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公,快快降了吧.”

傅公悌多少有點痛心疾首地說道。

蔡瑁也是一臉的為難。

“姐夫,不如就投降了吧.”

底下也是一陣附和,“是啊!是啊!”

“曹兵來勢洶洶,我們治所過於靠北,如今已經被三面包圍,退路斷絕了.”

還有人這個時候翻起來舊賬。

“自古以來。

君子不立於危牆之下。

當初就不該把治所從江陵遷移到襄陽.”

“如今倒好,丟了新野,曹操不過兩萬大軍,就已經將我們逼得無處可走.”

底下的人七嘴八舌地討論著,或排洩自己的不滿,或暗諷劉表,或逼迫劉表。

劉表這個時候也是無可奈何。

雖然對於那些說治所過於靠北,不該將治所從江陵遷移到襄陽的人不以為意,但是那些親曹派對劉表的逼迫,讓劉表十分的為難。

這一次是真的被他們抓住了把柄,正如上一次劉表抓住了劉先的把柄,大肆的清洗了一批親曹派一樣。

無論如何,面臨夏侯惇三面包圍的危機趨勢,劉表必須拿出一個方案來。

“諸位莫要著急。

黃祖已經派往了豫章郡,玄德賢弟的援兵一定很快就到.”

“如今,夏侯惇雖然來勢洶洶,但是他依然拿不下襄陽。

這等援兵一到,夏侯惇必然無功而返,乖乖退兵,荊州,危局可解.”

劉表又拿出來這一套話術。

可是這一次不同,剛開始了,劉表再這樣說,效果已經不好了。

目前的局面是親曹派佔據優勢,夏侯惇的大面積包抄的聲勢,很好的支援了他們在劉表這裡的話語權。

“主公只說等待援兵,可援兵何時能到?曹兵在我境內大肆征戰,百姓民不聊生,如此只能睜眼看著,豈是我等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人該做的事情?”

不知道是誰藏在柱子後面,就陰陽怪氣的這樣說話。

這樣的情況下,劉表也沒有心思再把他揪出來。

“是啊,是啊,劉玄德對戰孫權尚且未必能勝,又有多少兵力可以支援荊州?”

“劉玄德本就是曹操手下敗將。

如今尚且不能以全力應對曹軍名將如何能勝?我們荊州的希望不能只寄託在劉玄德身上啊.”

面對眾人的詰問和逼迫,劉表的額頭冒出了汗水。

又老又胖的劉表感覺有點精力不濟。

這段時間來吃的太好了,看起來,劉表變得又白又胖,但臉上總是有一抹不健康的潮紅。

力氣好像比以前大了一些,但是精力卻遠遠不如了。

面對眾人的攻擊,還是龐季又站了出來。

龐季是黃祖的代言人,如今黃祖已經去了劉備那裡助拳,如果讓劉表就這樣投靠了曹操,那黃祖處境就不妙了。

龐季和黃祖是一根繩上的螞蚱。

“真是一群軟骨頭。

天天叫嚷著投降投降,躲避躲避。

遇敵不思退敵之良策,只知道叫投降,這樣的人也配生活在天下嗎嗎?”

龐際義正嚴辭地喝斥他們,但是並不能起到什麼效果。

反而是一時激起千層浪,他們不知是為了面子,還是為了打倒政敵,更加的反應激烈。

“龐季,你不要在這裡大放厥詞。

我等都是為了使百姓免受烽火之苦,反而是你等,不識天數,只為了一己之私,就裹挾百姓,對抗朝廷.”

“正是正是,我看你龐季也是貪戀權位.”

龐季冷哼一聲。

“是我貪戀權位,還是你們貪戀權位?是我在對抗朝廷,還是你們在對抗朝廷?”

“州牧乃是漢室宗親,與當今天子共姓一個劉字。

昔日高皇帝分封天下諸王與眾大臣約定,非劉氏不得王,就是為了使劉氏宗親共同防備曹操這樣的國賊.”

