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要走,董良停下腳步,心想這些傢伙要是老老實實搞化學研究還行,別真當成丹藥來用。

董良又叮囑一句。

“無論你們搞出來什麼東西,都不許入口!真出來的東西有什麼作用,可以養一些動物,餵養一段時間看看.”

董良嚴肅的叮囑,這些人也不敢違背。

一群中老年方士點頭哈腰,恭恭敬敬的答應。

諸葛亮他們見董良來過這山上幾次,確實吩咐的都是正經工作,也早就放下了對於董良煉丹服藥追求長生的擔心。

今天諸葛亮也確實看到了董良究竟搞什麼,搞出來的成果不錯。

這火藥用在戰場上,目前看沒有什麼一錘定音的效果。

諸葛亮透過對董良的觀察,發現董良追求的是那種形似爆竹的火藥成品。

這樣的爆竹如果威力確實能放大個十幾倍,那麼確實是能傷人,而且發出的聲音好似雷霆,用在戰場上那就有奇效了。

諸葛亮雖然不知道火藥的最終成品,但是透過對董良的分析卻已經可以知道董良的理想目標,確實是智慧多的像妖怪。

並且諸葛亮已經開始思考,如今陰差陽錯搞出來的煙霧引火彈要如何應用於戰場上了。

目前來說,自春秋到漢末,流傳下來的史實,戰場上還沒有多少關於濃煙的應用。

這是諸葛亮需要去解決的問題。

而這個配方的火藥產生的高熱,自然就好說了,當初火油,火箭來用就可以了。

這個技術含量倒是不高。

董良又將身後站立的眾多學生叫到身前,吩咐一遍。

隨手給他們分成三班。

“即日起你們分成三班,你們幾個隨我下山,管理和教授火藥廠工人,負責生產火藥,你們幾個在山上繼續研究火藥配方,你們幾個跟著這些方士們學習,把他們平時搞的實驗都記錄下來.”

學生們老老實實的答話,聽從吩咐。

這邊董良就和諸葛亮帶著去火藥廠的學生們離開。

其餘人要送,董良讓他們留步,不讓送。

一行人下了山,沒多遠就是拔地而起的工廠,說是工廠其實就是一個大作坊。

作坊裡已經有了不少的工匠。

伊籍見董良等下來,開始交差。

選了一些身家清白的人,已經可以投入工作了。

董良將學生們作為火藥技術工人交給伊籍,由伊籍進行安排。

董良道:“如今有三個問題需要格外注意,首先就是防火,火藥廠附近嚴禁出現任何火源。

火藥太容易被點燃,遇到丁點火星都可能發生災難,一定要慎之又慎.”

這些東西其實完全可以把那些方士在山上摸索出來的經驗和當時對於山上的實驗室的注意事項拿下來,事實上董良也確實是這麼做的,關於安全生產製度已經很完善了,但是董良還是忍不住叮囑。

“二就是防潮,不僅是庫房裡要防潮,包裝運輸都需要考慮好防潮工作,這些東西是希望拿到戰場用的,不能出意外.”

董良又叮囑學生:“你們不僅要管理工人生產,還要研究研究火藥的使用,得到了成果及時彙報.”

不等學生做出回應,董良又對著伊籍和諸葛亮說出第三點注意事項,那就是保密。

保密工作再怎麼重視也不為過。

雖然現在已經三步一崗五步一哨,但是董良還是再強調。

火藥這東西,如果因為怕洩密就不去研究,實在是不甘心,有點因噎廢食的嫌疑。

但是研究出來洩露了,那就糟糕了,萬一生產的沒有敵人多,用的沒有敵人好,或者對方陣營不知道有沒有人就陰差陽錯搞出來更強的火藥,那董良就是搬起來石頭砸自己的腳了。

這也正是董良並沒有一開始就把所有能提高戰鬥力的小創造搞出來的原因。

就好比馬蹄鐵,很簡單的東西,對於騎兵稱雄的年代,可以說是神器,但是因為太沒有技術含量,而劉備手下也沒有多少馬,這樣的發明搞出來完全就是資敵。

“我有意調遣陳到前來駐守,有他在,我還放心一點.”

