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如雷鳴般的大喝聲,在這黑夜平野上回蕩著。

張遼兩個大字狠狠的灌入了趙統等人的耳膜。

“小心啊,將軍,來的人可不好對付!”

周倉此刻心中有些懊惱,他也不該一時心中得意,而答應趙統留下來接戰的。

並不是他心中膽怯,實在是張遼這個人智勇雙全,不好對付,有萬夫不敵之勇。

他在北邊經歷了多任主公,雖然名聲還沒有響徹大江南北,但是周倉原來作為中原地區的土匪,對於張遼的厲害可是心知肚明。

他到不是怕死,只是怕傷了趙統。

周倉毫無道理的視關羽為偶像,為天神!對於關羽的兒子關平也是非常的愛護,趙子龍和關羽的關係自然不必多說,趙統和關平兩個同齡人的關係也不用多說。

周倉自視自己的年紀大一些,對於趙統自然也有一些照顧的心理在裡面。

所以他趕緊提示趙統,怕他大意。

畢竟趙統年紀輕,最近又攆的夏侯惇像兔子一樣,而張遼雖然戰功赫赫,但還沒有聲震天下,怕趙統輕敵。

但是趙統怎麼會輕敵呢?他的性格就不是輕敵的人。

徐盛作為南方人,在孫權手下的官職也小,對於北邊的張遼確實不怎麼了解。

但是趙統怎麼會不知道張遼的本事呢?他本人也是跟著父親在北邊刀山火海之中殺出來的。

當年張遼在呂布的手下的時候也曾經擊敗過劉備和夏侯惇的聯軍。

而關羽當年也曾經和張遼一起大戰河北名將顏良於白馬。

無論是自己親身經歷,還是從劉備、關羽口中都經常能夠聽到張遼的名聲,父親和伯父,他們也經常向他們這些小輩講述天下名將,趙統自然也知道張遼的本事。

相傳,張遼的祖先本姓聶,乃聶壹之後,為避禍改姓張,世居北地。

他少年時便以勇武聞名邊地,被幷州刺史丁原召為從事,後為飛將呂布麾下騎都尉。

呂布敗死之後,張遼歸降於曹操,轉戰南北,屢破強敵!趙統此時此刻有些興奮又有些緊張。

他握緊了手中的銀槍,有些躍躍欲試,並不是覺得自己一定能夠打得過張遼,他知道父親和伯父們的本事,自然被伯父他們稱讚的張遼的本事也不是自己能對付的。

但是張遼只有一個人帶著三十騎兵。

自己這邊有三員戰將,可以打一打試一試,三個人圍攻張遼,總不會一觸即潰,一敗塗地。

張遼結束了官渡之戰之後,因戰功封裨將軍。

然後就和夏侯淵一起前往東海郡與昌豨作戰。

昌豨這個人是泰山寇,已經兩次投降曹操,又背叛曹操,他上一次背叛曹操,正是投靠了劉備。

劉備險些糾集朝中朝外眾人捅了曹操的屁股。

在曹操準備與袁紹作戰的時候,險些就被劉備打入了萬劫不復的境地。

而曹操從前方退下來,親自帶兵擊破了他們,劉備又跑去投靠了袁紹,這才把曹操氣的吐血。

可官渡之戰結束之後,這個昌豨又一次的在東海郡叛亂。

曹操就派去了張遼和夏侯淵對付他。

圍困了他幾個月,軍糧耗盡,夏侯淵想要退兵,但是張遼卻敏銳的察覺到了,昌豨這個人最近反抗的不那麼激烈了。

張遼認為,這中間有機可乘。

於是張遼就派出使者,引誘昌豨前來投降。

張遼隨後孤身上三公山,到昌豨家中拜訪他的妻子和孩子。

昌豨十分高興,跟隨張遼拜見曹操。

曹操就令昌豨還故地。

像這樣多次反叛曹操又多次投降的人,曹操還能容忍他,也可以看得出來,曹操對徐州的掌控並沒有那麼穩固。

而張遼實實在在的是智勇雙全。

後人提到張遼一就是是他在白狼山的戰功,在白狼山之戰率領先鋒大破烏桓並斬殺烏桓單于蹋頓。

二就是八百破十萬。

如今這兩件事雖然還沒有發生,但是張遼對於戰場的敏銳洞察力已經初現端倪。

而張遼也深受曹操喜愛,當他勸昌豨投降之後,曹操還批評他,“隻身赴敵巢穴,這不是大將所為.”

