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不敢這麼編

在場的文官本來都覺得王越就算贏了,也有虛報和誇張的成分。

但只是聽了皇帝對第二份戰報的總結,每個人臉上都露出一些略顯尷尬的神色,那些本來準備出頭好好質疑一下這場所謂捷報的人,也不得不收起心中的輕慢。

謝遷道:“陛下,莫非韃靼是落荒而逃?”

朱祐樘點頭,很認真道:“朕還是要怪責王越的,他將邊塞關城炸得不成樣子,糧草輜重損失頗多,以關城和輜重為誘餌,初時的確是有損大明邊軍的威風。

不過正因他讓出了偏關關城,韃靼驕而自縱,疏於防備,才取得這般的勝果。

有得有失.”

謝遷本想說,把偏頭關整個給炸了,還算他有得有失?

感情是修關城的銀子,他王威寧不用掏腰包是吧?

打一場勝仗,要把關城炸了重修……這成本有點大。

此時眾大臣也開始傳閱第二份戰報。

屠滽道:“不是說有過千,怎的……已過兩千之數?”

戴義解釋道:“這還不算被威武天火藥炸死的韃子士兵,光斬獲首級便有一千六百數之上,俘虜的也有近七百,如果加上先前直接被炸死的……或已超過三千.”

這下那些想出來質疑的,更要掂量一下質疑的風險了。

很容易質疑不成,把自己栽進去,被皇帝怪責一個誣陷忠良。

眾人也顧不上皇帝在場,都在低聲議論紛紛。

主要是這個戰果……

太恐怖了。

這是京師保衛戰之後,大明在西北取得的最大戰果,更重要的這是一場遭遇戰,而不是像京師保衛戰那樣屬於固守一隅,其戰略意義相當於……大明已經能主動跟韃靼正面硬碰硬較量,並取得輝煌戰果……

大明對韃靼以守為主的邊關戰略,可能因此而改變。

恰逢草原正在完成一場統一的戰事,火篩的兵敗,不用大明出手,估計達延汗就會趁虛而入,什麼太師,草原這些部族一旦涉及到利益糾紛,兼併起來也絲毫不留情面。

盤子就那麼大,你火篩佔了,別家怎麼吃?

你牛逼的時候,都讓著你。

等伱落魄了,自然都撲上來要分食。

火篩犯邊的歷史,似乎也要翻篇了。

徐瓊走出來拱手道:“陛下,王威寧取得如此戰績,連同三軍將士應予以嘉獎犒賞.”

先前就是徐瓊帶頭恭賀,這次徐瓊理所當然也出來表示要犒賞軍功。

朱祐樘嘆息道:“目前到底只是王越一人所述,具體如何還要看後續結果,朕還要以各方的戰果加以佐證,有功之人朕不會虧待,有過錯的人朕也不會姑息。

諸位卿家,今天辛苦,散了吧.”

眾大臣心裡不是個滋味。

先前是他們嚷嚷著要去調查王越,說王越虛報戰功。

現在王越把自己的功勞擴大了一倍有餘,從殺傷俘虜韃靼士兵一千人,擴大到近三千,甚至是三千開外……可現在,他們沒脾氣,倒是皇帝還理智起來。

因為有些事……王越他不敢這麼編。

彼一時此一時!

找誰說理去?

眾大臣將要散朝出宮,屠滽忍不住問道:“陛下,那威武天火藥是為何物?”

朱祐樘本來也要離開文華殿,聽到這裡,他也不由想多說兩句,因為這是他引以為傲的東西,他指了指戴義,意思讓戴義來說。

戴義笑道:“屠尚書,是這樣,此火藥威力驚人,開山破石不在話下,乃是國子監張周張貢生調配出,東廠派人研習配方後,已大批次製造,用在西北實戰中……陛下賜名為威武天火藥.”

“啊!?”

現場一片譁然。

有關“張貢生”,基本沒人見過,透著神秘,但這個人的傳聞最近是不絕於耳,尤其是在清寧宮火災、河南新野地震被其命中後,大臣也有感於其測算天機的能力,大概有種要把張周當成未來欽天監監正的意思。

現任的欽天監監正吳昊可以讓賢。

現在……

不但能測天機,還能研究火藥,相助王威寧取得西北大捷!?

朱祐樘補充道:“此番西北韃靼用兵方略,也全都是張周張卿家在年前推算出來的,並出謀劃策,有威武天火藥的軍功,朕自然也不能虧待於他.”

