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熊燃燒的火焰將夏侯惇的影子在地面上拖的很長。

夏侯惇的半邊身的影子映照在身後的城牆上,伴隨著火焰跳動而跳動。

他坐在高頭大馬上,身邊是于禁和李典。

一言不發的看著眼前的一切,無論是熊熊燃燒的火焰還是一片倒的屠殺帶來的慘叫和哀嚎,都並不能引起他太多的情緒波動。

他只是好似無關的看著眼前的這一切。

只要士兵們還在他的掌控之中他就不關心其他的。

看著士兵們按照計劃行動,看著一些完成行動計程車兵帶著帶血的刀開始集合,在心中默默的估算著時間。

他用他的一隻獨眼環視著四周,一切盡收眼底,全都在掌握之中。

雖然隨縣只是一座小城,城市面積不大,但是城中的居住密度也並不算太高。

畢竟還達不到後世那種寸金寸土的狀態,這也不是什麼經濟繁華之地,城中的街道相比之下還很寬闊,到處都有廢棄的房屋和空地。

當夏侯惇往城門這裡集合的時候,把城門口這一巨大空地佔領,四散於城中的百姓,也有一些能夠找到空地躲避火焰。

雖然熱浪讓他們備受煎熬,煙氣讓他們呼吸困難,家和財產被焚燒,讓他們感到心痛欲絕。

但總是有一些人能夠找到一片躲火的地方,不至於直接被燒死,雖然不是所有人都這麼幸運。

面對眼前的慘劇,也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堅持。

也有人又哭又笑又絕望,瘋了!不少人哭哭笑笑的撲入火焰之中,像飛蛾撲火一樣。

在火焰中像是跳舞的火精靈,那慘叫好似地獄的歌聲。

不知道他們在火焰中被灼燒的起舞那種痛苦會不會讓他們心中有後悔?但是對於一群已經瘋了的人來說,後不後悔都無所謂了。

他們渾身被火焰燃燒,伴隨著火焰起舞,也只是頃刻,便已經無力的癱倒在地。

大火之下,很快的化為一堆焦炭。

崩潰的神經讓他們暫時忘卻了家鄉被毀的痛苦和絕望,也許這是他們的幸運,能夠在這樣的情況下離世。

城門口的兵,集結的越來越多。

大多數人都已經滿意了,回到了佇列之中。

雖然馬上就要逃命,但是他們似乎並不怎麼緊張。

即便是在這邊陪著于禁在趙雲他們這吃了一些敗仗,但是,這並不能打消曹兵的驕傲,以及對於劉表的輕視。

畢竟,這些普通計程車兵們懂得什麼呢?他們沒有什麼深遠的目光。

往日裡在中原橫行,多次勝利,以及自身過硬的素質,讓他們在荊州這邊充滿了優越感。

即便是在趙雲手中得到了一兩次的失敗,也並不能打消他們看不起荊州士兵的想法。

他們不知道荊州世家大族分成幾派,也不知道其中有些人親曹,有些人親劉,有些人兩不相幫。

他們不知道,之所以在荊州能夠橫行,只因為這邊意見不統一,而並不是荊州人就一定力氣比曹兵小。

但是在他們的眼裡,總是敵軍望風而逃,于禁計程車兵還能謹慎一些,因為連吃了兩場敗仗。

但是夏侯惇計程車兵可是絕對的毫不低調。

他們在荊州沒有受到任何的挫折,不僅攻打下了隨縣,而且還大膽的繞到了襄陽城背後,跑到了荊州的腹地,耀武揚威。

而且在耀武揚威的時候,連根頭髮絲都沒有傷到。

這次匆匆的撤兵,他們不知道是為什麼,他們看不清身後局勢的變化。

只以為是糧草不濟,不得不退去,但是自己等人仍然是無敵的。

說不定他們還會埋怨友軍拖了自己的後腿。

埋怨于禁計程車兵給他們丟了臉,埋怨李典沒能將糧草運好。

當然,這些都是他們隱藏在心中的想法,很多人都不會在表面上表露出來的,都是深藏心底抱怨兩聲。

于禁和李典耽誤了自己等人繼續耀武揚威,繼續搶殺,繼續立功。

但是那又怎麼樣呢?那兩個是將軍,捏死他們就像捏死螞蟻一樣,甚至不需要他們動手,他們只需要微微一皺眉,甚至連皺眉都不需要,只要聽到他們有所抱怨,自然有身邊計程車兵會將他們幹掉或懲罰。

