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一清早。

張周作為兵部尚書,與兵部的“熊大、熊二”,也就是左侍郎熊翀和右侍郎熊繡,一起出現在了奉天殿的朝議上。

張週迴朝之後第一次與眾人面前露臉,自然是吸引了太多的目光,從朝議之前一堆人就對他評頭論足的,大概都覺得,以後這朝堂上應該是不太會消停了。

但張周始終也是進士出身,跟一些儒臣之間還是有溝通的方式和渠道,況且在朝中與他為敵的人也是“越來越少”,對他態度轉向緩和,甚至是選擇中立或是傾向於他的人,愈發增多。

朝議開始。

朱佑樘先是讓蕭敬當眾宣佈了以張周為兵部尚書之事,因為事情已經提前於朝堂上商議過,所以並未遭遇到任何的阻力。

“秉寬,你先奏稟一下山東地面剿滅盜寇之事。”

朱佑樘先想讓張周在人前“露臉”。

張周親自參與的戰事太少了,好像山東鍾十二一夥賊寇,能被張周親自圍剿,那簡直是他們八輩子修來的福氣。

再加上這場戰事還有太子朱厚照參與,朱佑樘明知道不過只是一次普通的剿匪行動,也會拿出來大書特書。

張周隨即便以兵部尚書,前線剿匪副帥的身份,向皇帝表明了此戰的過程:“……太子審時度勢之後,認為後山或是賊寇逃竄之途徑,遂親自引兵數百,截於道旁,待賊寇車馬經過之時以兵攔截,以兵不血刃將賊寇傾覆。太子勇猛果敢,本要親自上前與賊寇拼殺,是臣阻攔了他未讓他親身犯險。”

這話若是以奏疏的方式呈遞上去,或也沒什麼。

可張周好似說故事一般,在朝堂上講出來,大臣們聽了差點沒當場炸鍋罵人。

鬧著玩呢?

帶太子去剿滅盜寇就算了,居然還讓太子親自上陣?

聽你小子的意思,如果你不阻攔,太子還打算去跟賊寇拼命是吧?

朱佑樘道:“太子一向受西北軍政之事的影響,耳濡目染之下難免會有一些孩童的稚氣和無畏,朕也曾多次指點過他,讓他不要意氣用事。秉寬,你阻攔得很好,未讓他犯險,但他策劃此戰也是居功的。”

在場大臣聽了都汗顏。

很多人在想。

陛下,難道您聽不出來,其實張秉寬就是在糊弄您?什麼太子親自策劃的,根本就是張秉寬把功勞往太子身上推而已,一個十歲的熊孩子,能有多少見識?

這思路誰都能理清,但話卻不好說,唯獨只有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在三國教書那些年

夏侯龍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