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邵的這番話一出,孫策頓時面色一變。

場上眾人也都神色一緊,不出所料,醉酒的孫堅聽到了許邵的話後勃然大怒,掙脫拉著他的孫策就欲上前給許邵個狠狠的教訓,但被周家三個護衛拼死攔下了。

孫策沒有和孫堅一起對著許邵憤怒地咆孝,他知道,被許邵罵一句可不是一件小事,而是可能關乎到一輩子名聲的大事。

這個時代,很多事情都是靠各地的人們口口相傳,而傳播的源頭往往都是士人間的交談。

試問,在士人看待問題的時候,有幾個能不偏向於與他們“志同道合”的人?

周尚的臉色在許邵說完那番話後,唰地一下就變了,看著許邵站起身如公雞般昂著頭,一副一點也不在意氣勢洶洶的孫堅的模樣,周尚內心湧現出幾分不滿。

罵孫堅有勇無謀不要緊,但是今天可是在他的府上,明眼人都知道他之所以會邀請孫堅來參加這種宴會,就是想要與之交好,許邵能看不出來嗎?

雖然是孫堅出言諷刺在先,但許邵當場就罵,純粹就是沒把他周尚的面子放在眼裡。

好不容易勸住了孫堅,以免事態變得更加不可收拾,孫策整理了一下自己皺了的衣服,然後走到許邵面前,施了一禮,道:“晚輩孫文臺長子策,見過許公!先前家父之言乃酒後失言,在下替父親向您道歉,還請許公寬宏大量。”

許邵見孫策禮數週全,又說了服軟的話,以為是孫堅拉不下臉,讓他兒子來,好找個臺階下。

面對孫策這樣的孩子,他也不好死磕著不放,於是他只能滿臉不情願地回了一禮,況且他也得考慮一下給廬江周家一個面子。

孫策見許邵回禮後,向後退了兩步,昂起頭直視著許邵的雙眼,然後說道:“家父雖然言辭欠妥,然其一心為國,十分尊敬能治國安民,造福鄉里計程車人。

家父十七歲就隨家祖於錢塘大敗搶掠商人財物的海盜,熹平元年隨同郡官兵剿滅了句章造反賊人許昌,去歲又應朱中郎號召募兵征討黃巾賊,可謂是對我大漢盡心盡力!”

說著,孫策的臉上露出了一絲蘊含深意的笑容,然後對著許邵厲聲大喝道:“請問許公為大漢朝做了哪些貢獻?如何能對算得上為國為民的家父視而不見?

況且對子罵父,則是無禮的道理連我這一屆孩童都明白,許公不會不知吧?”

一番話說得許邵不敢與他對視,只能不堪地低下了昂著的頭。

看著這個一番話說得許邵敗下陣來的英武少年,眾多賓客紛紛滿臉詫異。

“你……你這小兒怎可如此說我?”

許邵一臉的懷疑人生,此時的他心亂如麻,他怎麼也沒想到作為老子的孫堅,被他幾句話說得就要動手,而作為兒子的孫策,卻把他說得想要動手。

但他此時也沒啥辦法,他倒是想反駁孫策的話,關鍵是他確實沒什麼能說得出口的功績啊,他在士林間揚名是靠著他的“月旦評”。

許邵發現眼前只有兩個選擇,要麼故作大度,不僅要無視孫策的挖苦,還要因為之前的無禮,假模假樣地向孫堅道歉,然後還得要給孫策一個好的評價,這樣才能讓別人看到他的“寬容大度”。

要麼就對孫策的話完全不理會,打死不認錯,事後只要讓大家覺得,自己只是不和小孩子一般見識就行了。

經歷了一番思索,最終他還是選擇了向孫堅道歉。

可能是覺得自己竟然被一個孩童說得啞口無言,許邵有些不甘心,於是不懷好意地對著孫策問道:

“父輩事蹟盡存心中,足可見孝心,小小年紀便能言善道,足可見早慧,孫家大郎,不知你可曾拜師讀書?”

