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顧書院開門第一課,就在重陽節的落日餘暉中落幕了。

似乎眨眼而過的一天,卻給了這麼多的書生,改天換地般的震撼。

什麼叫開眼看世界?這就叫開眼看世界。

兩千名儒生,大多都是有錢的,他們攜帶者心中震撼從山上下來後,便在京口城中呼朋喚友,街頭巷尾充滿了儒生們喝酒談天的身影。

再也不見了原來打架的場景,而是轉為了一個個熱火朝天,面紅耳赤,激動的向朋友介紹新世界的大門。

有的人只是有著一腔熱情,但是嘴笨講不好,便引發了朋友們的懷疑,開始爭辯起來,爭得臉紅脖子粗,激動的向朋友解釋著沒有半句虛言,最終也只能無奈的撓頭看著半信半疑的朋友。

但卻有一些聽得認真,筆記做的好,邏輯思維好,嘴巴也靈巧的人,他們高聲賣弄著自己新聽來的學識。

很快的,不僅是自己未能上山的友人被這些新學識而折服,身邊也圍了一圈圈的商人,百姓。

這些人像聽故事一樣聽著那書生賣弄。

聽到精彩震撼處,時不時的喝彩鼓掌。

得到了那麼多人的簇擁,這些書生們就更加的來勁了。

於是乎,短短兩天時間,京口城就已經掀起了一股睜眼看世界的熱潮。

無論是富豪權貴,亦或是商人地主,再或者有那躺在牆頭街尾的乞丐流氓,一個個都暢想著九州之外的土地。

這些東西他們雖然也並不全信,因為他們理解不了腳下為什麼會是一個球。

他們不像那些書生們的知識儲備豐厚,思辨思維更強。

他們辨別不了真假,便當成的故事來聽。

但是,這並不妨礙他們暢想那交州以南有吃不完的糧食,東海以東的倭島上有挖不完的金礦。

從倭人的島嶼再往東,跨過大海,有著無窮無盡的土地。

那裡一定是仙山吧?許多人都聽說過,秦始皇派童男童女出東海,尋找蓬萊仙山,尋找長生不老藥。

那無人的島嶼上,雖然聽說沒有神仙,但是卻有遍地的金子,那裡就一定是秦始皇尋找的仙山吧。

那麼再往東,跨過大海之後的無邊無際的可以用來耕種的平原,那你就一定是真正的仙境所在吧?神仙們在那裡快快樂樂的生活,估計一個神仙能分到一萬畝土地不止呢。

神仙可真是幸福啊,一天吃個五六頓糧食都吃不完。

沒有學問的百姓們想象不到皇帝過什麼生活,也想象不到神仙過什麼生活。

他們以為皇帝一定是用金鋤頭來鋤地的。

所以,在他們的眼中,遍地都是金子的島上,一定就是神仙居住的地方。

神仙一定有花不完的錢,種不完的土地,吃不完的糧食。

京口城中充滿了向外探索的精神。

甚至已經有一些膽大的遊俠撐著木筏就衝著大海奔去了。

他們要去仙島上尋找數不完的金子。

用島上的金子買來更多的船,更多的人,再繼續向東去尋找那種不完的土地。

還有一些比較謹慎的,則不肯直接衝著東邊的汪洋行進,他們也尋來了小舟,順著海岸線南下,想要去東南亞那裡看一看,聽說那裡有吃不完的糧食蔬果。

雖然才剛剛過了兩日,但三千人人眾口鑠金,每個人腦海裡都已經烙下了這樣的烙印,而且,這三千人還都是一群擁有著社會地位的人。

這就讓地球的資訊顯得更加的可靠。

最早衝出海洋的人是一批比較有進取心性、有冒險精神的人,他們爭先恐後,害怕落後金子被別人撿走。

許多的木筏在海面上,有的被浪頭打翻,狼狽的只能再游回岸邊。

