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方正獨自來到縣衙的側門。

如今這裡已經是人聲鼎沸,排起了長龍。

在大營內已經有學子,都自己知識不自信的,早早的報名願意去支教。

現在來領上自己身份牌和給學生啟蒙的教科書,然後在分配到董良的成人培訓學校裡去培訓一番,結業後分派各地。

而另一批其他學科的學子也已經登記完畢,前來領取下一批考試的教材。

辛方正就是來領這個的。

排了好久終於輪到了辛方正,辛方正對辦事的小吏遞過去證明用的竹籤。

小吏接過後插進竹筒裡,然後在冊子上登記。

先發給他將要教育孩童用的教材。

《算學》,《地理》,《文學》,《常識》各一套。

這些都是董良大半年來辦學的經驗中總結的,又讓眾人合力編纂出來的,具有實用性,難度適中的教材。

隨後小吏又將辛方正所屬的法家代表書籍《商君書》,《韓非子》以及諸葛亮與董良初步定下的法律思想基調的介紹冊子,共三本遞給了辛方正。

“先去接受培訓,結業後自有地方分配,考試時間另行通知,口糧由當地官府供給.”

小吏頭也不抬的讓辛方正簽字畫押。

這樣重複性的工作確實消磨激情,也不能怪小吏工作不積極。

辛方正領完了書,還沒來得及翻看,從隊伍裡撤出來,見到外面有一些領到書的,迫不及待的在哪裡翻看。

有些人還時不時的發出驚呼。

辛方正隨便一瞅,四周各家的學生都有,有抱著《莊子》的,有抱著《鬼谷子》的,還有抱著《淮南子》的,包羅永珍,五花八門什麼都有。

只聽看他們高興的一邊往回走,一邊討論,“這麼些人,一發書上千套的發,就連啟蒙孩童的書,官府都給提供,真是了不起啊!”

“是啊!是啊!”

“遍觀天下各地,或再往前歷數前代,未曾有如此大方的啊!”

“如此重視教化,何愁無人可用,依我看來,劉使君果然是明君啊!或可寄託天命!”

……到處都是一片歌頌。

誰能不高興呢!書籍無論是哪個時代都是具有很高價值的。

而這個時代更是無價之寶。

這個時代的人,真正有見識的,寧可有一部《春秋》作為傳家寶,也不會選擇百兩金銀。

而劉備,或者說董良代表劉備,給這些窮書生,人人發了好幾件傳家寶,這怎麼不讓人欣喜若狂呢!辛方正看著眾人的喜悅,聽著對劉備的讚頌。

心裡卻明白,這是劉備手底下有高人啊!自己不居功,把名聲留給主公。

而且要辦出這樣的壯舉,需要的可不僅僅是魄力,還需要實力。

為什麼說是壯舉,因為這個時代的書籍多是靠手抄來傳播的。

而董良這裡發出去的書籍何止千冊。

而讀書人又不足的情況下,要消耗多大的精力和時間才能完成基本的抄寫。

而光用的紙都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若是有人做出來這樣的事,一定是一個蠢貨。

勞民傷財,根本不切實際。

但是劉備手下一定不全是蠢貨,這樣幹,一定是有資本這樣做的。

資本在哪裡,辛方正不知道,但是當他開啟書籍的一剎那,他就可以看出來一些端倪。

當辛方正開啟書籍的那一刻,看見裡面整整齊齊,大小一致的生硬的字元的時候,他就明白了,果然推行書籍的傳播是有依仗的啊!印刷書實在不是什麼難以理解的東西,但凡用過印章都可以看出來這些書籍的製作過程。