這是曹操覺得昌豨是一個反覆無常的小人,害怕大將張遼被他害了性命。

張遼拜謝了曹操的關心,回答道:“憑著明公威信著於四海,我張遼拿著聖旨,昌豨必然不敢害我。

所以我才這麼做.”

張遼實實在在是一個智勇雙全,天下難得的一等一的武將。

也正是他智勇雙全,深得曹操的信賴,所以才四處派他出戰,如同救火隊長一般。

剛剛處理好徐州東海郡的戰事,知道了南方有了問題,就趕緊派遣了張遼前來營救夏侯惇和于禁。

即便是在荊州和揚州,劉備和劉表已經佔據了絕對的優勢,曹操已經無力再南下,但是曹操相信,憑藉著張遼的智慧和勇敢,一定能處理好這件事。

“文向兄要小心了,張遼、張文遠可不是尋常之輩,準備好要拼命了!”

趙統擔心徐盛是南方人,不知道張遼的厲害因此小瞧張遼,所以出言提醒,同時也是為自己打氣。

“哦?這樣嘛!”

聽了趙統的提醒,徐盛也打起了百分之兩百的精神,同時躍躍欲試。

身為武將,只要不是那種沒有志氣的,都想挫敗一個又一個的強敵,與戰場上強大的英豪交手,踩著他們的屍骨爬到巔峰,建功於戰場之上,名揚天下。

這是武將的宿命,也是徐盛等人心中的志向。

即便是知道了張遼這個人到底是多麼的強大,他們又怎麼會害怕?他們心中更多的是興奮。

與這樣的強敵交手,對於他們來說,讓他們興奮的難以言表。

佈下重重陣勢謹慎的對敵,是他們身為武將,對於主公,對於大局,對於手下士兵的責任。

而與強大的敵人在戰場上比拼武藝,這也使他們心中熱血沸騰,這是他們自己心中的快意。

徐盛握緊了手中的鐵矛,微微伏低身子,拉緊了馬韁繩。

“要上了!”

他聲音低沉的說了一句。

“上吧!”

趙統也低聲回了一句,既是對徐盛的回答,也是對自己和周倉的回答。

“駕!”