一種看不見的方式,試圖討得於禁和李典的歡心。

無論這兩位將軍能不能看到,知不知道,但總有一些底層的人要去搏一搏的。

所以,無論滿意還是不滿意,大家都要乖乖的聽話撤退,而心中沒有怨言。

只不過這樣的心態在撤退的時候表現出來的差別就非常明顯了。

其中最大的差別就是他們腰間的物資。

城中這次反抗的人被殺掉了,有數千人。

但是,夏侯惇這邊的總兵力卻有上萬。

自然就有一些人的腰間掛不上人頭。

不過許多的人頭都是按照小隊分的,如果均分基本上每個小隊也都能分到一兩顆。

然而一眼望過去。

很明顯的就能看出來,夏侯惇帶領計程車兵腰間的人頭更多。

于禁這邊計程車兵腰間幾乎並沒有多少人頭,大多數人都沒有帶。

這並不意味著他們並沒有殺人,也許他們把人殺掉之後,只是將屍體丟棄在那裡,沒有選擇帶走人頭。

說不定白撿到人頭的夏侯惇計程車兵還會感到竊喜,心中嘲笑這些人愚蠢。

這就是兩種不同心態計程車兵做出的不同的反應。

三路兵馬,于禁這裡吃到的敗仗最多。

他計程車兵們理應更害怕兵敗的懲罰,想要獲得更多的功勞回去抵掉懲罰。

然而,事實卻並非如此。

雖然他們確實很想將這些人頭帶走,但是他們選擇的還是輕裝簡行。

這個人頭好幾斤,把他掛在腰間,回去的路上實在是個累贅。

短時間雖然不會感到疲憊,但是一路走下去,成百上千里路,這個人頭會大大的耽誤他們逃命。

腰上有這個空隙,于禁計程車兵寧可多帶一些乾糧。

而夏侯惇計程車兵才選擇將帶不走的乾糧一律燒掉,腰間能多掛幾個人頭就多掛幾個人頭。

這樣一來,夏侯惇坐在馬上,一隻眼卻能看到兩種情況。

跟隨自己繞過襄陽耀武揚威計程車兵,人人的腰間幾乎都有一顆血淋淋的頭顱。

跟隨於禁往東行進計程車兵,腰間幾乎都是乾淨利落,更多的人是選擇了一個灰布包。

夏侯惇當然認得出來,那裡面是乾糧。

對於兩邊士兵的這種選擇,夏侯惇並不做評價。

事實上,夏侯惇自己也未必會感到有多麼的危險,畢竟他沒有親自與趙雲交鋒。

而這場兵敗,很大程度上還是因為分兵三路導致了兵力空虛。

如今雖然損兵折將,但是三路合一一萬多匹馬,夏侯惇不覺得趙雲的人能夠將自己擊敗。

如今的撤兵只是不想被劉備和劉表聯合斷了退路絞殺而已,並不一定是夏侯惇真的打不過趙雲,最起碼夏侯惇是這樣想的。

所以,對於兩方人不同的選擇,夏侯惇心中能夠理解,卻並不去幹涉。

很明顯,于禁計程車兵吃了幾次敗仗,覺得難以與敵軍對抗,如今的敗退是屬於敗逃。

敗逃的路上,首先考慮的是活命。

所以,他們寧可放棄回去之後抵消懲罰的功勞,選擇多帶一些乾糧。

這樣一來,既減輕逃走路上的負擔,也能增加活命的機率。

而夏侯惇計程車兵很明顯的是覺得乾糧帶的差不多就行,大不了沒有了,再搶就是了。

反正很快的就能撤回己方的勢力範圍。

即便是真的遭遇了敵軍的阻截,那又能給這上萬曹兵造成多大的壓力呢?畢竟曹操對付袁紹的時候,手下也不過才幾萬人。

所以他們對自己能夠順利撤走毫不擔心,所以選擇了多要一些功勞。

這樣的情況,于禁自然也看在眼裡,他也沒有發表意見去勸夏侯惇。

一方面,這些都是個人的選擇,而夏侯惇沒有碰到趙雲之前,是很難相信于禁所說的話的。

刀子不挨在自己身上是不知道痛的。

兵敗的是于禁,不是夏侯惇。

于禁想要去向夏侯惇勸諫並不容易奏效。

而事實也是如此。

今日之敗退,並不是被敵人正面擊潰,而是因為後路被斷,而戰場之外局勢突然大變,所以才不得不走。

所以,僅為了心中的一點點擔心,就勸夏侯惇,勸他手下計程車兵們放下他們應該帶走的功勞這是不現實的。

