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寄到更遠的地方,就要用五分錢的郵票了。

早在60年代,內地就開始發行郵票。

每年都會按照生肖主題發行一部分郵票,有些有投資意識的人,早早的把郵票放在家中,用相框裱起來。

現在終於趕上了好時代,全民收藏熱潮中,郵票也成為了其中的一員。

早期的郵票使用的紙張比較樸實,稍微受潮或者受到外力的破壞,就會出現破損。

這種郵票,時代久遠,存貨量少,價值要比新的郵票收藏價值高。

而且在80年代左右,網路才剛剛誕生,電話也不普及。

主要的交流方式是信件。

郵票誕生的目的,就是傳遞信件。

大部分人在收完信後,會把印著郵戳的信封給隨手丟掉,郵票也因此被認為是一種消耗品。

每年發行的郵票大約有1000萬張,但是寫信就要消耗900多萬,其他的100多萬也貨多存在破損。

因此,早於80年代的郵票,確實有一定的收藏價值。

只不過,和貨幣一樣。

他們本身是用紙做的,自身並不存在價值。

等到郵票逐漸淡出人們的視線,集郵的人也主要是為了愛好,無法像古玩一樣,在急需用錢的時候直接拿出去典當。

因為這個原因,林然見過的郵票數量不多,也就沒有深入研究。

“老闆,你也集郵?那你可來對地方了!”

店主顯得很殷勤,把他們帶到了一個櫃檯前。

林然他們往裡面看,只見紅色的一片。

竟然是一整版的80年發行的猴票,也被稱為庚申年猴票。

這套猴票,在集郵愛好者是相當值錢。

因為它們是華夏郵政發行的首套生肖屬性的郵票,誕生於1980年2月15日。

林然還記得在2011年,在京城的拍賣會上,一整套猴票,包含十二個動作,被賣出了130萬元的高價。

創造了郵票增值的傳說同時,也是郵票交易之最,後面就再也沒有聽到郵票拍出高價的訊息了。

1980年,猴票總髮行量為500萬枚。

實際上,因為運輸各方面的關係。

導致最終出現在市面上的發行量,也就在在320萬左右。

“老闆,您覺得這套金猴郵票如何?”

店長笑呵呵地問道。

羅宇沒有說話,似乎在等林然的建議。

難怪他說自己對於鑑寶沒有任何認識了,這考的可不是對古玩的瞭解,而是對未來的眼光。

敢情是把自己當顧問來了。

“這套郵票,將來肯定會大升值.”

店主在旁邊吹的天花亂墜。

其實對於其他的郵票,林然認識可能比較粗淺。

但80年的猴票,他還真研究過。

因為這套郵票值錢,民間的仿品也是層出不窮,被稱為假票。

提起這些偽造者,林然覺得他們一定是受到了鑑寶秘術的影響,因為他們的做法,就是利用內地其他紀念郵票上相應的部分剪下來,進行重新粘合,在使用手段進行做舊,最後放到市面上以假亂真。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愛與自我

願與孤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