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了飯,董良開始工作。

屋裡的下人自覺地端過來了兩盆新鮮的應季水果,放在董良的桌子旁邊,讓他工作的時候消遣。

董良隨手撈起來一個橘子,這並沒有什麼稀奇的,屈原就寫過橘頌嘛。

橘子的培育歷史不短了,董良隨手剝了一個整個扔進嘴裡,還挺甜的。

連剝了五六個,狼吞虎嚥的,全都嚼吧嚼吧嚥了。

如今正是橙黃橘綠的時候。

不過更吸引董良注意的一個有小孩人頭大小的黃澄澄的大果實。

柚子!柚子在當地也有不短的種植歷史,只不過,董良對此並不很瞭解。

董良在年幼的時候都沒有見過柚子,難免覺得那是一種高階的水果。

長大之後,這種想法就已經根深蒂固了。

“這柚子本地種的多嗎?”

一旁的下人回話。

“不算太多,但也不少山邊無法種糧的地方,一般都會種些.”

這個季節也正是柚子上市的季節。

“你去到周將軍那裡通知一聲,讓他多去採買一批,放在船上,看看能儲存多久.”

“是.”

董良剝開手中這個大柚子厚厚的柚子皮,看著裡面淡黃的果肉,嚐了一口,味道也還可以。

之所以讓周瑜買一批,是因為柚子這種水果可以長時間的儲存。

看它這種厚厚的皮就可以想象到。

在董良的印象中,這種水果最起碼可以儲存一個月。

在船上長時間的航海,沒有新鮮蔬果可以吃容易得壞血癥,也許儲存一些柚子是一個不錯的方法。

當然這一切都只是嘗試,能不能成,還得看試驗之後的結果,就讓周瑜先去試一試吧。

這也只是突然看到了想起了這件事,其實這並不是什麼當務之急。

神州的封建歷史上也不是沒有遙遠的航行,三寶太監甚至到過非洲,可是很少聽到會受到敗血症的困擾。

這也許是因為咱們的船隻一般都是在近海航行,沿著海岸線走,很容易得到補給。

能夠得到新鮮蔬果的補給,自然也就不會受這種病症的困擾了。

不過現在正是柚子當季,買一些花不了什麼錢,趁機試一試,將來總有要遠洋航行的時候。

到了晌午的時候,諸葛亮和馬良一起回來了。

還沒進屋就笑語盈盈。

董良坐在地上,多少還有些羞澀。

董良的婚禮要按照六禮進行,“六禮”即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

其中“納采”是“採擇之禮”即男家有意請媒妁去女家提親;“問名”是詢問女方姓名和出生的年、月、日、時以便占卜男女雙方的“八字”是否相合;如今正式進行了第二步,叫做問名。

過去通常是孩子出生三個月後父親為他/她起名並將出生的年、月、日、時寫下儲存起來這就是民間所謂的“庚帖”由於現在漢朝是用天干、地支來記錄時間年、月、日、時共計八個字所以稱之為“年庚八字”而“問名”也就被叫做“請八字”。

將這年庚帖子請回家中,請算命先生去合婚,看看八字是否相宜。

董良哪有什麼八字,他本來就不是這個時代的人,以前的身世早就忘記了。

所以他也只能約摸著給自己隨便的編了一個。

今天諸葛亮過來,就是來送女方的年庚帖的。

諸葛亮在中間算是擔任了媒人的身份。

“我這保媒的到了,你卻還不起來,恭恭敬敬的請我進去.”

諸葛亮笑著說道。

雖然說著要請,但他卻已經和馬良往一邊坐下了。

然後又從懷中取出一份紅布包裹的年庚貼,在董良的面前晃一晃,卻沒有直接給他。

“你也不問一問八字是否相宜.”

活了兩輩子,第一次面對結婚這種事兒,董良還是有些害臊。

不過現在還是強行鎮定下來,不能讓諸葛亮取笑。

滿不在乎的笑道。

“我倒要看看有哪個先生敢說不相宜的.”

“哈哈哈哈哈!”

