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模常的“皮”和“餡”,被丁子成包成了“餃子”——讓工藝規程爛熟於心。

開始勞模常還有些不大明白,這不是幹活最基本的要求嗎?

丁子成做的一個實驗,讓大家看出了究竟。

同樣一件活,請勞模常和五六個工友分頭加工。

在乾的過程當中,丁子成發現,除勞模常之外,其他的幾位工友在執行操作規程上陸續出現走形、漏項甚至做反的情況。

“你這裡為什麼要這樣做?操作規程是怎樣規定的?”

面對丁子成的問話,一位工友不好意思地回答:“這塊的操作規程,我記不準了,我覺得大概其是這樣的.”

“剛才那道工序,是不是應該加水冷卻呀?”

又一位工友面色緊張地應道:“哎呀,我忘了,這裡還應該加水的.”

“你進刀的時候,這個夾具位置的方向應該是衝前還是衝後?”

第三位工友大驚失色:“對了,對了,我弄反了,應該是衝後的.”

等所有的人做完,對加工件進行檢驗,勞模常加工的那個件,質量遠高於其他人。

丁子成讓勞模常邊口唸自己的“工藝經”,邊再走一遍手裡的活。

一遍走下來,如行雲流水般順暢,連聽上去酷似誦經的唸叨,似乎也帶著優雅的韻律。

在一旁的工友看得呆了。

勞模常的這個方法確實不錯,但當時並未得到廣泛推廣。

為什麼呢?因為他的“工藝經”是他實踐與技術的積累,從編制,到理解,到應用,在他身上管用,但用在別人身上,似乎並沒有那麼靈。

“淬火班”上,這個話題重又提起。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技術教頭這樣說,“常教頭能不能教教大家怎麼樣編制‘工藝經’呢?”

這個話題,一下子讓勞模常興奮起來。

他就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一面看著學員們,一面看著技術教頭,開始滔滔不絕地講起來。

中間,技術教頭還穿插著介紹一些新技術的理論和操作要領,勞模常結合她所講的,以及自己過去積累的經驗,融會貫通,把如何編制‘工藝經’介紹得既生動又實用。

正講的帶勁,勞模常忽然打住了話頭,對技術教頭說:“咱們這裡還缺一個人,麻煩您把他請來吧.”

技術教頭問是誰,勞模常一指天花板,帶著神秘的笑,一字一頓地說:“咱家的技術大牛啊.”

技術教頭聽明白了,在場的大多數人也都聽明白了,有人還發出了會心的笑聲。

勞模常口中的技術大牛就是武文傑。

武文傑興沖沖地趕過來,本想在學員席找個位置坐下,卻發現全都坐滿了。

勞模常眼睛一瞪,指的身邊的座位說:“你往哪兒跑?坐這裡不行啊?”

武文傑乖乖地挨著勞模常坐了下來。

勞模常又開始講,武文傑聽得聚精會神。

聽著聽著,武文傑忍不住了,趁著勞模常喝口水的功夫,搶著開了腔。

講了幾句,勞模常又接上了話薦。

於是,你言來,我語去,倆人說起了“技術流”相聲。

臺下的學員們,還有臺上那位技術教頭,都聽得如醉如痴。

聽得正酣,武文傑忽然作了個暫停的手勢。

勞模常不解其意,還以為自己說錯了什麼,正要問個究竟,武文傑自己道出原委。

“咱們這個課,意義太重大了,形式也非常好。

感謝你們把我請來旁聽,不過我想,光我自己聽還遠遠不夠,我還想找些人來一起聽,你們大家同意嗎?”

這還能有什麼不同意的?大家異口同聲地說:“同意!”

同意只是一回事,還得看教室盛得下盛不下。

技術教頭一聽武文傑說的人數,眼珠一轉,馬上說:“我們有合適的教室,比這個大一倍呢.”

還真的大一倍呢,因為來的人幾乎趕上了學員總數了。

勞模常一看,嗬,全是武文傑麾下的人馬,一水兒技術口的精英。

這一來,弄的本來自信滿滿的勞模常,還真有點緊張了。

只見武文傑不慌不忙站起來,向大家“報幕”道:“下一個節目,請欣賞‘技術流’相聲,表演者,勞模常,武文傑.”

臺下人的神情立馬分成了兩樣。

剛剛“欣賞”過“相聲”的學員,立刻笑逐顏開,並熱烈鼓掌。

而才打馬趕過來的技術精英們,則個個一臉困惑的樣子。

武文傑的這番話,活躍了滿場的氣氛,也給勞模常鼓了勁,讓他瞬間又找回了感覺。

於是,武文傑和勞模常這二位“相聲演員”,一唱一和,講開了技術,探討起了編制“工藝經”的訣竅。

兩人的溝通重要,臺下兩撥人的互動同樣重要。

作為構成優質產品的兩個重要因素,設計研發和操作製造,不但一個也不能少,更要相互理解,相互支援,相互信任,相互幫助,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武文傑透過與勞模常的交流,意識到,“工藝經”絕對是個好東西,同時,它也絕對不是個簡單的東西。

過去,勞模常自己編的“經”之所以難以推廣,就是因為它的個性化色彩太重,裡面的曲裡拐彎、內涵外延,只有勞模常本人才能理解充分,認識到位,別人沒有他的底蘊、經驗和眼界,因此連最起碼的理解都大打折扣,更談不上具體的運用了。

勞模常希望把他的制“經”經驗告訴學員,教給工友,而在武文傑看來,僅僅靠操作者自己琢磨,自己打造,似乎也有些勉為其準。

畢竟能夠達到勞模常那種境界和水平的操作者,還並不多。

於是,武文傑考慮把專業技術人員也一塊請來,大家一起溝通交流,共同探索編制,也許是更好的方案。

武文傑看來,對於同一個技術問題,在編制“工藝經”上,這兩撥人所起的作用是完全不同的。

專業技術人員起的作用是“上天”,要拔高技術眼界,要站在系統的角度來看技術,在這樣的基礎之上來編制“工藝經”

而操作者的作用則要讓它“落地”,要讓每一名工友都能理解,都會記住,都可操作,真正落到操作實際當中去。

大課堂的交流互動儘管只是務虛,但透過這種形式,曾困擾武文傑和勞模常的一連串問題得到了解決。

道理上想明白了,具體又該怎麼去做呢?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凹凸世界,宿主她太任性

安彌妹妹

墳頭拆遷暴富,殭屍丟她老墓

食色

全民求生:大宇宙時代

啊吧啊吧哈

盜墓:穿越後,黑瞎子居然喜歡我

竹心1

如果工作是不得不

周旋我

藍星最強女學霸

黑桃小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