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章十里相送

夜,酉時末。

往年十一月中旬這個時節,河北北路早已進入嚴冬。

可今年至今連河面結冰的情況下都沒出現,孩童們不用受嚴寒之苦,自是開心,但個別有經驗的老農卻隱隱憂慮.

若是暖冬,人的確會舒坦些,可依照往年經驗看,暖冬也意味著明春病蟲害爆發的機率大幅上漲。

比起冬日遭些罪,他們更希望天氣冷一些。

北流河沿岸,熱鬧依舊。

為了掙這口吃食,許多民夫來自數十里外,這麼遠的距離,每日往返上工不現實。

於是,許多村莊都在工地外圍搭起了連片的草菴暫且棲身。

入夜後,連綿星點火堆以北流河流向往南北蜿蜒,猶如一條匍匐於大地的火龍,蔚為壯觀。

杜兆清和陳初坐在一處緩坡上,極目遠望,只見星火蜿蜒的盡頭卻是一片沉寂夜色,那濃到化不開的夜色深處,便是杜兆清明日要去往的前方。

原本對此行頗為忐忑的杜兆清,此時心中沉靜如水,甚至生出了十多年來未曾有過的堅定。

只聽他低聲道:“王爺,下官原本有許多牢騷,不過眼下已煙消雲散。

下官此去,一定拼盡全力為我朝再爭取來三五年平靜.”

這話說的誠懇,同時也隱隱表達了極大的期望,所謂‘爭取三五年’平靜,是希望楚王能將河北路全數打造成眼前情景。

畢竟是精英官員,杜兆清這點眼力見還是有的民間以村莊為單位的基層組織能力,便代表了強大的動員能力。

以往,每逢邊患,一盤散沙的百姓只會被官軍視為累贅。

譬如當年周國丁未之亂,便是東京城有百姓百萬餘又能怎樣,城破後還不是一群任人宰割的羔羊?

可如果像北流河疏浚這般,將數萬百姓組織起來,村村為堡、人人為兵,區區蠻夷又有幾人可與人口基數龐大的漢人打消耗戰?

但想動員百姓,一則需要組織,二則需要讓民與利.往小裡說,就是疏浚工程期間提供吃食、分發糧食。

往大里說,動員百姓守土,需先讓他們有土可守!

若一輩子為鄉紳做牛馬,身無片瓦遮身、腳無立錐之地,異族來了,誰還肯捨命相抗,反正良田是地主家。

只有百姓有了田地,‘守土有責’這四個字才和他們有關係。

杜兆清大概理解了近來楚王和鄉紳鬥得你死我活的原因

這邊,陳初笑了笑,忽道:“別說的像是要英勇就義一般,此去金國雖無美女可給,但本王給你備好了三千壇淮北烈酒,金國苦寒,貴族酗酒成風。

有了這好酒,興許他們便不會為難你甚過.”

“哎,但願吧”

杜兆清嘆道。

見他對此次出使態度悲觀,陳初稍稍透露了一些訊息,“杜尚書不必過於憂心,金國那邊,本王早有佈置,若遇難題,可多與茶酒司李主事多商議”

“哦?”杜兆清回頭看了一眼,不遠處,茶酒司主事李禾鬥正與淮北商事代表蔡坤坐在火堆旁交談,兩人若有所感,抬頭看來,笑著拱了拱手。

杜兆清拱手回禮,轉頭看向陳初道:“下官知曉了.”

使團中就他兩人最奇怪,蔡坤那商事代表不知何謂,但他是大名鼎鼎的楚王側妃蔡氏的兄長,旁人自不好打聽太多。

那李禾鬥來歷更神秘,出任戶部茶酒司主事前的履歷竟是一片空白,甚至出身籍貫都言語不詳。

自帶的政治敏感讓杜兆清意識到,此人或許是楚王的深藏已久的暗子,不可將他等閒視之。

眼下得了楚王變相承認,杜兆清不由放心許多,隨後拱了拱手,起身道:“楚王安坐,我下去四處走走.”

