然要記在你的頭上。

如今沒有人可用了嗎?孫權心裡覺得,這下面的人都在等待著自己開口,等著自己開口求他們,等著自己開口承認過錯。

這讓孫權臉色十分難看。

但是下面卻沒有人願意主動的站出來為自己分憂。

也不是沒有人願意主動站出來為孫權出謀劃策,諸葛瑾就很樂意。

這並不是因為諸葛瑾和孫權之間的關係有多好,而是諸葛瑾覺得自己應該盡一份力,這是自己的職責。

但是孫權面臨的窘境確實是手下無人可用,各路能戰的將軍都派了出去。

在找誰來裡面打仗呢?難道要去找孫靜他們嗎?那麼這些人就是孫權自己的宗族,自己的親戚,而他們之間的關係之複雜,就不是諸葛瑾能夠隨意插嘴的了。

場面就在這種詭異的氛圍裡持續了很久。

終於孫權在桌案之上,若無其事的開口。

“廬江郡可有訊息傳來?”

“還沒有訊息.”

孫權將手中的戰報扣在桌子上,一邊若無其事的點了點頭。

“丹陽郡有什麼訊息?”

“丹陽郡董襲,周泰等人已經出發四五日了,還沒有訊息傳來.”

孫權在桌案下面袖袍之中搓著自己的手指,感覺十分無奈。

此時此刻,卻是沒有閒置的兵馬可以調動了呀。

孫權不敢抬頭看張昭。

張昭地位超然,是以孫權的師傅的身份待在孫權身邊。

孫權怕自己抬頭和張昭對視,會看到那種被長輩責備的眼神。

而且當初張昭一開始也是不主張出徵的。

周瑜南征北戰,平定了各處叛亂,幫助孫權站穩了腳跟。

前線沒有噩耗傳回來的時候,孫權是高枕無憂,和以往惶惶不可終日是不一樣的。

所以即便是。

孫權如今在眾文人之中孤立無援,但是也不想低下這個頭。

只等周瑜或者是周泰他們,無論哪一路得勝歸來,自己就可以再次平衡文武雙方。

有了武官給自己撐腰,到時候也可以揚眉吐氣。

但是此時此刻,孫權必須拿出一個方案來,眾人都在等著孫權的答覆。

會稽郡的事情不能不處理。

終於,孫權乾咳一聲。

“嗯。

那些山越做亂,無非是貪心作祟。

不過是疥癬之疾,不足的大驚小怪.”

“只是手下眾將都出去攻城略地,暫時讓他們鑽了空子而已。

等前線得勝而歸,翻手可以平定他們成不了什麼氣候.”

孫權給這件事情定了性。

一邊說著,一邊用餘光偷偷的瞄了兩眼張昭。

見這個老頭兒沒有什麼反應,孫權才放下心,繼續往下說。

“不過考慮到會稽各地震動,軍民身心不安。

這事兒現在也不能不處理.”

“依我看,就這樣吧,這些人不過就是求財而已。

待明日選一使者前去與賊首商議,將其招安.”

“無論是要錢要糧也好,還是要地也罷,暫時答應他們.”

“將他們暫時穩住,不要繼續作亂,傷害百姓。

且容他們得意時,待公瑾他們回來,再說這些人如何處置.”

“諸位意下如何?”

當下,眾人聽了孫權的安排,都沒有反對意見。

即便是張昭自己來處理,也不過是安撫、欺騙、緩兵之計而已。

畢竟敵人是確確實實的找準機會偷了四座城池,手裡也有不少兵。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張昭再有才能,也不能憑一張嘴就讓敵人退兵。

自然是要給敵人一些好處。

而且,從眾人的經驗來看,這些山越人是成不了什麼氣候的。

他們並不知道會稽如今的情況是被人早早的預謀好了。

還以為是山越人,想要搶東西。

如今孫權這個處理方法讓張昭心裡也有些得意,畢竟孫權用的是安撫和求和的方法。

孫權終於認識到了吳郡的力量薄弱,不能夠窮兵黷武。

自周瑜回來之後,多次的與張昭對著幹,反對張昭的懷柔政策,到現在你不還是得乖乖的按照懷柔的方法來進行安撫嗎?孫權說出這些話的時候,自己也感覺有些臉紅。

大鬍子遮的嚴看不清楚。

從過罷年,自己就開始整天叫著想要揚眉吐氣,想要打仗。

全然忘記了派蔣欽他們在豫章吃了虧。

結果到最後還是得乖乖的跟著張昭學習低頭。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封地優生優育,世子擁兵800萬

臘月二十八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