劉健聽出一些苗頭。

皇帝這可能是想借王越大捷,給張周定軍功,甚至是賜爵位?

這可是個危險的訊號。

他趕緊走出來道:“陛下,如今西北戰況仍有諸多不定因素,應調配各方兵馬,防止韃靼以我偏關守備鬆懈,伺機而入。

至於論功請賞之事,也當等西北戰事平息之後……酌情而定.”

朱祐樘本來就沒急著給張周論功,他也知道這件事必定會遭遇到文官的阻力,也就點點頭沒勉強。

“回頭再議吧,不過料想偏關有王威寧坐鎮,韃靼人是不敢再來犯……”

大臣稱呼王威寧,多隻是一種熟悉的稱呼,因為這名頭比王越本身的名字很響亮,皇帝這會突然稱呼王越為“王威寧”,這就有一種暗示,告訴在場大臣,朕其實就是要還他爵位。

在場自然有很多人對此有大意見的。

文官得爵……始終是他人有自己無的事,文官就會拿破壞祖制之類的出來抗辯。

甚至王越以前巴結中官、落罪被髮配,甚至是“有悖先帝用人”等之類的託詞,未來也不會少見。

只是在這個特殊的當口,大臣有再大意見,也只能先保留。

……

……

眾大臣在三五成群,嘈雜的議論聲中,出宮而去。

馬文升和劉健被留下,他們會前往乾清宮,同時被皇帝傳見的,還有英國公張懋、保國公朱暉、成國公朱輔。

保國公一脈算是靖難之後武勳得爵的典型,朱暉的祖父朱謙靠京師保衛戰後鎮守關塞,得爵撫寧伯,而其父朱永則是靠成化十五年出兵建州女真,以“擒斬六百九十五級,俘獲四百八十六人,破四百五十餘寨,獲牛馬千餘,盔甲軍器無算”的功勳,獲得世襲保國公的爵位。

朱永在弘治九年才過世,是各家第一代國公中最晚得爵,也是最晚去世的一個。

保國公朱暉現年已經五十多歲,因為他跟其父當年都曾追隨過王越在西北跟韃靼人交戰,這次朱祐樘順帶召見他的目的,是想派他去西北,協助王越。

乾清宮內。

文臣和武勳分別列在兩邊。

朱祐樘先讓戴義將之前在文華殿說的事,跟在場三名國公也說了。

三人的反應比文官可就直接多了,張懋更是喜不自勝道:“可喜可賀,陛下,看來我大明邊陲可平草原群狼,重振封狼居胥的偉業……”

“行了行了.”

朱祐樘都聽不下去。

跟你說點正經事,你張老頭拍的哪門子馬屁?咱能幹點實在事嗎?

朱祐樘又望著一旁呆立的成國公朱輔,道:“成國公,令郎在西北,領右軍兵馬,突擊進城,親手斬殺狄夷一名,俘獲俘虜過百,其軍在陣中斬殺狄夷首級也有數百……他初出茅廬,便有如此的英勇,果然是將門虎子令朕欣慰啊.”

“呃?”

朱輔一聽。

這是什麼情況?

這在說我兒子嗎?還是說我除了二小子朱鳳之外,還有別的兒子在隨軍?

親手殺狄夷一名,俘虜敵軍過百,帶兵斬殺數百韃子……

“犬子他,只是第一次從軍,應是並無經驗.”

朱輔聽著就覺得離譜,謹慎起見,還是不要承認這是自己兒子了。

他是鼓勵讓朱鳳隨軍去西北,能跟著王越去歷練,他當然覺得很好。

但如果說王越給朱鳳一路人馬,讓朱鳳輔佐帶兵……

朱輔怎麼都會不信的。

將心比心,連我這個當老子的,都不可能把兵權給那渾小子,他就是個混吃等死的爵二代,連爵位繼承權都沒有……

何德何能?

王越是沒長眼嗎?

朱祐樘拿出一份戰報道:“知節他勇猛無畏,連朕都沒想到,從他千里之外趕路到京城為公主獻藥,朕當時便覺得他有忠義之風,偏關一戰,他更是沒有辜負朕和王越對他的信任,哦,還有張周對他的欣賞,秉寬的眼光一向都不錯.”

朱鳳聽到這裡,已是心潮澎湃。

那還真是我兒子啊!

這小子……

狗屎運踩一次就行了,這怎麼踩起來還沒完了?一次比一次走運!?祖墳冒青煙了嗎?

