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普與黃蓋帶領五千兵馬,直衝大別山,來到了揚州的西北。

兩人駐紮不入城池、事實上,大別山附近也沒有城池。

程普與黃蓋帶的人不多,主要起一個警戒作用,曹操實力強大,若真有意渾水摸魚,江東是沒有辦法的。

如今官渡之戰後,曹操面臨北進的問題,內部也需要整頓,無論是對於劉備還是孫權來說都是一個最好的時機。

相比之下,孫權應該是三國中距離天下一統最遠的一位,一生都在合肥打轉。

也許是江南溫柔水鄉,江東人雖然也想擴大地盤,但是並沒有諸葛亮和劉備那樣還於舊都的決心,也沒有曹操氣吞山河的壯志。

看起來好像是最沒有遠志的一方勢力。

這個時間段本來應該是老天爺賜給孫權的良機,雖然有內憂外患,處處烽煙,但是父親和哥哥留下的班底足以將揚州收拾乾淨。

於是就確立下他比劉備的優勢,在往後的幾十年裡,除了關鍵時期的幾次大戰,多數時候都是高枕無憂。

只有他出兵打別人的份。

這是孫權發育時間好,發育的地盤也有優勢。

他佔據江南,南達交州,南邊和東邊都不用擔心,不用防禦。

西邊劉備弱小,又一心北伐,只要自己不撩撥劉備,西邊也只需要小小的警戒。

這樣得天獨厚的地理,是劉備和曹操所不能比的。

曹操自起兵,就位於中原四戰之地。

後來地方大了戰線拉的長,西邊劉備咬著不放,東邊孫權又時不時的跑到合肥叫喚。

而劉備也是如此,孫權對於荊州垂涎三尺,劉備還要在漢中和曹操糾纏。

益州西南的蠻夷也不好收拾,主要是沒有一個時間和精力。

劉備發家太晚了,曹操和孫權都早已站穩腳跟了。

有人說高祖劉邦厲害也是白手起家,短短數年就奪得了天下。

還擊敗了霸王項羽那樣的強敵,相比之下劉備就差了不少。

不過那時間是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項梁等雖然也是大家出身,但是在秦朝一開始也不怎麼樣。

無非是屬於落寞將門,劉邦屬於地方流氓。

差距還是勉強可以看一看。

但是相比於劉備處於的環境,劉備一開始和劉邦差不多,但是與他競爭的,不是一方州牧就是太守,要麼是袁紹四世三公,門生故吏遍佈天下,要麼是曹操,家裡能花錢買三公這樣的官。

