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給誰預定的?”

劉宏此時有些尷尬,他身為大漢的天子,結果先前剛答應了封賞孫策的官職,就被蹇碩告知封不了,弄得他十分羞惱。

蹇碩如實稟告道:“聽聞張太尉是替此前協助他在涼州作戰的右扶風鮑鴻預定的。”

劉宏一聽,立馬站起身子,居高臨下地看著蹇碩,似乎這樣可以讓他更有威嚴,從而掩飾其內心對於售官的一點不好意思。

他說道:“右扶風鮑鴻?朕從來都沒聽說過,張溫還有跟著他的那群人連涼州的賊亂都平不了,有過無功,何來的資格擔任這秩比二千石的屯騎校尉。

再說了,這鮑鴻想必也沒幾分真本事,若是他可以如伯符一般做到在戰場上以少勝多,想必幫助張溫獲取勝利絕非難事。

所以依朕看,要論領兵作戰能力,鮑鴻比過去的伯符都要差很多,更別說伯符如今受過盧尚書調教了,未來要替朕長官中央騎兵的屯騎校尉自然得有能力,因此非伯符莫屬。”

“喏!”

劉宏反覆確認後,蹇碩知道陛下是決定好要將屯騎校尉一直封給孫策了,就沒再多言,告退去尚書檯傳達劉宏的命令了。

一旁的孫策感覺今日他絕對是鴻運當頭,不但在劉宏這裡預定了一個西園八校尉,還因為拍拍馬屁就要被封為屯騎校尉,這簡直可以說是人品爆發,運氣爆棚了!

屯騎校尉是漢武帝時設定的官職,東漢時屬北軍中候,是其掌監的北軍五營之一,五營分別是指屯騎、越騎、步兵、長水、射聲五校尉統領的宿衛兵,按例屯騎校尉所屬有丞及司馬,可領兵七百人。

不過雖然北軍中侯監察北軍五營,但其本身僅僅秩六百石,而五營校尉秩均為比二千石,遠比北軍中侯地位要高,用品秩低的官監察高官的方法,漢及漢朝之後的朝代經常出現。

但到了劉宏這個時候,孫策可不覺得他擔任屯騎校尉後,還會受到北軍中侯的監察,以如今的局勢,很少有人會花錢買北軍中侯這一官職,畢竟能夠監察的權力不小,肯定要花不少錢。

而且其官秩卻很低,與權力不匹配,所以基本升遷不了,本來花錢買官無非就是為了臉面或者升官,結果北軍中侯一個要求也滿足不了,自然沒人願意幹這得罪人不討好的活。

還有一點,就是此時孫策已經有了屯騎校尉的官職,之後的西園八校尉肯定可以得到一個靠前一點的位置,不說上軍校尉和中軍校尉,下軍校尉和典軍校尉應該是二選一的。

總而言之,劉宏能封這個屯騎校尉,孫策還是很滿意的,甚至在孫策看向劉宏時,都覺得他比起先前英明神武了許多。

“臣孫策~拜謝陛下賞識!”

劉宏的命令已經下達了,按照規矩,有了官職的孫策與劉宏交談時,應該自稱為“臣”,跪禮也要改為拜禮,這些東西經過盧植的教導,孫策自然曉得。

劉宏為了彰顯氣度,笑著對孫策說道:“伯符,做了官也沒必要在朕面前這麼拘束,朕還是更喜歡親切點的稱呼。”

也不知道劉宏是怎麼做到的,身為天子,理應是要經過皇家禮儀培訓的,但孫策看了一眼劉宏那張笑臉,先前英明神武的感覺頓時煙消雲散,只剩下一個想法,那就是這張笑臉實在是太猥瑣了!

幸好孫策經過有意的訓練後可以不在臉色表露情緒,他忍住心中的吐槽,臉上仍故作感激地說道:“陛下想怎麼稱呼臣均可,但臣既然受封了官職,就該遵守禮法。”

“不是朕說,伯符如此英雄的少年,若是放在前漢武帝時期,絕對是能堪比衛霍的人物,朕雖然不敢自比前漢武帝,但伯符也不必在朕面前拘禮,搞得跟那些老傢伙一樣,這樣不好。”

無論哪個帝王,只要想有一番作為,那麼如果發現天賦極高的少年英才,都會想納入手下,培養成為心腹,然後幫他做事。

而與往日不同,此時剛立下雄心壯大的劉宏是想要有一番作為的,再加上孫策很對劉宏的胃口,所以劉宏的心裡對孫策是很喜愛的,而且他也很怕孫策會變得和朝堂計程車人一般,才會那般說。

其後,劉宏和孫策聊了許多關於招募士兵和訓練士兵方面的事情,劉宏對孫策選拔精銳,還有高強度操練很心動,但在孫策給他粗略算了一下後,卻對巨大的花費有些望而卻步,最終劉宏表示士兵可以讓孫策進行挑選,但高強度操練暫時還不能實現。

“都到了什麼時候了,還在乎那些錢財,難道等天下大亂了,要靠撒錢來收服天下之人嗎?不過他這次倒是沒說讓我自己掏錢養兵,也算不錯了。”

就在孫策覺得劉宏沒什麼魄力時,捨不得拿出錢財時,劉宏卻說:“伯符,想必你一定很疑惑,為什麼朕這麼看重金銀吧?

其實這和朕以前的一段經歷有關,先帝死後,朕被竇太后選中繼承皇位,但朕上任後卻沒有任何的實權,只具有皇帝的象徵意義。

而在此期間,朕見到了無數在權力鬥爭中謀取鉅額錢財的人,真的是不給錢不辦事,甚至到了後來,給了錢也不辦事,整個皇宮內,基本都是貪婪之人。

後來,竇家垮了,朕有幸得以親政,但沒想到許多士人卻看不上朕,不願聽朕的號令,無奈之下,朕只得重用身邊的宦官,以對抗結黨計程車人。

你可能不知道,宦官都是身體有缺之人,其所愛也只剩權財了,朕為了讓他們出力,也只得給他們權力,任由其斂財。

其實到了朕手中的錢財並沒有多少,聽完朕的話後,現在伯符覺得朕這個昏君可不可以成為明君呢?”

劉宏的話有些長,但孫策卻聽得津津有味,這些都是他從未想到過的,可能這些話裡有劉宏主觀意識上對自己的美化,但這樣一來,孫策倒是有些理解了賣官鬻爵之事。

說到底,就是劉宏上位的時候朝中權力失衡,前代外戚權力很大,就想剷除當時的宦官集團,徹底掌控朝政,結果一不小心自己被宦官滅了,竇家滅亡後,外戚的勢力一時間幾近於無。

原本大漢士人,外戚,宦官三個集團形成的平衡也被破壞了,所以那時的劉宏不得不促使宦官集團的勢力增強,以對抗結黨計程車人。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三國之梟雄劉備

青於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