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滋,如今這座城池已經全由孫策領導眾人守衛。

一旁的凌操聽聞周瑜發愁,開口問道:“周公子,不知有何擔憂之處?”

周瑜皺著眉頭說:“憂只憂在不知他們的人數多寡啊!”

蔣壹有些不以為然,說:“不必擔憂,不過是一批不堪一擊的烏合之眾,就算人再多,那又有何妨?”

“非也,敵在暗我在明,究竟有多少賊軍要攻打松滋,我們並不知曉,而且以目前的形勢來看,城中的縣兵極少,就算加上我們新軍計程車兵,也只能短時間內將他們擋住。

要是攻城的敵人源源不斷,時間拖得一長,我方士兵得不到休息的時間,就會越來越疲憊。

我們以勞待逸,賊軍以逸待勞,勝負就不一定了啊。”

他自然不害怕起義軍的進攻,所以在敵人即將上城的緊要關頭還有心力檢視遠處的敵軍,並且和孫策談話,但是對於敵人可能隱藏起來的人數卻忍不住地有些擔憂。

孫策覺得周瑜說得有道理,作為廬江周家百年來最出眾的子弟,雖然他和這次戰場上的許多人一樣,都沒有經歷過真實的戰事,但他讀過太多的經書和兵法,還研究了許多歷史戰役。

蔣壹聽完周瑜的話後,仍有些輕蔑地說道:“這等土雞瓦狗之徒,就算再來成千上萬個,我等也不用畏懼!”

聽到蔣壹這樣的語氣,孫策立馬開口呵斥他:“蔣壹,為何如此和阿瑜說話,壽春打了一次勝仗就瞧不起天下豪傑嗎?我看你是昏了頭了。

阿瑜的考量周全不也是為了我等的性命安危負責嗎?你還不快向他賠禮道歉!”

“對不住了,周郎,是我說錯了話,但我絕對沒有看不起你的意思,還請你不要見怪。”

蔣壹聽了孫策的話,也意識到了自己之前說出口的話有問題,連忙在孫策的示意下,誠懇地對周瑜賠禮道歉。

在幾人交談的時候,孫策也沒忘記留心觀察攀爬雲梯的起義軍士兵,見快有人爬到城牆上了,他下令說道:“所有長矛手,做好準備!”

傳令兵立馬沿著城垛飛奔,傳達他的命令,每個雲梯前都有五個矛手,兩個在前,三個在後。

在接到命令後,他們齊齊將長矛平舉而起,對準了雲梯,每兩個雲梯之間,還被孫策佈置了五個拿著大刀的步兵,以防有驍勇的敵人士兵衝破長矛手的包圍。

孫策幾人向後退了幾步,有十幾個甲士將他們包圍起來保護著,既緊張又有些興奮地瞪大眼睛,死死地盯著雲梯露出城頭的部分。

陳武,周泰擔憂孫策的安危,各自拿著自己的武器,一左一右地守護在孫策的身邊。

……

右手邊的雲梯上,已經能夠看到一個起義軍士兵的腦袋露出城垛了。

他才剛露出頭頂的髮髻,孫策還沒看到他的臉,守在這架雲梯前的長矛兵就大喝一聲,將長矛向下刺出,一下就扎中了他的肩頭。

這個最先攀爬到高點計程車兵瞬間失去了平衡,痛呼了一聲後摔下了雲梯,可以想象從城牆這樣的高度掉下去,後果自然會十分慘烈。

這時,二十餘步外,右邊第二架雲梯上,又露出了第二個起義軍士兵的腦袋。

先前掉下去的那個起義軍士兵的慘叫,吸引了守在這架雲梯前的縣兵,五個長矛兵裡有三個都扭頭往聲音傳出的方向看去,還沒有來得及將注意力放回面前的雲梯,這個起義軍士兵就躍上了城頭。

正所謂“一寸長,一寸強”,長矛兵更適合遠戰,在攻城者還沒登上城牆的時候,可以對他們造成一定的威脅,一旦被提刀的敵軍士兵近身,長矛手就要有危險了。

果不其然,當這名起義軍士兵登上城牆後,立馬揮刀向長矛手殺去,五個長矛手頓時就有些手忙腳亂,雜亂地向他刺出長矛,想要把這個敵人逼下去。

但這個起義軍士兵的動作很靈敏,似有武藝傍身,十有八九是遊俠出身,他就如一條游魚一般,險而又險地將刺向他的幾條長矛盡數躲過,然後揮刀左右劈砍,砍傷了兩個矛手,剩餘的三個長矛手竟被嚇得止不住地想往後退。

見此情況的孫策沒有時間在心裡罵這些膽小的縣兵,下意識地想要推開陳武和周泰,然後衝上去。

就在這時,一個身影迎著後退的幾個長矛手衝過去,在他們的遮擋下手起劍落,刺中了那個起義軍士兵的後背,然後一腳把他踹下了城牆。

停下腳步的孫策定睛一看,原來是離得近的趙卓見勢不對,率先出手了。

這第二個起義軍士兵才剛被踹下去,又一個士兵從這架雲梯上露出了頭。

孫策只能暗呼僥倖,這傢伙如果能再快一步,趙卓怕就難以那麼輕鬆地偷襲成功了。

慢慢地,一個接一個,越來越多的起義軍士兵爬上了城頭,城下還傳來了一聲聲“咚~咚~”的巨響,竟是那些扛著樹幹的起義軍士兵在撞擊城門。

儘管這群起義軍聽到孫堅的名字就被嚇得逃跑,但孫策此刻還是對他們的首領產生了些許敬佩。

能在第一次攻城失利後的短短時間內吸取教訓,很快就整頓好了敗軍,並且再度組織起第二次進攻,還在第二次進攻時學會了兵分兩路,一路用雲梯攻城,一路用撞木撞城門。

可以說這傢伙算得上是一個人傑,經過一番領兵逃跑後,在帶兵這方面已經完全勝過孫策這群人中的任何一個。

“如果讓我和他換一個位置,我能做到他做的這些麼?”

……

只是可惜,郭石雖有傑出的能力,但他手下的人卻不爭氣,第二次攻城也只堅持了半個時辰不到,就以失敗終結。

然而,儘管接連兩次成功守城,並且都不算艱難,但孫策臉上的神色反而很凝重。

第一次起義軍攻城時,守軍無一傷亡,這第二次攻城,卻導致了十幾個傷亡,那下一次呢?

假如敵軍士兵真的像周瑜所擔心的那樣,還隱藏著充足的人手補充,那松滋真的能守得住嗎?

第二次攻城過後,起義軍那邊沒有像上次一樣立刻組織人手,而是等到城上的守軍吃飯的時候,又發動了一次突襲。

短暫的交鋒後,他們又如潮水般退去了,只給守軍又造成了十幾個傷亡。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的諜戰生涯

電芯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