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位,我所言我並不善於儒學,並非僅僅只是謙虛。

只是礙於諸位大多都是儒生的身份,採用經世致用作為引子.”

“我希望諸位都能勇於任事、獨立思考、努力創新,以完成儒家“以天下為己任”為使命,莫要空談.”

“那麼接下來我就要講一些我真正擅長的東西了。

對於我對儒學的見解,你們可以隨意批判,但是對於我接下來講的這些,如果你們不能理解,我希望你們先去驗證.”

沒想到董良的經世致用四個字,僅僅只是一個引子。

就連諸葛亮他們都有些出乎意料,不過想到這兒,也有些理解剛才的困惑了。

董良本就不善於儒學,諸葛亮等人都以為董良不會從儒學入手,卻沒想到他提出了經世之用四個字。

而且沒想到他提出的這個主張居然是如此的振聾發聵。

張昭和顧雍以為董良的講學就到這裡結束了,有這四個字傍身,身為儒生這一輩子在學問上的身份地位就可以奠定了,日後必然是可以流芳百世的。

那董良現在要講他擅長的東西,這才符合了諸葛亮、龐統等了解董良的人一開始的猜想。

經世致用這四個字足以成為一方大儒,思想學問的核心居然只能在董良這裡做一個引子。

場下的三千名儒生們也好奇起來了。

一個個屏氣斂息,期待的等待著董良拿出來其他震撼人心的東西。

董良一招手,丁奉從前面的講臺後面帶著五個人咕嚕嚕的推著一個比一人還高的大圓球出來了。

一直將這個大圓球推到了董良講臺的臺階下面。

董良上前走了幾步,將鐵皮的喇叭取了下來,提著喇叭來到了銅球的跟前,看著丁奉將銅球扶正。

“這個大球才是真正的寶貝。

我來給諸位開一開眼,讓大家睜眼看世界.”

這個大球足足有一丈高,上面凹凸不平的有著一些浮雕。

仔細一看,便可以分辨是河流和山川。

正是董良命令工匠發揮大力氣搞出來的地球儀。

其精度自然不如後世的地球儀,而且董良現在手中並沒有測量的能力,只是根據自己的記憶,大致的復原了幾大板塊。

個別重要的經緯度上的標誌還能記得起來。

不過即便如此,這個地球儀的出現已經可以稱作是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這個大球是我做的地球儀。

高有一丈,不過並不是實心的,實心的太重。

可即便是如此,也已經非常沉重了。

我本要做個架子,將它按照傾斜的角度架起來,可還沒有來得及成功.”

“今天只能讓它第一次出場,不那麼的體面.”

“什麼叫做地球儀,大家可能不知道,明白的告訴大家,這就是我們腳下的大地,我們腳下的大地是一個球.”

董良說到這裡就被底下的一片譁然打斷了,不得不停下來,讓這些學生們緩一緩。

“這怎麼可能?”

“這太荒謬了,大地怎麼會是一個球呢?”

“如果大地是圓的,我們怎麼可能站得住?”

“也未必是荒謬的,張衡不就說過大地像個蛋黃嗎?”

“從來沒有人證實過,大地像個棋盤才對。

天圓地方說的不就是這嗎?”

“兄臺此言差矣,所謂天圓地方,非是說大地是平的,是講的陰陽平衡,動靜互補……”場下幾千人,雖然大多是儒學的門生,但是家世不同,生長環境不同,跟著老師不同,學的經典也不同,所以學問也有深淺之分。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疏漏。

對於天圓地方的說法,有的人認識就比較淺薄,有的人認識就比較深刻。

董良在上面居高臨下樂呵的看著下面一片譁然的震驚。

在漢末三國,給天下人傳授地球的思想,實在是一個非常愉快的事情。

在後世,經常有人開腦洞,要穿越到秦朝,給秦始皇獻地球儀呢。

董良再咧著笑臉與劉備、諸葛亮等眼神互動一番。

有些經過董良薰陶的便與董良會心一笑,只不過看著眼前這個大球,還是有些震撼。

一丈高的大球雖然在臺階下面,但也已經幾乎和董良一樣高了。

至於眾多江東的文臣武將,則從來沒有接受過這樣的說法,他們的震撼並不比那些儒生少多少。

“好了,諸位,我知道各位心中都有萬千疑惑。

是如何得到這樣的結論的,我能拿出什麼證據?那麼下面我就分析一下給大家看.”