“杜尚書自便”

杜兆清猜測,楚王或許有話要和李禾鬥、蔡坤講,特意離開避嫌。

果然,杜兆清剛離去不久,李科和蔡坤便坐了過來。

陳初先端詳蔡坤一番,笑道:“二哥首次去往金國,可否緊張?”

蔡坤馬上起身,恭敬道:“回楚王”

“嗐,自家人,什麼王不王的,二哥坐下說話.”

陳初擺擺手,如此親近的態度,讓蔡坤不由露出了笑容,重新坐下後,道:“沒甚好緊張的。

我一個商事代表,就是去談生意的嘛”

上月,在蔡州任局務官的蔡坤初收到朝廷調令,命他加入使團之時,的確一頭霧水。

應調入京後,陳初已去了河北路,是妹妹蔡嫿向他解釋了原因.此次蔡坤有兩個任務,一則,在金國尋找中下層漢、契丹軍官合作,建立羊毛收購商行。

初聽此事,蔡坤不解道:“蠻夷雖有用羊毛製衣的習慣,但衣物毛糙扎人,且有異味,咱漢人素來不喜,收購羊毛作甚?”

對於羊毛如何利用,蔡嫿也是一知半解,只得將陳初的話重複了一遍,“咱蔡州科學院的皮匠常貴等人已研究出了軟化羊毛、祛除異味的法子,已小批次產出了可織衣的毛線、和一種叫做呢子的保暖輕便布料。

伱那妹夫不知怎地,對那呢子喜歡的緊,說以後要為全軍軍官配備呢子大衣、給軍士配備行軍隨行的呢絨毯”

“全軍?這得多少錢啊!”蔡坤當時相當驚愕。

說起這個,蔡嫿的理解便深刻了許多,不由嘻嘻一笑道:“他就是要讓那些組織收購羊毛的中下層漢遼軍官掙錢!”

“哦?嫿兒說明白些.”如今蔡坤算不得陳初身邊最核心的人員,但也知道自己這妹夫從未打算給金國做狗,明知早晚會撕破臉,還要和對方貿易、讓軍官掙錢蔡坤不理解。

蔡嫿卻道:“羊毛在他們金國幾乎一文不值。

咱們收購羊毛,便是給了中下層軍官一份收入.且全天下只有咱家掌握著羊毛軟化的技藝,他們也只能跟著咱們掙錢”

蔡坤大概聽明白了,又問道:“近些年金國國勢強橫,單是滅遼吞周,便得來不菲財貨,他們的軍官還差這點錢?”

“這你便不知道了吧.如今金國貴族窮侈極奢、奴隸成群,但中下軍官的日子並不好過,特別是漢軍,軍餉只有金人兩成,且每次作戰後劫掠來的財貨也只能得些金人挑剩下的.”

“嫿兒,這些事,你是如何得知的?”

“這你別管,總之,這是一樁大事,二哥需認真應對。

另一則事,便是在當地尋找合作伙伴,代理咱們產出的香皂、砂糖、烈酒等商品,代理商同樣只在漢遼中下層軍官中尋找。

但代理一事,需大量金錢週轉,二哥可讓他們十幾、甚至幾十家聯合拿下這代理之權.”

“一幫中下層軍官怎守得住這富貴!”

蔡坤脫口而出,隨後猛然反應了過來。

淮北產出的幾樣拳頭產品,讓周齊各地代理商賺了個盆滿缽滿,這些人都是當地一頂一的大族子弟。

畢竟,普通人也守不住這般富貴。

可蔡嫿卻明確交待,要扶植中下層軍官聯合作代理商.普通人自然不敢覬覦他們的財富,但金國上層呢?

一旦金國上層對這條貿易線動了心,那幫軍官會甘心情願的交出來?

“妙啊!”不等蔡嫿言明,蔡坤便一拍大腿道:“若有金國貴族爭搶,必定與中下層漢遼軍官生出齟齬!金人若憋著不搶,那幫軍官既需要將羊毛賣與咱們,又需從咱們手裡拿淮北商品掙錢,為了保住這條財路,以後便是金齊生禍,他們也未必與金人一心.”

