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年多來,經歷了多次不停的背叛。

這麼多風風雨雨,會稽郡南邊區區四座比較窮的縣城,在孫權心裡其實也不算什麼。

不爭一時之長短,這些疥癬之疾早晚可以收拾掉。

會稽郡整個就是孫權的後花園。

只要這個地方的人不能和外面的進行勾結,就成不了什麼心腹大患。

所以,得出一個初步方案之後,孫權也就並不著急了。

事實上,孫權一開始也就不著急,因為無論是周瑜他們哪一路兵馬回來,隨便一個人帶點兵,都能把這些亂事平掉。

但是就因為手下眾多求和派心中一直對孫權執意出兵而不滿,這逮到一個機會,當然想要孫權低頭。

在這些人無聲的逼迫下,孫權不得不拿出來一個方案。

得出一套方案之後,還需要派使者出使,到底誰到會稽郡主持大局還沒有定下。

但是這些東西已經足夠的敷衍這手下眾人了。

孫權就散了帳,讓張昭他們去商議。

眾人走後,孫權的臉色立刻就難看了起來。

身為主君,卻處處不自由。

但是沒有辦法,孫權的政治智慧就是平衡。

可是如今武將的全部出動導致了吳郡局面不平衡。

而自己這段時間以來,確實是有些偏袒武將們了。

從一開始一意孤行的派蔣欽他們去攻打豫章。

那一次失敗。

就給孫權留下了恥辱的烙印。

導致了一段時間之內,孫權在張昭等人面前抬不起頭。

孫權當然想要翻盤,於是就有了這第二次的大戰。

孫權腦子裡想著平衡,就往後院走著,散心。

走著走著就往母親的住處走去。

年輕人迷茫了,遇到挫折了,很多人都會想起母親。

而今天孫權的窘境,也需要母親來出謀劃策。

吳夫人絕對是一個十分聰明有能力的人。

如果沒有吳夫人的幫助,孫權可能很難繼承兄長的遺產。

來到母親住處的外面,發現裡面有些喧鬧。

“母親又在會客?”

孫權問著左右的門子。

“將軍,是昭義中郎將前來拜訪.”