“你能為了一己之私勸主君投降,即使對州牧的不忠誠,也是對朝廷的背叛.”

“世人皆知曹操殘**滑,若為朝庭計,則應固守地方,護應天子,共討國賊。

若為荊州百姓計,則應保境安民,使其不落於虎狼之手.”

“焉有投降曹操之理!”

龐季的口才真的很不錯。

不愧是劉表入主荊州之時平定江南的功勞說客。

眾人被說得啞口無言。

這種情況下,自然不能直說自己是忠於曹操而不忠於朝廷。

表面上的工作還是要做一做的。

就好比諸葛亮舌戰群儒中曾有一句罵薛敬文無君無父的言論,江東眾人都啞口無言,不敢替薛敬文迴護。

就是因為在這個時候,天下人都知道漢室衰微,但是卻都不能把這種事情在明面上說出來。

龐季將帳下眾人氣得也是夠嗆。

劉表見此,也是喘了一口氣,終於輕快了一些。

這個時候,蒯越站了出來。

“我想在座諸位都是為了荊州著想。

雖然理念不同,但都是一番好意。

諸位不必再互相爭吵.”

劉表有些詫異,蒯越好像轉了性子一樣。

接下來,蒯越又說道:“龐兄也不必過於急躁。

眾人之恐懼實在是如今夏侯惇來勢洶洶,無退兵之策呀.”

“我與龐兄相交多年,素知龐兄非誇誇其談之類。

龐兄既然力主不降曹操,保境安民,想來是以有退兵之策.”

“請龐兄以荊州大事為念,莫怪眾人之剛才之不敬,快快請出退兵之策,我等依計行事,也好保護荊州百姓,免受戰亂治之苦.”

得,劉表白高興一場。

蒯越還是那個蒯越,不僅不是向著劉表說話,而且捅的刀子更深。

蒯越還是非常有才能的,可惜在曹操的問題上,始終和劉表不是一路人。

這一番話,夾槍帶棒把龐季架了起來,沒法下臺。

重新把龐季佔據的道德制高點,又搶回到了腳底。

並且道德綁架龐季讓他拿出策略。

如果龐季拿不出來一個好的方略把,他剛才說的就都是屁話。

不僅不能再站在忠君愛國的道德高地上對投降派橫加指責,而且自己也要落得誇誇其談、不切實記的惡名。

他再替劉表和黃祖說話,也就沒有分量。

激烈的言辭交鋒,瞬間局勢逆轉,眾人都感到有些目不暇接,劉表遲鈍的腦子也反應的不快,只能茫然地看向龐季,等他張嘴說話。

龐季冷笑一聲,他早知道對手不好對付。

蒯越當初和他是共同立功的兩個人之一。

龐季怎麼會不知道他的才能呢?自己自然也是早有準備。

龐季從懷中取出黃祖留下的書信。

“退兵之策自然在此。

黃將軍前往豫章之時,玄德公早派麾下戰將趙雲前來荊州支援.”

“兵馬正屯於西陵縣。

大軍旦夕可至,自然可擊退曹兵.”

面對龐季的說法,蔡瑁卻不以為意。

“那夏侯惇、于禁都是曹操麾下猛將,成名多年。

這不知道哪裡來的一個趙雲,也想以一敵二擊退曹兵嗎?”