諸葛亮、馬良都笑了起來。

這是劉備的女兒結婚,男方又是本地的大官董良,剛剛還在這揚州傳出了偌大的名號,開眼看世界第一人的名聲從這京口城不停的往周邊散花。

確實沒有哪個先生敢在中間胡說。

管他相宜不相宜,董良說相宜就一定相宜。

惹惱了董良還則罷了,惹惱了劉備可不了的。

依照著劉備那鞭打督郵的脾氣,誰敢給他添堵,指不定又是一頓好打。

“你董良說相宜,哪有人敢說不,這是我親自看的,確實八字相合,好的不能太好了。

怎麼不得給我一些金銀奉上?”

“哈哈哈哈!”

諸葛亮笑說著一邊將手中的庚貼給了董良。

董良接在手中,大拇指捏了一捏,剛想開啟看一看,又看著諸葛亮笑眯眯的看著他。

只得乾咳了一聲,放入了懷中。

“你們還有什麼事嗎?”

“這是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後,剛給你將東西送來,你就要攆人走。

大晌午的也不留我們吃個飯.”

諸葛亮賴著不肯走。

“你莫要著急趕我們走,我還有事情要囑咐你。

若按照中原的習俗,這年庚帖,我看了看是個大吉,如此一來,也算是納吉了,再下一步是要送上聘禮咯,還有用我的時候婚禮還沒完成,還不知道你卸磨殺驢的時候.”

董良尬笑了兩聲。

“瞧你這話說的,我哪有這個意思?我是怕你公務繁忙,別因為我的私事耽誤了你的大事。

因為我忙前忙後,我豈有不請你吃頓飯的道理?”

“如今也到了用膳的時候,我後面早都已經準備好,就等你到來了,剛才只不過跟你開個玩笑,順便試探試探你是否有時間,來來來,到後面去直接入席便是.”

董良客客氣氣的拉著諸葛亮請他到了飯桌上。

“先不忙著吃飯,我得給你講清楚。

咱們如今既然到了揚州,就得按照吳地當地的規矩辦,如此一來,本地的百姓見了也會開心.”

“不知道這吳地的禮儀有什麼不同之處?”

董良好奇的問道。

“這吳地對婚禮十分重視,有所謂“三分光,兩不見”之說,“三分光”是指一個人一生中有三次重大禮儀特別風光,那就是滿月剃頭、結婚成親、死後喪葬。

這三次重大禮儀中只有結婚儀式自己清楚,其它兩次自己渾然不知,因此叫“兩不見”。

所以他們對於唯一能見的,這一次非常的在意.”

“你這交換了年庚,看了吉祥,卻還不能算是納吉,須得將年庚帖子用紅布包裹,連通紅米等物供在灶神座下,三日之內,如果家中平安無事,沒有摔瓶破碗之類的不吉利的事情,才可以請人看看八字合婚.”

董良摸了摸胸口,點點頭明白了,原來是在納吉之前,多了一道在灶王爺下面的供奉。

“這事兒卻也不難辦.”

“然後你就可以準備下一步,納徵。

向女方送聘禮,在本地稱作‘送盤’,所謂的盤,就是裝訂親禮品用的長方形的木質盤子。

你是得準備四四一十六個,然後就可以選擇良辰吉日了.”

董良倒是奇怪了。

“你也不是這揚州人,怎麼懂得那麼多本地的習俗?”

諸葛亮搖搖扇,“你忘了我那侄女才剛和張子布的兒子成親嗎?”

董良聞言,恍然大悟。

“我兄長離開之時,也曾囑託過我,特意給我講解了其中奧妙,就是等著你大婚呢.”

“那我可得好好的謝一謝子瑜先生的厚意。

卻不知道子瑜先生如今在交州過得如何?”

諸葛亮搖頭道,“我不擔心他在交州遇到什麼阻礙,不過短時間內恐怕是難得他的訊息。

才到交州不多久,能有多少成績做出來?不搞出來點成績看一看是不會回聲的.”

諸葛瑾也是一個有著自己驕傲的人啊。

“科考加試可準備好了嗎?”

