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一水這時開了口。

師傅的高招,他是學的最到位的,他有自己的想法:“師傅,對我來說,‘工藝經’得大聲背才記得牢.”

勞模常的“工藝經”,是出自他自己的編纂,早已爛熟於心,默叨只是從容地把它調出來。

而對徒弟來說,這“經”是外來的,是來自師傅的,對他來說,沒有比大聲誦讀一遍“工藝經”更讓他印象深刻的。

對此,江一水有自己的實踐體會。

週末加班,或者是在加工複雜工件時,江一水都要比其他人到得早。

為什麼呢?因為他的一項準備工作要揹著人做,那就是背誦“工藝經”。

他怕別人聽到笑話他。

在做好其它一切準備工作後,面對裝置和工件,江一水凝神靜氣,心無旁騖,放聲背誦一遍馬上就要用到的“工藝經”。

背的時候,一道道工序和相關工藝要求,會像過電影一樣在他眼前浮現。

一遍走下來,頭腦清晰,神輕氣爽。

趁著這股勁,他像猛虎下山一般撲向機床,開啟機器,投入緊張工作……

武文傑聽了江一水介紹自己的經驗和體會,大感興趣:“你這個方法很有意思啊,大聲背誦一遍工藝經,不但自己有清晰的印象,其他人聽一遍,也是一種強化。

主動強化和被動強化結合起來,記得就更牢了.”

這一點倒是江一水沒有說到的。

一直以來,他只是自我強化,還沒嘗試過與工友的這種互動呢。

幾方人馬即刻展開了熱烈的討論,隨著討論的深入和拓展,武文傑頭腦中的思路越來越清晰了。

“咱們得到現場去試啊!是騾子是馬,拉出來遛遛.”

這是勞模常的主意。

就這樣,連課堂討論,帶現場實踐,幾番來回,几上幾下,這個招數算是初步成型了。

武林裡的高招都是有名的,給咱這高招起個啥名呢?

勞模常提議,叫一說準。

江一水則說,叫張口會。

武文傑想法,叫幹得清。

三個方案,拿到課堂上讓大家議,大家覺得,幾個方案似乎各自有各自的道理,但還都不夠貼切。

議了半天,一直在聽的技術教頭說了自己的意見:“在你們這三個名字中各取一字,看行不行.”

把勞模常的方案取頭一個字,江一水的方案取第二個字,武文傑的方案取第三個字。

那是啥?一口清!

這個名字,博得了大家的一致認同。

“好!就叫一口清了!”

你要知道,後來,“一口清”這個名字,伴隨著中國高鐵,廣為人知。

當然,這是後話了。

咱中國人,得有中國人自己的方法。

就像一口清,外人看上去很好玩,有些國外的人甚至可能覺得有些怪怪的,但它真的很對咱中國人的路子。

“淬火班”繼續進行,勞模常也愈發興奮。

他發現,自己居然蔫不出溜總結出那麼些經驗呢,而那些經驗,之前多數還處於皮和餡的狀態,沒包成餃子咧。

在他看來,這“淬火班”就像個餃子館,幫他把肚子裡的那些皮和餡,一一包成餃子,再端給大家。

接下來的一方經驗,讓班裡的學員對勞模常又是愛又是“恨”。

大家還記得當年車輛對待質量責任的態度嗎?還記得他對於武文傑主動承擔責任的態度嗎?

逃避責任,逃避處罰,是人類的天性。

當時,在車輛的眼裡,在混球等一種工友的眼裡,主動承擔責任的武文傑就是個十足的大傻瓜。

而武文傑的這一點,與勞模常不謀而合。

勞模常從來不怕自己承擔責任,不但不怕,自己還主動留下可能讓自己擔責的痕跡和線索。

做法很簡單,他記操作日誌。

一言以蔽之,他自己做的任何工件,最後裝在哪臺柴油機或者轉向架上,這個大部件,又被安在了哪臺機車裡,這臺機車又配屬哪個鐵路局,哪個鐵路分局,屬於哪個機務段,又在哪條線路上執行。

有時在食堂吃飯,廣播開著,裡面忽然說,哪裡的鐵路運輸出現問題,哪一趟列車出了故障,勞模常第一時間就能反應過來,這列火車上的活是不是經過自己的手。

如果是,他能馬上調出自己的操作日誌,查出經他手的部位有哪些。

有好幾次,透過他的操作日誌,竟然從無比複雜的質量事故中,找到了真正的責任單位和責任人。

也沒什麼玄妙的,用的是排他法而已。

勞模常自己的資料記錄得很清晰明瞭,又完全能夠自洽,儘管他意在查詢是否有自己的責任,但這在客觀上卻排除了自己的責任,讓真正的責任單位和責任者水落石出。

當然,他的這個做法,也招來了不少埋怨甚至責罵,說他陰險狡詐,整人不留痕跡。

有人把難聽的話傳到勞模常的耳朵裡,他可不管那麼多,找上門去張口就罵。

“你自己的活沒幹好,你又不留痕跡,責任找到你頭上了,你還怨老子?”

勞模怎麼了?勞模也是人,勞模不是軟柿子,勞模見到不平事,火氣更大。

要是都像我這個幹法,哪會有那些質量問題?勞模常嘴上罵著,心裡這樣叨咕。

你還別說,勞模常儘管只是記自己的操作日誌,卻讓其他人感受到了壓力。

尤其是跟他做同一趟活的工友,壓力尤其大。

勞模的記錄,就像一面鏡子照在那裡。

一旦出現問題,不是勞模的問題,那就只能是我的問題了。

這種壓力,不親臨其境,是難以體會到的。

落到“淬火班”的交流上,勞模常語出驚人:“要讓每一筆活的責任人留下記錄痕跡,並且永久保留。

每一個新產品的所有部位所有環節,都應當有這樣的記錄。

每製造一臺裝置,就要有一部完整的製造檔案.”

學員們先是吐舌頭瞪眼睛,然後紛紛鼓掌拍桌子並叫好。

為什麼要吐舌頭?要知道,作為火車這樣巨大而複雜的裝備,每一個製造環節都要有詳細的製造記錄,這個工程量可是非同小可,不光是大,而且繁瑣,相當程度上,從技術方面也是難於實現的。

為什麼要瞪眼睛?一旦這樣的製造檔案真的實現了,那每一名操作經手人的所有操作痕跡,都將有據可查,可以追溯,讓逃避責任成為不可能的事,這確實會給操作者帶來極大的壓力。

但這種壓力是保證產品質量所必須的。

為什麼又要鼓掌、拍桌子和叫好呢?試想,製造一件產品的所有環節,如果都能夠落實和追溯責任,那麼這樣製造出來的產品,它的質量就是被納入控制的,就是有充分保證的。

眼下的火車製造,還遠遠到不了這一步,哪一天要是能達到這樣的水平,那可太讓人期待了。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江湖裡的那把劍

一個每天都愛笑的憨憨

男穿女尊,妻主為何那樣看我

賽博真人

帶著全系神之眼穿越羊守三

蒂蕾亞

女配的求生日記

俞柿

我在人間追夫君的日常

未醒勿擾

本是同根生

小屁多的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