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靜在自己庭院裡悠閒的餵魚。

他地位高,房子也大,一個幽靜的大宅院,後花園還有個池塘。

快立春了,吳郡的氣溫暖和開始起來了。

池塘裡的魚兒也是十分活躍。

孫靜隨手撒些魚食,引得老實了一個冬天的魚兒們爭先恐後的搶食。

陣陣漣漪,陣陣浪花。

活躍的魚兒一直撲騰著。

瘦小的魚被大魚排擠在外圈,想吃也吃不到。

大魚霸佔著最好的位置。

但是隻有最勇敢的大魚才能獲得最多的食物,那些猶猶豫豫的魚兒雖然也大,但是反而在其他大魚的嚴防死守之下,還不如小魚吃邊角料來的快活。

“父親,二哥來了.”

孫靜的三兒子孫皎來池塘邊告訴父親二哥孫瑜來拜見。

孫靜一挑眉毛。

輕輕冷笑一聲。

“呵.”

“為什麼我的兒子都這樣愚蠢呢?”

孫皎聽了這話,低著頭不敢說話。

腳步聲漸近,雖然父親孫靜沒有讓孫瑜過來,但是身為兒子又有什麼可以顧慮的呢?“父親.”

孫瑜神色有些遲疑,眉宇帶有不安,不知道該怎麼和父親對話。

孫靜面無表情。

“怎麼,你也是怕我被告老還鄉心裡想不開嗎?”

孫靜知道兒子是擔心自己,但是孫靜還是開心不起來,他的兒子太一般了,讓他很為他們擔心,責之深,愛之切。

“你們真該長長腦子了,我已經失去一個兒子了,不想再失去第二個了.”

“父親……,孩兒本分,不曾有大哥那樣非分之想,自然不會惹禍……”孫靜終於還是冷笑。

“好蠢的兒子啊!”

“我難道是在怪罪你大哥野心大嗎?”

“我難道會因為告老還鄉而心灰意懶嗎?”

孫瑜和孫皎都遲疑了。

但是他們也瞭解自己的父親,並不是一個貪戀權位的人。

“昔日文臺起兵,是我集合鄉里宗族子弟前去幫助他,給了他打天下的基礎.”

“昔日伯符寄人籬下,親自請我出家鄉幫助他,我也幫助他打敗了王朗.”

“沒有我,會有江東孫氏的三代基業嗎?若我是貪戀權位的,會僅僅只是一箇中郎將嗎?我的大兒子都已經和我平起平坐了啊!”

“一山是不容二虎的,我雖然有虎的能力和威望,但是我卻是鹿的性格,我只喜歡在自己家鄉,生活優渥無憂.”

孫靜一盆魚食全掀進了魚塘。

魚塘瞬間沸騰了一樣,孫靜也不在似剛才那樣冷漠,而是多了些憤怒。

“人各有志,我不喜歡的東西我的兒子可以喜歡!”

“我不想見到禍起蕭牆,但是我的兒子有資格坐一坐孫氏家主的位置!這孫家的基業,是孫氏所有人的不是誰一個的!”

孫靜猛然轉身,兩眼通紅,目爆烈火,抓住孫瑜的衣領,狠狠的盯著他。

孫瑜這才真的害怕了起來。

他知道父親是個慵懶的性子,也知道父親有能力,但是隻有當老虎真正發威的時候才會知道到底有多可怕。

論武力,父親折服鄉里,集合五六百人,幫助孫堅征戰。

論智謀,施計謀幫助孫策擊破王朗。

知足是他的性格,可再知足的老虎也是百獸之王。

當他發怒的時候,即便是他的兒子也會瑟瑟發抖,尤其是他的兒子明白父親為什麼會對自己發怒。

難道是因為孫權害死了大哥孫暠嗎?孫瑜眼裡的恐懼和疑惑更讓孫靜憤怒和失望。

但是孫靜又能怎麼樣呢?畢竟是自己的兒子啊!“我從來不恨孫權借刀殺人。

我只恨你大哥太愚蠢!”

“孫權是孫堅的兒子,孫暠不也是我孫靜的兒子嗎!我有智有勇不弒殺殘暴,難道我這樣的人不比孫堅更令人愛戴嗎?”

“論出身,孫暠不差孫權,論實力,孫暠兵馬多於孫權,論威望,孫暠久經戰陣官拜定武中郎將,不也比孫權更強嗎?”

“可是他有野心,卻也只是表露自己的野心啊!我的兒子為什麼這樣愚蠢!難道因為我比孫堅聰明嗎?”

