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叕、沉容半天算計,自以為思得了良策,足以對付孫策,卻沒料到在戲志才的“張弛之計”下,國叕連半個時辰都沒有撐住,就屁滾尿流地服罪自辭了。

當堂上只剩下自己人後,孫策笑對戲志才說道:“志才,一切皆如你的分析。在沒有得到你的妙計前,我本以為這趟陽城之行或許會是一場攻堅戰,如今按你計策行事,摧枯拉朽。”

戲志才說道:“今你治郡北,陽城是第一站,只要陽城辦好,底下就好辦了。陽城的不法吏民以國叕、沉馴為首。國叕是汝南人,外郡人來本郡當官,雖然貪婪,卻如無根之木,稍加恐嚇,即無膽矣,去之容易。沉馴不然,沉氏大姓,乃是本地豪強,世代冶家,家資鉅萬,宗族數百,賓客徒附數千,又恃趙忠勢,亦為六百石吏,有錢、有人、有勢、有官,從他‘出行車駕僭制’一事就可以看出,此人必驕橫跋扈,不易拾掇。貞之,你萬不可掉以輕心啊。”

“以我看來,若想令沉馴伏法,突破口應在沉容。”

“正是如此!”

兩人相對一笑。沉容是沉馴的從子,沉馴違法亂紀的事兒他肯定知道一些;同時,沉容又是縣中主薄,縣裡邊違法亂紀的事兒,他肯定也有參與,如今國叕一去,他必定心慌意亂,正是趁機將他拿下的良機。孫策吩咐黃忠、徐晃:“去將沉容提來。”

徐晃問道:“提來?”

“提來。”

“是真的提,還是?”

“真的提!”

日夜常侍孫策左右後,徐晃在屯騎營中是一呼百應,儼然眾多士兵們的長官了,可是,他的威風也只限於西鄉,最多波及到鄰近幾個鄉而已,日常所見的最大的官兒也就是鄉薔夫了。

今次從孫策來陽城,先在路上剿了一個莊子,接著在縣城外,一縣主簿親自來迎,又接著剛進縣廷不到半個時辰,居然就收拾掉了一個六百石的縣長。這是何等的威風殺氣!饒是他性子還算沉穩的,也早已熱血沸騰,興奮得很了。他大聲應諾:“是!”

黃忠相比他就鎮定得多,應話的聲音依舊低沉,唯一的變化是腳步加快了一點。兩人快步走出官寺,不多時轉回進來。——他倆真的是把沉容“提”進來的。徐晃個子高,抓著沉容的脖子,把他提得腳不沾地。黃忠不緊不慢地跟在後邊。

上得堂內,徐晃鬆手,沉容趔趄幾步,勉強站穩,看見了堆在地上的人頭,他那剛因被揪著脖子而憋紅的臉立刻轉白。孫策饒有興趣地瞧著他面色的變化,笑問道:“這些個人頭裡,可有主薄的熟人?”

沉容抖抖索索地答道:“沒、沒、沒。”他只覺得那些個人頭像是夢魔似的,他不想看,卻像被陷了進去,拼命掙扎,總算把眼挪開,躬身彎腰站定,飛快地看了眼孫策,目光定格在他身前的兩樣物事上,一個黑色的綬帶,一個繡文的印囊。他瞠目結舌,指著問道:“這是,這是?”

“沒有你認識的人頭?那三個是誰?”

黃忠、徐晃揀出那三個被沉容派去監視孫策的惡少年的人頭,擲到沉容腳前。沉容連著退了四五步。孫策把座前的印綬拾起,也丟過去,按劍傾身,厲聲喝道:“國叕已伏法認罪!你,還要嘴硬麼?”

“國叕已伏法認罪”七個字,如平地旱雷,沉容站立不住,“撲通”一聲跪拜在地,連聲說道:“小人認罪,小人認罪!”

他早前在官寺外聽到百姓們的議論後,已隱約感覺不妙。後來,黃忠他們出去拿人頭的時候,他也看到了,丁邯他認識,那三個惡少年是他派去監視孫策的,他更認識,越發覺得不妙,只是處於僥倖,還幻想希望國叕能夠頂住。此時被“提”入堂上,看到國叕的印綬後,他的這點幻想登時破滅。他使勁磕頭,求饒說道:“小人服罪,小人服罪!椽部饒命!椽部饒命!”

