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飛逝,很快就到了中平四年的臘月底,再過一天,便是新年。

遠在長沙的孫堅在收到了孫策的家書後,想要做出一些改變,但這種想法在他叫來幾名心腹討論了一番後,直接就蕩然無存了。

隨著時局越來越動盪,階級間的衝突也跟著顯現了出來,平頭老百姓倒是沒什麼,大多都是被欺壓的物件,但寒門與世家之間的利益衝突已經顯而易見,就差要擺到檯面上來了。

雖然孫堅已經接到了劉宏派出來的宦官帶來的聖旨,正式受封破虜將軍職位,但畢竟時間還短,目前他手下的心腹依然是先前的程普,行當,黃蓋,祖茂等人。

這些人沒有一個是世家出身的,而且也大多是武將,沒有多大的格局,自然是都站在了寒門的立場上,不願意團隊中有世家之人加入進來。

畢竟可以用來分發的利益就那些,而且是他們跟著孫堅在戰場上用命殺敵換來的,憑什麼一個寸功未立的世家之人有資格摻和進來。

孫堅也沒辦法,畢竟這些都是跟著他出生入死的好兄弟,而且從他個人的感官來說,也是和這些人一樣的想法,所以他也就沒有表現出堅決的態度,按照孫策的建議行事。

不過孫堅倒是給孫策回了封信,信中說了他在長沙那邊的悠閒生活後,提到了因為手下的人集體不同意,最終仍然沒有和世家交好之事。

得知情況的孫策除了嘆息,也沒別的辦法了,誰讓孫堅手下沒一個可以完全聽他指使的人呢?幸好孫策早就以此為鑑,雖然和屬下的關係處得不錯,但仍然在他帶領的這群人中享有著絕對的掌控權。

不過可惜了有機會讓孫堅實力發展壯大的長沙郡了,不說做鹽鐵生意的巨大利潤,光憑長沙郡的肥沃水土,用來種田,囤積糧食也是好的啊。

想到這,孫策不由地扼腕嘆息,心疼得不行,現在的積累可都是日後爭霸的資本啊,雖然以現在的儲物水平,糧食可能存不了太久,但如今離天下大亂已經沒幾年了啊,到時候甚至有可能會出現有金子卻買不到糧食的局面。

而無論孫策去哪個地方發展,都需要足夠的糧食,來儘可能地增加治下的人口數量,別看孫策有兩次以少勝多的經歷,但在冷兵器時代,人口確實是衡量一個勢力強弱的基本。

有句話說得好,量變引起質變,如果兵力不足,即便是上千百戰精兵,也有可能被數萬烏合之眾打得損傷慘重,到時候本就人口數量不足的一方,又該去哪裡找人來補充損失的兵力呢?

“不行,得找一個可以站在孫家立場上說話的人,跟在父親身邊,幫忙出面解決這種問題。”

孫策反覆思量過後,覺得孫堅身邊需要一個不和其他人一樣,眼光侷限於自身利益上的人,但是要找誰也是個問題。

孫堅的心腹看來很排外,由他新招募一個文士估計是行不通的,那就只能孫策來安排一個人過去了,畢竟孫策是嫡長子,以後孫堅的家業都是由孫策合法繼承的,那些人也不好拒絕。

想到就做,孫策開始回憶起目前有哪些人眼光沒有那麼大的侷限性。

全柔?不行,以全柔的才能派他去做“和事老”有點太可惜了,好歹他先前也做過尚書右丞,那可是正兒八經的朝廷中央官員,而且看他在雒陽的關係,明顯有機會繼續往上爬。

而且漢代有復辟一說,還有著一些不成文的規定,那就是復辟之後的官職一般不得低於曾任的官職,這就像拍賣收藏品一樣,成功拍賣過一次之後,下一次拍賣底價自然就得提高了。

尚書右丞秩為四百石,雖然比不上議郎的六百石,但到了孫堅那兒,也只在孫堅之下了,剩下的那些人都比不上全柔。

那些人能同意孫策派個人過去,但前提定然是不影響到他們的地位,全柔一過去就站在他們的腦袋上,那些人還不得鬧翻天啊?

全柔被孫策排除了,那秦松呢?孫策估計也不行,秦松雖然喜愛軍事,他願意投靠君主,卻並不願意居於君主以外的人之下,這點從他之前多番思慮後,直接拜孫策為主,而不是從孫策這兒請求投靠孫堅,就能看得很明顯。

再加上秦松目前在為孫策掌管情報系統,這是隻有主君足夠信任才能做的事,作為一個聰明人,秦松絕對不會放棄當孫策的心腹,而去孫堅那邊當一個邊緣人物。

秦松也被孫策排除了,還有哪些人選呢?陳武和周泰等武將肯定是不行的,作為晚輩,到了孫堅的帳下,就算說的很對,也不見得別人能聽得進去,同理,剩下那些留在壽春的武將也不行。

難道這點小事還要麻煩周瑜?那不是讓他知道我孫家無人可用嗎?到時候就算周瑜沒意見,但廬江周家裡肯定會有人因此瞧不上孫家,那不就是在給周瑜找不自在嗎?

凌操曾經在孫堅麾下奮戰過兩年多,肯定夠資格和孫堅的心腹說話,而且他做事全聽孫策的安排,目光不會侷限在一點小小的得失上,倒是個可以考慮的人選。

但是凌操要幫孫策管理壽春城外山中的軍隊,這種事除了既穩重,帶兵經驗又最豐富的他,交給蔣壹,趙卓等人的話,孫策不是很放心。

“唉~要是吳子常已經從王允那裡出師了,還投靠了我多好啊!”

這樣不行,那樣也不行,搞得孫策十分無奈,都快煩死了。

孫策倒是又想到了一個合適的人選,那就是吳恆,吳恆曾經做過流民,如今是現任河南尹王允的弟子,既不是世家子弟,又有足夠的資本可以讓孫堅帳下的那群人聽得進他的話,可惜的是,吳恆跟著王允離開雒陽了,孫策也不知其何日才能出師。

就在這時,思慮著吳恆是否合適的孫策,在回憶起兩人第一次見面的場景時,突然想起了一個派到孫堅帳下做這種事情絕對合適的人選,那就是孫堅的大女婿,孫策的大妹夫,曲阿弘家的下一任家主——弘諮。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大明劉公:吾乃大明司馬懿

松友小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