蔡瑁的質疑,對於一些不熟悉軍事的人也是一個重大的共鳴。

趙雲並不是完全的沒有名聲。

他在河北,尤其是常山等地名氣很大。

當年曾經在袁紹的治下棄暗投明,投奔了公孫瓚。

當地人是非常敬重他的,但是確實還不到名動天下的地步。

劉備在袁紹處,趙雲偷偷去投奔他,眾目睽睽之下,也沒有引起什麼風波,由此可知,趙雲的名氣還不足以天下聞名。

但是,夏侯惇和于禁在荊州的名氣卻完全不一樣。

夏侯惇畢竟是成名多年。

這個時候三國雖然還沒有露出苗頭,但是夏侯惇一輩子的大半戰績已經出現的差不多了。

肉票將軍和盲夏侯的名聲,天下人基本上都知道。

而於禁更是不一般。

于禁成名之戰就在南陽,原來打張繡的時候,曹兵潰敗是于禁控制住了軍紀散漫的青州兵。

雖然有人向曹操告狀說于禁背叛了曹操。

于禁卻不理會別人的誹謗,只是認真的列兵備戰,最終在提前做好準備的情況下,成功擊退了張繡。

這一戰讓曹操對於禁非常滿意,也讓于禁聲名大振,而張繡當時正是劉表的手下。

也算不上是手下。

最起碼算是同盟,只不過是張繡依附於劉表。

因此,于禁的名聲在荊州也是頗有傳揚。

所以這個時候拿趙雲和夏侯惇于禁相比,就確實顯得有些不夠。

就在面臨眾人的質疑之時,外面突然傳到,西陵縣戰報傳來。

聽到這樣的訊息,親曹派都有些高興起來。

他們不是和外面的曹兵完全沒有聯絡,最起碼自己家的探子是在外面放了一些的。

他們知道,夏侯惇和于禁共同襲取了隨縣。

夏侯惇轉向西南,攻打宜城。

于禁卻不知所蹤。

如今西陵縣戰報傳來,向來是于禁去攻打西陵縣。

這自然又是一個對於親曹派來說的好訊息。

夏侯惇和于禁給劉表的壓力越大,他們的目的就越容易實現。

劉表趕忙讓報信的人進來。

這時間就從外面走進來一個看起來非常精神的戰士。

走到大堂之重,也不怯場,面對眾目睽睽,對著一群大人物也不側視,直走到中間,對劉表躬身行禮。

“見過州牧大人.”

“快快免禮,西陵縣戰況如何.”

“奉趙雲將軍軍令向襄陽傳遞戰報。

三日前,趙雲將軍帶領三十騎兵衝陣,大破于禁騎兵兩千,步卒四千.”

“于禁意圖攻打西陵縣,但有黃射攜豫章劉使君之精兵,輕鬆抵禦在城外,不得寸進.”

“趙雲將軍已經在隨縣斷絕於禁糧道。

于禁必然不日退兵。

請襄陽諸公,稍安勿躁。

將軍如今又去新野,斷絕夏侯惇後路,危機不日可解.”

“趙雲將軍請求諸公,隨時準備出兵。

但夏侯惇發現後路斷絕不得不退兵之時,請諸公從襄陽城中殺出,與趙雲將軍兩面夾擊。

共同殲滅來犯之敵.”

此小兵,一言既出,語驚四座。

劉表大驚大喜,連忙問道。

“此話當真?”

“絕無半句虛言.”

小兵說罷,又將趙雲之親筆書信遞了上去。

劉表趕緊拆開觀看。

這時候,蔡瑁、蒯越等人哪裡敢相信?石頭縫裡蹦出來的一個什麼趙雲居然已經擊潰了于禁?吹牛都不會吹,區區三十騎兵其要對抗六千精兵嗎?甚至六千兵馬裡還有兩千是曹操的騎兵。

“你是哪裡來的如此胡言亂語?”

“龐季,這不是你安排的吧?”

實在是太難以置信。

小兵面對眾人的質疑卻不慌不忙。

“諸公,莫要懷疑,我有證據在此.”

龐季急切上前,抓住這小兵的衣袖,“快將證據呈上.”

“趙雲將軍轉向西北之時,特意命我前來傳信。

就是為了讓諸公不必著急.”

“我於城外四十里處遇到三名敵兵。

其一,乃是西陵的傳信兵。

剩餘兩人皆是曹兵,被我所殺.”

“料想正是于禁攻打西陵縣不下,派人傳遞情報,試圖矇蔽襄陽諸公.”

“其三人人頭我已全部割下,只因怕衝撞貴人,未曾帶進來,如今正寄存在外面門子處.”

“其腰牌信物也是一應俱全,諸位一查便知.”

“快快取來!”