孫靜鬆開孫瑜,讓他看看池塘裡的魚搶食。

“同樣是大魚,勇敢的大魚能吃的最飽,那些猶猶豫豫的卻只能看著,如果他老老實實的看著自然也能吃到殘羹剩飯,但是他偏偏又不甘心,對著其他的大魚躍躍欲試。

於是終於打了起來,可他一見要打,卻又終於跑掉,結果沒有對其他的魚造成任何損失,但是其餘的魚還能容下他嗎?”

“你的兄長就是這樣的愚蠢啊!要麼一開始就不要起兵,但是心裡有野心又不甘心,可是起兵之後卻又被人三言兩語的嚇住乖乖的退走.”

“表露了自己的敵意讓人對自己有防備,但是當別人丟擲來豫章的魚餌的時候,他卻毫無防備的吞鉤。

他的死難道不應該嗎?”

孫靜看著自己的兩個兒子。

“仲異,叔郎,我從來不憤怒仲謀害死你們大哥,要奪權就要有流血的準備,亂世之中每個人都是用腦袋來換富貴,你哥哥也沒有例外。

我憤怒的是他的愚蠢.”

“我很擔心你們,因為你們也不是聰明人啊!我本來就是一個不在意權位的人,現在得了更高的虛職和優渥的生活,告老還鄉又有什麼可以傷心的呢?”

“但是你們以為我會遭受打擊嗎?來看望我,意圖寬慰我,是孝啊!但是你們連自己的父親都看不清還能指望你們看清什麼呢?愚蠢的人不適合做好人啊!”

“惡人因為愚蠢被殺死不是應該的嗎?但是好人因為愚蠢被自己人害死不就很憋屈和冤枉嗎?你們兩個是好人,但是不是聰明人啊!”

“仲謀也不夠聰明啊!他以為我會對他有威脅嗎?如果我想的話,孫氏宗族裡的人就不會被我拒之門外了.”

“他的哥哥和父親那樣的狡詐嗜殺,怎麼會以為受大家愛戴呢?那樣的話還會被刺殺嗎?刺殺後他接任又有各地的反叛呢?”

“我對他有威脅的話難道會等到今天嗎?但是他心裡有愧疚啊!因為他知道他故意害死我的大兒子……”“仲謀怕我!怕我為你們大哥報仇,但是他沒想到,為什麼我一開始不阻止你們大哥送死!”

“我不想再多說了……”“雖然你們都讓我很失望,但是我也已經不在乎了,如果你們願意,就和我一起在老家做個富家翁吧……”“如果你們不願意,你們就去打仗吧,現在危機存亡之秋正是你們建功立業的時候.”

孫靜揹著手,“叔朗…”“父親.”

老三聽見父親的呼喚趕快回應。

“你年紀也差不多了,你也去從軍吧。

我知道你等這一天很久了.”

“父親!”

孫皎感到太驚喜了。

自己年紀已經到了可以成家立業的時候,但是父親只允許大哥和二哥在外打拼。

說是留個後手。

本以為大哥被害死在外面,父親會把自己看的更緊,沒想到居然得到了自己夢寐以求的好訊息。

“你四弟已經五歲了,有他陪我,你們死在外面,家裡也不會絕祀,隨你們去拼吧。

要當好人,就不要有非分之想,要當壞人就不要留有餘地,不要學你們愚蠢的大哥啊……”“孩兒謹遵教誨,父親.”

兩人跪下,鄭重的向父親保證。

孫靜擺擺手,“去做你們的事吧.”

孫皎和孫瑜對視一眼,恭敬的退下了。

兩人離開後花園,來到了前院。

“二哥,怎麼不對父親說宗族的事?”

孫瑜搖搖頭。

“不必再說了,父親不會趟這蹚渾水了。

這些人不過是想拿我們當槍使而已.”

孫皎嘆了口氣,“當年叔父和父親起兵的時候,鄉里宗族如此團結,可現在才過去多久,就生出這樣多的事來.”

“都說是帝王家是非多,沒想到一個小小的將軍府也這麼多事啊!”

孫瑜道:“當年起兵之時,勢力還不壯,個個願意奮勇殺敵,願意為宗族,為家裡人衝一個前程,哪怕犧牲,妻兒也有更強大的宗族保護.”

“可如今已經小得江東,不思進取的則想著趕快分贓,有雄心的,又因為叔父和堂兄相繼死去,而不甘心屈居於仲謀之下.”