昭義中郎將?是叔叔孫靜來了。

孫權甩甩手,沒有讓門子進去通報,自顧自的往裡走。

孫權似乎是想到了什麼。

這半年來,經常有孫氏的宗族親人前來拜訪吳夫人。

就是因為當初吳夫人扶持孫權上位的時候,許多人都想從中作梗,結果孫權如今坐穩了位置,當然要報復。

所以很多宗親得不到重用。

尤其是孫暠事件之後。

孫暠的叛亂讓孫權對這些宗親更加的忌憚。

而孫暠的死,也讓這些宗親感到更加的惶恐。

他們心中的不滿,孫權可以猜到,但是大家表面上都沒有表達出來。

而眾人對於地位的謀求,在孫權這裡得不到,就想透過吳夫人使使力。

希望吳夫人能在孫權面前美言幾句,讓孫權重視宗親。

這些人對於孫權不重用自己家人,反而重視一些外人也感到很不滿。

但是,今天來的孫靜不同。

孫權的叔叔孫靜和父親一起起兵的時候,立下了汗馬功勞。

自己的兄長重歸故鄉的時候,叔叔也出了大力。

而這個叔叔卻並不貪圖榮華富貴,主動激流勇退。

所以封了一個昭義中郎將,告老還鄉。

他這樣的行為讓孫權感覺很放心,但是他的大兒子孫暠卻讓兩個人之間情況有些尷尬。

孫暠的叛亂,當然和孫靜沒有關係。

但是自己的兒子叛亂,孫靜面對孫權,當然心裡也會有不自在。

那後來孫權又將孫暠坑死,雖然是事出有因,孫暠叛亂在前,但是孫權害死了自己的堂兄,在自己叔叔面前自然也不自在。

所以自己也有段時間沒有見到自己叔叔孫靜了。

沒想到今天在這裡碰到了他來拜見自己的母親。

自己的父親去世的早。

兄弟兩個的成事,離不開母親吳夫人和叔叔孫靜的扶持。

一同從艱難中走出來,孫靜和吳夫人也算結下了不少的友誼。

孫權一邊往裡走,腳步越發的放緩。

今天正是自己心情低落的時候,被外面的那些文人逼迫。

越往裡走,越想著還是自家的親人靠譜。

孫權最重視的就是平衡,此時此刻卻想給自己兩個大耳刮子。

自以為自己少年成名,十分的聰明。

年少坐斷江南,平衡文武。

嘴上說著平衡平衡,卻只顧的平衡文武的關係,主戰和主和的關係,卻忘了平衡外人與裡面的關係。

孫權越想眼睛越發亮。

他覺得目前面臨的困境一定是自己平衡做的還不到位。

有漢一朝一直都是宗親,外戚和朝中群臣在不停的對抗。

自漢武帝開始,內朝與外朝也在不停的對抗。

宦官十常侍和大將軍何進對抗。

董卓和與自己政見相反的人對抗。

做皇帝的都要不停地進行平衡。

而我如今卻忘記了呀。

孫權此時此刻感覺有些茅塞頓開,難怪感覺自己處處受制於人,就是因為身邊沒有親人撐腰。

外戚和宦官之所以能位高權重,是因為皇帝需要靠他們來發出自己的聲音,來對抗朝中的大臣。

但是孫權審視一下自己,卻只注意到了文和武的對抗,卻忘了自己也需要親人來幫助自己發聲。

今天的武將雖然是和自己這個年輕氣盛的主公站在一起,但將來難免會政見不合。

就好比自己剛剛繼承兄長的位置的時候,自己和張昭的關係也是如魚得水。

可如今,卻也漸漸產生了分歧。

如此看來,天下哪裡有一成不變的關係?大家都是在互相利用而已。

只是簡簡單單的讓文武平衡,還是太粗陋了。

一旦這些武將也和自己出了分歧呢?這些武將派了出去,又有誰能給自己說話呢?這都是孫權需要考慮的問題。

而這些問題,在往常被孫權忽略了。

這也不能怪罪孫權,畢竟孫權才剛剛當上主公不過一年,哪裡就能考慮的面面俱到。

孫權走到會客處。

見母親與孫靜正相談甚歡。

往常來的親戚,不是抱著這個目的,就是抱著那個目的的,求吳夫人辦事。

哪有像孫靜這樣,只是單純的聯絡感情的呢。

因此,吳夫人對於孫靜的到來也感到很開心。

“叔父,好久沒有過來了.”

孫權走到裡面就和孫靜打招呼,然後又拜見自己母親。

走完了一套流程之後,坐下一起開始說話。

孫靜見孫權面色如常,也有些詫異,畢竟因為孫暠的事,孫權心裡有芥蒂,自己也不是不知道。

難道是他想通了?這種話孫靜也不好明著問,也只是笑著客套。

“我一個閒人,哪裡就來煩擾你們.”

孫權笑著說道。

“叔父,說哪裡的話?如今揚州事務艱難,我又年幼,就需要靠叔父幫忙。

可叔父偏偏做個閒雲野鶴.”

孫權的話逗得孫靜和吳夫人哈哈大笑。

孫靜不知道孫權是真的想請自己出山,還是有意試探。

但是無論如何都不能應這個話茬。

孫靜身份特殊,是孫堅一起打天下的兄弟。

整個江東威望最高的除了孫堅就是孫靜。

若孫靜能一心輔佐這兩兄弟,也是好事。

但偏偏的孫靜的兒子不少,而且也比有能力。

即便是被孫權害死的孫暠,看著似乎是個蠢貨,但能夠想到自立為王,差點掀了孫權的攤子,就知道他也不是一個好惹的。

如此一來,孫靜的處境就很尷尬。

如果孫靜繼續輔助孫權,沒有人的聲望能壓過孫靜。

那麼孫靜的兒子的地位就更加超然,就會威脅到孫權的地位。

所以孫權說了這句話,吳夫人和孫靜卻都很明白的在那裡大笑,而沒有人去接話茬。

畢竟,吳夫人畢竟是女流之輩,身份和聲望比起孫靜都遠遠不如。

吳夫人能輔助孫權上位,孫靜自然也可以讓他的兒子上位。

所以,為了孫權的地位著想,無論如何,孫靜都不可以執掌大權。

“我年紀也不小啦。

當初跟著兄長南征北戰,後來又輔佐你哥哥征戰。

這麼多年混跡沙場,早就磨滅了心中的雄心壯志,這人吶,閒了下來,頭腦就轉不動了.”

“我如今不僅是個閒人也是個廢人了。

咱們孫氏的基業還要靠仲謀,你來扛旗呀.”

