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子龍斬將奪旗,陣擒夏侯蘭,擊破了夏侯蘭帶領的步兵,解救了徐盛、雷緒、和陳蘭。

梅乾死了。

梅乾的悲劇還是早早消失的好。

不過趙雲雖然擊潰了于禁的步兵,但是造成的傷亡並不大,僅僅幾十騎,沒殺死多少人。

所以于禁在騎兵追殺趙雲失利後,收攏士卒,還有步兵三千,騎兵一千五。

這騎兵的損失真是讓人心痛啊。

趙雲三番兩次的衝陣,一次次將於禁衝鋒的騎兵隊伍阻擋下來,不說趙雲殺死多少就是不小心被撞到,在地上踩踏而死的就不在少數。

損失了五百騎兵,于禁是寧可把這三千步卒都葬送掉。

曹操手底下的馬匹也捉襟見肘啊。

可惜天底下沒有這麼好的事情。

于禁帶領四千多人,又收攏了一些雷緒等人潰散的沒來得及帶走的匪兵,把他們當做炮灰,總共也將近六千人。

就堵在了西陵縣門口。

嘗試攻打了幾次,沒有什麼效果,扔下一些屍體就這樣僵持起來了。

趙雲不在城內。

是獨自帶著三百騎兵,掏幹了家底,在外面運動作戰,發揮機動性。

本來於禁區區幾千人,只要黃射勇敢一點,絕對不會有失陷的道理。

又加上雷緒和陳蘭也進了城,這樣的兵力其實是超過於禁的,雖然說精銳程度遠遠不如。

但是這麼多人依靠城池和地利是萬萬沒有失城的機會。

但是趙雲還是把徐盛放在了城內。

他不能去賭黃射的才能和勇氣,也不能賭雷緒和陳蘭的忠心。

以前的趙雲不是這樣的,不知道是什麼時候起變的這麼謹慎。

自信想想也就這一兩年吧,是董良嗎?趙雲自己也搞不清楚。

但是董良對於守城人選的慎重確實在潛移默化的影響趙雲,這守城董良總怕所託非人。

一定要選擇忠心可靠的,一定要謹慎小心的,凡是守城的工作,就不想著外出進攻,一定要在保證百分百城市沒有危險的時候才肯做下一步動作。

董良對於守城實在是謹慎過頭了,雖然趙雲等人不完全認可,但還是潛移默化的受到了影響。

而徐盛正是趙雲的底氣所在。

勇敢勇猛,又不失穩健,和趙雲相處半年了,也相處的很好,而且主要是以徐盛的才能,掌握優勢兵力的情況下,于禁的攻城給不了徐盛太多壓力。

所以徐盛在萬無一失的情況下自然沒有投降的必要。

這樣以來趙雲就可以放心大膽的在城外征戰。

趙雲的選擇是,斷糧!于禁遠道而來,荊州北部征戰不休,曹操多次搜刮侵擾,西陵縣以北地廣人稀,舉水上下居然也沒有什麼城池。

連堅壁清野都不需要,于禁根本沒有補給來源。

只能靠李典運糧,走隨縣到西陵北。

於是趙雲看準了這一點,帶上了三天的乾糧,在隨縣東部遊蕩,三百騎兵來去如風。

終於逮到了機會,劫奪了糧車,取了一些自己用的糧食,將剩下的付之一炬。

于禁這裡遲遲接收不到糧草,終於外出打探的隊伍找到了潰散的運糧隊,將他們帶到于禁的大帳。

于禁見著那運糧官的狼狽樣子,很想砍殺了他,但是如今人手不足這些人還有用處。

也只能按捺住心中不滿,令他趕快回去,讓李典快快再運糧過來。

此時軍中糧草所能供應的時間,只有三天時間,靠李典是來不及了。

只能又派人去隨縣,找夏侯惇先供應一些糧草過來。

隨縣縣城中,原本的糧食有不少,被夏侯惇打下了,都便宜了夏侯惇,不過倉庫裡糧食不少是相對的,上萬人馬,人吃馬嚼,根本杯水車薪,所以還是需要李典運糧。

不過這情況緊急之下,夏侯惇真沒有糧草,也可以在城裡的百姓家裡“借”一些糧草嘛,這都是小事。

于禁雖然心裡不愉快,但並沒有表露出來,似乎一切如常,又讓人封鎖訊息,免得缺糧的訊息走漏,影響軍心。

這時間,外面衛兵壓著一個俘虜過來。

“將軍,抓到一個探子.”

