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良最近很忙。

現在正忙著處理一份簡易的世界地圖,拿下揚州這麼好的海岸線,不早早的將海洋的重要性標註出來使其深入人心那可真是在犯罪。

而且,董良不僅僅是幹自己的這些工作忙,劉備這邊最近的事情也很多,發生了許多的大變化。

時間到了八月末,劉備入吳郡之後發生了兩件大事。

才一入吳郡,和吳郡一眾大小官吏寒暄完畢便迅速的露出了自己的獠牙。

遷移治所!遷移治所這種事放在後世說的大一點叫做遷都,劉備如今的勢力已經勝於赤壁之前的孫權了。

遷都這種事總是帶著極大的阻力的。

而且遷都也是擺脫本地勢力豪強的一個很好的辦法。

秦始皇統一天下以後,曾經將六朝王室遷移到了咸陽城便於監控和管理。

劉邦統一天下之後,也下命令遷移天下的豪族到長安附近。

而且按照原本的歷史程序,曹操為了擺脫大漢朝廷一些舊臣的束縛,將自己治理的中心從許昌轉到了鄴城。

劉備的做法和他們有些不一樣。

他是帶著吳郡這些人一起跑,有點類似於明朝的遷都北京。

將這些本地的大戶全都連根拔起帶走,經過這樣的一番大折騰,可以大大的削弱他們這些人在地方上的控制力和影響力。

劉備剛剛到了吳縣,就要做出這樣的處理自然是引起了一堆的不滿。

但是劉備是攜帶著大勝之勢來到了這裡,是以勝利者的身份。

吳郡這些人雖然在地方上根深蒂固,但是他們裡面能打的將軍已經全部被劉備收服了。

而董良在北上從會稽進入吳郡的時候,先將周邊各城全部拿下,各地都派兵鎮守了起來,先外後內才進入了吳縣。

早早就盯死了各個地方的治安,監控起來各個地方大族的舉動。

董良自己帶入吳郡的兵馬就將近兩萬。

而劉備在進入吳郡之時,身邊是關羽,關雲長剛剛擊敗了整個江東名聲最強的將軍周瑜。

大小戰船數百艘,順流而下從震澤之上,四面八方匯聚到吳縣周邊。

精銳士兵也有上萬,丹陽郡也有徐庶兵馬駐紮。

如此三四萬兵馬,將整個吳郡團團圍住,吳郡偏偏能打的將軍幾乎全都被一網打盡了。

這樣的滔天威勢,他們哪裡還有什麼辦法?劉備這三四萬兵馬,都幾乎可以媲美曹操打官渡那一戰動用的兵馬了。

雖然在輿論場上,這些本地的世家大族還在那裡唱跳,明裡暗裡用董卓火燒洛陽作為比喻,試圖逼迫劉備愛惜名聲,停止這種舉動。

但是在大局之下,他們動搖不了劉備。

一方面有董良先一步的將吳郡掌控,另一方面,吳郡內部並不是沒有董良的人。

在董良進入吳郡之前,孫皎已經帶著陳到會見了孫靜。

孫靜則非常識趣的將吳郡分了一半給陳到掌管。

現如今,孫家雖然也是江東本地的土著,已經和那些世家大族不一致了。

從他們成為江東之主的時候,就和那些人自動的成為了對手。

如今,雖然又一次的失去了這個位置,但是他們想要重新的融入這些大族之中,還需要時間。

甚至說難聽點兒,他們想要不被牆倒眾人推,把他們家裡給瓜分掉,都得依靠著劉備保護。

所以在劉備做出決定之後,孫靜積極的擁護劉備。

有了孫靜的支援,劉備在吳郡的一切行動都變得非常順利。

孫靜這個人確實非常的聰明,他明白自己根本無法與劉備爭鋒,早早的就擺正了自己的位置,迅速的適應了自己的新身份。

但是仍然有相當一部分人在反對劉備。

如果劉備在這裡統治他們,他們並不反對,但是劉備要把他們從他們所在的土地上遷走,他們絕對不同意。

可就在他們糾結起來一同製造輿論的時候,群眾中第二個叛徒出現了。

