徹底的掌控高原,對齊國是個不小的挑戰。

如今的齊國雖然富有,但如果將那邊編戶齊民,就需要朝廷提供物資援助。

那裡根本沒有道路,在這個年代進行援助,動用整個國家的力量也不夠,如果真的那麼做,楊浩百分百的肯定,自己的國家一定會被其拖垮。

如今只是名義上的統治那裡,也許是目前最好的辦法。

只是這麼做也有不小的弊端,長此以往下去,那裡的人必然無法徹底的融入齊國環境。

久而久之,難免會有動亂產生。

楊浩想不到什麼特別好的辦法,只能嘆息一聲,只希望後人能夠解決這個麻煩。

高原併入齊國的勢力範圍,開皇十一年初,齊國的版圖雖然沒有達到九百六十萬,但是已經相差不多。

雖然這諾大的版圖,有著不小的水分,實際的統治區域可能就是名義上的疆土的一半的。

楊浩也已經無比的滿足了。

至少自己已經為子孫後代打下了基礎,讓他們又能力應對來自其他勢力的挑戰。

西域暫時穩定,開皇十一年一整齊國難得的太平。

六月,由科學院負責的水電站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

電力對於齊國的高階知識分子並不是什麼秘密。

由楊浩主導的電力工程專案,從洪武年間就已經開始,直到如今已經過去了十餘年。

將近一代人的時間,投入了無數的資金,終於在這一年有了突破。

看著發電裝置運轉如常,將竹炭製作的燈泡點亮。

歡呼聲響徹了雲霄,雖然發電的效率很低,花費了幾十萬貫建造的實驗型水電站,僅僅點亮了十餘個燈泡,和後世相比,這點成就也許不值一提。

但對這些科研人員來說,卻是意義非常。

發電的原理並不難,無論是直流電,還是交流電,楊浩都能將原理說明白。

但是從無到有的去實施,卻用了十餘年。

這次實驗,齊國掌握了能夠穩定輸出電力的技術。

變壓器和穩壓器就是這十幾年來最重大的突破。

為了鼓勵更多的人投入到科研事業中,楊浩為這些參與了科研的人,授予齊國科學界最高的獎項。

他們的名字將會寫進,齊國的教材中,寫進史書中,也許再某些領域楊浩的名字,在他們面前也會黯然失色。

這是至高無上的榮譽,與之相比,封爵和與物質獎勵就顯得那麼微不足道了。

楊浩很喜歡自己創造的這個時代,雖然沒有那麼多娛樂,百姓了精神生活極其貧乏。

但和越來越好的物質生活相比,什麼詩詞歌賦,娛樂活動,在他看來都是可有可無的。

齊國上下都科學都有著狂熱的信仰,而齊國對教育的投入佔據了朝廷收入的三成。

再窮不能窮教育,楊浩在這一點無比堅持,各部大臣雖然對此頗有微詞,但楊浩每次都只有一句話。

無論是我們這個世界,還是朕夢中的那些外星世界,都未曾聽聞因重視教育使文明斷絕。

和後世相比,齊國的教育水平自然是低下的,雖然經過三十餘年一代人又一代人對知識體系的完善。

其整體水平,恐怕還不如後世的中學水平。

但是從開皇十一年平定了高原後,楊浩變提出了六年義務教育政策。

這個政策不僅僅只是在曾經的三年基礎上增加了三年。

這一次,楊浩做了大膽的突破,允許齊國女子去學校學習。

只不過並不是如同後世一般男女同校,而是在各地興建女校。

只是雖然讓女子讀書,但是並不允許她們做官。

在後世,有一句話讓楊浩的感觸很深,具體的怎麼說的他已經記不清了。

一個國家的整體素質與未來,取決於母親的素質,女人的價值觀,女人的墮落將導致一個國家整體的墮落。

如果說所有的女性,都說一個國家的男人就是要他賺錢,至於說他良心好不好並不管。

那所有的男人都會變成良心不好,為了錢而不擇手段。

拋夫棄子者將會比比皆是,長此以往社會的價值觀不可避免的會扭曲。

楊浩如今有能力阻止這一切,讓女人讀書就是讓她們懂得什麼是禮義廉恥,什麼是一個值得尊重的女人。

至於女權的問題,楊浩認為不是他這個時代的事情,但至少現在自己已經做了一些事情。

等到後世文明程度提高後,總不至於讓垃圾文明汙染了自己,讓所謂的解放女性將性解放等同起來,讓偽女權大行其道,社會風氣汙濁不堪。

女校科學只是一種常識性的科普,並不進行深入瞭解。

主要是培養她們的精神,讓她們識字明禮,總不至於像野蠻村婦一般。

開皇十一年冬,齊國朝廷鋪設了一條十齊裡的線路。

當發報員敲打的電訊號,被十里外的人接收到時,楊浩知道齊國的文明又向前邁進了一步。

楊浩既有些激動,又有些無奈。

他的知識水平有限,電報已經是他能夠實現的最前沿科技。

再往後他也無能為力,以後的路就要依靠齊國的聰明人了。

他忽然覺得,如果自己不是穿越到這樣的時代,而是在一個穩定朝代,也許自己回成為一個教學育人的先生,或者文抄公型別的當世聖人,著書立說死後飛昇成仙,受後人供奉。

只是,這一切從穿越成奴隸的那一刻起,都已經是註定了。

楊浩悠悠的嘆息一聲,想起曾經的過往,心中有限的感慨。

平靜的時光有些安逸,有些枯燥。

五年時間一晃即過,開皇十六年,齊國人口已經達到了驚人的四千萬人。

僅僅是長安一地,便彙集了一百多萬人。

得益於生命力頑強高產的種子,高效的政府機構,即便人口如此多,整個社會並沒有出現動盪。

即便是有受災的地區,有了火車這種高效的運輸工具,也能在最短的時間穩定局勢。

而與此同時,西方人終於準備正式接觸了這個遠在東方,又近在咫尺的對手。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明末朕成為天下第一修士

輕詠蟬浪

吾與子房

陝北毛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