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登的死算不上白費,最起碼他最後的死亡情況經過華佗編寫病歷之後首先在劉備等上層中流傳開來。

以往只是董良強制要求,都吃熟食喝開水。

在劉備陣營中,一開始劉備等人多少也算是有人伺候的,這些事情不會勞煩到他們所以沒有人反對過董良的話。

那些地位低的,在董良的強制要求之下,自然也是要乖乖的聽命。

董良也做出過解釋,說這些東西不乾淨,必須做熟之後將其中的髒東西殺掉,才能吃下肚子,不容易生病。

但是燒柴畢竟是負擔,這種觀念上的潛移默化的改變必須要和現實有所碰撞。

不過在軍隊中,因為不惜成本,所以這項政策推行的很好。

在豫章交州的戰爭也驗證了這種做法的正確性。

所謂上行下效,百姓們自然也漸漸的開始接受。

而如今新到了吳郡,自然要將這種政策繼續的推行。

地盤越是擴大,越要給自己推行的政策找出一套有依據的理由。

初來乍到,董良還沒有時間將這些東西整理出來。

而且想讓這些百姓乖乖的接受這種說法必須要有名人作為名聲的依靠,畢竟一些老觀念不是那麼容易扭轉的,何況還要付出柴火的消耗。

董良所在的後世飲用開水已經融入了整個國家的日常生活之中。

許多隻喝冰水的外國留學生來到董良生活的國度之後還對此感到詫異,甚至有專門的人進行採訪,做成東西方文化多樣性的案例。

選擇水煮沸飲用,這只是在醫療條件達不到的情況下,國家尚且貧弱,難以對抗別人的欺負的情況下,不得已之計啊!經歷了這樣的磨難,才真正的讓喝開水融入了人們的血脈之中。

而有些地方將飲用開水說做喝茶,雖不放茶葉,但是也是用柴火煮沸的。

相比之下,用煮沸的水招待客人用的成本更高,也算是對於客人的尊重,一種待客之道吧。

用火去加熱食物,這是從原始人時期人類就掌握的技能,火可以說是文明之源。

董良現在就是要把這種在簡陋的條件下可以非常具有高效率的防毒殺蟲手段刻在人們的血脈之中。

據董良所知,城中一些喜好吃生魚的顯貴,知道了陳元龍的慘狀回憶起自己親朋好友似乎也有這種症狀,也都已經嚇的開始改變飲食習慣了。

司馬遷曾說過,在這南方沒有太富的人家,但是因為物產豐富,也大多餓不著。

幾百年過去了,氣候發生了變化。

南方變得比幾百年前更宜居了一些,有一些人漸漸富了起來,還有許多人從中原逃過來,躲避戰亂。

雖然大多數人都吃不飽,但基本上也可以說是餓不死。

所以普通百姓對於普通的生魚的需求量並不高。

調料不豐富,生魚實在難吃。

但是因為這些地主們有足夠的錢,有足夠的時間,有足夠多的人伺候,他們可以安排一些人在海邊捕捉一些海魚過來。

篩選之後,也可以選出一些適合生吃的魚,因此貪圖口腹之慾吃生魚的多是這些人。

至於那些普通的百姓,真餓到去吃生魚,到這種情況下也不會在意什麼乾淨不乾淨,衛生不衛生了。

華佗的名聲本來就不小,在豫章帶了那麼多學生,也基本出師。

董良還經常幫他宣傳宣傳,現在又有了陳元龍的案例,華佗的名聲就更大了。

所以董良就讓華佗將案例寫清,給出一定的理論解釋,再用通俗的話能讓老百姓明白的描述一遍。

然後董良就把這東西印成官府公文讓劉備刊印發放各地。

如此一來鼓勵百姓們多吃熟食,少喝生水的政令就在江南漸漸的開始實行了。

下午的時候,董良和馬良溜達著前往劉老漢的院子。

劉老漢是伺候牲口的一把好手,董良找了本地的小吏打聽了一番,便找到了劉老漢。

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要借劉老漢的院子以及劉老漢這個人用一用,當然是發工錢的。

“最近城中的人越來越多了呀.”