這一瞬間,孫策剿滅群盜,孫策誅滅第三氏,種種故事,如走馬燈般,在他腦中連環轉個不停,滿腦子只一個想法:“只求保命。”

宣康看到他這副模樣,知道又是自己出場的時候,拿起筆墨紙硯,放到他的面前:“既然認罪,就把你的不法事,你所知的國叕的不法事,還有你從父沉馴的不法事,都統統寫下來罷。”

“小人從父,……?”

“你若老實寫下,還能免一死,若執意隱瞞,不肯配合,你信不信現在就能正/法了你?”

沉容雖有小有才智,畢竟只是小才智,逢此驟變,卻也無計可施,心裡對他的從父沉馴說了聲:“對不住了,為了保命,只有先把你老人家賣了!”小雞啄米似的連連點頭,表示願意配合,拿起紙筆,竟如國叕一樣,也是顧不上換地上,就趴在地上寫了起來。

戲志才笑道:“這一對主臣,還真是投契。”

等他寫完,簽過名,按過手印後,宣康收拾好,遞給孫策。孫策接住,看了看,沉容寫得內容真不少,寫滿了四五頁。裡邊有些是孫策知道的,有些是孫策不知道的。

他滿意頷首,溫聲說道:“府君為政寬仁,不欲起大獄。我要你寫下這些東西,不是為了治你的罪,也不是為了治你從父的罪。前陽城長國叕認罪後,還印綬,自辭去。《傳》曰:‘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你和你的從父若能像他那樣,從此洗心革面,改過自新,不也是很好麼?”

“縣、縣君,不,前陽城長沒被椽部捕拿處死麼?”

孫策笑道:“我有什麼權力處死人?我殺的這些人都是因為他們負隅頑抗,刀兵相向,不願束手就擒,企圖對抗國法,故此我不得已而才殺之的。前陽城長國叕知錯能改,而且服罪的態度非常好,自願還印綬,願意辭官歸家去,我還有何殺他之理啊?”

沉容顫抖著取下腰間的印綬,高捧到頭,跪在地上,膝行至孫策座前數步外,伏下身子,說道:“小人亦願還印綬,辭官歸家去。”

“不急,不急。咱們先去見見你的從父。”

孫策長身而起,繞過他,大步走出堂外。戲志才、李博、宣康、黃忠、徐晃等人緊隨其後。沉容逢此大變,反應有點遲鈍,在堂上呆了片刻,才回過神來,連忙爬起啦,小跑著跟上了,心道:“要去見我從父?”適才為了保命,他寫下了不少沉馴的不法事兒,這會兒暫時性命無憂,不禁有點後悔、惶恐,生怕沉馴知道了這件事。沉馴可絕不是一個寬宏大量的人。

……

孫策出了官寺,大約是聽輕俠們說的,寺外的百姓已經知道了國叕辭官之事,發出一陣震天的歡呼,數百上千人齊齊跪拜在地,大呼道:“荀家乳虎,惠下討奸,一月第三,四月行縣,為民除害,席不暇暖!”有老有少,有男有女,很多人激動地熱淚盈眶。

他們中的大部分人以前根本都沒有聽說過孫策的名字,根本就不知道郡裡還有個叫孫策的郡吏,但這並不妨礙他們對孫策的感恩戴德。老百姓總是最實在淳樸的,誰為他們辦了好事,他們就會記住誰。一旦記住,就永遠也不會忘記。

孫策懷著這樣的感慨上了車,感慨之外,卻又有點奇怪。

縣民們高呼的那句話:“荀家乳虎,惠下討奸,一月第三,四月行縣,為民除害,席不暇暖”,意思很明白,顯然是在讚美孫策。說他為給百姓除害,急不可耐,剛上任北部督郵才一個月,就行縣除奸,正如他當年在西鄉,也是剛上任一個月就誅滅了魚肉百姓、橫行鄉里的第三氏。

可問題是:這二十四個字,儘管通俗,卻文雅,絕不是普通不認字的老百姓想出來的,而且,從孫策進入縣廷,再到孫策出來,中間只有短短的一個時辰左右,就算老百姓中有儒生,也不一定能在這麼短的時間裡就編出這麼一段流暢通俗,又不失文雅的歌謠來。

孫策狐疑地琢磨了會兒,一抬頭,瞧見了對面戲志才似笑非笑的臉,登時恍然大悟,說道:“百姓們唱的這首童謠,應是出自志才兄之手了?”