手中的韁繩輕輕一抖,一聲催促聲,戰馬便跑了起來。

剛開始,馬兒踏著小碎步緩緩前行,漸漸的,速度越來越快,衝鋒起來。

三人身後,三千士兵跟著三個將軍一起前衝。

沒錯趙統他們三個雖然想和天下最一流的武將交手,但是卻完全沒有和張遼單對單,單挑的意思。

三名武將一起圍攻張遼已經夠過分了,但是趙統他們想的卻是萬無一失,三千士兵一起衝上去,儘量將張遼困住。

張遼自持武勇,一馬當先,帶著幾十騎兵快速的穿越山道追擊過來,導致自己孤軍深入,身後沒有大部隊,這才是趙統他們真正敢迎戰的道理。

身為武將都渴望與強大的武人交手,但是身為武將,更喜歡的也是踩著對方武將的屍體爬到巔峰。

何況在戰場之上,沒有什麼卑鄙不卑鄙的,最起碼趙統集結軍隊,與先衝過來的張遼的前鋒進行對抗,雖然人數有所差異,但這並沒有什麼不道德的。

在這個時代作戰,學習宋襄公那是要不得。

而趙統等人帶著人衝鋒,與張遼進行對抗,既可以滿足與強大武人交手的渴望,也可以嘗試一下將其擊敗,建功立業。

短短半里地,在兩方相向奔赴的情況下,很快就相遇了。

即便面對著數倍甚至數十倍與己方的敵軍,張遼也是絲毫不懼。

當真正要接陣的那一刻,張遼收斂了身上的狂氣。

驀的,他變得沉穩了起來,他整個人的氣質都開始下沉,彷彿凝聚了一團濃濃的黑色,不動如山又充滿威嚴的衝向趙統他們。

終於兩根鐵矛、一杆銀槍、一杆大刀同時出動,四名優秀的武將武藝超群,在他們強大的臂力之下,兇惡的武器掀起一陣惡風。

或如毒蛇吐信,或如盤古開天,或如霸王扛鼎,兇惡的武器交織在了一起。

張遼腿腹輕輕一夾,戰馬便聽話的輕輕向右一拐,剛剛好避開了周倉那勢大力沉的一刀。

張遼長矛猛然向上一揮,撩開一個弧線,與徐盛和趙統的武器碰撞在了一起。

攜帶著馬匹的衝擊力,一股大力盪開了兩人的兵器。

這兩人都被大力一蕩,還沒來得及做出第二次的反應,張遼的長矛又一次來到。

那一根粗壯沉重鐵矛在張遼的手中好似稻草一般輕飄飄的快速的被他揮舞著。

短短時間內,張遼就發動了兩次攻擊。

三人從戰馬馬頭相見,到如今,張遼盪開兩人的兵器,第二次發起攻擊,戰馬才剛剛脖頸交接。

雙方離得是這麼的近,張遼這一招來的是這麼的猛,又是這麼的快。

情急之下,趙統趕緊上去招架,第一次的交鋒,已經知道了張遼的大力,趙統沉腰墜肘,身體偏轉,想用技巧將張遼的力氣化開。

可這一交接,更令趙統吃驚的是,他完全無法靠自己的力量撼動張遼。

並不是張遼的力氣真的大過了趙統幾個倍數,而是張遼的技巧並不比趙統差多少。

甚至張遼的技巧更勝於趙統,這是年齡帶來的經驗。

張遼鐵矛刺擊之下,只微微一壓後手,矛杆位置不變,矛頭卻輕輕挑起,趙統的撥弄,反而感覺有些混不受力,被張遼趁機刺入。

趙統目眥欲裂,就見著那鐵矛衝著面門而來,奮力的扭身偏頭。

而此刻徐盛也見到了危機,被張遼擋開的鐵矛順勢橫掃,終於在這千鈞一髮之際,敲在了張遼武器上。

一道絢麗的火花在趙統眉毛上面綻放,張遼的矛頭從趙統的銀盔上擦過,留下了一道深深的痕跡。

這時間三人的馬匹終於完成了第一次的互動。

趙統和徐盛身上已經沁出了一層的冷汗,將鎧甲內的衣服浸溼。

溼漉漉的布衣緊緊的貼在兩個人的肌肉上,顯得冰冰涼涼的。

而周倉的反應到底還是不夠快,只在一開始劈出了那被張遼躲開的一刀,便來不及反應,趙統、徐盛、張遼三人就已經交手了第二個回合。

馬匹交錯而過,則是雙方與對方的普通士兵進行戰鬥。

趙統,徐盛,周倉三人一張遼帶來的三十精銳騎兵兵器一陣交接,乒乒乓乓響了一陣。

在這密集的戰鬥之中,趙統和徐盛反而感到了一陣的輕鬆。

儘管已經非常高估了張遼,但一交手還是感覺非常的出乎意料。

張遼的勇猛以及不動如山,仍然讓趙統預判錯誤了張遼的武藝。

即便長輩們無數次提到張遼的智勇雙全,武藝超群,可趙統仍然沒有想到張遼那穩健和勇猛之下細膩的手法。

反而是趙統和徐盛兩個小年輕的武藝被張遼判斷正確,所以才一交手就立刻讓趙統和徐盛陷入了險境,並不是三人真的存在那麼大的差距。

仔細一想也能明白,關羽、張飛、趙子龍與張遼交手的經驗當然不能完全照搬到趙統的身上。

關、張、趙三人與張遼交手,看的是四個人彼此的狀態,武藝當然也要拼一拼,但更多的還是匹拼的是氣勢以及判斷力。

而張遼那勇猛直下存在的一些小小的技巧,這並不能給他們幾人帶來麻煩。

但這不被他們重點關注的武藝,此刻卻險些讓趙統喪命。

無論是比起四十來歲的關、張、趙三人的春秋鼎盛,還是張遼三十出頭,勇猛無雙,正是全盛的時候。

才剛剛二十來歲的趙統和徐盛,在無論是武藝、經驗以及氣勢都還遠遠不如呢。

周倉雖然沒有直接與張遼產生碰撞,但也能感受到剛才的慘烈。

三個人與三十騎兵,很快的就交手完畢,重新調整了自己的狀態,準備再戰。

而張遼雖然勇猛,但是想帶著士兵衝透三千人的軍陣還需要時間,雖然擋在他面前的沒有一合之敵,但他仍然只剛剛穿過了軍陣的三分之二。

趙統三人當然不會白白的錯過良機,立刻轉身發起進攻。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龍生九子之嘲風縱橫天下

守望天極

從超獸武裝開始的沉浮之旅

鳥空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