董良難得的提起了陳到。

陳到名氣不大,實力不錯,董良原來對他不太熟悉,但是用了幾次之後發現陳到應該可以算是一個小趙雲。

如今的情況下,不提武功兵法,單論性格就是上上之選。

陳到和趙雲這樣的都是滴水不漏,很少會有差錯的,永遠值得信任。

董良對於火藥廠的重視諸葛亮看在眼裡。

羽毛扇拍拍董良的後背,“這火藥和廠子都是你一手做出來的,無論怎麼做,都是你說了算,我們一定支援.”

伊籍也說道:“放心吧,我會看管好的.”

這個火藥廠也是掛在了伊籍手下去管理。

伊籍事情不少,但是多一個火藥廠並不是負擔。

安排完這些工作,董良和諸葛亮上馬回城,伊籍留下處理工作。

小路兩旁莊稼的長勢喜人,到處都是綠油油的一片。

時間來到五月份,董良來到漢末一年出頭,卻沒有時間去懷念感嘆一年來的天翻地覆的變化。

孫乾留在了彭澤縣,與關羽在一處。

諸葛亮每天處理完公務之後,還要對著造船廠的圖紙進行研究。

他不僅想把船造的更結實,還希望給戰船增加一些武器。

比如說,如何把戰船與投石車結合起來,這就是一個難題。

近來技術已經取得了突破,但是預計六月的收割,收割後就是開戰的時候,一個多月的時間,並不足以改造太多的戰船,寥寥幾艘的話估計指望不上發揮多大的作用。

伊籍則主要處理刑事訴訟案件的整理,並且開始著手進行新律法的編制,薛敬文給伊籍打下手。

糜竺則帶著簡雍調配各處資源,處理財務內政與鑄幣工作。

董良這裡已經開始帶著馬良開始新一輪的育苗工作了。

如今田裡的稻穀雖然還沒有收割,但是估摸著也快了,現在先將下一輪將要用到的秧苗培育好,接下來就可以收割完直接銜接下一輪的插秧,節省時間。

除了這些事情外,南邊的將領們也陸續北上了。

這一天,黃忠和甘寧從交州回來了。

兩人立於船頭之上,鎧甲閃爍寒光,披風隨著江風飛揚。

旌旗獵獵,戰船如龍,綿延不斷。

依然是董良在城外等待,兩個大漢,爽朗的大笑著從船上跳下來。

衝著董良就大步衝了過來。

甘寧和黃忠都是多年不得意的,是董良遠在千里之外就向劉備舉薦兩人。

這份舉薦的恩情不提也罷,關鍵是甘寧和黃忠這種被人重視的感覺很難得。

黃忠尚且好些,他的情況不比甘寧,他受困於兒子的身體,若真說鑽營官職,雖說在荊州升不到那裡去,但是一箇中郎將也很不錯了。

關鍵是甘寧,本身是一個喜歡張揚的人,卻如同喪家之犬一般被趕出了家鄉,甘寧當然憋氣,但是在荊州也一直鬱郁不得志,實在是虎落平陽。

這時候董良向劉備舉薦,趙雲親自招攬就顯得難能可貴,情真意切。

三人大笑著狠狠的來了個擁抱。

然後分開。

甘寧笑道:“還是回來了好啊,這交州,還沒入夏就已經熱起來了,到處都是蟲子.”

董良說道:“先把士卒安頓下來吧,這一次回來,帶來了多少兵馬?”

“我與興霸各帶了一萬,這一次在交州可是好好擴充了一番兵力,實力大增啊.”

黃忠一邊將士兵安排下,一邊和董良閒聊。

士兵安排完畢之後,三人騎馬入城。

董良又問道:“交州情況如何?主公在交州可還順利?”

黃忠答道:“主公在交州一切順利,輔助劉琦公子按照你與孔明的計劃,在交州一步步實行改革,除了幾個中原逃難到交州的文人鬧騰了一番,不過後來看見成效也都服氣了.”

董良點點頭,馬兒漫步向前,沉吟片刻。

董良又問道:“那士燮做何反應?他士家在交州掌控半壁,可還老實?”

“老實,老實的很呢。

主公剛入交州也曾心懷顧慮,後來發現士燮在交州雖然勢力大,派頭也大,但到底還是文人,沒有造成什麼麻煩,具體的我一介匹夫,就不知道主公到底是怎麼處理的了.”