董良走在城中的街道上,看著來來往往的人流。

吃完了午飯,街道上竟然還有那麼多人在閒逛。

許多還都是峨冠博帶的書生。

“咱們將治所從吳縣遷到了京口,自然各地計程車子都開始往京口集中。

大官衙這個地方機會才更多嘛.”

根據董良的理解,現在京口成為了整個揚州的政治中心,這裡日漸繁榮起來是可以預見的。

這些飽讀詩書或者自以為飽讀詩書的人自然都想來到京口,找一個機會碰碰運氣,為自己尋找一個舞臺施展自己的才華。

“先生您還忽略了一點.”

“哦?”

馬良笑了笑。

“距離先生您準備講學的時間越來越近了。

豫章那邊已經先後來了一兩批的學生了,丹陽吳郡會稽的學子自然也開始向這裡匯聚了.”

董良聞言一笑,自己倒是差點忘記了。

“豫章過來的還好些,想謝這江東三郡的學子,正在打聽我到底是何方神聖吧。

估摸著,甚至有些訊息靈通的已經打聽到了我的身份,正在心中腹誹,我區區董良尚未弱冠,一黃口孺子,有什麼能為敢舉辦大講學?”

“這是他們不知道先生的本事。

待他們有機會跟隨先生學習之後,才知道自己是三生有幸,才有機會聆聽先生教誨.”

董良哈哈大笑,在這街上如此旁若無人,反而吸引了許多士人的目光。

“我可得好好準備一些東西,到時候先鎮住他們。

要不然這大講學可不好講哦.”

說話間兩個人將來回不停的人流甩在身後,便來到了劉老漢的院子前邁步走了進去。

“人都到齊了嗎?”

董良一進門,便衝著院子中的眾人問話。

“都督!”

董良帶兵奪取會稽郡時,劉備任命其為東部都督,因此不熟悉的眾人稱呼他的官名。

“只剩下醫師未到.”

“既然還沒到,那大家就先等一等吧。

他們可才是主角.”

董良就在這院子中隨便和劉老漢聊起來,閒談了一刻鐘,門外才有三個人慌忙的趕了過來。

“我等來遲,先生恕罪,恕罪.”

董良抬眼一看,來的還是熟人,這三人是華佗以前的學徒,後來華佗去了豫章,這三個學徒也找上門來,底子好,學習刻苦,逐漸成了華佗門下的領頭羊。

因為董良經常去華佗和張仲景那裡時常給他們提一些意見,所以華佗和張仲景讓手下的弟子們對董良都以師禮相待。

“沒想到這麼一件小事,元化先生竟然將你們三個高人送了來,這豈不是殺雞用牛刀?”

三人羞澀一笑。

還是最年長的那一個會說話。

一邊笑著,一邊抱拳施禮。

“先生說笑了,我們三個才疏學淺,算什麼高人?何況先生的事兒,那肯定都是大事兒。

就算是師傅親自前來,也不算過分,若不是出門前遇到些意外,我們應該提前半個時辰過來的.”

“說說,路上遇到什麼情況了?”

三人中年紀最小的那個立刻跳了出來義憤填膺的說道:“先生有所不知,今日碰到了一群不講理的人。

只說他們家主人吃生魚得了病,非要逼我們師傅去他們家看病.”

“都說是醫者慈悲心腸,治病救人,本不該推辭。

可是……可是……”那少年看了看周圍那麼多人,湊上前來,低聲的說道。

“可是我師傅最近正在準備編撰一本解剖學,一方面正是忙的抽不開身,二來準備了許多屍體,如不趕快用完,就都臭爛了這既是大大的不敬,也是大大的浪費.”

他又重新恢復了音量。

“師傅便開口問了病情如何。

聽那僕人講了情況判斷只是輕症,不差這兩三天的時間,所以就讓他們先回家等待。

哪知他們不肯聽居然還要動手搶人!若不是我們院子裡斧鉞鉤叉錘子多,真被他們這群惡奴搶了去.”