並不是所有人都會划船的,他們被金子衝昏了頭腦。

還有一些則遇到了在海面上游曳著的大船,那是周瑜的手下,正在練習著航海。

一些人則被那大船攔住,當官的則衝著那些有進取精神的遊俠們進行喊話,希望能夠留住他們,收納入軍中。

有些人就同意了。

上了船,登記造冊,準備接受訓練,有些人則不管不顧,要自己闖出一方天地,消失在遠方的天際。

這些走的早的人太魯莽了呀,其中只有很少的一部分清楚的知道那倭島的存在,這些人往往都有自知之明,知道海上航行的危險。

其中有一些就選擇向有錢人投獻,希望能組建一支船隊前去探索淘金。

另有一些人則選擇更加穩妥的直接投靠官府。

顯然,官府掌握的資訊比他們掌握的更多,而官府對於那外面的世界也很渴望,掌握外面資訊的人總是有限的,如此一來,他們也算是人才。

城中種種故事、幻想充滿著人們茶前飯後,沒有任何有趣的新聞能夠比擬。

所有人都在討論著世界到底有多大。

一些那些學生們默畫出來的世界地圖已經開始在市面上流傳了。

只不過還比較的粗糙只是有個大致的輪廓。

伴隨著官府門前的幾聲鑼響,公告欄上的告示張貼,京口城徹底的沸騰了。

董良的第一堂課的課堂筆記已經被馬良整理好付於銅版印刷了。

一般名叫開眼看世界的小冊子開始在官府開的書坊裡進行售賣。

掌握著京口城所有土地的劉備給這個書坊撥了一個大大的店面。

整個店裡,擺在正中央的就是一摞摞開眼看世界的小冊子。

其餘的貨架上則零星的擺著一些董良在豫章整理出來的基礎教材。

至於其餘的經典聖賢書,則還在印刷之中,沒有拿來售賣。

書坊門前的這座大街已經被圍得水洩不通。

根本數不清多少人要在這裡排隊。

或者說根本沒有人排隊,全都擁擠成一團,人貼人,肉擠肉,擠的像沙丁罐頭一樣。

書生們再也顧不得自己的風度,官宦世家出來的人也沒有了身上的架子,所有人都擠在一起,中間還摻雜著許多身穿粗糙衣服的商人和稍微富裕一些的百姓。

但凡手裡有個閒錢的,都要來買一份看一看。

所謂百密必有一疏,這個書坊的開門確實被忽視掉了,以至於熱情的人太多,都擁堵在了街道上,人擠人,發生了踩踏事故。

幸好虞翻反應及時,趕緊派出士兵,一個個拿著刀從外圍架在擠成一團人們的脖子上,給他們進行解釋,像剝洋蔥一樣從外層一層一層的帶離街道,跑到外面排隊。

用了兩三個時辰才徹底解決了,這裡面買了書出不來,外面要買書的,進不去的窘境。

最終不知在虞翻費了多大功夫的安排之下,這隊伍終於成功的排起來,連線起來約有五六里之長,曲曲折折的分佈在京口城中每一個街道上。

前面不停的賣,後面不停的加印著,不得不實行限購,每人只賣一本,從早賣到晚,外面還是有人排隊。

這小冊子不算太厚,但也並不太薄,但按照董良在課堂上講的那些,不過三十頁紙便可以記錄完畢。

不過課堂上講的終究沒有太過於全面,只不過儘量的通俗易懂。

回來後整理這課堂記錄在各個知識點後又加了很多理論的描述。

這些東西普通人看可能很難看懂,很難理解,不過有前面拋磚引玉的簡單知識,已經可以滿足普通人的獵奇心,開闊視野的效果,後面一些稍微顯得晦澀一些的理論,這是留給哪些真的感興趣並且願意去鑽研的學問人去看的。

