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是董良主持工作,但是哪裡需要董良動手,董良下面自然還有下屬。

董良給廖化一個手勢,示意開始。

廖化仍然是帶有不快的看著高臺。

不過是沒有耽誤事,放開通道,命令考生入場。

“來了,來了!”

場外的老百姓,很興奮的看著十幾位考生龍行虎步的進入場地。

廖化卻仍然盯著高臺看。

他不是在看別的,就是在看周倉。

廖化很是不爽,沒想到就因為自己回來辦個事,離開了交州,到了豫章。

這再和關羽見面,周倉就已經站在他的身後了。

廖化對於周倉的待遇,十分羨慕,也略帶嫉妒。

可惡!明明是我和關將軍先認識的!雖然廖化如願以償的用著和關羽一樣的兵器,手裡的大刀這段時間也練的精熟。

周倉卻連自己的武器都不能拿在手裡,可是……可是周倉手裡的,是關羽的大刀啊!廖化也想要啊!廖化心裡的碎碎念並不耽誤武舉考試的最終考核。

事實上,這最終考核本來的目的是最後較量一番再決出個勝負,定定名次。

但是現在面臨的問題是一關關的考下來,已經有一位考生的總分一騎絕塵,哪怕是最後的對打不得分都足以讓他坐穩頭名的位置了。

因此這最後一場比試,其實還是給百姓們表演一下,搞一場表演賽。

另外關羽要在這樣正式的場合,讓他們拼一拼,考察一下心氣。

並且在這萬眾矚目的情況下得到了頭名,也有助於他們對於給予他們榮譽的官府以歸屬感,增強他們的忠心。

先下令,讓眾考生熱身一下,準備準備。

在萬眾矚目之下,十二位穿著相同服裝的考生,有的比較低調內斂,隨便活動活動手腳。

有的好似人來瘋,人越多越興奮。

在擂臺邊翻起了跟頭,引得百姓們一陣叫好。

關羽和董良在高臺之上並不在乎這些人的鬧騰和表現,回頭手底下自然見真章。

但是那頭名卻看不過眼這些譁眾取寵的。

享受著民眾的歡呼,就這麼點本事?有什麼好顯擺的。

只見他一臉桀驁,挽挽袖子走到場地中央。

他似乎是自帶一些氣場的。

周圍的考生都不自覺的安靜下來給他表演的空間。

只見他殺一殺褲帶,將下襬掖在腰間,舉起兩拳,緊緊靠在胸前。

胸脯鼓鼓的,好似兩塊硬木,一臉的嚴肅,繃緊渾身的肉,怒目圓瞪!一跺腳,拳頭離身,好似兩條大蟒蛇隨著身體在連著肩頭狂舞。

蹲跳轉越,拳打八方,手起風聲,呼呼作響。

腿也快,拳也猛,少有一飛腳起來,帶起一些塵土,身形飄在空中,落地時卻不搖不晃,穩如泰山,起身似鷹,落地似豹。

迅猛的讓人眼花繚亂,但是他的動作卻一點不亂,每一個動作都是四平八穩,來回利落。

來回打了一趟,繞著擂臺一圈,眾考生只好面帶不滿的不得已遠離這蠻牛,將擂臺讓給他一個。

走完了一圈,才精氣神收攏回來,好似燕歸巢。

四周的安靜持續了兩三秒,隨即爆發的山呼海嘯。

老百姓人人叫好!“好!”

“打的漂亮!”

他們哪裡看的出來什麼手法妙不妙,只知道這個漢子打的又猛又快,像野獸一般,眾考生不敢與之抗衡,這不就是好嗎?反正百姓們是看舒服了。

心裡感嘆不虛此行。

而這漢子,則睥睨四方,雖然這拳腳工夫就拿來熱身一二,但是就這熱身的功夫,我也比你們強!但是這四周其他的十一個考生被搶了風頭就不是那麼開心了。

看著這漢子,心裡暗想,打的再漂亮也不過是花拳繡腿,熱身而已,稍後要和你在兵刃上見個高低,看看戰場上誰才是大丈夫!董良也看的精彩,不愧是他!扭頭對諸葛亮道:“這個魏延看武藝確實高明,還這樣年輕,是個可造之才。

不過看他性格過於桀驁,還需要打磨打磨.”