藉著北顧書院的風聲,京口城中聚集了來自五湖四海大量的儒生。

如今正是招人的時候,現在的科舉考試還沒有後世的那麼正規,在現在舉行的還比較頻繁。

並不像後來那樣固定的秋闈春闈,幾年一次,偶爾只能靠皇帝開開恩科才能加試。

開春的時候,在豫章連續舉行了三四場,吸引了周邊各州郡不少寒門學士。

那麼些學子在豫章擔當官吏已經夠用了,因此,豫章當地的考試今年是不會再舉行了,還是要等到明年開春。

而這大半個揚州,還沒有舉行過科舉考試,京口城中又聚集了那麼多儒生,正是大好機會。

正好趁現在將考試定下來,先選拔一批放到各個崗位上。

“已經開始準備了,一週之內就可以完成科考。

報名人數已經超過了兩千,依然按照豫章的模式分科考試,第一批預計先選拔出來八百名官吏.”

科舉考試雖然是董良提出來並著手進行實施的,在豫章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屬於開創性的政策,但是如今具體的事務安排,董良已經全部的下放了。

畢竟組織科考也不是一件小工程。

“兩千多人選拔八百名,這個比例不低呀.”

諸葛亮點頭又搖頭。

“確實是比例不低,許多人都能被選拔出來,但是其中不同的職位,依然是分著三六九等.”

“如今,秋收秋種已經完成。

正是剛剛閒下來的時候,從這段時間到年前,可以抽調部分民力,進行興修水利,開墾荒地。

所以正是用人之際。

像這樣艱苦一些的工作,自然需要的人就多一些,選拔的標準就低一些.”

董良點點頭。

“建業城方向工程進展如何?”

經過劉備、諸葛亮、龐統等人的一致商議,還是決定將建業方向作為將來的治所,因此在建業方向抽調了許多民夫修築城池。

“建業靠近合肥,增值修築的事情有伯苗和元直共同管理,許多從兩淮之間逃過來的流民被其吸引。

如今工程進展速度很快。

不要一年便可修建完畢.”

“不錯,不錯.”

董良讚歎道。

“伯苗和興霸在合肥城兩邊,已經修建了兩座輔城,已經可以聚巢湖而守,互為犄角。

再有建業與合肥交相呼應,恐怕曹操的頭風病又要犯了。

哈哈.”

說說笑笑著就用完了午飯,諸葛亮起身告辭。

董良親自送到門外,往常的時候是不用那麼客氣的,不過現在畢竟諸葛亮身份不一樣,是董良的媒人嘛。

對媒人尊重一些,也是對這種婚姻尊重一些,表達的也是自己內心的喜悅與期盼。

諸葛亮出了門,轉身要走,又突然停住腳步,轉過身來。

“怎麼了?”

“還有一件事忘了告訴你。

糜子仲要從益州回來了,拉了整整三船蜀錦,訊息是從江夏傳來的,傳到咱們這兒,估計船隻已經停到了廬江或者丹陽。

算算時間,也就是這幾日就要到了.”

董良歡歡喜喜的送走了諸葛亮,期待著糜竺的回來。

轉身回到屋中,卻見馬良探頭探腦的跑了過來。

“鬼鬼祟祟的幹什麼?”

馬良神神秘秘的從身後取出一個盒子。

笑眯眯的說道。

“這不是怕孔明先生看到笑話你嗎?”

看著眼前的錦盒,董良疑惑的問道。

“這個是什麼?哪裡來的?”

馬良笑著拉長了自己的聲音。

“這個呀~~是師孃送你的!”

才一說完,就笑著轉身就跑,將空間留給了董良。

董良站著沒有動,只是看著馬良跑走,見徹底沒了別人的身影,又探頭向外看看,確實沒什麼人,這才期待的開啟了那個錦盒。

輕輕的將錦盒掰開,裡面是一個小盤子,放著六塊小糕點。

董良捏起來一個嗅了嗅,蠻香的,小心翼翼的放在了嘴裡,品味出來了是芡實的味道。

原來這是芡實糕啊,正是芡實成熟的時候,將這東西做成糕點送人,既好吃也包含著許多心意。

從這小心翼翼送過來的糕點,董良也體會著那未來娘子對於未來的期許、忐忑和羞怯。

品味著口中的軟糯和清甜,董良的心裡也感覺有些美滋滋的。

董良連吃了兩塊,又將剩下的收了起來,準備晚上再吃。

送點什麼做回禮好呢?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大宋最強太子爺

都門帳飲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