不在一個起跑線上,從一開始劉備就沒機會,北方已經被瓜分乾淨了。

而不像高祖劉邦,天下是一塊白紙,任由他們爭搶。

試想一下,如果劉備老家是江東人,在這裡去和孫堅競爭,說實話也是很有希望的。

可惜劉備不是。

不過現在好了,孫權的發育時間剛開始,劉備就和孫權開始競爭,這揚州的地利,看來是要歸屬於劉備了。

套用某類仙俠類小說的角度,這屬於劉備奪取了孫權的氣運。

面對這樣的情況,對於程普黃蓋來說,真沒有什麼把孫權抬上龍椅的想法,差的太多,不是每個人都有我將取而代之的志氣。

他們是孫家的老臣,如果將來真的打不贏,投靠一個新主公,給孫權換一個太守的地位難道不能接受們,很顯然是可以的。

程普和黃蓋安營紮寨就駐紮在了大別山下。

有大別山為依託,易守難攻,好似一顆釘子一般釘在這裡。

老將軍經驗豐富,富有遠見卓識,自己這顆釘子紮下,若曹操趁火打劫,自己等人則可以襲擊其後路,騷擾其糧道。

若曹操先拔下他們這一個釘子,那麼背靠大別山可以和曹操好好周旋周旋,留給周瑜反應的時間。

如今之江東雖然是人才濟濟,但是,忠心之老將卻不如曹家,夏侯家之英才。

年輕的將領諸如呂蒙之流,二十出頭,而且他們的二十出頭的能力,比起來中原的還是有差距。

雖然許許多多的英才,十幾歲,二十幾歲就已經建功立業。

可那些人地處中原,風雲變幻之地,那種地方鍛煉出來的,和江東這邊剿匪的不可同日而語。

江東之英才,遍觀史書,除了個別拔尖的還是以整體的優勢,綜合實力取勝。

如今看來真是除了一個周瑜挑大樑,正處於青黃不接的階段。

本來就這這初期挑大樑的太史慈,甘寧等被劉備收入麾下,蔣欽等被殺。

剩下的就太少了。

後人再看史書,誰又能不感嘆董良為劉備選擇了千載難逢的好時機呢。

......董良又開始建立新的工廠。

這一次,把諸葛亮也拉了過去。

工廠的建築設施的建設還是很容易的,難的是對於員工的招聘。

這批工人的忠誠度必須要保證,萬一技術外洩,那這個三國,說不定,董良就徹底玩不轉了。

工廠在山下建造完畢,外面是密密麻麻的守衛,三步一崗,五步一哨。

董良和諸葛亮上山來,伊籍在山下遴選清白可靠的工人。

自從董良將研究火藥的工作交給這些方士,來這裡的次數就少了很多。

偶爾來視察一下安全情況,看一下自己派過來的學徒的學習情況。

給那些方士打打氣,給他們發一發田產地契。

都是董良自己給他們置辦的產業,雖然不允許他們下山,想用得上這些財產怎麼也得數年後,但是給他們看看,也可以起到激勵的作用。

今天董良和諸葛亮上山是臨時起意。

但是這並不代表山上沒有做好準備。

因為是這些方士主動請功,傳遞好訊息到了城中,配方取得了突破進展,已經有一定功能的火藥可以投入使用。

董良知道這個訊息就準備上山去看看,這些方士自然知道領導這幾天就要來視察,自然老老實實的把衛生打掃一下。

安全管理處理一下。

這種應對領導視察的工作可謂是歷史悠久了,甚至說是無師自通啊。

因此,董良和諸葛亮悠哉悠哉的看著風景爬著山,到了山頂的平地,就看到了這樣的一幕。

那些老方士,各個掖著衣服,乾淨利落的親手佈置火藥實驗的操作。

看起來一片忙碌勤懇,盡職盡責。

可董良能不知道是怎麼回事嗎?看到這樣一幕,董良倒也不生氣,只是覺得好笑。

首先是自己見過太多這種形式主義和裝模作樣的東西。

然後就是自己早就知道這些方士早就不幹活了。

在火藥方面上,本身自己已經給定了原料,要的就是他們去提純和實驗配方。

沒有多少技術含量的工作,只是他們有這些和材料打交道的經驗,讓他們去搞提純,和混合。

董良早就派來了一批學生做學徒。

據董良自己得到的訊息,最近月餘,這些工作早就是自己的學生開始做了。

董良這一次來也是打算分割一下工作。

火藥的工作,初步的基礎已經打下了,以後的工作越來越需要保密,已經可以交給自己的學生進行處理,繼續深入研究。

這些方士,讓他們去研究化學吧。

董良和諸葛亮到了山頂已經有好幾個呼吸的時間了,這些方士彷彿沉浸在了工作裡。

終於,好像有一個老方士不經意的抬頭,發現了董良。

這下子大家才似乎大夢初醒一般,“哎呀呀,是存初先生來了啊!”

老方士一臉不好意思,“你看看我們太投入了,未能遠迎,恕罪,恕罪.”

董良不和他搞這些花裡胡哨的沒用的。

也不去和他們介紹諸葛亮,沒什麼意義,董良不需要和他們虛與委蛇,他們老老實實做個技術人員,幹幾年,得出一些成果,董良派學生把他們的東西也學到手,他們也就沒什麼用了。

反正不會放他們出南昌,這個時代也不會有什麼人千里迢迢挖技術人才,也不會有人知道這幾個方士的名聲。

到那時候,他們老老實實做一個富家翁。

“你們說,做出來了成果,給我演示看看,做的什麼東西.”