黃忠隨意的回答著董良的問題。

董良想了想也似乎能想通。

想來士燮應該是被劉備收服了吧,劉備的手段,董良還是有信心的。

而且士燮雖然在交州勢力大,但是就劉備帶進交州的勢力,和曹操打一打小規模戰爭都夠了,就不用說士燮了。

說到底還是拳頭要大。

劉備拳頭比士燮大,那麼劉備入交州士燮就不能翻起來什麼浪花。

並且大漢的規矩是不能在老家當刺史州牧的,士燮是交州人,從法律上說,即便是他家已經將交州掌控但還是要和交州牧搞好關係而不能違背大漢制度,最起碼明面上不行。

一來是大漢還沒有徹底倒下,曹操帶著天子還在呢。

二是周邊都群狼環伺,劉表想要染指交州,孫權要是收拾完揚州也對交州有想法,劉備也是如此。

士燮一旦敢違背大漢制度,劉備,劉表正愁著沒有藉口收拾他呢。

士燮是聰明人知道槍打出頭鳥,所以誰來了交州他都好好的伺候著,反正動搖不了他們家在交州的地位。

如今劉備進了交州,雖然大刀闊斧的改革,士燮確實利益受損,但是這只是根深蒂固的大樹經歷的一點小小的風霜,並不至於就去和手握重兵的劉備拼命。

一時的起起伏伏算不了什麼。

政治的智慧在於妥協,所以他用妥協保留住了全家的權勢和延續。

要不然劉備大軍南下雖然要廢一點功夫,但是還是能將士燮連根拔起的。

搞明白這一點,估計士燮不會成為這一次孫劉大戰的阻礙,董良就放心多了。

士燮在交州南部,如今江東的會稽郡南部還沒有得到開發,士燮與中原各勢力完全不接壤了。

在這樣與外界隔絕,很難確定外界誰能真的給自己好處,很難確定外界的諸侯的真心,是否值得信任,而士燮有沒有必要冒著那麼大的風險去獲得一些微不足道的好處。

顯然是沒有必要的。

除了曹操沒有人能付得起價碼,但是曹操雖然能付得起,卻並不能拿出來那麼多好處給士燮。

畢竟士燮已經佔有半個州的地盤了。

所以士燮沒有必要在孫劉之戰中扯劉備的後腿,如果劉備沒有被徹底打死,那麼被打死的就會是士燮了。

董良又問道:“適才說在交州擴充了不少兵力,這些士兵的戰鬥力如何?可能遵守軍紀?”

甘寧笑道:“放心吧,交州的蠻子本來身體就不錯,動作也矯健,生活環境惡劣,也造就了他們敢打敢拼.”

“主公在交州忙著處理政務,改章換度,我們這些武將也沒有閒著,有匪剿匪,沒匪訓練。

士燮他們提供了不少糧草,完全沒有後顧之憂.”

“現在的這些士兵都是好樣的,尤其是縱橫于山林之間,都是好兵,能打.”

甘寧非常樂觀,加入了劉備陣營,甘寧一掃往日陰霾,天天都感覺身心舒暢。

自己手底下有兵,外面有仗可以打,回來後主公還和藹可親,沒有什麼架子。

只有一條,就是軍紀太嚴,甘寧常常壓抑自己隨便殺人的習慣。

但也正是這樣的軍紀約束,才讓甘寧真的感覺自己是一個大將軍,而不是一個草寇流賊。

“不知主公何日北上?”

甘寧回答道:“我與漢升將軍先來打打頭陣,在南昌縣做做準備。

主公不日北上,處理完交州的事情再來排兵佈陣,對抗孫權.”

董良說道:“也不著急,收稻約還要一個多月,咱們有的是時間。

只要收割之前到來,都可以隨時發起進攻.”

“反正本來就打算有了足夠的糧食才開戰的.”

黃忠卻道:“來的時候,士元先生和軍師都曾叮囑,說周瑜營造聲勢卻不出擊,恐怕決勝之計非在長江之上.”

董良道:“豫章上下也是這樣想的,不過,料周瑜面對絕對的實力,翻不起什麼浪花來!”

“難道,他還能一把火把我們燒的乾淨不成!”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山河社稷圖【南瓶竹絮】

瓶佳佳

倚天屠龍記續

為伊畫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