“不錯。”

“卻是為何?”

“你這次行縣討奸,治理郡北,是一個得罪人的差事。咱們潁川離洛陽不遠,郡裡許多官吏、豪強都和京都的權貴有或多或少的關係,比如這陽城,國叕的舉主是袁隗,沉馴的女兒是趙忠侄子的小妻。你這幾個縣走下來,定會得罪不少人。你荀氏雖是天下名族,然受黨錮,族中人久不為官,閒散在野,於朝中並無得力的臂助。得罪了這麼多人,朝中又無援助,你如何自保?

“我思來想去,唯有給你散播童謠一途。有了萬民的稱讚,朝中奸佞就算想動你,也要考慮一二了啊。……,再則,我聽說朝廷新近下詔,詔公卿以謠言舉刺史、二千石為民蠹害者。雖然這次詔舉的物件只是州郡牧守,可若是咱們潁川半郡九縣的百姓都在唱這首童謠的話,你的美名不也就藉機傳到朝廷去了麼?縱不能獲得升遷,於短期內,亦足可自保了。”

朝廷下詔舉謠言的事兒,孫策也是知道的。他聽完後,很是感動,說道:“卿又是幫我出謀劃策,又是想辦法幫我自保,太愛我了!貞不知何以為報。”因朝廷有舉謠言之制,故於天下諸郡國縣道中,常有地方官吏為揚名而編造童謠的事兒發生。戲志才此舉實不足為奇。

戲志才笑道:“卿以知己待我,我自以知己相報。”

車外,百姓的歡呼聲不絕於耳。

孫策笑問道:“外邊這麼多百姓,你是怎麼教會他們的?”他對此的確有點好奇。

“我沒有教他們。”

孫策愕然:“沒教?”

“我教的是解裡的百姓。解裡的百姓大部分都跟著咱們來陽城了,他們與本縣的百姓是同縣人,混在一塊兒,一個人會,就是十個人會,十個人會,就是千百人會。”

孫策側耳傾聽車外童謠,聽著他們發自肺腑地感激歡叫,聽著甚至有婦人、老人喜極而泣,聽著小孩子們奔跑的腳步聲、喜悅的唱謠聲,對比他上次來暗訪時縣中的死氣沉沉,一時間,他胸懷起伏,長嘆了一口氣。

“怎麼了?”

“我只不過趕走了一個貪官,是我該做的事兒,百姓們就如此感恩歡快。這趟來陽城,……。”

“怎樣?”

“我便是死在這裡,也是值了!”

……

來到沉馴家外,沉家宅門緊閉。

高甲爬到樹上,向內觀看,見偌大的院中站滿了持刀拿弩的護衛。卻是沉馴已得了訊息,召集來了人手,欲要頑抗。

——

1,因朝廷有舉謠言之制,故於天下諸郡國縣道中,常有地方官吏為揚名而編造童謠的事兒發生。

西漢馮野王、馮立兄弟相繼為地方長吏,均有治績,被民眾歌謠之:“大馮君,小馮君,兄弟接踵相因循,聰明賢知惠吏民,政如魯、衛德化均,周公、康叔猶二君”。

黃巾事後,冀州由於連年征戰,田地荒蕪,饑民無數。皇甫嵩奏青冀州一年田租,以贍饑民,帝從之。百姓歌曰:“天下亂兮市為墟,母不保子兮妻失夫,賴得皇甫兮復安居”。

馮氏兄弟、皇甫嵩固有政績,但這兩首童謠文縐縐的,應是出自他們的門客、屬吏之手。

孫策從車上下來,聽罷院內情形,對戲志才說道:“志才,看來你猜對了,這郡北真是不乏亡命徒啊。解裡丁邯是一個,這沉家又是一個,仗著有些人、勢,就敢……。”

他本想說“就敢對抗國法”的,但說到“人、勢”這裡,聲音不由自主地輕了下來,與戲志才對視一眼,兩人異口同聲:“需得立刻派人出城!”

侍衛在孫策左右的黃忠、徐晃、周泰不解其意,問道:“出城做什麼?”

“你多帶幾個人,現在就出城!要快。從西城門出去,往洛陽方向沿途搜尋!大路、小路都不能漏,凡有騎馬之人,全部搜身盤問!”

“全部搜身盤問?……,孫君,盤問什麼?”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被俘不屈!敵國女皇親自上美人計

桃妖是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