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守仁領兵與察哈爾部留守人馬展開了周旋。

雙方兵馬數量基本對等,大明一方擁有騎兵六千,配合火炮和火銃、弓箭等遠端火器。

察哈爾部一方人馬數量相對較多,有過萬的兵馬,不過卻分散在不同的方向,並非屬於同一部族和分支,其也是以騎兵為主,但遠端火器也僅限於弓箭,強弩基本沒有,跟大明無法在中距離對抗。

結果就是……

王守仁一方以保守陣型主攻,而察哈爾一方則靠分散的陣型進行“防守”。

說好聽叫防守,說不好聽,就是避戰。

大明往哪打,他們就往相反的方向逃。

“少將軍,幾次接觸韃子都在敗退,不如派出一支奇兵,繞道於一路韃子的背後,來個夾擊。”

“末將願意領兵前往!”

王守仁一方的將士可說是士氣高昂。

連續幾天的周旋下來,雙方乾打雷不下雨,在最初一天一夜的血腥作戰之後,進入到緩衝期,士兵們既覺得疲乏,又覺得不夠盡興。

看起來雙方調動人馬很多,而且就在三四十里的範圍內周旋,可就是一場像樣的戰事沒打起來。

王守仁道:“不可輕敵,現在重點是要找到韃子的後方營帳所在,逼其主動與我方決戰!”

在王守仁的臨時中軍營帳內,有現成的地圖。

“少將軍,咱腳下這塊地方,很可能大明將士就未曾來過,這地形圖也未必會準確,還不如直接跟他們拼了!”

將領對於王守仁將六千兵馬彙集於一處,進退都需要共同進退的方式,多少還是有些意見的。

但他們不會去跟王守仁爭論,只是會主動表達願意領兵出擊的信心。

也是因為察哈爾部留守的人馬錶現出的怯懦,還有之前那兩戰所取得的自信心,讓他們覺得,韃靼人的腹地也不過如此,我們照樣可以征服腳下的土地。

王守仁目光仍舊凝視著地圖道:“一路走來,所有的標註,包括山川河流一切都對得上。此乃萊國公親筆所繪的地形圖,你們是有疑問嗎?”

知道是張周繪製的地圖,下面的將領就沒意見了。

要說軍中將領對王守仁是很推崇,主要是配合王守仁領兵作戰的能力。

但要說大明最牛逼的戰神是誰,那公認還是張周。

王守仁的牛逼,主要還是建立在張周的“神機妙算”基礎之下,王守仁能力再強,也需要有張周的戰略支援,更要有張周那神乎其技的算籌,還有張周所研發和打造的火器。

少了張周,王守仁就是沒有羽翼的龍,最多能在地上跑而已。

“北邊的斥候回報了嗎?”

王守仁看著一旁負責情報的韓錚。

韓錚道:“回將軍,各路斥候都已經探查過,就近幾十裡內,並不見有韃靼老弱婦孺活動的跡象,之前只是在西北方看到有羊群,數量在幾千頭上下。”

王守仁面色呈現出一定的擔憂道:“我們突然出現在此,韃靼突然就聚攏來過萬的兵馬,這說明察哈爾部的汗庭便在周圍,經過這三天的試探,對方汗庭的老弱和牛羊財貨等,必然是朝一個方向退走,如果今夜之前仍舊不能準確找到方向並全力追擊,只怕未來三四天之內是不可能追蹤到了。”

在場的將士大概明白王守仁的意思。

現在他們想跟韃靼人正面作戰,其實韃靼人並不會接戰,只有找到並追上韃靼人部族中的老弱婦孺,還有他們大批的牛羊群財貨等,朝這個方向下手,那韃靼人為了保住部族的力量,則不得不跟大明正面交戰。

可畢竟四面八方的方向太多,韃靼汗庭的老弱婦孺和牛羊等,也必是在遷徙過程中。

一旦追錯了方向,等追了幾天發現方向不對,再糾正方向去追,那基本就來不及……只能“過寶山而一無所得”。

如果能把察哈爾部的汗庭給洗劫一遍……把達延汗留守在後方的族人給屠戮一圈,那大明在草原上可就算是闖出了名堂,王守仁倒不在意名利,他在意的是要以此方式來奠定大明的國威。

對於普通將士來說,這意味著滔天的功勞。

一旁的千戶葛林問道:“少將軍,您看胡虜會不會反其道而行之,知道我們要往西追,所以他們的部族人馬往東退走?這樣無論我們怎麼追,都追不到?”