而於禁心中未嘗沒有一些想法,出於謹慎,自己這邊計程車兵很少帶人頭這樣沒用的東西,但是于禁心裡也有些躍躍欲試。

他也很想試一試這一次,自己這邊有三名將領,上萬的兵馬,能不能擋住趙雲?或者說,能不能將前來阻擊的趙雲擊潰?“時間差不多了,不要再拖下去了,催一催吧.”

夏侯惇一隻眼死死的盯住眼前,心裡卻在不停的盤算。

手下人聽到夏侯惇的命令,趕緊發出軍令。

命令不停的下達,不停的催促著還有一些戀戀不捨的人。

大部分士兵都已經集結完畢,還剩下一小部分也在催促之下越來越快的往這邊集合。

不多是清點完人馬之後,終於全軍集結。

開啟了隨縣北城門,派出先頭部隊就要準備出發。

趙統帶著士兵們,帶著攻城器械從幾里外向著不停燃燒的城池進發。

看著遠方的火焰,趙統試圖用猛烈的攻城來吸引敵方的注意。

以此遲滯敵軍屠城的速度,一邊趁機將敵人擊潰,一邊留下更多百姓的性命。

“報——!”

一個斥候拿著令旗,從遠處騎著快馬往趙統這邊奔來。

“將軍曹兵於城北集結,隨縣北門大開!”

“再探!”

“是!”

趙統的速度很難快的起來,雖然軍中有馬,但是如今要攻城,馬匹沒有什麼用。

眾將士們帶著攻城器械在這平地上也很難跑得快。

“看樣子他們要從城北跑!”

徐盛走到趙統的身邊這樣說的。

這個時候,徐盛很快就判斷出來夏侯惇是要從北邊逃離,而並不是要放出煙霧彈。

如果夏侯惇要逃走,最好的選擇應該是從城東,因為趙統大軍在城西。

如果趙統想要追上夏侯惇,要麼繞開城池,要麼就從城中穿過。

如果要繞開,就要走更遠的路,自然追的就慢,給夏侯惇更多逃跑的時間。

如果從城中追,不僅要開啟城門,如今也要面臨火焰的威脅,多少還是要慢一些。

所以,夏侯惇想要迅速逃離,從成功是最好的選擇,而不至於從城北走,卻要向其他的方向拐走釋放一個煙霧彈。

這種時候,這樣的迷惑是沒有用的。

所以,徐盛和趙統很快就能確定,夏侯惇一定是想向北方逃離。

“報——!”

“北門大開!曹兵向北行軍!”

趙統和徐盛才剛做了判斷,就有第二個斥候前來報告最新情況。

這種情況下,一秒也不能耽擱,必須儘快的追上去。

如果這樣讓夏侯惇他們逃了,趙統是多麼不甘心。

必須儘快的趕到北邊與敵方進行接戰,和城北的敵軍糾纏住,遲滯他們逃走的腳步。

趙統並沒有信心能將敵軍擊潰,但是夏侯惇想要擊潰趙統也並不容易,趙統這裡也已經有了萬餘兵馬,經過訓練之後,面對一心想要北撤的曹兵並不害怕。

因為如今局勢大變,夏侯惇一定不肯再拖延時間和趙統進行糾纏。

他們不敢戀戰,只能邊打邊退。

可是,擺在趙統面前的就有兩個選擇。

熊熊燃燒的火焰在趙統眼裡映照著,這短短一個呼吸的時間,趙統心中閃過了千般心思。

趙統不知道城中的百姓是否全被屠殺了。

他不知道在火焰之中的百姓還面臨什麼樣的威脅,原來曹兵和百姓在一起,自己只需要攻城就可以牽制住曹兵,並且減少他們對百姓屠殺的效率。

可現在,曹兵往北行,百姓們留在了燃燒火焰的城中。

到底是先殺人?還是先救人?到底是擊潰夏侯惇和于禁的功名重要,還是拯救一群普通百姓重要?以民為本到底是不是一句口號?“蘇飛!你帶兩千兵前往城中救援百姓.”

“其餘兵馬跟我往城北進軍!”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大唐:求我出兵救長安?想的美

小度姬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