辛方正不僅感嘆匠人之奇思妙想。

董良悄悄的從縣衙後門溜走了。

看完了門口的大致情況,以及瞭解罷目前的改捲程序,他也沒有什麼要緊事了。

大肆傳播書籍自然是董良的主意。

這樣的主意,在董良指導老鮑和老曲他們搞出來印刷術的時候就在準備了。

江南錦繡文章之地,其實說的是江東的東部。

和豫章郡其實真沒有什麼關係。

豫章郡,會稽郡,都是特別大的郡,雖然現在的豫章郡被分開了。

如會稽郡,幾乎包含整個浙省和福省,何其廣大的地盤。

但是東漢時期只有十四個縣。

可以想象兩省之地,居然只有十四個縣,是多麼的蠻荒啊!所以董良在豫章郡這樣的地方普及文化,難有足夠大勢力計程車族可以反抗。

而這麼多書籍的藍本自然是掏空了諸葛亮,龐統,徐庶,糜竺等人的藏書,以及從荊州重金蒐羅來了,劉表送的一些。

而自從印刷術問世以來,董良就沒有讓老曲和老鮑他們停下來過,還派去了許多的學徒,擴大了印刷坊。

馬不停蹄的半年時間一直在製作各種雕版,所以在董良這個需要的時候就有足夠的雕版可以使用,而不用擔心時間緊迫,過於消耗精力的問題了。

解決了以上問題,唯一真正給官府帶來負擔的就只有印刷用的紙需要大量金錢購買了。

而這正是董良所不缺少的。

天下貨幣幾乎崩潰的情況下,足額的五銖錢並不會有太大的貶值,因為錢之所以不值錢,是因為他的貴金屬含量低,製作工藝太差等。

而足額的五銖錢哪怕不算其貨幣屬性,本是銅的價值也足以讓他作為一般等價物流通或者貴金屬儲存起來。

而劉備與劉表正處於蜜月期,貿易往來是很方便的。

而且按照董良的意思,劉備不就任交州牧,舉薦劉琦為交州牧,這更會得到劉表的信任。

而劉備正在進行這項工作。

董良一邊想著,一邊回到自己的住處,帶上了弓箭悄悄的往城外跑。

董良真是愛上了射箭。

可以說男人對於武器有著天生的喜愛。

董良現在也越來越壯,本來就健康的身體,經過鍛鍊,如今彷彿有了鐵背鋼臂一般。

至於董良為什麼鬼鬼祟祟的潛行。

因為這幾天來,近千讀書人匯聚,難免有一些比較會混關係混官場的。

總是有能人打聽到了董良的身份,半路上攔住董良諂媚一番,或者是瘋狂的套近乎以期望獲得董良的舉薦。

董良本身也沒有慧眼,也不喜歡這種感覺,但是這些人也沒有犯什麼罪,何況雖然心思靈活了一些,但總是可以使用的。

也不好用太惡劣的態度,只好躲著走,得到一個清靜。

如果真有特別讓人討厭的,那就等他們入職了再說。

董良縱馬來到自己常來的空地。

遠處的靶子立了不少也沒有人會去動他。

董良照舊停了馬,先練步射。

也不必再一步步的去量距離,這裡來的多了,每一顆草,一株樹都已經有了特殊的標誌意義。

找到五十步的標誌,站立射箭。

經過董良的刻苦練習,步射五十步,約莫能十中八九。

當然這只是中靶,而不是命中紅心。

而董良馬射,那就呵呵了。

十步還能射一射。

而且只能射固定靶。

這樣的箭術也許可以在小兵裡濫竽充數了,但是還遠遠派不上用場。

董良自己覺得,射死了凌操就已經結束了自己的新手保護,再射,可能就未必了啊!董良還是非常渴望有一手百步穿楊的絕技的。

正練習間,遠處似乎有馬蹄聲。

一個黑點遠遠的從枯草中出現,再近一點,可以看出來是個甲士。

那騎士似乎也看見了董良,遠遠的招手。

很快來到了眼前。

“存初~,我回來了!哈哈哈!”

這人翻身下馬,手持一杆大刀,全副武裝的十分威武。

是廖化。

董良一陣驚喜,有段時間沒有見到廖化了。

“哎呀!元儉!是你來了啊!”

董良持弓的手繞過去,狠狠的和廖化來了個擁抱。

這董良不過來到三國不到一年,但是已經深刻的感覺到古人的離別容易見面難啊!久別重逢總是會激動。

“元儉,突然回來可有什麼緊要的公務?”

廖化搖搖頭,“主公多番勸我讀書,我雖然不喜歡,但是也知道其中的道理。

在南邊並無我的事情做,主公讓我回來聽你的調遣。

並且跟隨你一起學習兵法.”

董良哈哈大笑。

“來的好,你回來了,就不用天天只我一個人受孔明的白眼。

馬謖那小子都比我學的好.”

“正好我趙統跟著子龍將軍去了東邊,我手下缺少幫手。

馬良跟我從上饒回來後就天天圍著孔明瞭。

剛好你可以幫我.”

廖化問道:“可有用到我的地方?”