有一點他是聽明白。

在兒子立功這件事上,張周是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或者人家王威寧就是給張周面子,才故意漏個大功給兒子,讓兒子撿了大便宜。

“偏關一戰剛結束,戰局尚未平息,等一切都定下之後,朕再對他酌情賞賜,再給他個爵位也不是不可!”朱祐樘很大方。

以朱鳳領一路人馬,殺進偏關所取的戰功來看,的確夠給個爵位。

畢竟朱鳳不是文官,他是武勳之子,武將在得爵方面的條件,並沒有文官得爵那麼苛刻。

也是可給可不給的問題。

但誰讓朱鳳是跟張周混的?

從朱祐樘的角度來說,朱鳳最大的功勞是舉薦了張周,光是這一條皇帝就想找方法去賞賜他,而王越正好又給了朱鳳這樣一個立功的機會,朱鳳也爭氣,不管他在戰場表現如何,至少人家有名將帶,名將也願意把功勞讓給他,然後……

皇帝就算是做個順水人情,順理成章要給朱鳳個爵位。

“老臣愧不敢當.”

朱輔趕緊跪下來婉拒。

“陛下……”連劉健都聽不下去,要出來反對。

倒不是說劉健覺得朱鳳不適合得爵,他甚至都懶得考慮這個問題。

他反對,是因為他覺得,現在戰況未明,戰場瞬息萬變,偏關現在的形勢都還不知道呢,後方就開始論功行賞?

朱祐樘打斷劉健的話,道:“朕只是有此想法,還未定,劉閣老不必先反對,以後朝堂會再議的.”

劉健只能退回去。

他知道,皇帝一旦動了這心思,其實朱鳳得爵,就已是十拿九穩。

皇帝金口一開,除非有什麼重大變故,不然是不可能收回的。

“保國公.”

朱祐樘道。

“臣在.”

朱暉趕緊下跪。

這些武將別的沒有,在任何時候都要表現出對皇帝的忠誠,下跪的姿勢都很順溜。

朱祐樘道:“不必如此,朕是想讓你去西北,任總兵官,協助王越在偏關的收尾.”

馬文升舉起笏板道:“陛下,那平江伯……”

目前王越麾下的總兵官,其實是平江伯陳銳,皇帝既然要調朱暉去偏關當總兵官,自然是要把陳銳的官職給下了,但這一場是捷報,陣前換了總兵官,怎麼都說不過去。

朱祐樘面色也有些不善,雖然王越在上奏中,並沒有說陳銳的壞話,在關鍵時候老王還是知道軍心團結的重要性,不會一邊得功勞一邊去中傷同僚,那顯得他太沒品。

但陳銳以往的作風,就好像皇帝不知道一樣。

皇帝養著東廠和錦衣衛是幹嘛的?難道連你陳銳怕火篩都不知道?要不是看你在西北征戰多年,有經驗,才不會讓你去配合王越。

本以為你跟了王越,能好好表現一下,扭轉那些對你不利的罵名。

結果你倒好……

偏關撤離,你直接帶兵跑了?

就這樣,朕還能留你在偏關?

容易被你一顆老鼠屎,壞了西北大捷這一整鍋粥。

“至於平江伯,朕打算調他去宣府,先任總兵官,等事平息之後,再有調遣.”

陳銳本來是可以被調去寧夏打達延汗的。

因為陳銳跟達延汗的交兵,並不落下風,陳銳也算是西北那些武勳中資歷和威望都比較高的。

但現在有了偏頭關一戰的獲勝,皇帝覺得沒這必要了,你陳銳還是先去宣府呆幾天,等戰事結束之後,再把你調回京師賦閒,或者把你安排到西南去守山寨,或是去東南靖海……

天下之大,總有能安排你去的地方。

只是西北這旮沓不適合你混。

朕有王威寧在西北坐鎮,就夠了。

朱暉道:“臣領命.”

雖然現在西北的局勢基本已定,朱暉知道去了西北也不見得有太好的立功機會,但現在王越正是風頭無兩,當兵的誰不想跟著名將去混?

就算是撿王越剩下的,混個資歷回來,也能受用無窮。

朱暉剛繼承他爹的爵位還不到三年,寸功未立,這自然也成為他最好的機會,不然就只能提督十二團營的一營。

距離別家的國公,動輒就是都督府都督、提督京營、南京守備勳臣的,差距還有點大。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混跡天寶作閒人

地上五百塊

長煙落日閉古城

風煙雲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