“不會的。”王守仁先是搖了搖頭,隨即道,“即便有此等可能,機會也不大。”

隨後王守仁用手指著地形圖道:“我軍來的方向,是東邊,那邊有朵顏三衛的部族人馬,且沿途過來的草場厚度說明,並未有大的部族遷徙過去。且若是我軍陷入重圍,需要回撤,往東退走也是最有可能選擇的方向,他們東走,就會自投羅網。”

關敬道:“那就是西北邊,不是探查到有他們的羊群?”

王守仁思忖之後,又搖了搖頭。

顯然在王守仁看來,這道題的答案不會那麼簡單。

關敬又補充道:“總歸他們是往西或者往北,總不至於往南吧?西北和西南都有可能,他們總歸是要跟韃靼小王子回兵的人馬彙集的,如果是往南,他們就是在往大明的關城的方向走,不怕我大明三軍殺出來,將他們殺得片甲不留?”

“對,關將軍所言在理。”

一群人支援關敬的觀點。

關敬也代表著最原始的行軍策略……韃靼汗庭的老弱婦孺為了躲開大明兵馬的追擊,自然是要往大明兵馬追擊要付出代價最大的方向退走。

而大明最不希望看到的結果,自然是繼續孤軍深入,也就是繼續往西北走,那會離大明的疆土更遠,更容易被韃靼各路人馬形成合圍。看書溂

王守仁道:“如果韃靼的族民,本身就不指望韃靼小王子回兵來馳援,而只希望靠他們派出去在大明關隘的人馬呢?”

關敬道:“那他們就該往南走,或者是西南。”

“不對。”

王守仁重新凝視著地圖,似乎是發現了什麼端倪,“我們已過了迤都,寧夏已在我們的西南方,而我們的正南方,應該是大同鎮。如果韃靼部族不靠韃靼小王子的人馬,而之前韃靼主力基本聚集於偏關和大同等處,那他們就是……”

隨即王守仁用一根棍子,從地圖上比出了從他們可能所在地,到宣府的直線。

而這條線並不往左偏斜……也就是說,這條線是指向東南方的。

韓錚問道:“韃子要往宣府方向退走?那為何不是偏關或者大同?”

王守仁道:“為什麼還用我說嗎?大同和偏關,都是萊國公深耕之所,大明駐紮的兵馬和備留的火器數量也十分之多,且還有王中丞等人可以隨時出兵。反倒是宣府,雖作為宣大核心所在,但這兩年卻未曾增派兵馬……而韃靼留守於大同的主力,恰也在此處。這裡曾是火篩的草場……”

關敬略帶興奮道:“從這條路走,應該還能路過威寧海子。”

“對啊!”

士兵們也興奮起來。

對於大明的將士來說,威寧海簡直是集合大明軍隊的榮耀之所在,成化時有王威寧在此建功立業,最近兩年大明更是兩次出兵威寧海,由王守仁第二次取得威寧海大捷,而貓兒莊等處大明更是開始修築城塞……

關敬急切問道:“少將軍,我們是往宣府方向走嗎?”

“不!”王守仁道,“當韃子探知我們要南下,必定以為我們是要回撤到大明,他們也必然怕中途被我們遇上,所以他們得悉訊息之後會快馬加鞭往正西的方向奔趕,我們就需要在他們西進的路上,將他們阻截。”

“那是在何處?”眾軍將都好奇打量著地圖。

此時他們也意識到,都是有腦子的,但論分析能力,所有人加起來都沒法跟王守仁一人相提並論。

王守仁指了指地圖上標註的兩點道:“就是在威寧海到觀山之間,將韃子部族人馬給阻斷!”

“好!”

眾將士信心滿滿。

似乎王守仁說韃子的老弱病殘在那等著他們去屠戮,那人就在那等著,也好似不設防一般。

王守仁道:“即刻動身,先往正南偏東的方向走,大張旗鼓故意讓韃子斥候探查到。兩日之後往西南方向折進……沿途遇韃靼兵馬調引方向不必理會,但若是前途遇敵則必克之而繼續行進!”

“得令!”

“出兵!”

