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良這一講就是一個多時辰。

手中石灰做成的粉底已經消耗了一整盒,塗著黑漆的木板被塗滿了白色。

黑板上畫著一個個的地球的模型,太陽照射的示意圖,太陽系行星的運轉,黃赤交角,南北迴歸線,以春分、秋分為例的節氣變化,四季變換……大講堂內,密密麻麻的人頭,但卻鴉雀無聲,只有董良一個人的聲音迴盪在這院中。

粉筆與黑板的接觸嗒嗒作響,時不時還發出刺啦的刺耳聲,讓人忍不住皺眉,但是,卻沒有一個人願意捂上耳朵,不肯錯過董良的半句講解。

太陽已經高掛在空中,到了午時,早上啃的那些乾糧早已消耗完畢,所有人都餓的肚子咕咕叫,但是,身體上的疲乏並沒有影響到這些儒生們的熱情。

全都全神貫注的在上著這場別開生面的認識地球的課程。

聽起來有些不可思議,因為這些儒生並沒有親眼見過董良說的這些東西,而董良拿出來的證據也並不足以十分確鑿的讓這些人瞬間改變自己原有的觀念。

但董良講的這些東西實在太過於精細,太過於真實,每一個知識點的邏輯都能自洽,而且往往都可以與現實中的真實現象進行聯絡。

這不是簡單的一句胡編亂造就可以造的出來的。

古往今來,由人所創造的學術都是充斥著人的個人理解,換個角度去找茬,往往也可以找到反駁的話。

不過,即便是這樣,這些學術也得到了傳播,得到了眾多的擁護。

而董良如今提出來的這種新的學術與現實所聯絡,邏輯更加的嚴密,理論更加的清晰,這顯然與那些鄉野中流傳的粗糙幻想有著巨大的分別。

即便是這些人與董良所說的學術認識不深,但世間總是有識貨的人,董良說的這些東西是真是假,一聽便知。

終於在董良將手中殘餘的粉筆頭擱置在講臺上的時候,眾人才意猶未盡的開始從知識的海洋中掙脫。

看看日頭,時間不早了,是該到了午飯的時候,董良嗅一嗅其實已經可以嗅到大講堂外面的小院子裡飄過來的香味兒了。

五十多個廚師早已開始準備飯菜。

只不過董良講的認真,學生們聽得認真,才忽視了肚子中的飢餓。

兩旁侍立的僕人走上前,遞上溼毛巾,董良接過,擦一擦滿手的白粉。

“諸位,時間不早了,飯菜都已經準備好了,大家先吃些東西吧,午後繼續講.”

董良話音剛落,三千名學生齊刷刷的站起來行禮謝師。

董良還禮過後,就要轉身離開。

又有兩人上前準備擦拭黑板,黑板整整有四大塊兒,中間有木質的軌道拼接而成,安放了滑輪機關,可以互相上下滑動。

“先生,且慢!”

人群中突然竄出來一些學生,站起身來,舉著手高喊著。

董良疑惑的轉身。

“還有何事?若有疑問,午後再來不遲.”

儒生躬了一躬,表示一下自己莽撞的歉意。

“不知先生可否暫留黑板上筆記?學生想趁午時進行抄錄.”

“正是,正是,請先生暫留黑板筆記.”

眾儒生們也附和道。

董良聞言笑道,“你的向學之心,我已知之,且莫要著急。

本次講學所有知識都有專人在一旁進行記錄,待講學完畢將整理歸案,付之梓板刻印,到那時,大家都能得到一份.”

“不過你們既然有此要求,那且暫留,待午後再擦去.”

“多謝先生!”