乍一聽,這話好像是在誇孫策雖然年幼但有孝心和智慧,但實際上他是想說孫堅只是個底層莽夫,沒有機會將聰明的孩子送去跟隨名師讀書。

孫策自然知道許邵話中有話,估計接下來就要發難了,但他也不怕,於是回答道:“小子還未曾尋到良師,便由家母啟蒙,而後也讀了兩本書。”

孫策說的當然是這輩子只讀了兩本,誰又能管得著他上輩子讀過多少書啊。

許邵見孫策果然沒有讀過什麼書,迫不及待地開口問道:“哦?如此我便考考你,若你資質上佳,我就給你推薦一個名師。

既然你如此懂禮數,那你可知道孔夫子於“禮”之一道的主張?”

孫策想了想,答道:“孔夫子尊崇周禮,倡導仁義,他最為主張的乃是仁、義、禮、智、信。”

許邵聞言拍手稱讚,撫了撫鬍鬚,然後說道:“說的不錯,那你可知何為仁?何為義?何為禮?何為智?又何為信?”

孫堅和周尚等人原本見孫策能答出許邵的第一個問題,就在心中承認孫策的聰慧了,聽到許邵又問出了更深層次的問題,不少人覺得他如此為難一個孩子有些恬不知恥了。

要知道如果一個地方出了個神童,那這個神童也會是同個地方的人們在外吹噓的資本。

孫策此時沒管許邵的暗自得意,深思熟慮後答道:“鵓鴿呼雛,烏鴉反哺,此乃是仁也!

鹿得草而鳴其群,蜂見花而聚其眾,此乃義也!

另有羊羔跪乳,馬不欺母,此乃禮也!

蜘蛛佈網為其食,螻蟻塞穴避水患,此乃智也!

天不亮而雞不鳴,雁非群而不至,此乃信也!”

“好!”孫堅聽完了兒子的話,也不管有沒有理會其中的意思,立馬拍著手捧場叫好。

聽了孫策的這幾句話,周尚眼神一亮,自顧自地將這幾句話低聲唸了好幾遍。

其他賓客自不用說,反應過來後,紛紛跟著孫堅拍手叫好。

許邵沒想到孫策只用了幾個動物,就生動地形容出了仁、義、禮、智、信,此時的他仍處於驚愕之中。

等他回過神來時,想再問些什麼,但還是憋了回去,只當著眾人的面給了孫策一個評價:“此子有驚世之才,日後必能出將入相,位極人臣!”

在場的人也開始配合起了許邵,不會真的讓他在這裡丟了面子。

因為許邵真的不能再繼續問下去了,否則他以後肯定會名聲受損,到時候還得把怨氣撒到在場眾人身上。

宴會後來在刻意營造的友好氛圍內結束了,因為戰功被孫策一一說了出來,眾人對待屢戰屢勝的孫堅更加客氣了,畢竟指不定哪天就需要請他救命呢。

此次宴會,收穫最大的就是孫策了,他成為了眾人口中早慧的神童,再加上前段時間已經有所傳聞的義氣救人之事,“英雄少年”的名聲算是已經起來了。

事後,許邵沒有食言,確實給孫策介紹了一個名士,就等他日後上門求教了。

損失最大的自然是許邵,不過這種事情是無法引起多少士族注意的,最多也就是在暗中笑話一番許邵。

事情傳出後,大家的確都在笑話許邵,就因為他掌握著品評人物的輿論至高地。

這種自帶社會聚焦點的人,大家在表面上都對他趨之若鶩,尊敬得很,但是心裡還是有些不滿意的。

憑什麼自己的未來要交給別人去評頭論足呢?

而且許邵點評別人時,說過誇讚的好話,也說過罵人的話,自然不免得罪人。

孫策這一次狂懟許邵,著實是給一些不滿許邵的人出了一口惡氣。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刺殺之歸途

老三的菸頭

四合院:開局強逼秦淮茹還債!

菜菜不好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