“在南邊,大將雲集,只是天天剿匪,收攏蠻夷。

根本沒有我用武之地。

何況我也自覺比之漢升將軍,興霸將軍,差之甚遠,正好主公天天誇你,此番要搭你的快車嘞.”

董良把弓掛在馬上。

“嗯!”

點頭道:“正要找人辦些雜事,一般人我還真不放心,正好你過來了.”

董良拍著廖化的肩膀,示意一起走著聊聊。

廖化全身鎧甲,一步一嘩啦的響,手裡還拿著大刀。

“你怎麼知道我在這裡的?”

廖化道:“問了孔明先生才知道的.”

“那你為何不卸了甲,放下武器再來?”

廖化羞赧一笑,顯出其少年淳樸。

“這新鎧甲十分威風,新武器也十分威武,我,我就想時刻帶著!”

董良搖頭直笑。

廖化這身鎧甲,是諸葛亮過年的時候,特意指揮冶煉坊煉出來的一批好鋼鐵。

特意打造了一批新鎧甲,不僅是鐵好,細節上也處理的更加合理,在關節處,諸葛亮做了一些調整,大大的提升了鎧甲的靈活性。

更加有利於南方複雜地形的行動。

同時又打造了一批好兵器。

送給各路將軍作為新年禮物。

無論是劉關張,還是劉闢龔都,廖化,周倉等都有。

董良自己也有一套鎧甲。

廖化摸著自己的大刀,愛不釋手。

“存初,關將軍讓我向你道謝嘞!還有周倉!”

“你設計的這款偃月刀,真是又威武,威力又大!我們都很喜歡.”

董良笑道:“非我一人之功,我只是提出來了一個想法,具體打造還是孔明指揮的,我不會冶鐵.”

諸葛亮冶煉這批好鐵時,也是收到徐庶的請求,讓他給周倉打造把好刀。

這是徐庶在巴丘許給周倉的。

而正好董良想試一下,能不能給關羽配上本命武器。

於是就提了建議,打造了一把大的,按照關羽以前武器的重量和尺寸,造了一把特殊的冷豔鋸。

而周倉和廖化都是關羽的小迷弟,狂熱崇拜者,自然也要和關羽用一樣的武器。

只是他們兩個武力不如關羽,用的刀也更輕一些。

“我當時只是突發奇想,並不知道關將軍是否用的順手,既然關將軍喜歡,看來這武器確實是把好兵器.”

廖化也是連連點頭。

“可惜,關將軍用這刀用的好,周倉卻能調到關將軍身邊,能跟著關將軍學刀法.”

“最近主公也沒有閒著,不過各位將軍大多無所事事。

只是李巨在山野之間招攬回來百越士兵和百姓。

他們都分在各路將軍手下練兵.”

“周倉被調過去跟著關將軍做個副手,還仿造了一批偃月刀,組了五百校刀手衛隊。

可惜,可惜,我不能跟隨訓練,空有寶刀在手,下一次見面恐怕要被周倉壓過一頭了.”

對於周倉成了關羽的跟班,廖化還是很羨慕的。

看起來劉備他們也沒有閒著,早就和董良不謀而合的大肆練兵,準備要打仗了。

董良笑道:“不必羨慕,我來教你射箭。

如今主公手下,有三人射術最佳,乃太史慈,甘寧,和漢升將軍.”

“尤其是以漢升將軍射術最為老辣。

我可是他的得意門生啊!”

廖化看著遠方靶子,羽箭凌亂的插在靶子上。

靠近紅心的更少寥寥無幾,看著自賣自誇的董良也是一陣無語。

董良與廖化寒暄著,又練習了好一會兒射箭。

直到兩臂痠麻無力,才停下來。

收拾東西又悄悄的回了住處。

和廖化分頭走的,畢竟廖化的打扮太顯眼了。

這樣的情況還要持續幾天,等錄取名單出來,就會輕鬆了。

到時候該收拾的收拾,該訓斥的訓斥,沒有過關了想必也沒臉面來聒噪,畢竟是他們底子太差,讓他們好好學習去吧。

(兄弟們,嘗試一下二合一,聽說這樣有助於長均訂。

下個月沒有500均訂,作者就沒有全勤拿了。

按現在的訂閱,一個月碼大於十二萬字,只有三四百塊收益,太可憐了,希望有用吧。

)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在黎明的號角吹響前仍要戰鬥

努力寫作一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