“有些人認為大地是平的,也是陷入了一個誤區,他將天上的日月星辰與我們的腳下大地當成了兩種不同的東西。

那麼,太陽是一顆特殊的星星,月亮也是一顆特殊的星星。

天空中也有萬千星辰,無非是近大遠小,為什麼我們腳下的不會是一顆星辰?”

董良頓了頓,看了看下面沉默著面面相覷的儒生。

“這……”儒生們一時也沒反應過來這個腦筋,是因為他們從來都把自己生活的世界當做天地的中心。

那麼大地與日月星辰有所不同也就可以理解了。

董良給他們傳述了這個觀念,首先衝擊的一點就是腳下的大地沒有什麼不同的。

雖然並沒有觸及到人並非是天地的中心這一重點,但是也多少包含了一些這種觸動。

人對世界的觀察和思考不就是這樣的嗎?總是要先從腳下開始。

地心說,走向日心說,張衡說大地像個雞蛋黃,外面的天空、宇宙像是雞蛋殼包裹著,不也是一種地心說嗎?人總是喜歡將自己作為世界中心啊。

不完全是因為人類的自大,也是因為觀測能力受限。

“各位,我拿出的第一個證據,是大家都可以在生活中發現的,你們要是不信,可以去進行驗證.”

“首先就是如果有人從遠方的海面開船而來,你站在岸邊向他看,首先看到的是桅杆,最後漸漸的才越看越多,看到船隻的全貌,這不正說明我們腳下不是平的嗎?”

董良拿出了第一個論點,這也是在後世教師們引導學生認識地球第一課能拿出來的案例。

不過在這個時候發揮的效果並不好,雖然這種觀測手法簡單易行,也易於聯想,但是對於這些儒生來說,有出海經驗的太少了。

所以儒生們都有些雲山霧繞,一時間也難以分辨董良所說的真假。

“我可以作證!我可以作證!”

一個洪亮的聲音傳來,引起了場中眾人的注意。

坐在周瑜身後的呂蒙從席位上躥了起來,他激動的臉龐通紅。

“我有海上行船的經驗,這是我親眼所見!”

周瑜得知了董良龐大的海上計劃之後,已經開始組建海軍船隊,呂蒙自然是跟在周瑜身側。

周瑜也是一個有冒險精神的人,雖然真正的海船還沒有設計出來,對於大海的情況也是一無所知,但他仍然帶著成百上千的壯小夥在近海試試水。

而在大海之上,先看到桅杆,後看到船身,也正是這些航海者親眼所見。

呂蒙跳出來作證,周瑜也是笑著對中間的劉備他們點頭。

這幾個出海的都可以證明這一點。

只是呂蒙是坐在前面官員的位置,本身在儒生中也沒什麼名氣,因此並不能作為確鑿的證據。

“諸位不相信沒有關係,在這次講學完畢之後,大可以親眼到海上看一看嘛!我們在京口外見了許多大的碼頭,停了許多大船。

有許多經驗豐富的弄潮兒。

大家都可以去親身體驗體驗海上的風光.”

董良在臺上向存在猶疑的儒生們提發出邀請。

這時候周瑜也突然站了起來。

修長身姿站立,轉身面向身後眾多儒生,抱拳行禮。

周瑜的聲望就不同了,瞬間引起了許多人的注意,這些人大多都是揚州計程車子。

“在下週瑜,周公瑾,本也可為董先生在佐證,只不過眾人不能親眼所見,總是心懷猶豫,我受玄德公信重,海上組建水軍一支大家講學完畢之後,大可來此參觀,我們一定掃榻相迎.”