龐季連忙吩咐道。

龐季雖然面對蒯越等人身處劣勢,但是這些小人卻不敢違抗他的命令。

趕緊將三顆血淋淋的人頭取來。

又用一托盤將腰牌信物等一一碼好。

這三顆血淋淋的人頭,在劉表和龐季看來是這樣的可愛。

“好!好!好!”

劉表連叫了三聲好。

“今日我可以放心矣。

玄德帳下之英雄何其多也.”

劉表心情大好,對於這前來報信的小兵也十分客氣。

“小將軍一路辛苦,此番立下大功,請讓我設宴款待.”

劉表更多的還是表達對於趙雲的敬意。

“承蒙州牧大人厚愛,只是大戰在即,小人願與趙雲將軍同生共死,眾袍澤已經往新野前去迎戰,小人怎好獨自於此享受苟且偷生.”

“如今送信使命以畢,小人即可出城,奔赴戰場,請州牧大人見諒.”

看慣了城內的投降派,越是這樣的人,反而越讓劉表高興。

一邊高興,一邊也心裡羨慕,劉備手底下真是太過不怕死的英雄。

這小兵帶來了這樣的好訊息,解了劉表燃眉之急,劉表也並不小氣。

“小將軍之忠義令人佩服,若天下之人皆如君等一般忠義慷慨,何愁國賊碌蠹使天下不寧.”

這句話不知道劉表罵誰的,罵誰的誰心裡清楚。

“我非有功不賞之人,小將軍,這封書信來得及時。

又在城外斬殺曹操奸細,解我襄陽大禍,實在功勞不小.”

“左右,取百金相贈!”

劉表十分慷慨。

“多謝明公厚愛。

小人即將奔赴戰場,生死不定,黃金萬兩也不愛.”

“小人斗膽,請以百金換鎧甲一件,小人也好,多殺曹兵,為國效力.”

這樣的勇士,誰能不愛呢?習慣了陰謀,權謀的劉表,臨到年老,見帳下眾人處處相比。

如今多少也有些後悔和心灰意懶。

到頭來,再多的權謀,還是沒有真心相待忠義來得令人心暖。

這樣將生死置之度外的勇士,觸動了劉表內心深處的真情。

“好壯士。

鎧甲要贈,百金也要贈.”

“壯士穿鎧甲上戰場。

金錢攜帶不便,寄存於我處.”

“待壯士凱旋而歸,表再親手相贈.”

“謝明公厚愛.”

這小將見此情景也頗為感動。

周邊圍觀的人,堅定的親曹派還是不以為意。

但是那些小人物卻還是挺受觸動。

於是,劉表命人從府庫中取出一副上好的盔甲。

周圍幾個侍衛幫著手給他穿上。

紮紮實實的鐵甲穿在身上,給人的安全感是難以言喻的。

趙雲和劉備雖然對這些小兵也不錯,但是這樣優質的全身鐵鎧甲也不是每個小兵都有的。

第一次穿上這樣甲冑的小兵也很興奮。

忍不住用手上下摸了摸自己穿著鎧甲的身體。

隨後向劉表告辭。

劉表帶著龐季等,願意跟隨著一同相送。

劉表這不僅僅是對一個小兵的看重,也是因為這個小兵代表著劉備,代表著趙雲。

尤其是在如今,趙雲成了襄陽的救命稻草的時候。

給於這個小兵足夠的尊重,可以得到趙雲更多的好感。

劉表將人送到府門外,還要繼續相送,這個小兵到底還是惶恐地拒絕了。

在他的堅持之下,劉表也沒有繼續往外走。

走到這一步,其實已經很好了。

小兵照舊是獨自的離開。

到了襄陽的城牆上,並不從城門經過,而是城頭上計程車兵用吊籃把他放下去。

他的手腳很麻利,畢竟來的時候是這樣進來的。

馬兒還在城牆邊等著他。

他落了地,翻身上馬,便一個人馳騁在這城外的荒原上。

向著北方奔騰,追隨趙雲而去。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大宋之絕世球神

王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