眾人恭送董良下臺來,董良與劉備等人也不離開,只坐在前排等著一旁的僕人將碗筷分發完畢。

所有人都是一碗米飯,一碗燴菜。

三千多人,與劉備等皆是一般無二。

人數眾多,來不及做什麼精美的飯菜,只能大鍋亂燉,只不過這些軍伍中抽出來的庖廚早都學了一身的手藝,又有大規模做飯的經驗。

簡單的一鍋燴菜,也是做的香氣撲鼻,有滋有味,即便是這些儒生們,有些是出生於達官貴族平日裡雞鴨魚肉,山珍海味也沒有此滋味。

可這些儒生們沒有一個人能將這些飯菜吃在嘴裡,體會滋味,都是麻木的往嘴裡扒著飯菜,以求果腹。

兩眼片刻捨不得離開那四塊大大的寫滿筆記的黑黝黝的木板。

董良這在前排有滋有味的吃著,時而與劉備、諸葛亮說說笑笑。

劉備、關羽、周瑜看著這地球儀都是目光熱切,天下如此之大,這些男人天生就有一種想要去征服的野心。

諸葛亮、龐統、張昭顧雍等人則是兩眼放光明,越看心裡越透亮,只感覺擦去了眼前的迷霧。

眾人就說說笑笑的吃飽飯,董良喝了些水,休息了會兒。

到了午時末,後廚的人員開始收回餐具。

董良站起身來,伸了伸懶腰,活動活動,開始向講臺上走去。

黑板上的白字已經開始被擦掉了。

董良才踏了幾步臺階,眾人目光就已經集中在了董良的身上。

全都正襟危坐的等待著第二堂課的開始。

董良上了講臺,開始宣佈第二堂課開始。

又是齊刷刷的起立行禮,董良還禮過後,眾人落座。

“前面我給大家籠統的講了一下我們腳下的地球以及所處的宇宙環境和地球基本的運作.”

“這些東西是屬於本源問題,接下來我講的是一些現實中可以用到的東西.”

“上古時期,先賢們都是將咱們的九州大地當做世界的中心。

那時候,咱們主要的目光還都是放在中原一帶,對於周邊的環境認識便不夠深刻,許多人都做出了自己的猜測,但是很少有能真正看得清的.”

“還有一些人因為這樣的情況,則籠統的則將四周分為東夷北蠻等。

自商到周,春秋戰國後,天下人對於天下的認識是在不停的擴充套件的.”

“原來人們的腳步大多限制在黃河上下,文王的伯父吳太伯為了將王位讓給兄弟,才逃到了吳國,這就是一個探索範圍擴大的過程。

商朝時期,中原人很少將自己的目光放到長江以南。

可後來有了戰國七雄的楚國,又有了始皇帝,得到了桂林象郡,派遣了趙佗治理嶺南。

如今,咱們的目光最遠可以放到日南郡了.”

“世界很大,我們永遠都在探索。

一開始始皇帝以為東海之外是仙山。

但是今天咱們都已經知道,東海之外是倭人.”

沒錯!在漢朝的時候,人們已經意識到了東海之外有一個大島嶼,上面生活著倭人。

不能籠統的以為中華是一個傳統的農業國,總是將目光放在陸地,而事實上,他們在海上的眼光也很長。

東南沿海如今一直存在著一些與中南半島甚至是更遠的地方的貿易往來,這聽著有些似乎不可思議,但這就是事實。

說的再直白一點,就是揚州一直和東南亞有著聯絡,即便現在僅僅只是東漢。

揚州與倭國四島也被認為存在著一些聯絡。

那個大島嶼上,水稻的種植技術就被認為是從朝鮮半島以及揚州區域傳過去的。

“那麼現在我就帶大家來看一看這個世界到底有多大.”

董良舉起自己的右手放在眼前揮舞一下,給漢朝人介紹天下之大,讓他感到很興奮。

他輕輕的解開在控制黑板上下滑動的機關旁系著的一根繩子。

一個大大的長寬超過十步的卷軸就這樣從頂棚落了下來。

這個大卷軸是用絹布做的,上面的每一個圖案,都是董良先做好底稿後讓繡娘用不同顏色的繡線繡出來的。

董良製作出那簡陋的地圖後,前去勸說周瑜,回來後就將那草圖放大,動用了幾十個繡娘,晝夜不停,輪番的幹。

之所以講這第一份詳細的世界地圖做的這樣的精美,是為了讓它能夠長久的儲存。

時代是滾滾向前發展的,有些好東西很可能就會在時代的潮流中失傳。

董良儘可能的將自己想要傳下來的知識做的堅固容易儲存。

寬大的卷軸展現在了眾人的眼前。

不同顏色的色塊也有不同的繡著的字跡。

旁的東西看不清,但那中間偏上一點,分明繡著的是大漢的州郡。

這個時候,這些儒生們才真正知道了天下到底有多大。

原來他們引以為豪,地大物博的大漢天下,似乎僅僅佔整個世界的百分之一的樣子。

“剛才大家從地球儀上就應該可以看到世界海洋多,陸地少,海洋在這片陸地上佔據了整整七成.”