于禁抬起頭看著那常服打扮,害怕的在顫抖計程車兵。

那士兵害怕的趴在地上,“將軍饒命,我不是探子,我只是路過而已。

我有情報願意獻給將軍,請求將軍饒恕我一條賤命.”

這士兵不停的磕頭,是個沒骨氣的,于禁很不喜歡。

于禁抬了抬下巴,士兵當場將俘虜的外袍扒掉,一封帛書掉在地上。

士兵取來,遞給於禁觀看。

于禁一看,也沒有什麼特殊的,只是一封例行公事的情報,報告襄陽西陵縣遇到敵人。

于禁看罷,也不多做評價,這情報上資料十分模糊,也是黃射自作主張。

黃射擔心襄陽這邊知道自己壓力不大,要抽調兵馬去支援,這黃射見成為于禁軍容齊整哪裡願意,還是害怕的,另外就是這下屬習慣性的哭訴和邀功。

會哭的孩子有奶吃,黃射這官宦之家,無師自通了。

但也不敢謊報軍情,只說自己在堅持抵抗于禁來勢洶洶的進攻,別的都靠劉表去腦補吧。

劉表見於禁,成名大將來勢洶洶的攻打黃射,屢戰屢敗的背景板。

這樣一來自然就知道黃射的不容易,也不強迫黃射支援襄陽,說不定還感覺黃射不容易覺得他有功勞。

將來即便是事情敗露,也怪不了黃射,黃射又沒有謊報軍情,情報上滴水不漏。

于禁看完這情報,心裡盤算著,劉表要是不知道曹兵在西陵遇到阻礙,反而一直以為曹兵來勢洶洶,荊州各地艱難抵抗這樣還有好處呢。

正好符合曹操恐嚇劉表的目的。

于禁轉換一張笑臉,笑的比哭還難看。

“你不要害怕,既然你不是探子奸細,我自然不會傷害你。

我們是朝廷的兵馬都是仁義之師。

你儘管去完成你的使命.”

“可你也不能因為這變故害怕的逃跑,仁義之師最講信義,你要是拋棄使命逃走,那我可饒不了你.”

“是!是!多謝將軍不殺之恩.”

“去吧.”

“多謝將軍,多謝將軍.”

這俘虜又在地上磕了幾個頭,慌不擇路地轉身就踉蹌著往外跑。

于禁想了想。

揮了揮手,叫來兩個士兵。

讓兩個士兵跟上,和他一起去。

這兩個士兵跟在俘虜的後面。

于禁要求他們一定要和這個俘虜一起到襄陽城外。

“你們兩個跟他一起去。

不能讓他中途逃走.”

“一定要將這份情報送到襄陽城內.”

“如果他不聽話,就殺了他。

你們兩個換上他的衣服去送信.”