“將來世代兒孫都要矮仲謀家一頭。

若仲謀能帶領大家博一份更大的基業還則罷了,幹不成又怎麼能服眾呢?”

孫皎疑惑道:“可是堂兄才剛繼任不久,這些人為什麼就這樣按耐不住呢?”

孫瑜冷笑一聲,頗有孫靜的風範。

孫皎看著二哥,好像看見了父親。

大哥雖然官職最高,但是還是二哥更肖父啊……“如果仲謀能打下更大的基業,孫氏就要都聽仲謀的了,當然有人坐不住,寧為雞頭,不為鳳尾。

如果仲謀幹不成,現在就是在敗壞所有人的利益.”

“一個利字貫穿始終,說不上誰對誰錯.”

孫皎又問道:“可他們要造堂兄的反,在這樣內憂外患的時候不是更應該內外一致嗎?”

孫瑜很疑惑的看著自己的弟弟。

孫皎感覺二哥看自己的眼神好像剛才父親看二哥的眼神,像看蠢蛋一樣。

“你怎麼會這樣想呢?忠義是不假,但是要別人忠於我們家族,我們家族裡憑什麼讓一個人永遠當老大呢?說到底還是要看能力和利益,誰有能力誰幹啊!家族從來不是一個人的。

忠義是說給外人聽的……”孫皎眼神有些變化。

“那,你要爭嗎?”

“爭不爭的,誰知道呢?現在…靠我們是爭不了的,周瑜他們是很了不起的人啊……”孫瑜目光平淡,不忌諱談論這樣的話題,也並不很渴望的樣子。

“你不想給大哥報仇嗎?”

“向誰報仇呢?”

孫瑜反問一句,自己這個弟弟還是太稚嫩了啊。

孫皎也被噎住了。

兩軍交戰,說實話哪裡有什麼報不報仇的說法呢,反正本來就是敵人,而且還是大哥先發動的偷襲。

那向借刀的人報仇嗎?孫皎不敢想。

“報仇是很不明智的事情!無論是向劉備,還是仲謀,報仇都消耗我們自己力量的事!這世上不能缺少禮儀道德和仁愛,但是這些東西應該是為了我們而服務的。

而不是用這些東西束縛住自己的手腳.”

“高皇帝那樣的人可以做一個敢愛敢恨的雄主,但有的時候仍然要拋棄感情。

我們這樣的人,只追求利益就好了,季子那樣的人不是我們可以觸碰的境界……”孫皎覺得自己好像並不熟悉自己的二哥。

“父親也小瞧了你吧,二哥.”

孫瑜這一次不再是冷笑,“父親也小看了我,不是因為父親不聰明,因為父親並不像他表現的那樣不在乎他的大兒子啊!”

“人都是逐利的,但是總是免不了被情緒所影響的,父親都做不到啊……”“我只是來看看父親會不會因為憤怒而受到宗族裡那些人的蠱惑,我不是擔心父親因為被告老還鄉而失落而是怕他被憤怒衝昏頭腦,引來殺身之禍.”

“大哥已經死了,父親要是再出事,我們一家就出了兩個心懷不軌的人,全家都很難再活下去了……”孫皎似乎明白了二哥的意思。

二哥孫瑜確實比大哥孫暠聰明太多了啊!父親終究被大哥的死影響到了情緒,那麼二哥你會被情緒和感情影響嗎?孫皎心裡想著,卻沒有問出口,這一刻他才真正的感覺成為了一個大人,而不是整天在父親面前吵著要出去證明自己的時候。

二哥不是來看父親是否失意的,而是看父親到底和宗族裡的人有沒有勾結的。

現在沒有,二哥是高興還是不高興呢?“那來訪的親戚該怎麼對待呢?”

孫瑜道:“你要從軍了,不要被鼓動就是了,來家裡的自然有父親應對。

如果有人找你,你就以禮相待,但是不要相信他們的話.”

“我們是兄弟,你只需要聽我的就行了,你還太年輕了.”

孫皎覺得雖然二哥只比自己大幾歲,但是如今差別真的好大。

“四弟五歲了.”

孫瑜對孫皎沒頭沒腦的一句話感到欣慰。

三弟成長的很快,而且願意支援自己啊。

孫皎的話就是再說,四弟五歲夭折的機率很小了,有四弟在,二哥可以放手一搏了。

而且自己也會支援二哥的。

孫瑜笑著拍拍孫皎的後背,兩兄弟和睦的離開了。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大明一百金

王草居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