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對岸,就是起義軍的營地,離河最近的只有不到兩裡地。

起義軍初到城下時,根本就不會紮營。

書中記載,正規的營地應該像一座小城,營內需要進行整齊規劃,得有主幹道和支道,劃分輜重區和士兵的營區。

甚至如果準備長期紮營的,會建立必要的排水系統,還會在營地的邊緣處建起柵欄,築起望樓,挖壕溝,豎拒馬、灑鐵蒺藜之類的,防止敵人突襲。

而起義軍的營地,一開始的時候亂糟糟的,根本沒有進行規劃,別說柵欄了,連生活所需的排水系統都沒佈置,基本什麼都沒有。

只是將營中人馬大致地分開,給歸屬同一個頭目的人劃出了一塊可以停駐休息的空地而已。

但是也不知是起義軍中誰提的建議,從昨天晚上開始,郭石組織了一批人手,準備在他們的營地最外側挖了一道溝塹。

令孫策感到慶幸的是,他們終究只是烏合之眾,完全沒有絲毫的紀律可行,對於頭目們下達的挖溝命令,只是敷衍了事,導致這道溝塹挖得深淺不一。

孫策在城上的時候就一直在觀察了,心中已經有了路線,此時過了吊橋後,他沒有半點猶豫,撥轉馬頭,率領眾人直奔北邊將近百步處。

挖這裡溝塹的人偷懶得最多,一共挖了不到一尺深,頂多兩尺寬,不需要什麼寶馬良駒,尋常的馬兒都能一躍而過。

五十三騎接連躍過這條淺溝,然後如狼似虎地衝入了起義軍最外邊的營地。

……

從孫策等人出城,到他們過護城河,再到他們躍過溝塹,衝入營地中,整個過程用了不到一刻鐘地時間。

外圍這裡的起義軍士兵大約有兩百多人,因為要給那些過河騷擾後返回的起義軍騎兵讓路,大部分人都是剛躺下。

依孫策想來,他們正睡眼朦朧,這時出手打他們個措手不及,踏平這個營地定然輕而易舉。

結果也確實如此!

五十三騎排列出一個進攻的陣型,十人一隊,分為五隊,以孫策,陳武還有周泰三人在最前,如同一柄頭部尖銳的釘耙,用了不到半刻鐘,就把外圍犁了一遍。

這次的情況不同於壽春那次,雖然目標是一舉拿下敵軍,但最重要的還是儘量削減他們計程車兵數量。

因此,有過孫策突襲前打過的招呼,外圍的敵軍士兵在他們的一波襲擊下傷亡大半,只有少數機靈的,一邊連滾帶爬地向四處逃散,一邊哭爹喊娘。

陳武用的是一柄精鐵槍,和周泰兩人緊隨著孫策,一面負責照看孫策的身後,一面趁機殺戮逃竄的敵軍士兵。

他年紀雖小,但常年打熬力氣,槍法和騎術也都不差,片刻功夫就連殺三人,孫策能聽到身後的他發出喊殺聲,聲音略微帶著顫抖。

這顫抖,肯定不是因為害怕,要知道陳武以前就殺過人,根本不怕見血,但是像現在這種深入敵陣的砍殺,是他以前從沒經歷過的,因此他是興奮得發抖。

陳武的聲音引起了周泰等不少人的響應,然後在他們氣勢十足的喊殺聲作用下,突襲隊伍中所有人計程車氣都提上來了。

孫策在隊伍的最前邊,就像刀尖一般,壓力是最大的,饒是如此,在聽到喊聲後,也不禁在腦海中浮現了一個念頭:“一個初出茅廬的少年,初上戰場,不懼怕反而興奮,還能帶動別人,人與人真的不能相提並論,像陳武這樣的天生就是將才!”

一個人最終能否成材,不可否認家教和生長環境是一個重要因素,但天分也是不可或缺的。

外圍這片的起義軍士兵能殺的都已經搞定了,接下來,該深入他們的營地了。

起義軍不同頭目的地盤之間並沒有明顯的間隔,只有一道不算寬的過道方便行走。

騎馬透過過道後,就是第二個營地,這裡的起義軍人馬和外圍那個差不多,也是二百多人,一樣措手不及,還沒反應過來就被輕鬆殺穿。

疾馳的戰馬與咆哮的勇士,五十三騎過後,只留下一地血肉橫屍。

陳武,周泰等人先前在城上只能防守,晚上想睡覺還要受敵軍的騷擾,早就憋了一肚子的怒火,如今放手大殺特殺後紛紛大呼小叫,直呼痛快。

就連騎在馬上的孫策,也一時間殺得眼紅,數不清有多少人死在了他的手下。

被身後眾人喚回冷靜的孫策,看著依然四散潰逃的敵軍士兵,不由地心中產生疑惑:“按理說,以之前賊軍首領善於變通的本事,這時候應該已經冷靜下來,開始組織反攻了才對啊。”

於是他開始壓下了隊伍突進的速度,而隨著追殺逃散的敵軍士兵,不知不覺孫策等人已經衝入了第三個營地,等到前邊的敵軍士兵散開後,前面出現了接近三百名披甲持矛的甲士。

孫策頓時感到不妙,立刻勒馬轉行,幸好他在關鍵時刻冷靜下來,放緩了攻速。

不然因為之前一路上過於順利的衝殺,陳武,周泰等五十二騎又與他的距離很近,他們這群“新兵蛋子”倉促間肯定是難以改變馬兒前進方向的,如果強行轉換,很可能會導致後面的人碰撞起來。

到時候無奈之下,孫策也只能硬著頭皮繼續往前衝,以騎兵對甲士,就好比大刀砍在了盾牌上,絕對是夠他們喝一壺的。

郭石雖然不擅兵法,但能夠成為一支起義軍的首領,本身也該是一個有些能力的人

一個聰明人是不會做自己認為毫無準備的事情的,平原上步兵對付騎兵的無力,郭石自然知道,因此他當然不會不對此有所防備,擋在孫策等人前面的這些甲士就是他的秘密武器。

現在想來,整個起義軍的前線,為何只有通往這條道的溝塹挖得最淺?不排除這也是郭石給孫策設下的一個陷阱。

果然孫策祖宗孫子說得沒錯,“兵者,詭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利而誘之,亂而取之,……此兵家之勝,不可先傳也。”

郭石的這個陷阱正暗合了“能而示之不能,利而誘之”的兵家之詭道,真是不可小覷天下英雄啊!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諸天牧場

許紙

大楚打更人

東方曉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