一本小冊子,一尺大小,帶上封面序言不過薄薄的二十六張紙,圖文並茂,一共四十八頁的內容。

賣的也並不貴,只要三十個銅錢。

大約也就是官府僱傭百姓幹活一到兩天的工錢。

不過,即便如此,也並不是每一個百姓都捨得來買的。

雖然他們對這故事也很感興趣,但很可惜,首先他們並不識字,另外就是劉備來到這裡才不多久,百姓們剛剛開始步入正軌生活,還沒有攢下什麼積蓄。

長長的隊伍一直排到了第二天早上,賣出去了兩萬冊。

京口城中各個角落都可以看到有人手不釋卷如飢似渴的閱讀著。

看熱鬧的歸看熱鬧,有學問的人則湊到一起進行討論。

有遍觀經史,真的和朋友一起,從禹貢到山海經,再到太史公書中,一條條的按照董良說的捋下來,真的發現人們對外界的探索是不停慢慢的開拓的。

他們從古代經典中的記載進行抽絲剝繭,來和董良的小冊子上的內容一點點的進行印證。

有真正的搞天文的,懂數學能觀星會曆法的學生們在湊到一起討論,他們則從資料的角度進行分析,從以前觀星的實際案例中進行證明。

而另外有一些人則已經在周瑜在城中設的聯絡處報名了,他們選擇真的上大船出海,看一看遠方駛來的船隻是不是先露出桅杆。

周瑜則從董良的手中借調出許多官吏,一邊陪著這些報名的書生在海上航行,讓董良手底下出來的官吏陪著書生們交流。

董良手下的這些人,既懂得董良所說的知識,對於傳統的經典也有一些積累。

自然是非常好的溝通橋樑。

讓他們和那些參觀的書生們相談甚歡,已招來那些書生留在船上,在周瑜手下做事。

講學結束後,董良和馬良一起整理課堂記錄,並進行增添知識理論進行組織刻印,也是連忙了一天多。

又休息了半天,到了第三天,叫人將周瑜請了過來。

周瑜一大早就來到了董良處,身邊還帶了個文人。

正是剛剛從周瑜船上下來的,願意留在周瑜這裡的。

董良將周瑜與趙爽請進了屋內。

“君卿就是你找到的懂數學的?”

“不錯,應你的要求帶來了懂數學的,君卿的本領,在那群書生裡都是很受推崇的.”

趙爽聽聞周瑜誇讚,靦腆一笑。

董良也友善的衝著他點了點頭。

“今天叫你來是正好教你你真正的航海.”

周瑜滿臉的詫異。

“哦?存初,你也會操船嗎?”

董良笑著搖搖頭。

“我哪裡會開船?只不過是航海,與你們在內河行船也不一樣,大海之上,無邊無際眼望四處,全都一個樣,很容易迷失方向.”

“即便是你們手中有高人,能夠憑藉著天象辨別方向,但那也只是一種非常模糊大致的方向,並不能明確的記下自己究竟行駛了多少里路.”

周瑜將手中的茶杯放下,非常感興趣的問道。

“你有辦法?”

董良自信的說道。

“還沒到這吳郡之時,我就想著將來要發展海軍。

自然早就開始想著這些問題,海上行船雖然有風浪危險,但更難的還是精準的準確自己的方位。

要培育出有行動力的海軍,不掌握這種能力是不行的,所以,剛到了吳郡,我就開始聯絡手下的人處理這件事.”

大海之上,要海軍發揮能發揮的力量自然不能只憑著模糊的印象和運氣來進行行船。

所以董良早早的就開始準備解決這個問題。

如今第一次大講學完畢,名聲打了出去,還要等它發酵發酵,劉備的文治之功會逐漸顯現在天下人的眼中。

剛好可以趁現在趕緊將方法教給周瑜,練習個幾個月,在年底到來之前就可以進行遠航嘗試了。

這個知識董良並沒有拿到大講堂上去講,像那什麼世界地圖和地球這種籠統的科學知識儘可以拿來講。

但涉及到如何使用的時候,還是要有所保留,畢竟如今還沒有天下一統,劉備這邊要保證技術優勢,免得有人暗中洩密。

所以,有些知識可以拿出來講,有些就私下裡交給周瑜等人。

接下來要等一段時間,看看這第一波講學的學生們多少人能留下來。

最後再對這些留下來的學生進行更加深入的教育。

來之前董良向周瑜講明瞭這個道理,如今周瑜竟然帶過來了趙爽,看樣子是相信這個趙爽。

董良自然也不必多做詢問,他相信周瑜的判斷,便讓闞澤和蔣銘祖出來,準備一同將這知識給趙爽講明白。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邁爾斯遊記

阿王不是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