“嘻嘻,王爺說了,這是培植買辦.”

蔡坤思緒迴轉,一旁陳初與李科已說起了別的事。

半月前與妹妹的那場談話歷歷在目,蔡坤還聽蔡嫿講過,金國如今擁兵四十萬,真正的女真人卻不足五萬,剩下的都是北地漢兒、契丹人、渤海人

軍隊人員構成的資訊屬於機密,蔡嫿卻如數家珍,蔡坤猜測金國內部,一定有妹夫的密諜,且密諜能接觸到的金國官員品級不低。

正思量間,卻聽李科低低道:“東家,我此去要不要透過‘峨眉峰’接觸一下囚禁於五國城的周國道君皇帝?”

或許本就沒打算揹著蔡坤,陳初想了一下,回道:“視情況而動吧,一切以安全為先。

若有機會便見一見,沒機會就算了,反正不急.”

蔡坤聽了卻又是一驚.囚禁於五國城、周國道君皇帝,說的不正是丁未之難中被金國擄走的那位麼!如今南朝皇帝柴崇的父親!

此人對周國機具象徵意義.柴崇無嗣,若妹夫能將那道君皇帝帶到齊國,周國便尷尬了。

我這妹夫,剛剛穩定齊國,就已開始謀劃金國了,甚至還有順帶有圖謀周國的意思.好大的野心啊!

同時,蔡坤也有股隱隱興奮!

妹夫不揹著他講這些事,是不是意味著他有進入核心圈子的資格了?

起初,得知是蔡嫿推薦自己加入使團,隨著他進京的妻子尤氏還私下抹淚抱怨過,“嫿兒將大哥安排去了唐州任推官,你只作了一名不入階的局務官,如今倒好還讓你出使金國,那金人都是些茹毛飲血、殺人不眨眼的蠻子,若夫君有個好歹,我與兒女們還怎活呀?”

可此時,蔡坤卻明白了,此行雖小有危險,卻是妹妹遞給他的登天梯。

若這回任務做的漂亮,日後必為元章心腹!

自家妹子,還是向著他哩

三人低聲交談起來,不久後,卻見一道婀娜身影帶著一名丫鬟從坡下緩緩走來。

在坡下負責警戒的親軍見了來人也不阻攔,坡上三人先後停止了交談。

少傾,只見陳景彥家裡的小娘抱著一條大氅款款走近。

陳初笑著起身前迎

“叔叔怎這般不知愛惜身體,如今已入冬了,還穿這般單薄,凍病可怎辦?日後王妃知曉,該說我沒照顧好叔叔了”

“哈哈,沒事。

便是凍病了,我也不告訴她.”

夜風裡,邈邈傳來兩人的低聲對話。

李科意味深長的和蔡坤對視了一眼。

兩句平常對話,蘊含的資訊量卻極大先不說兩人如同夫妻般的親暱口吻,便是陳小娘那句‘日後王妃知曉,該說我沒照顧好叔叔’,似乎代表著兩人之間的事,已得了王妃首肯

楚王無親長,王妃為後宅之主,若她同意了,兩陳之間,怕是好事將近。

身在軍統的李科對楚王忠心自不必多言,但他出身於蔡嫿提拔的跟腳,卻是無可辯駁的事實。

蔡坤忽又想起近來妹妹先是推薦堂弟蔡思隨軍來阜城,又推薦自己進了使團頓時有所明悟。

陳景彥家為正統名門,家中才俊多不勝數,待陳小娘進了王府,雙陳聯姻後潁川陳家必定會在淮北系中佔據重要地位。

嫿兒這是為了避免他潁川陳一家獨大,在提前謀劃佈局啊!