諸葛亮笑著點頭,沒有多說什麼。

董良還不知道,諸葛亮和關羽在閱卷後已經對於這個義陽人魏延有了初步的評價。

董良也沒想到,這個武舉考試,真的釣上來一個大魚。

魏延的本事怎麼也是不輸於甘寧,太史慈的。

而且魏延還年輕,只是性格上有些缺陷,桀驁偏激。

不過董良想,既然提前知道了,就暗中引導諸葛亮和關羽進行教育。

最起碼目前來說,還是有希望好好的調教一番的。

畢竟論智謀,論武力,魏延總是要差一些,這樣驕傲的人,旁的人他不服,但是比他強的人容不得他不服了。

隨後廖化按照考試安排,對著眾人道:“身體活動的差不多了,現在開始抽籤,捉對廝殺,決出頭名.”

廖化話音一落,一儀仗兵捧著籤盒,讓眾人抽籤。

魏延卻在擂臺之上高叫道:“還抽什麼?論分數我已經是第一!你們想拿這個頭名,還不上來將我打倒!”

“不打倒我,這個頭名誰也不用爭了!”

“來來來!快上擂臺來!讓你們看看什麼是實至名歸!來!”

魏延在臺上叫囂著,眾考生也被激怒,群情激奮,就要上去幹他。

老百姓在外面高喊著起鬨,“上去!上去!”

“上去打!”

不過廖化如今已經不是當初那個山匪,早就能穩定一方。

手下鑼鼓一敲,鐺鐺兩聲!“肅靜!”

“肅靜!”

廖化在馬上,持刀而立。

道:“魏延,不可無故生事!”

“武舉考試,自由章程在此,任何人不得違規,違者逐出場外!”