董良說完,老方士們簇擁著董良和諸葛亮請他們上坐。

看著諸葛亮器宇不凡,這些人老成精的就知道這是個大人物,董良不介紹,他們也很知道分寸的不去打擾。

他們在他們的竹樓門口擺放了竹椅,這是董良派來搭建竹樓的時候的工匠做出來的。

董良與諸葛亮坐下。

學生們乖乖的見禮之後立在身後,表現的機會全交給這些老道士。

這一個老方士陪著笑臉在跟前做解說,其他人四散開來。

二十步外,用鏟子鏟了一個平臺。

放下了幾塊碎木。

然後一個稍微年輕一些的方士就退後十步,後面有人給他遞過來一個竹筒。

老方士遞給董良一個同樣的竹筒,微微開著小口。

“存初先生,這就是我們做出來第一個東西,可以興起火雲,妙處非凡.”

“只要插一根竹枝,慢慢點著,就會放出來火雲.”

老方士手一揮,那年輕的方士開始演示。

用火把點著竹筒的引火點,輕輕拋進去碎木堆。

略微過了兩三個呼吸,火焰升騰,但至少瞬間,火焰又斂息,轉而是一陣濃濃的紅黃灰煙,說不上來是什麼具體顏色,只是煙塵滾滾,只一巴掌大的竹筒,方圓七八步看不見東西,全部被濃煙覆蓋。

持續了良久才因為山頂通風好,煙氣散去。

董良再一看,不光是有煙,還伴隨著高熱釋放。

竹筒與碎木都已經被點燃。

這樣的威力,雖然不是想象中的爆炸火藥。

但是這個配方做成的好像是煙霧彈,還能點火,確實可以用到戰場上了。

而且使用方便,也可以做成大號的放在投石機上使用,濃煙不僅可以使敵軍無法觀察,也會燻的他們眼睛難受影響他們的戰鬥力。

放出的熱量也可用來放火,比用油方便,畢竟油不好搞,運輸也不方便。

董良滿意的點頭,扭頭看一眼諸葛亮,諸葛亮也看出來這東西的妙處。

也含笑點頭。

這方士們見兩個領導滿意也笑的一臉褶子。

董良問道:“還有嗎?當初我讓你們研究火藥,除了這樣放煙厲害的,還有燃燒更劇烈的嗎?有能放入竹筒爆炸的嗎?”

這老方士連忙解釋道:“先生,有是有,要燒的更旺,只要在竹筒上多開幾個火孔,就會四處放出火花,還挺漂亮呢.”

“就是開了口子多了,容易漏.”

這個董良倒是不在意,用布或者油紙來包裹很容易解決。

董良看了這個老方士一眼很難說這個老傢伙不是故意留下問題讓董良展現英明神武的。

真是人老成精。

“至於爆炸的,也有,但是還不能達到先生要求的威力,目前也只是能炸開,聲勢大概比爆竹強一些。

不過這樣也已經能傷人了,只要再調整一下比例,老道相信一定能讓先生滿意.”

老方士諂媚的笑著說道。

對於這個進度,董良還是比較滿意的,來了這裡幾次,每次都能看見進步,這些傢伙也不算偷懶。

董良道:“你們乾的不錯,有功就該賞,放心,該給你們的賞錢都記下了,山下的宅子和耕地也都給你們留著呢!”

一群方士趕快謝恩,多謝個不停。

董良又道:“你們大多數也年紀不小了,火藥還是危險,免得你們反應慢受了傷.”

“這樣吧,以後火藥就交給這些學徒去研製吧,你們就不用管了.”

此話一出,這些人都變了臉色,雖然確實火藥危險,但是最怕的還是狡兔死走狗烹啊!這作陪的老方士也搞不明白董良的意圖,探尋的目光看著董良。

董良笑道:“只是不讓你們做這些危險的工作,還有別的工作要交給你們.”

“你們既然都是喜歡煉丹的,如今搞出來這火藥配方也算是用到了正道上.”

“今天以後,你們就不要只盯著這些東西,天下有那麼多礦物,都可以混合,提純,隨便試試看嘛!”

“算是官府表彰你們的,用俸祿供養你們,你們可以盡情的玩你們的喜好.”

“只是把你們的製作過程都記錄下來,搞出來了好東西,重重有賞!”

這下子這些人才放了心,個個歡喜了起來。

不用擔心火藥的危險,還能繼續煉丹。

雖然他們不是真的愛這個,大多是想討好達官顯貴。

但是如今官府養著他們瞎玩,何樂不為呢!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地表最白炮灰

琴立春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