十一月下旬,匯聚三萬民夫、歷時二十餘日,淤塞多年的北流河貫通。

即便多年後,參與過此次會戰的民夫回想起此事,首先感覺的便是‘暖’,暖冬、吃的暖、心也暖。

工程並沒有就此停下,臘月初一,民夫們轉戰永流河,並開始疏浚連線村鎮、用以灌溉的溝渠。

臘月初二,文三帶著同村鄉親趕著大車去阜城外領取他們作工得來的糧食。

進城時,卻在城門外見到了新任知縣蔡老爺命人貼出的告示。

聽識字的人說,上頭只寫了兩條,一則田地不得轉賣,二則不得漲租,兩項犯其一便處斬刑。

文三對第一條不太理解,對第二條舉雙手雙腳同意!

但有些懷有心思的富戶,看了第一條後不由失望不管怎樣把田地分到百姓手裡,他們都有法子將田地重新聚攏到自己手中。

無非還是那幾招,誘賭、訛詐、放印.

可這第一條中卻寫明瞭,若有吏員為人作典賣田地的手續,斬立決!

這一下便堵死了兼併的道路,富戶收田,少不了官吏配合,只有在公人見證、在官府備案後,完成田籍易名,這塊田在法理上才算易手。

這個過程中,自然需要官吏署名。

可眼前條令一出,誰還敢幫富戶買田,誰還敢在買田契書上署名?

這楚王不處罰買賣雙方,卻將屠刀架在了配合的官吏脖子上.這一招委實毒辣,官吏再貪,也不敢明著送腦袋啊!

申時,文三裝滿糧食,同鄉親們歡天喜地的出了城。

一來,該得糧食不短分毫,二來,不準漲租的條令也讓人心喜。

只是,當他們路過城東軍營時,卻見不少百姓圍著軍營大門,有些老者還在悄悄抹眼淚。

如今和楚王軍中的將士們並肩勞作了近一個月,文三早已對軍士沒了懼意,甚至隱隱覺著親切。

那淮北軍將士身上時常裝著些稀罕零嘴,什麼水果糖、米花糕,小孩子若嘴甜,總能從這些將士口袋裡哄來些吃食。

文三奇怪之餘,上前打聽一番,卻得來一個讓他心情落至谷底的訊息。

“淮北軍要南歸了他們一走,咱們好不容易見著些盼頭的日子怕是又要沒了”

文三一聽這個,當即不淡定了,帶著糧車急急趕去了北流河工地。

近來同村的張五欒表現突出,不知不覺成了大夥的主心骨。

文三明知,這種大事便是張五哥也沒法子,還是止不住想讓對方想想主意。

因為文三和軍營外抹淚的老者抱有同樣的想法淮北軍一走,俺們是不是還得過回以前的日子啊!

當過一回人,沒人願意再做回牛馬

緊趕慢趕,文三於酉時傍晚趕回了工地,他將此事一說,工地頓時炸了鍋。

倒是張五欒已提前得了些訊息.前幾日,已有廣捷軍軍官與他見了幾面,邀請他充任本地新軍隊將一職,無意間說過鎮淮軍即將南返、廣捷軍駐留的訊息。

有他和魯壽,以及鄰村那些同樣接收到廣捷軍邀請的預備軍官安撫,大夥才漸漸安穩下來。

但,吃昏飯時,整個永流河工地再不復往日熱鬧、歡聲笑語的場面。

聽說鎮淮軍要走,大夥心裡也跟著空了一塊,有些許對未來的忐忑迷茫,也有些不好意思說出口的不捨.

這在以前是難以想象的。

晚飯後,村民們下意識聚集在了張五欒的草菴前,想說些什麼,卻又不知從何說起。

最終,村裡的長者文恩大伯低聲嘆了一句,“老漢我活了六十年,也沒見過、聽過有楚王這樣的兵哎,明日人家要走了,咱當面道謝的機會都沒有.”

愛湊熱鬧的魏寡婦,不敢距離男人們太近,以免被長者呵斥,便遠遠的倚著一棵樹聽他們說話。

聽了文恩大伯的話,魏寡婦當即喊道:“文伯!怎沒機會,王爺明日才走,我們連夜過去,明日還能送上一送.”