廖化一番宣明教令,眾人不敢再有所違背。

尤其是魏延。

學習兵法越多,越明白軍法不可違背。

而魏延自然是知道,如果是廖化沒有正式制止自然有可以插諢打科的空間。

但是廖化既然已經宣明將領,若士卒不聽就是士卒的錯,需要受軍法處置。

這些武舉,都是來考試從軍,做軍官的,尤其是最後剩下的十二個,宣明將令之後,也都老實了下來。

這就是約束不明,申令不熟,將之罪也.既已明而不如法者,吏士之罪也的道理了。

眾人老老實實的接受安排,各自抽籤對壘。

十二進六,六進三,最後三人混戰。

旁邊的侍衛拉出來一個板車。

板車上是十二套盔甲,不過是藤甲。

最後比試兵刃,自然要注意防護,但是擂臺邊兵器架上插著的武器都是木刀木槍,不是真的。

玩真傢伙,一場武舉,選出來的優秀人才砍死一多半,那也太得不償失了。

刀劍無眼,哪裡能像武俠小說裡那樣點到為止。

何況是武舉考核,就是要血拼,想要打出剛好把兵器架到對方脖子上,不差分毫這樣秒手,分出勝負是不可能的。

哪怕是關羽揍小孩都做不到。

因為但凡被擊敗的人害怕的動彈一下,那刀鋒就直接把皮肉豁開了。

實在太危險。

現在用木製兵器對拼,也得防護,這選的和真兵器雖然差別大,但是儘量模擬真兵器的重量。

選的木頭都是硬木。

這些猛將莽漢,拳頭都能打死人,更別說拿著木棍了。

而如果用鐵盔甲,這木製武器傷害又太低,不好判斷。

畢竟不是說你用武器包上槍頭點上石灰,打起來誰身上印子多,誰就輸的。

這樣也不適合真正的廝殺,這選拔的是要參軍的自然要儘量向真實的靠攏。

你這力氣大小,戳的正不正,使上力氣沒有,都對能不能破甲有影響。

要是不能破甲,你用白灰把他全身塗滿又有什麼用呢?所以就用這藤甲與木刀來模模擬實的戰鬥。

雖然藤甲的防禦能力不弱,真刀劍砍上去也未必能一下就破甲。

但是藤甲比鐵甲輕,這樣打起來,沒有鐵甲站的穩。

木刀木劍的力量也不小,自然也可以打出來效果。

要不然,換成鐵鎧甲,這人站穩一縮,任你木刀砍都是很難砍動。

但是換了輕便很多的藤甲,刀劍的衝擊力還是很大的。

眾人打將起來,擂臺外一隊軍醫已經待命,擔架已經放好了。

關羽和諸葛亮需要去了解所有人,每對戰士他們都認真去看,然後比試結束給他們一個合理的職位安排。

而董良雖然跟著關羽習武,但是並不是很能看出來什麼東西。

這能不能打贏,要打過才知道。

就好比後世的搏擊比賽,哪一個裁判和解說員不是浸淫此道多年的。

他們能一眼就看出來誰勝誰負嗎?不行的。

董良自然也不行。

他也不看旁人,就盯著魏延的擂臺看。

畢竟魏延無論如何都是接近五虎將級別的將軍,論起來,太史慈和甘寧之輩的名氣都要差魏延很多。

董良不知道魏延擅長什麼兵器。

只是看他瞅了兩眼廖化手裡的大刀,又往高臺之上關羽身後的周倉看了兩眼。

然後就在兵器架上抽出來一把木製的偃月刀。

因為是木製的,其實比鐵的要厚,要粗大一些。

因為介面處需要考慮衝擊力,別被震破了。

最起碼得堅持一場打完吧!魏延看起來並不會用這樣的兵器,拎在手裡把玩了幾下。

揮舞幾下,試了試空劈,確實是馬背上的英豪,天資卓絕,看他揮舞著,越用越順手。

沒幾下就能拿著上陣了。

對壘他的拿一根木槍。

謹慎的觀察魏延,魏延雖然狂妄,但確實是個勁敵。

他以為魏延是個勁敵,但魏延哪裡把他放眼裡,大刺啦啦的往前就走。

一隻手掂著大刀,那考生感覺到了壓力,見魏延這樣不設防也感覺羞憤,太看輕自己了。

謹慎的握緊槍桿,估算著距離,一步不動等魏延靠近。

終於似乎找到機會,槍從右側起,直刺魏延胸膛,胸膛地方大,魏延也沒有設防。

但魏延畢竟是魏延,電光石火之間,大刀掄起,從敵人左上劈下,直接將槍桿格開,趁著兩兵刃相撞,借力上撩。

從敵人右下斜劈,直接一刀劈在對手的側臉,幸好有藤甲保護。

頭盔減震又保護皮肉,沒有被直接砸在臉上。

但這衝擊力也直接讓這對手瞬間事失去反抗之力。

好似腰間繫了繩子,沒有正常的倒地,直接腦袋按照魏延的方向倒,雙腳卻往反方向滑。

好似是在空中打了個圈,撲騰就躺在了地上。

秒殺!根本用不到宣佈結果,醫務人員上來趕緊把人抬走了。

等十二個人打完一輪,剩下六個。