周瑜說完也沒再多說什麼,便坐下了。

董良笑看著周瑜,周瑜也回了一個陽光的笑臉。

周瑜這是在暗中搶人啊。

搶就搶吧,這些人能多拉一些進入海軍也可以。

反正這些肉都是爛在自己鍋裡。

海軍也是下一步發展的重點。

“所謂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

諸位現在心中有的疑惑,並不需要立刻提出,今日過後,得了空閒,大可親自到海邊看一看,印證我說的到底對不對.”

“我提出第二個證據。

是我認為日月星辰都是懸浮於宇宙之中,互相圍繞著旋轉的,從這個觀點去看,當發生日食、月食的時候,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天狗食日,天狗食月,那昏暗的邊緣總是是弧形,這正是球體在宇宙中互相圍繞著旋轉的時候,地球擋住了太陽和月球的光線.”

“地球本身是不發光的,太陽發射出來光芒,那地球又不透明,剛好可以擋住這些光線,於是就出現了日食、月食的現象.”

“這些屬於天文知識,諸位如果有對天文有所研究,善於觀星的,遍查典籍也可以發現一些端倪.”

“我想在場的眾人都是有學問的人。

應該不會真的有人認為發生月食日食的時候是天狗將太陽和月亮吞下了吧?”

場下的儒生們自然也是大多數都搖頭,天狗之類的一聽就知道是神話傳說嘛。

有理智的儒生都不會去認可這些東西的。

即便是先秦的時候,有些儒生說三皇五帝長得形貌特異,也都是用一種特殊的外貌來象徵一種道德。

至於本朝史書中所說劉邦身上有多少個黑點,面相如何?出生的時候,是因為有蛟龍趴在了劉邦母親身上,這些東西,儒生們自然都不會當真。

因為皇帝要傳播這樣的說法,本身就要經過儒生的改編,然後再由書生記述下來,這故事就是出在他們的手中,他們又怎麼會被矇騙。

這些人都是非常現實的,他們宣稱什麼神仙妖魔,其實都是因為對他們有利,如果對他們沒有好處,管你什麼神仙鬼怪,全都滾蛋。

而太史公司馬遷也記述的很清楚,陳勝起義的時候,也是搞了一隻會叫的狐狸,這其實不就是和劉邦斬白蛇之類的一樣嗎?這些東西文人都是再清楚不過了。

所以對於董良的說法,儒生也慢慢的開始接受了,船隻的桅杆一事,聽他們言之鑿鑿也不像是假話,而且自己可以看到,隨時可以去驗證。

聽他講日食月食,說的也頗有道理,最起碼其中內在的邏輯是可以自洽,那麼有理智的人自然可以進行思考思考。

尤其是有一些懂得真正的天文知識,經常觀星的,更加的具有共鳴。

莫要說董良拿出的證據尚且不十分確鑿,這樣的證據就已經足以支撐這門學說的存在了。

畢竟諸子百家的學說也不過是在放嘴炮,大多都是先進行推理,他們能進行推理,董良自然也能進行推理,自然可以得到人們的接受。

何況董良提出的這些東西是真真切切的可以看到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有就是有,沒有就是沒有,也不像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那麼的斑駁複雜。

“至於我們腳下的這個大球,為什麼站著不會滑下去等等之問題自然是放到以後繼續給大家探討。

這是一門很複雜的學問,不是一時半會可以講完的.”

“不過我可以透過我手中這個地球儀向大家解釋許多自然現象.”

“因為地球本身是一個不發光不透明的球體,接受的光芒都是來自於太陽。

由此就產生了晝夜交替,大家請看,如果太陽和地球是這樣的……,那麼……就……”“所以就可以解釋晝夜交替的現象!”

“因為地球是有一些傾角的,大概是……如此一來……,所以就……”“這麼一來,四季變換大家也可以得到解答了.”

董良在臺上口若懸河,不停的指示著手中的銅球,給儒生們就講了一通什麼太陽高度角,自轉、公轉等等。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戰逆九川

落雨塵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