“男人說話女人少插嘴!”

文三回頭斥了一句,卻又轉頭看向了文大伯,“伯啊,魏寡婦說的也不錯,要不咱今夜過去,明早送一送?”

文大伯稍一沉吟,看向了張五欒,道:“五欒啊,你從過軍,咱若過去送一送,沒甚不合規矩的吧?”

“那倒沒有。

文伯年紀大了,此去阜城二三十里,你不如在此歇著吧。

今夜我和魯壽、文三過去.”

張五欒話音剛落,文伯便搖起了頭,可不待他說話,又是那魏寡婦嚷道:“那怎行!你們是你們,我家也想當面謝過王爺呢!”

她說話時,張五欒的婆娘,春妮也站在遠處眼巴巴望著丈夫,那意思是,她也想親自去一趟。

張五欒想了想,乾脆道:“也好!咱們抓緊歇息吧!子時起床,想去的都去送一送!”

“好咧!”

魏寡婦哈哈一笑,回頭要招呼一雙兒女,卻見春妮默默走向鍋灶處,開始生火。

“張家的,大夥都吃過飯了,又生火作甚?”魏寡婦奇怪道。

春妮卻抬起稍顯粗糙的臉龐,不好意思道:“大軍南返,路上吃不好睡不好那楚王,看起來還不如我孃家弟弟年歲大,我想起便心疼,準備蒸上一鍋花棗饃,給他們路上做乾糧.”

“好主意!算我一個,我給他們烙大餅吃!”

魏寡婦因這個能報答一二的主意而興奮的朝女兒喊道:“丫頭,來幫娘和麵!咱給大軍烙餅當乾糧!”

她這一聲,瞬間喊醒了沉悶夜色。

從北灣村的灶膛起,左右鄰村的灶膛逐漸都亮了起來,再繼續往遠處蔓延。

一時間,隆冬夜晚充滿了各式面香

臘月初三。

卯時,漫天繁星。

為免繁瑣,陳初不許蔡思.現在的阜城蔡知縣行迎送禮節。

並特意挑了這個天不亮的時辰拔營啟程。

卯時二刻,全軍集結後,營門大開。

陳初和長子並騎而出。

卻見清幽星光下,道路兩旁竟站滿了密密麻麻的百姓,一眼望不到邊。

即便暖冬,清晨仍顯冷冽。

有些衣衫單薄的人,髮梢眉角掛滿了晨霜露水,凍的臉色發青卻也不肯離去。

一看,便是半夜趕路過來的。

一個個手裡捧著饅頭餅子雞卵,眼巴巴望著率先出營的陳初和長子。

“有有勞鄉親相送.”陳初一開口,沒忍住聲音顫了一顫。

“王爺,諸位兄弟,這是俺村連夜蒸的饃饃,王爺讓大夥帶著路上充飢吧.此去千里,望王爺有空再來”

一老者端著一碗雞卵,話未說完,已是老淚縱橫。

有他起頭,兩旁百姓一窩蜂的擁了上來,寬敞官道登時水洩不通。

“這是俺婆娘蒸的棗花饃,兄弟一定要嚐嚐!”

“將爺將爺,奴家熬了一宿,烙的餅子,說甚也要帶上.”

“哎呀!王爺,快讓兄弟收下吧!別推讓了”

佇列後方,尚未出營的阿瑜站在車轅上,盯著最前方被百姓圍在中間寸步不得進的陳初,激動的雙腿打顫,裙下微濡.

陳初回頭,卻見鎮淮軍已沒了行軍隊形,雙方你推我讓間,軍民混作一團,再難分彼此。

黯淡星光下,自營門往南的官道上,百姓綿延十里不絕

長子騎在馬上,前後左右一番打量,待回過頭時,一臉憨笑,淚水卻糊了滿臉,只見他在臉上胡亂抹了一把,轉頭對陳初道,:“初哥兒,咱這輩子,值了!”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許一航從軍記

一個愛養魚的小辣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