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這些文人寫寫畫畫的時間。

工匠們已經將犁的各部分打好了。

又放在一起敲敲打打,發出邦邦的聲音,一會兒就把犁的木架安裝完畢。

又開始安裝犁鏵。

鐵犁鏵並沒有放大。

因為剛開始實驗,大象的使用方法也在摸索,犁鏵還是先用小的好操作。

只是因為大象太大,才不得已將犁的木架放大一些。

“先生,安裝好了.”

木匠老王閃開身子,將安裝好的大犁完完全全的暴露在董良眼前。

董良看著立在土地的的犁,伸出手來,晃一晃,用腳輕輕踹了兩下,確實已經安裝結實了。

董良拍拍手,放鬆的讓開位置。

“來,把犁往外面抬一抬,讓大象試試.”

木匠老王親自帶著人動手,這特製的曲轅犁木頭多,犁鏵只是一點點鐵,不過因為是配大象做的,要大很多。

要兩個人抬才行。

王木匠讓旁邊的工匠搭把手,一起將犁抬出了作坊,說是作坊,其實不過是半個竹棚,半開放式的。

整個大作坊不如說是個大院子。

木柵欄圍起來的大片空地,中間的竹棚作坊其實不多。

畢竟要留下足夠的實驗空間。

兩個精瘦的矮個子小夥子近前,拉著大象。

這兩個小夥子就是南蠻百姓。

傳統上認為山林中的,野外的民族比中原人壯應該是刻板印象。

固然吃不飽的中原漢人是面黃肌瘦。

但是總算還是有個穩定的飯吃,還有個著落。

但是山林中這些蠻族百姓,是實實在在的靠運氣吃飯的。

雖然山林中物產豐富,但人一多起來,採集食物就不夠用了。

如果靠採集就能滿足人類生存需要,那麼就不會有農業的誕生,生產力的發展了。

所以他們是往往飢一頓飽一頓,甚至不如普通百姓有著落。

吃不飽當然長不高,長不壯。

打獵當然也不是好打的,野獸也是要人命的。

他們的工具又很粗糙,很多還在用骨頭做的箭。

而擁有現代裝置的高手,在山林中,還稱作荒野求生呢,何況是這些人呢。

山林中的生活真的沒有普通人想象的美好。

並不是像很多人認為的那樣,不農耕的民族因為可以打獵吃肉長的更壯。

事實上,他們吃的更差,住的更差,生活環境更差,生病更多。

也並不是他們每天山林中生存鍛鍊的比較多。

古代人與現代人不同,無論是山林裡的蠻族,還是平原上的農戶,都是需要大量體力勞動的。

不能說誰比誰更鍛鍊的多。

只不過山林中環境更惡劣,生活更艱難,而地形更崎嶇。

所以生存下來的人顯得更矯健更精壯。

像董良面前的這些小夥子就是一樣。

這些小夥子個頭都不高,也不健壯,精瘦,雖然是冬天穿的多看不見肋骨是否分明,但是從整體的骨架上看著就不大,也不掛肉。

就是腳步比較靈活。

這控制大象的工作其實不用這麼多人,但是因為董良他們很少和這麼大的猛獸接觸,為了穩妥起見,就多安排了幾個和大象接觸比較多的蠻族百姓。

兩個小夥子一左一右,控制著大象往前走。

大象也不反抗,晃盪這長鼻子和蒲扇似的大耳朵,聽從指揮的邁步。

離竹棚遠了一些,走到角落的空地。

王木匠指揮著兩個小夥子給大象套上犁。

他們目前還不敢在大象身上動手動腳,而這些蠻族百姓又不會使用這麼好的農具。

所以兩方合作,王木匠指揮,他們動手。

他們很輕鬆的將套子給大象套上,然後準備就緒,等待董良發號施令。

董良看看,“套結實了嗎?”

王木匠道:“沒問題了.”

“那開始吧.”

王木匠指揮著一個蠻族小夥子,讓他在前面牽著大象,聽他的號令,他來指揮步速。

又有一個木匠主動上前,將犁放正,扶住犁子。

董良一頷首,王木匠手一揮,就開始耕地實驗。

這大象在小夥子的牽引下,慢慢的邁開似柱子般的大腿。

後面的犁一受力,犁鏵就往土裡順暢的滑了進去。

大象緩緩的走。

後面的犁子在大地上翻起土浪,泥土似神仙分浪一般,翻湧而出。

似乎毫不費力,大象還是要比牛健壯。

於是這不過五十步的實驗,很快就走到了頭,紅紅的土壤被深深的翻了出來。

可是在調頭的時候遇到了問題讓董良不太滿意。

這給大象做的犁是特殊的放大版。

所以一個人抬不動。

調頭的時候就要兩個人一起動手。

這有點像二牛抬槓耕作方式的缺點。

調頭不便,更耗費人力。

正想著,王木匠已經控制著大象走了一個來回。

不用董良招呼,圍觀的工匠們都好奇的湊上去。

幾個老工匠還把手插到土裡,用手扒土。

他們雖然是工匠,但是自家也是種地的,對這些東西還是很瞭解的。

董良也得聽聽他們的意見。

仔細的評頭論足一番,都讚不絕口。

“先生,這犁好,牲口也好啊!這曲轅犁耕地耕的深,土也翻的輕鬆。

牲口比牛力氣大,耕地耕的也快啊!”

董良聽了,問道:“比牛好用嗎?”

“比牛好用!”

得到了肯定答覆。

董良放心了。

雖然調頭笨重一些,但是總體上比牛耕地耕的快,那也可以抵消一些浪費的時間。

至於那麻煩的調頭問題也不是問題了。

反正董良打算把蠻族百姓與漢家百姓混搭。

先進行幫扶政策。

讓蠻族百姓控制牲口,漢家百姓指導他們種田。

先合作一年,正好面對一塊土地也不缺少人力了。

回頭分好了土地,兩家合種。

打了糧食漢家的得六成,有了好處不怕他們不願意帶學徒。

蠻族百姓留四成,雖然少點,但少的不多,而且他們自己本身沒有技術,拿一成糧換技術並不難以承受。

董良看這邊沒有問題,就吩咐道:“既然已經可以投入使用,就開始大量製作吧。

順便也可以再實驗實驗大犁鏵的犁.”

隨即董良讓隨從分發了獎金,控制牲畜的小夥子也有,在一片歡喜中離開了作坊。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從帝國開始的稱霸

支離破碎的心

大秦青竹你別跑

子安悠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