像魏延這樣氣定神閒的還真是沒有,都打完一場消耗了精力。

魏延第二場的對手,也是個用長槍的。

這些不是什麼世家出身的,甚至說即便是世代公侯,天底下用槍矛的人總是最多的。

雖然有句話說年刀月棍,一輩子槍。

意思是槍法不好練,吃功力。

但是事實上戰場上,用槍和矛只需要刺來刺去,威力大,操作簡單,攻擊距離還長,很少有比這更好上手的兵器了。

拿著刀盾還要短兵相接,面對面廝殺,迎著刀鋒跳舞,還是很考驗人的。

有句話叫要練膽,刀對砍,用刀劍這樣的兵器很考驗人的膽量,也不是新兵的好選擇。

所以槍矛的普及很高。

尤其是這些民間的武人,一杆長矛消耗的鐵不如刀劍多,打造容易又便宜,實在是上上之選。

這個人實力比上一個似乎強一些,魏延自己其實也看不出來的,只是看這個人更自然一點。

不過要是因為似乎敵人強大,就畏縮不前,那就不是魏延了。

魏延同樣大大方方的往前逼。

但是腳步這一次是拖著的。

離地不多。

走的近了,那人果然還是先發制人,長槍前刺,確實比上一個人刺的穩。

但是魏延仍然不放在眼裡。

偃月刀往前一送,刀背扛住對方的長槍,雙手一擰轉,往上一撥,就撥開了對手的兵器。

腳步往左一錯,來到對手的右側,這時候回救哪裡來的及,大刀一掄,劈在對手的脖子上,被藤甲垂下來的護頸擋住。

對手也是應聲倒地,醫務人員將人抬下。

到了第三輪,三人混戰。

給另外兩個氣喘吁吁的考生盞茶的休息時間。

時間不長,因為打仗的時候,敵人不會給你休息的機會。

這些人進了軍隊必須也是要學會在疲憊的情況下進行作戰的。

魏延則是一臉輕鬆的在一旁閉目養神。

老百姓也不著急,剛才魏延打的最乾淨利落,大家都知道這是一個大高手。

但是也因為太乾淨利落,觀賞性反而不高。

不如那一群勢均力敵的兩個人在藤甲保護下的肉搏來的精彩。

看他們拼勁群裡打的有來有回,大汗淋漓才過癮。

不過如今變成了三人混戰,是個腦子正常的都知道兩個弱小的抱團先幹掉最強的。

要是內訌只能是讓別人一鍋端。

這甚至不用兩個考生去商議,去結盟,這就是一個腦子正常的人的正常反應。

魏延武藝高強,面對兩個人應該可以過幾個回合,一定能打的精彩。

皮鼓輕響,三人入擂。

兩個看起來有些狼狽的,臉上的汗液混合著塵土在臉上乾涸,留下了一道道印記。

兩個人不約而同的將魏延圍在中間。

魏延毫不在意,提著木刀就往前衝。

一刀劈下,前面的對手一個二郎擔山擋住,魏延手沿著刀杆往前一滑,手握著大刀的前段,壓住對手。

對手還來不及撒開一隻手,滑開魏延的武器,就已經被魏延一腳踹倒在地。

而魏延後面的敵人還沒有反應過來。

似乎也有點想讓隊友消耗一下魏延的意思,但是沒想到隊友輸的那麼快,只能說這種普通的人才確實理解不了什麼是青史留名人物的能耐。

魏延轉身相對,腳步前邁的同時,還在倒地的對手身上補了一腳,徹底讓對手失去了反抗之力。

魏延又衝下剩下的一個敵人。

助跑劈砍,大開大合,完全不怕劈空,絲毫不把對手放在眼裡,一點手也不留,沒有給自己留下變招的餘地。

不知道是受性格的影響,還是真的不把這對手的能力放在眼裡,也許兩者都有。

助力一刀劈下,對手勉強去抵抗,兵器相碰,咔嚓一聲,兩把鴨蛋粗細的硬木杆直接破裂開來。

對手面對這大力,雖然武器的損毀給了他緩衝之機,不至於直接喪失戰鬥力。

可他被衝擊力晃倒,魏延拿著殘存的半根木杆一甩,就將他抽的喪失了力氣。

如此輕描淡寫。

有技巧,但技巧絕對不多,單憑著速度和力量就已經直接碾壓了對手。

魏延將破損的木杆輕輕拋在地上。

煙塵微動。

看向圍觀的百姓,有些激動也不算太激動。

但是他這種愛弄險的人就是喜歡這樣的場景。

享受著內心的歡呼,和場外老百姓的歡呼。

哪怕是決戰仍然沒有什麼觀賞性,但是老百姓願意把掌聲獻給這個實力非凡的年輕人。

而這個年輕人也將要成為保護他們的一員,有這樣的軍官的保護,亂世之中,總是會有安全感。

魏延是當之無愧的首屆武舉頭名!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清弦殤

凡心難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