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伏在營中的這近三百名甲士,是起義軍中真正歸郭石指揮的本部主力。

整個起義軍中,也只有郭石的直屬部隊才有這麼多裝備齊全且精良的甲士,但這些甲士本來都應該在中軍護衛郭石才對,什麼時候被他調到了這裡?

白天眾目睽睽之下應該時不可能,那肯定就是在入夜後了。

孫策等人在城上時居高臨下,在白天的時候,郭石是很難玩出什麼花樣來的,也只有在入夜後,才有機會趁夜色調動人馬,設下此等埋伏。

這些念頭在孫策的腦海中一閃而過,然後就全都消失不見,因為形式變得更加危急了。

郭石在看到敵騎居然沒有一頭衝過來撞在甲士的盾牌上,而是在不遠處停下時,直接下令所有甲士壓上去,沒有衝鋒起來的騎兵對於甲士來說,就是活靶子而已。

見到後方也被敵軍包圍的孫策,腦中只剩下了一個想法:“殺出重圍!殺回城!”

“狹路相逢勇者勝”,危險就在眼前,既然已經因為一時不查而上了郭石的當,中了賊軍的埋伏,那麼再想些有的沒的有什麼用?

後悔與膽怯肯定是無濟於事的,要是還不想死在這裡,也只有拿出勇氣頂上去,全力拼一把了!

大漢雖然不禁止民家鐵器作坊售賣武器,但可以見到的大多都是刀劍和弓弩,鎧甲一類的很少,加上攻破潛山後搶來的鎧甲,郭石麾下有鎧甲穿計程車兵也不過這接近三百人。

孫策騎在馬上,視線比較開闊,已經把當前的情況看了個大概。

這些甲士中一部分是盾牌手,一部分是長矛手,盾牌手在前,長矛手在後,組成了一個長方形的陣勢,剩下的還有從近處趕來的數百普通起義軍士兵。

這些普通的起義軍士兵,和孫策先前見到過的起義軍一樣,極少有著甲的,都是衣衫襤褸,武器簡陋。

對於這些雜兵,孫策是不太重視的,只要小心他們的偷襲即可,並不會產生太大的威脅,這也就是說,重點在於突破這些甲士。

盾牌手們手中舉著的,都是有半個人高的大盾牌,孫策也不知道他們有沒有接受過專門訓練,但從他們的表現來看,倒也似模似樣,盾牌上有著矛眼,方便盾牌手身後的長矛手從其中刺出長矛。

但是雖然這些盾牌手和長矛手組合看起來像一隻刺蝟般難破,但他們排列得不夠密集,算是一個突破點。

如果孫策騎的是一匹寶馬,就可以抓住對面的這個弱點,驅馬跳過前邊的盾牌,闖入其中趁機破陣。

可惜他胯下的坐騎雖然不是駑馬,但也算不得良駒,很難完成他的想法。

他只能拉扯韁繩,控制好坐騎與甲士的距離,同時揮動手中的霸王槍,用力刺出,霸王槍筆直地穿透了盾牌後一個長矛手的腦袋。

到底不是“真貨”,盾牌雖然不小,但其面積只夠防護起義軍的盾牌手,而不能保護到大多長矛手,那些長矛手中很多還直著身子,將上身暴露在了盾牌的外邊,孫策刺死的正是其中一個。

孫策騎在馬上,長矛手站在地上,霸王槍稍微抬高一點,就足以避開長矛手身上的鎧甲,刺穿了他的頭部。

孫策和幾個夥伴出征時穿的都是甲冑,甲冑可不等同於鎧甲。

甲是鎧甲,胄是頭盔,而且他們的頭盔是有遮面的,主要是用來防禦箭矢,近身肉搏時也可以防禦敵人的長短兵器。

而這個被他一槍刺死的長矛手不過是起義軍的一個士兵,儘管應該算得上是主力士兵了,但他的頭盔也沒有遮面,所以孫策的霸王槍才能輕鬆地穿過了整個顱骨,刺穿他的腦袋。

這名長矛手只是在被中時慘叫了一聲,就轟然倒地,通常情況下,一個盾牌後邊都會有兩個長矛手,這個長矛手倒下時,居然正巧撞到了他旁邊的長矛手。

另一個長矛手頓時站立不穩,然後也摔倒在地,可能是過於緊張,又可能是覺得抓住長矛就倒不下去,他竟然沒有鬆開手裡的長矛。

連人帶甲的力量拽得盾牌手疼得大叫,下意識地鬆開了手,手中的盾牌頓時歪斜了。

說時遲,那時快,盾牌落地,盾牌手的前面就沒有防衛了。

孫策心中大喜,縱馬向前,抽回霸王槍,反手又向倒在地上的長矛手刺去。

這時,一聲怒喝令他側目看去,原來是周泰打斷了面前盾牌後刺向他的兩根長矛。

可能是因為覺得自己騎術不是很精湛,為了保護坐騎,要知道少了坐騎就失去了機動力,變成困獸,所以周泰改為下馬徒步作戰。

孫策一直在練騎術,所以有自信,不擔心坐騎受傷,但此時看去,身後很多人都改為了下馬作戰。

打斷了兩根長矛後,周泰蹲下身把盾牌略微舉起,接著整個人撲過去,將其壓倒,盾牌後面的盾牌手和兩個長矛手躲讓不及,一起被壓在了盾牌下邊。

周泰只打斷了一部分的長矛,盾牌後面還有矛柄,此時分別刺進了那兩個長矛手的身體,頓時就傳出了痛苦的嚎叫聲。

他對此不予理會,稍微直起上身,拔出先前插在地上的鐵槍,藉著盾牌與地面的縫隙,就往盾牌下壓著的三人刺去。

他的刺擊速度很快,接連刺了十幾下,每一下都帶出噴湧的鮮血,盾牌下的三人沒一會兒就從痛呼掙扎到一動不動,被解決了。

另一邊的陳武和孫策一樣,沒有選擇下馬,但與孫策不同的是,他沒有尋找敵人的弱點,而是直接駕馬撞上了盾牌。

在盾牌被馬撞得後移時,陳武在坐騎摔倒前跳起,握著手中的長槍,在地上滾了一圈以卸力,輕鬆繞到了盾牌後面,三兩下就將還沒站穩的盾牌手和兩個長矛手殺死。

對於陳武和周泰的不同戰法,孫策是沒有想到的,周泰的做法展現了他的急智,可謂粗中有細,而陳武的做法則突出了他的衝勁,不愧是年紀輕輕就敢單槍匹馬上門滅口的狠人。

面對相同的甲士,孫策,陳武還有周泰三人性格的差異在此刻表現得淋漓盡致,周泰倚仗的是氣力過人,陳武倚仗的是作戰勇悍,孫策則是喜歡痛擊敵人的弱點。

幾乎與陳武,周泰殺敵不分先後,燕老六在孫策身後叫道:“主上請低頭!”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三國:我有一首詩

天天天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