兩個士兵就老老實實的聽命跟上。

于禁是要保證這封會讓劉表胡思亂想的情報送到襄陽城劉表的面前。

之所以不直接殺掉這個俘虜,冒名頂替,也是為了怕露餡兒。

畢竟偽裝的再好,也不如一個真正的荊州計程車兵。

所以,只有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下,才會把這個俘虜殺掉。

而於禁並不害怕這個俘虜會給劉表全盤托出。

這樣怕死的一個人,自己的心裡一定有計較。

他是不會主動的暴露自己曾經被于禁俘虜的秘密的。

因為這樣對於他來說沒有半點好處。

還會讓他自己陷入一個難以解釋的麻煩。

畢竟他沒有辦法解釋。

為什麼于禁抓了他而不殺他。

空口白牙的情況下,很難相信他沒有被于禁策反。

而只要老老實實不亂說話,就可以正常的完成自己的使命,這樣也不會讓自己良心上過不去。

所以,他沒有任何的理由去暴露自己曾經被曹兵俘虜的經歷。

……正午時分,各地行軍的人都要停下來歇一歇。

天氣實在過於的炎熱。

趙雲藏匿在隨縣東部的山林之中。

正午的時候有點陰涼,但是其實並沒有什麼解暑的效果。

夏天不怕熱,就怕沒有風。

悶熱悶熱的天,即便是在林子裡,也並不能感受到任何的清涼。

南方的空氣溼度是很足的。

但是溼潤不代表涼爽。

反而是空氣溼度越高的地方越難以排汗。

更加悶熱,體表溫度更加的高。

這都是大自然對於人類的考驗。

走出梅雨季節的長江中下游地區,被副熱帶高壓所控制,下沉的氣流,萬里無雲的晴天。

將人們壓得喘不過氣來。

太陽是那樣的大,那樣的圓。

掛在天邊,烘烤著大地。

與北方火辣辣的幹烤不一樣,在荊州和揚州是像蒸籠一樣。

趙雲在正午的時候也只能帶著這些士兵藏匿在密林裡。

並不完全是為了避暑。

也是歇一歇馬力,同時給士兵們一個心理安慰。

熱是仍然的熱,但是要讓士卒知道將軍在體恤他們。

這樣才有利於保證士兵們的忠心。

而且在這個時候,大家都是同甘共苦,也就更加沒有什麼怨言了。

熬過了正晌午,時間來到了下午。

這個時候其實才是最熱的時候,但是趙雲也不管那麼多了。

吩咐眾人上馬往西北而行。

趙雲已經斷了于禁的一次糧,于禁軍中雜役不多,本來就沒有多少運送糧草的民夫,輔兵。

如果趙雲可以留在這裡再斷一次糧,兵糧寸斷之下,于禁就不得不回師了。

這樣一來,就可以解決西陵縣的問題。

但是,這種方法看似可以擊退于禁,但並不是最優的解決方法。

因為趙雲的行軍目的不同。

他並不是只想簡簡單單的擊退于禁,保住自己一畝三分地。

趙雲真正面對的,其實是為了解決整個荊州的問題。

這顯然不是勢單力薄的趙雲可以輕易做到的事情。

所以必須得用巧計。

這樣一來,就不能鼠目寸光的只想著先擊退于禁。

因為徐靜撤兵之後,勢必是撤回隨縣,和夏侯惇合兵一處。

趙雲本來兵力就少,夏侯惇和于禁和兵一處,勢力更大。

又有隨縣縣城作為依託,這是趙雲所不能擊敗的。

因此,趙雲決定放棄眼前唾手可得的勝利,而是轉向西北。

長途跋涉到西北,斜插入新野和隨縣之間,切斷新野和隨縣的聯絡。

以隨縣一個縣的實力,是不足以供養夏侯惇、于禁上萬大軍的。

所以,趙雲只要切斷夏侯惇的糧道,夏侯惇和于禁就會同時面臨缺糧的問題。

與此同時,趙雲又切斷了夏侯惇的退路,這個時候,夏侯惇和于禁就不得不退兵了。

………在這個時間段,出人意料的是,夏侯惇出現在了一個不該出現的地方。

但仔細想想,似乎也在情理之中。

夏侯惇在隨縣留守三千兵馬。

自領五千兵馬往西南而去。

新野在襄陽以北,隨縣在襄陽以東,夏侯惇自隨縣往西南而行,自然就來到了襄陽城以南。

襄陽城正南乃是宜城縣。

夏侯惇帶兵打到了這裡,就基本上已經完成了曹操的戰略。

已經對襄陽城完成了圍三缺一。

此時,劉表的治所過於靠北的弊端就是已經顯現了。

襄陽城好似荊州凸出去的一個角,完全的被曹兵切出去。

這樣的局勢,對於襄陽城內的親曹派,是一個極大的鼓舞。

面臨這種岌岌可危的局勢,他們更可以叫囂著、催促著劉表投降,或者是南遷治所。

親曹派自然就是想盡一切辦法讓曹操來統治這片區域。

他們心知肚明,以夏侯惇的兵力,是拿不下襄陽的。

如今的危局也只是一時的,夏侯惇的後勤並不足以支撐長時間的征戰。

但是,這並不妨礙他們自己睜著眼說瞎話去恐嚇劉表。

只要劉表治所南遷,那麼以他們的影響力和曹操的能力,襄陽周邊就可以被曹操拿下了。

這算是他們對曹操獻上的禮物,也是他們心目中的將來曹操論功行賞的憑證。

人是很難在這樣的場景下保持冷靜的。

尤其是局勢本來就看起來糟糕,還有一群人在旁邊煽風點火。

當夏侯惇圍困宜城的時候,襄陽又亂成了一鍋粥。

劉表並不是一個強權的暴君。

他想要壓服這些手下,必須要有足夠的理由和話術。

如今被包圍的局勢對他十分不利。

而那些親曹派見到這樣的情景,正是得隴望蜀的,想要直接勸告劉表投降。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清弦殤

凡心難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