張昭!孫權死後,張昭和孫家就沒有了什麼瓜葛,他和孫靜之間也就沒有了什麼恩怨和矛盾衝突的地方。

而偏偏的這也是個絕頂聰明的人。

在除了孫權的問題上,在別的方面早早的就和孫靜明裡暗裡的眉來眼去。

而這次,劉備進入吳郡也有他暗暗縱容自己的兒子張承跑到廬江郡送上降書的功勞。

他早早的就幫自己選擇了隊伍,劉備一來,他就迅速調整了自己的位置。

不要忘了諸葛亮在劉備陣營之中的地位,也不要忘了張昭和諸葛亮勉強算得上是親家。

畢竟有諸葛瑾在這裡放著,張昭在得知會稽郡被董良佔領之後,就迅速的派出人手將在外面遊學的諸葛瑾找了回來,打的就是這個主意。

諸葛亮、諸葛瑾都不是那種喜歡搞一些人情關係,明裡暗裡結黨的人。

但是張昭也並不需要他們的特殊照顧。

即便有許多人批評張昭這個人人品怎麼樣,對張超有各種各樣的爭議,但是唯一沒有爭議的一點就是張昭這個人確實有能力。

張昭不需要諸葛亮在劉備面前美言什麼,不需要他去幫自己。

只需要自己和諸葛瑾、諸葛亮的關係在這裡放著,就自然而然的在劉備面前是自己人的身份。

這樣的話,張昭其實已經佔了很大的便宜,吳郡這麼多人,除了孫靜就是他和劉備的關係緊密了。

甚至說,孫靜是主動投誠,是因為立功而得到劉備的重視,而自己就單純的是因為和劉備算得上是沾親帶故了。

如此一來,張昭就已經領先了吳郡的許多士族了。

而且張昭相信自己的才華,只要有自己和劉備這層自己人的身份在這裡,劉備願意把張昭放入自己的袋子中。

那麼張昭自然而然的就會脫穎而出。

而在此次劉備要求遷移治所的過程中,正是張昭和孫靜挺身而出。

孫靜在明打壓所有反對的人,就在群情激奮的關鍵時候,張昭在暗趁機反水。

一明一暗,一內一外,一起聯手打垮了反對勢力。

選取了一些可以進行拿捏的,好好的將那些人收拾了一遍,殺雞儆猴。

都是運用自己的影響力製造輿論,支援劉備。

在張昭和孫靜的配合之下,在劉備幾萬大軍的壓力之下,遷徙就順利進行了。

董卓因為有兵力,連大漢的國都都敢遷移,甚至把老國都給燒掉而且還成功了,只不過名聲不好聽。

劉備有兵力,遷徙自然也進行的順利。

張昭和孫靜剛好可以解決劉備名聲的問題。

也許在別的君主手下幹活,要小心的藏著,免得君主心有芥蒂。

但是在劉備這裡,他們敢盡情的展示自己的才華。

這樣的訊息自然是透過諸葛瑾得到的,諸葛瑾自然是和諸葛亮交流之後才來讓張昭和孫靜安心。

於是,劉備的遷移治所命令就順利的進行了。

短短一個月之內,就將治所遷移到了京口。

董良本想按照後世的記憶,將治所遷移到建業,也就是後來的南京。

可是查了這個時期的知識才知道,這個時候還沒有建業這座城池,董梁在地圖上找到了那附近的位置,只見到了一個叫秣陵的地方。

董良想了一想,便想通了,想必是後來孫權將治所遷移到了秣陵,重新建造了建業城。

所以董良沒有辦法,只能重新尋找一個可以作為治所的地方。

最終就在地圖上找到了這個叫京口的地方。

提到京口,很多人可能並不熟悉,但是有一首詩一定會知道那就是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京口是長江下游軍事重鎮,大概是董良後世叫做鎮江的地方。

北臨大江,南據峻嶺,形勢險要,為兵家所重。

其地為江南運河的北口,過長江與江淮運河相聯。

京口這個地方還有一座名山。

號稱是“天下第一江山.”