董良聽他聽完,臉色完全黑了下來。

當初華佗來豫章肯死心塌地的在這邊工作,就是因為董良劉備他們給予了很大的尊重。

華佗離開家鄉,也是討厭聲名所累,導致家鄉的那些小官小吏對他呼來喝去,讓他感到非常恥辱。

這要是哪個懂事的紈絝在這裡將華佗氣跑了對於董良和劉備來說,這可是巨大的損失。

華佗雖然治理一個縣城,都未必能夠井井有條。

但是華佗的地位再低,他也是個神醫,董良寧可不要張昭,不要顧雍,也要留住華佗。

畢竟在這個時代,你有再多的理想抱負,你有再多的榮華富貴說不定一個傷寒感冒就讓你一命嗚呼。

華佗、張仲景可是能救人命的神醫。

關鍵時刻你就算是多了一條命。

什麼玩意兒珍貴能比命珍貴!董良恨的牙癢癢,自己年紀輕輕,立了大功和劉備打進了吳郡,要學問有學問,要兵權有兵權,要勢力有勢力。

自己馬上還要和劉備的女兒結婚,這麼深厚的背景,自己都還沒囂張跋扈呢,吳郡的這些土著倒先囂張起來了。

董良黑著臉,陰沉的聲音對那小徒弟說道:“留你兩個師兄在這裡幹活,你先回去告訴你師傅讓他放寬心,這事我來處理,一定要個交代!”

那小徒弟聞言連聲感謝,得意洋洋的就跑回去向師傅報告去了。

“馬良,這邊也不用你了,你下去帶人查一檢視看到底是哪個混賬敢這麼囂張!”

馬良此刻也不再嘻嘻哈哈,非常嚴肅的接受了命令,頭也不迴轉身就走。

院子裡八九個人,七八個官吏此刻都噤若寒蟬,屏住呼吸大氣不敢出一口。

劉老漢也沒想到剛才還和自己有說有笑談話的小後生,生起氣來竟然這麼有氣勢,這院子裡一堆當官的大人物都連屁都不敢放。

“行了,這事跟你們沒關係,開始辦正事兒吧.”

本來好好的心情瞬間被破壞了,董良也沒有了說笑的興致,指揮著眾人開始幹活。

等馬良將事情調查清楚,他倒要看看到底是哪個癟三出來找事,拿現在的情況來說,在揚州誰有董良的背景大!劉老漢鑽進了豬圈裡,只聽見豬圈裡的豬吭嘰吭嘰叫了幾聲,一隻小豬就被劉老漢逮了起來。

兩個面板黝黑的官員上前,將這個小豬接過摁住。

另有一個面板黝黑的官員拿著紙筆在一旁準備記錄。

這三個官員都是農官,而且都是董良讓下面的人挑選出來在農業生產中具備養殖才能的人。

董良現在要做的就是進行劁豬試驗。

劁豬,就是閹割豬的睪丸或卵巢,一種去勢手術。

董良雖然沒有見過,但是這種技術大名鼎鼎,董良是聽過的。

公豬睪丸的發育導致公豬肉呈現特殊的騷味,不閹割不好吃,這也是古代豬肉被稱為賤肉的原因之一。

把豬閹割之後,它們沒有了繁殖的衝動,自然就每天吃了睡,睡了吃,安心的長膘,肉長得多,長得快,這樣百姓們也可以多吃兩口肉。

這次準備的小豬都是公的,一個個小小的,黑黝黝的,被兩個農官摁在手裡,不停的哼唧著,活力十足。

因為沒有人進行過這樣的操作,沒有經驗,董良特意讓人挑選的更健康有活力的豬容易成功,還找來了專業的解剖人士。

董良覺得華佗的徒弟連手術都能做,人的屍體不知道開多少了,手底下操刀的技術應該有保證。

董良並不知道閹割豬,母豬和公豬都是可以閹割的,他只覺得母豬可以繼續下崽,還是不要閹割的好。

這一次先讓華佗手底下專業的解剖人士進行操作,一旁的農官將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項都記錄下來,然後進行整理,流傳。

董良的臆想中閹割公豬應該是比較容易的。

最起碼比閹雞之類的容易,從小到大,董良不知道吃了多少雞,都不知道怎麼從生殖器分辨公雞和母雞。

公豬的蛋蛋都是裸露在外面的,這樣的話應該會好閹一些吧?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帶隋唐英雄打小日子

疾風小肥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