……

……

王守仁所部在往西走了三天之後,突然折返南下,事情發生之突然,連察哈爾部留守人馬都未預料。

隨著王守仁人馬南下,才不過一天時間,便走出了一百七十多里。

給韃靼人的感覺就是,王守仁要趁著韃靼主力回援之前,及早跳出包圍圈,接近大明的疆土,並順利突圍進入大明關城。

道理是這麼個道理。

但其實韃靼各部族,包括察哈爾部的領兵將帥等,諸如巴圖蒙克的那幾個兒子,都覺得這不太可能。

以王守仁的膽量,他敢帶兵長驅直入草原,就不會消極避戰,畢竟之前三天王守仁的行軍路線也說明,他不是在找突破口,因為根本沒必要找,察哈爾部各分支人馬,沒有一路敢跟王守仁正面交鋒的。

這說明王守仁是在找尋察哈爾部的部民所在。

當王守仁突然急速南下,這隻能說明一個問題……王守仁可能是找到了他們的部民逃走方向。

隨後兩天時間內。

甚至不用王守仁去指點軍中將士,大明將士都會發現,各路本來按兵不動的人馬,突然之間好像不懼怕大明軍隊了,之前跟大明軍隊始終保持三四十里的距離,而此時他們則緊跟不捨,與大明軍隊距離最近時,甚至連十里都不到。

即便如此,大明將士也按照王守仁的要求……

只要不是擋在他們前路上的敵人,沒必要與之交戰,因為韃靼人很可能是為了吸引他們往另外一個方向走。

即便交兵,也不會是真的決戰,韃靼騎兵很可能是在交兵初期便敗退,引大明兵馬追擊。

所以一切只需要按照王守仁的要求去行進便可,那就是繼續往南,將韃靼部民撤退方向給找到,完成對近乎毫無反抗之力的韃靼部民的屠戮。

……

……

行軍很快進入到佈置計劃的第三天。

此時他們距離威寧海已不過二百里上下,距離官山尚且有三百多里,隨即在王守仁還沒找到任何韃靼部民蹤跡的情況下,兵馬直接往西南官山方向快速突進,而且是日夜兼程。

在大明軍隊掉頭往西南走的當夜,察哈爾部之前追蹤在後的一路人馬,彙集了周邊分散於各處的兵馬,湊集約七八千兵馬,也開始輕兵往大明軍隊的方向靠攏,雙方一度相距不過四五里,雙方在急速行軍之中,甚至都能看到對方軍隊所舉起的火把。

即便如此,大明軍隊一方仍舊無動於衷。

“少將軍,韃子在我們側後方,已經追了一個多時辰了。”關敬在派人探查過敵情之後,策馬到王守仁馬前彙報情況。

王守仁道:“這說明我們判斷對了,相信明日午前,我們就會遇到另外阻截我們的韃子主力!”

關敬請示道:“那要不要先把後面這一路給吃了?”

王守仁親自舉起火把,手上的火把揮舞了幾下,隨即有訊號彈升空,這是提醒軍隊繼續快速前進的訊號。

“後方韃靼人馬數量,必不在我軍之下,與之纏鬥必定會浪費半日以上的時間,現在就是一爭高下的時候,哪怕差盞茶的工夫,我們都可能阻截不住韃靼汗庭的人馬!不必懼怕後方韃子來襲,也不必擔憂明日遭遇兩方夾擊,只要他們敢進入二里範圍之內,讓他們知道六百門炮齊射的威力!”

“是!”

關敬馬上就明白是什麼意思。

交戰費時間,而且韃靼人也未必是真的想決戰,只是想把大明軍隊給拖住。

至於怕對方合圍……大明這邊還真不怕。

本身大明一方也是機動性非常強的騎兵,就算被圍,大明朝著一個方向突圍,韃靼人也只能倉促營帳,而且誰進入大明火炮的射程範圍之內,都是找死。

等於說……

你們圍你們的,我們就是要往一個方向走,你們也圍不住。

我們往哪個方向走,哪個方向就是你們的薄弱環節所在。

至於你們想用引戰的方式,把兵馬堆過來……只要不是在我們行進路線上,我們也懶得去追懶得去打。

……

……

一天一夜的急行軍,大明一邊走了近三百里。

天明之後,旭日東昇時,後方察哈爾部追上來的人馬數量,已從七八千增長到一萬以上,且還有聚攏各處人馬繼續增強實力的傾向。

但對於大明一方來說,那不過是個數字。

他們的目標就一個,那就是找到韃靼人最薄弱的環節,就是他們遷徙的族民,誰說殺雞焉用牛刀?

我們就是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可口的玻璃渣

西子貓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