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下市場中,確實是,店鋪的數量比小攤多。

店裡面倒是燈火通明,但在外面顯得有些陰冷幽暗。

這地方的遊客數量不及外面,所以感覺有些冷清。

店鋪的門都是木質的,保持著古色古香。

裡面卻亮著藍色調的日光燈。

隨便走進了一家店裡,只見木製櫃檯上面蓋著一層玻璃,透過玻璃可以看見裡面的展品。

內部,擺放著很多民國時代的貨幣。

民國時期的貨幣主要分為紙幣和銀幣。

裡面擺放的紙幣數量比較大。

“這麼大額的紙幣?只賣20塊錢?”

關雲覺得難以理解。

林然卻笑道:“這些紙幣不值錢.”

他給出了否定的答案。

在這段時期,有很多從來沒有參與過收藏的小老百姓,手裡有了些閒錢,也開始動了投資收藏品的念頭。

他們就成為了一些古玩商人的目標。

因為他們沒有經驗,古玩商人便透過報紙編一些財富新聞,裡面會寫一些很誇張的故事,比如一個普通的農民,透過變賣先祖留下來的貨幣,大賺一筆,成為了當地的萬元戶。

在80年代初,普通人根本沒有驗證新聞真實性的能力。

他們也比較單純,認為報紙上的東西大部分是真的。

所以,便掀起了錢幣交易的熱潮。

民國時期的錢幣數量最多,也成為了市場上的寵兒。

有一段時間,甚至被炒到了兩百多的高價。

可是,後世全國的收藏家交流多了,他們得出了答案,民國的紙幣並沒有收藏價值。

主要原因是,在後期,各個地方發行的貨幣都不一樣,沒有統一性。

畢竟那時候各自為政,為了擴大自己的影響力,每個地方都會超發自己的貨幣,導致市面上存在數量大。

經歷了幾次戰爭,對外賠付了大量的白銀。

銀幣發行的數量,大幅度減少,相應的,紙張的獲得更加容易,因此超發的貨幣,以紙幣為主。

紙幣的製造成本更低,攜帶更方便,這就使紙幣成為許多地方制幣的材料。

大量的發行貨幣,導致通貨膨脹,錢越來越不值錢,這就讓紙幣成為一堆廢紙。

放在當時都不具備購買力,過了那段時間,反而被炒作了起來。

也就是現在交易量大,所以看起來值錢。

過段時間沒人接手,價格就會跌下來了。

林倒一邊看著櫃檯中的貨幣,一邊對關雲解釋著。

羅宇點了點頭,對於林然的見解表示認同。

他們在裡面逛了一會兒,店主就過來了。

“幾位老闆,想買什麼貨幣?我給你們推薦一下.”

“不用了,我想看看郵票.”

羅宇說道。

林然有些驚訝,羅宇今天帶自己來看郵票的?他雖然是鑑寶師,但對郵票的研究可不夠深入。

在他讀書工作的時候,集郵可是有錢人的專屬愛好,他沒有過這段經歷。

不過對於郵票,倒是有一些瞭解。

主要是透過報紙和雜誌,上面會介紹一些稀有的郵票。

郵票的價值,主要看的是三個方面。

久遠、珍稀、藝術性。

現在市面上主要流通的是一分錢的郵票,可以進行跨市寫信。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清獨活

赴情深

被牛肉丸殺死後進入無限重生

病怏怏大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