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符,那我們六日後再見!”

周府門口,陳琳從馬車裡探出頭來,對已經下車的孫策道別著。

孫策滿臉謝意地看著陳琳拱手道:“多謝先生了,來日再會。”

雖然孫策知道,陳琳之所以對他的態度這麼好,不僅是因為救過陳琳的命,而且還有孫策被盧植收為關門弟子的緣故。

但這種事情是無可避免的,如果每個人都能知恩圖報,那“滴水之恩,湧泉相報”便算不得美德了,就算是救命恩人,試問又有幾個非親非故的人能真的為他著想呢?

況且就連孫策救下陳琳,也是有目的性的,是想要透過陳琳攀上何進的大腿,從而在雒陽立足,說實話在孫策得以成為大將軍府的幕僚之後,陳琳就是把他當作陌生人也無所謂。

孫策不得不感嘆一句:人啊,果然還是得靠自己!

“來日再會!”

陳琳笑著對孫策說了一句,就回到了車裡,隨即在孫策的目光裡,車伕駕著馬車載著陳琳迅速遠去。

目送著馬車離開的孫策緩緩走回了周府後院,路上他在思考著該如何感謝盧植,進宮伴讀之事盧植肯定是出了不少了力的,這才能讓孫策每七天進宮伴讀一次。

想來想去,孫策竟然發現盧植真的是什麼都不缺,要說送禮物吧,近三個月都到盧植府上學習的孫策知道盧植不喜歡那些。

盧植倒是十分愛文,經常研究經典,但總不能讓孫策立馬替他找回來一個後世大名鼎鼎,如今卻及及無名之人吧,莫不然他再“寫”一篇?

這種念頭也只是想一想,不可能去做的,孫策明白過猶不及的道理,以他的年紀,一篇像《燕歌行》的詩文就夠用了,如今的他需要低調,不想被太多的人關注,以防對他的發展計劃有所影響。

“對了,我可以給老師送酒啊!”突然,孫策靈機一動,想到了盧植愛喝酒的事。

盧植作為一個北地邊疆的勐男,喝酒禦寒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而且他酒量極大,據世人間傳聞說得有一石的量,送盧植好酒絕對可以讓他很開心。

恰好錢六從壽春過來的時候帶來了幾車的烈酒,這些酒都是以前孫策在壽春時弄出來的,在孫甲等掌櫃的努力下,算是已經在壽春一帶小有名氣了,不過因為這種酒售賣的數量不多,所以很多人想喝還喝不到。

想到這,孫策找到了周泰,並對他說道:“幼平,你去典當行支會錢六一聲,命他讓手下的夥計幫你運一車他從壽春帶來的酒,然後再由你給盧師送到府上去,明白了嗎?”

周泰的字是在盧植給孫策取字後,他和陳武兩人請求孫策給他們取的,他們的意思是告訴孫策他們從此以後,願意全心全意地做孫策的家臣,這點孫策也明白,所以也沒拒絕他們的請求,分別給周泰取字幼平,給陳武取字子烈。

一般來說,除非主君死了,否則被賜字之人都得永遠效忠,這點就算周泰不知道,但“混過社會”的陳武肯定知道,而從兩人得到表字後只有喜悅的樣子,可以看出他們沒有絲毫對孫策效忠的遲疑。

周泰本來還對孫策剛從皇宮回來就找自己感到疑惑,心裡暗道著:最近也沒犯什麼事啊,等孫策說出來找他的原因時,他才鬆了口氣,原來是讓他辦事啊。

怕周泰對運酒之事不太上心,孫策提醒道:“記住,要小心點,這酒我們在雒陽總共就只有幾車,你可別把這事給搞砸了。”

周泰聞言立馬保證道:“屬下會把事情辦好的,主上請放心!”

“等等~”孫策隨即又思索了一番,遞了一包金餅給周泰,然後說道:“你記住,不要讓人看出你和典當行的關係,除了給盧師府上送去的那車酒外,你再帶十壇回來。”

“喏!”

周泰等了一會兒,見孫策沒有其它安排了,這才快步走出門去了。

帶回來的十壇酒孫策想的是給周異送八壇,雖說孫策和周瑜是當兄弟相處的,但也得注意一下週異的意見啊,孫策給盧植送酒,卻不給周異送,這怎麼也說不過去啊,雖然周異是不愛喝酒,但等日後他知道這酒是“特供版”時,還是能感受到孫策的心意的。

至於剩下的兩壇孫策打算先留著,畢竟像張遼那樣的勐將最喜歡的便是此等烈酒,這些酒就相當於日後孫策“釣”勐將的魚餌。

這時,孫策才反應過來,陳武去哪兒了,要說全柔和秦松不在府上還情有可原,畢竟他們在這雒陽有交際圈子,而且還有孫策安排的事情要做,但陳武這小子既沒有應酬也沒有任務,他跑出去做什麼?

這個問題直到周泰辦好事情,陳武跟他一起回來的時候孫策才知道,原來陳武這小子嗜好武藝,來到這雒陽後閒來無事就會與周泰切磋,但總面對一個對手陳武也膩了,正好上次張遼到府上和孫策打鬥時表現出了不俗的武藝,陳武就出去找張遼比武了。

難怪陳武年紀輕輕就有此等武藝呢,感情是因為他對比武的熱愛啊!不得不說,就以陳武的這份熱忱,如今這麼早跟隨孫策,只要身體素質跟得上,未來他的武藝必然有機會達到登峰造極的境界。

雖然孫策心裡很欣賞陳武,但他可不能表現出來,以免日後陳武對其麾下的勐將發起挑戰時,引起不必要的衝突。

“子烈,你去尋文遠比武為何不事先通知我一聲,也好讓我打個招呼,這麼莽莽撞撞的,如果惹惱了旁人怎麼辦?”

對於孫策的訓斥,陳武也沒往心裡去,因為他知道孫策不是那種會責怪他的人,這麼說只是出於關心,而且以陳武從小失去親人,卻能活下來的本事,交際能力就算不是特別強,也絕對不弱的,去找人切磋一般都不會惹惱別人。

儘管如此,陳武還是很給面子地認錯道:“屬下知錯,還請主上不要怪罪!”

孫策“嗯”了一聲,然後說道:“你應該不是第一次去找文遠比武了吧,每次都麻煩文遠,你下次去的時候記得帶點禮物。”

“喏!”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大明:先斬後奏,截胡徐妙雲

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