孫靜小心地回話。

絕對不說任何讓孫權等人警惕的有歧義的話。

“叔父說哪裡的話?我看叔父如今正是壯年,我年紀小,遇到些什麼事兒就總感覺焦頭爛額,還是需要叔父這樣老成持重的人來輔佐呀.”

孫靜呵呵笑道。

“哪裡用得著我這個老骨頭來輔佐你?這毛的本事,咱們都是知道的。

何況你手下還有周瑜,張昭為左右臂膀。

有這樣的人才支援著你足矣將基業發揚光大了.”

如今的孫靜確實是不貪慕權位,可孫靜也確確實實正值壯年,小兒子都才剛出生,並沒有多久,年紀還小。

不知道孫靜到底是天生的淡泊名利,還是因為什麼原因心灰意冷。

如果孫靜真的是天生的淡泊名利,那麼當初也不會和孫堅一起起兵了吧?孫靜這樣說話,確實讓吳夫人和孫權都十分的放心。

沒有了利益的爭執,也沒有什麼威脅,自然就是其樂融融的一家人,親情四溢。

三人在此舉辦家宴,小聚一番。

酒過三巡,天色漸晚,孫靜才離開。

孫權恭敬地送出好遠。

孫靜幾番回拒,孫權只說,叔侄感情以及勞苦功高,值得相送。

孫權口口聲聲的說著,想讓孫靜出山幫忙。

但是如今面臨著會稽郡問題,卻沒有在孫靜面前開口。

送走了孫靜,孫權回到母親這裡,與吳夫人相談。

孫權就將會稽郡的事情原原本本說了一遍,又說了今日與張昭等人的冷戰。

這世間,侍女捧來了兩盤剛洗好的葡萄放在桌案上。

吳夫人揮手屏退眾人,用了幾顆葡萄,又清了清口。

“公瑾不在吳郡,張子布無人制衡,雖說張昭不會有二心,但大體還是要以你為主,你今日和你叔父說了那麼多,莫非是真想請你叔父出山平衡張昭?”

面對吳夫人的發問,孫權卻有些不好意思的搖搖頭。

孫權當然只是故意的開口試探,但是這樣罔顧親情,兩面三刀的說法,在母親面前卻也不好說出口。

吳夫人人老成精,當然看得出來孫權的意思。

“只要你不犯渾,真的要叫你叔父請出來制衡張昭,我也就不擔心了.”

“如今孫氏宗親之中,數我和你叔父聲音最大,但我畢竟只是女流之輩,如果真讓他站出來說話,他的兒子恐怕就要跳起來了.”

“當初如果不是有董襲,張昭和周瑜,今天這個位置,恐怕也輪不到你來坐.”

吳夫人輕描淡寫的揭露了去年的秘辛。

孫靜明明是在壯年,手下三個兒子也算是成器,卻急流勇退,告老還鄉,果然不是沒有原因的。

“雖說叔父地位太高,不能請他出山,可是今日我卻也知道,必須得有自己人在後面撐腰.”

“張師雖然對我不錯,並無二心,但他是屬於他那個整個陣營的,而不是單單屬於兒子的。

公瑾如今不再吳郡。

他那裡實力太強,無人制衡,也讓人放心不下.”

“這麼說來,你是想啟用孫氏宗親?”

孫權點點頭。

“宗親之中來找我的人不少,但是可用的人不多.”

吳夫人也有些無奈,南征北戰這麼些年。

成才的在前面頂著,死了不少。

剩下的也未必,各個忠心。

“會稽郡的事兒需要派人去解決,別人我實在不放心。

我想,讓孫瑜堂兄去怎麼樣?”

孫瑜是孫靜的二兒子。

吳夫人和孫權此刻都仔細的想了想,想想今天對孫靜的試探。

孫靜的表現確實很讓人安心。

只要孫靜不站出來,用他的兒子也沒有什麼。

“今日見叔父,似乎對堂兄孫暠的事情也不怎麼在意。

只要叔父不擋我的路,孫氏宗親,無論用誰,也都不怕他們不忠心.”

只要孫靜不站出來,那麼在孫氏宗親比,確實是吳夫人聲望最高。

有吳夫人支援孫權也不怕別人懷有二心。

今天試探孫靜,看樣子孫靜確實沒有站出來的意思。

……(寫歷史好累啊!絞盡腦汁了都!給角色道個歉,是作者智商扯後腿了!○| ̄|_)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四合院:拆遷風波

無敵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