乃北固山也。

北臨長江,形勢險固,故名北固。

北固山與金山、焦山成犄角之勢,三山鼎立,在控楚負吳方面北固山更顯出雄壯險要。

而北固山的山頂,按照原程序,應該也在一些年後修建甘露寺,在戲劇中就有這一段故事,即劉備在甘露寺說親。

而北固山天下第一江山的美名,正是得自一些年後梁武帝蕭衍。

而董良自己不知道的事,其實在原歷史上,孫權第一次遷移之所也正是遷在了京口。

後來才是從京口到了建業。

只不過這些細節董良並不知道,但是從地圖上檢視,這個地方確實是兵家必爭之地。

不僅在軍事上非常重要,而且交通也十分便利,確實適合成為治所。

而剛剛遷移之後,京口就迎來了一件大喜事。

劉備的第一個兒子終於出生了。

正是甘夫人夢見了北斗懷孕了九個月,生出來了一個兒子。

而在董良的支援之下,由張仲景和華佗帶頭的醫學培訓基地,一批批學過一些專門本領的女醫生正式畢業。

醫學之道博大精深,真想學成出師,恐怕需要許多年。

而在董良這裡,這些女子如果願意繼續鑽研,他一定會全力支援。

但到底是這些女子自己傳統觀念作祟,認真學了一年,便不願意再學,想要趕緊找份工作掙錢成家。

這樣的人,在董良培育的這些女醫生中佔了一大半。

而其中一些只學一門手藝,在名醫的指導下進行刻苦的鑽研,其中學的最快,進步最多的就是婦科接生醫生。

一來是接生還是女生方便,雖然沒有正式的婦科醫生,但一些接生婆卻不少,他們的經驗雖然粗糙又野蠻,但是多少也可以起到一些借鑑作用。

而這個時代,男女屍體都不缺少透過解剖可以很快的瞭解人體的生理結構。

而這一年以來,劉備治理的廣大區域,當然也不會缺少難產而死的女性。

雖然有些殘忍,但是董良還是花費重金將這些人的屍體買來,交給這些學習婦科的醫生進行解剖。

所以第一批專業的婦科接生女醫生已經畢業,這一次甘夫人的接生,就是由其中最優秀的一批人共同接管。

結果就是母子平安,阿斗順利降生。

阿斗的大名正是當初董良起的那一個叫做劉封。

這個名字並不重要,只不過董良向劉備建議,大兒子叫劉封,以後再生個二兒子叫劉禪。

這麼美好的寓意,劉備自然欣然接受了。

四十多歲的劉備終於有了第一個大兒子。

這個兒子算不上是嫡長子,但是,最讓劉備的核心集團感到開心的事,經過張仲景的診斷,糜夫人不能生。

那麼劉封雖然不是嫡長子,也可以算是嫡長子了。

而且劉備還好好的寬慰了糜夫人,並且讓她親自撫養劉封。

當然,劉備現在又不是什麼君王后宅,分一個房間而已,也不是分什麼宮殿。

說是讓糜夫人進行撫養,其實依照糜夫人和甘夫人的良好關係,也算是兩個人共同養。

而劉備寬慰過糜夫人之後,要向她保證,一定會好好待她,兒女用來傳宗接代就可以了,夫妻之間感情也不需要太看重這些。

劉備寬慰過糜夫人,過後又賞賜了糜芳和糜竺,這一下是各方都歡喜了。

劉備藉著自己有了兒子這個好訊息,大擺宴席。

宴席非常浩大,像是舉辦典禮一般,雖然看起來勞民傷財,但是它背後蘊含了很大的政治意義。

這場盛大的宴席一方面也算是慶功宴。

只不過勝方敗方匯聚一堂搞慶功宴太明顯,影響大家團結。

但是不樂呵樂呵,勝利方又豈能願意呢?所以藉著兒子出生,擺個大宴席,搞搞封賞,大家都高興。

同時伴隨著這場大宴會而來的,是劉備眾多的賞賜以及封官。

這也算是劉備打一個棒子給一個甜棗,劉備佔據了整個揚州,有強制進行遷徙,暗中心懷不軌的人自然也有。

那麼劉備大大的封賞一番,自然也安撫了許多人的心。

而且這樣的封賞按照董良和諸葛亮考慮的,按照給錢不給地,封官不封職的原則。

寧可多給錢,多給虛榮,讓他既得了實惠又得到名聲,但絕對不能讓他得到太多土地和權力。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邁爾斯遊記

阿王不是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