“咱們大漢天下若論陸地面積佔比,約佔了二十分之一。

對比整個地球的表面積,則約只有百分之一多點.”

“世界還非常的巨大,等待著你們的探索。

如果我們的眼光只侷限在我們腳下的九州,會怎麼樣呢?”

“一個天下統一的王朝建立了,百姓們得以安居樂業,不停的繁衍生息。

那麼人口就越來越多,這看起來是個好事,因為王朝得到了更多的勞動力,更多的稅收。

可是這總是有一個極限存在的.”

“總有一天,這片土地上的人口越來越多,百姓們就沒有土地可以分配。

總有一天,這片土地上的耕地養活不了這麼多的人口,就會有人餓死。

這還沒有算上大族們豪強們兼併土地.”

“當百姓們的生活越來越困苦的時候,就總會有陳勝、吳廣揭竿而起,一場席捲天下的戰爭開始了。

百姓們與豪強們之間的矛盾,官府裡的腐敗,在這場戰爭中全部都被打的粉碎。

在等待一個英雄再次的統一天下.”

“看似是非常美好的事情,但是有一個問題擺在我們的眼前,那就是社會的發展始終停滯。

只是因為人死的夠多了,土地能夠分配的過來了,人與人之間積攢的矛盾,也因為人的死亡消失了.”

“人們又可以安居樂業,一個蒸蒸日上的王朝又要開始建立,盛世又要出現。

但是,你們要記得,這只是矛盾的從頭積累,一切並沒有改變,這將會是一個迴圈。

總有一天,這糟糕的局面又會出現,這就是所謂的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這樣的問題如何去解決,我給不了你們一個現成的答案,這是整個社會的問題,這是整個天下的問題。

我說的再多,都只是空談.”

“但是努力的向外界探索,這是一個緩解矛盾的完美做法!雖然只能治標但是真的很有用!”

“我們的陸地面積只佔到天下陸地面積的半成!去掉一些並不宜居的地方,我們總可以獲得五六份我們那麼大的土地,從大漢天下兩百年一次大戰來看,這樣的災難,我們至少可以消弭五六次,獲得千年的發展時間!”

“如今,我已經將問題擺在了你們的眼前,我相信千年之內,總會有聰明人一點一點的去將問題解決,探索出一條正確的道路!”

“當然,我所說的千年,也許只是一個理想的數目。

但無論如何,能夠透過疆域的擴張而讓我們本該在內耗中死去的百姓和將士存活,這依然是一個了不得的成就.”

“而天下這麼大,大漢並沒有集中天下最多的寶貝。

即便是我們東邊這個小小的島國,僅僅只有咱們一州之大,如今他們還都是一群剛從樹上下來的野蠻人,但是他們那裡有著無數的金礦.”

“我們南邊那溼熱的森林之中。

有著更加高產的水稻,如今在豫章和交州推行的水稻,就有從那邊得到的新品種.”

“再把你們的目光一直向東,跨過眼前的這片大洋!”

董良語氣激昂,教鞭劃過太平洋,點在了美洲的土地上!“那裡也有一些新的高產作物!無盡的平原!我們可以養活更多的百姓!”

“大海之中有長達千尺的大魚!無窮無盡的漁獲,敢於下海,一網下去,何止魚肉千斤!”

“這片大陸的最西端,也有一個名為大秦的國家,他們的北邊還有一群捲毛白皮的野蠻人.”

“大漢的儒生們,睜開眼睛看看世界吧!”

“我把一切都放在你們的眼前了!無窮無盡的寶藏等待著你們的探索!”

“總有一天,大漢的龍旗要插滿地球的每一個角落,永遠日不落!布漢威於四海,宣教化於萬國!”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鐵血幽魂

欲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