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知行合一

乾清宮內,劉機和王鏊二人恭敬異常,因不知其中關節,不敢發問,只等朱祐樘說明情由。

“……兩位卿家從南京回來,一路辛苦,沿途可有何見聞?”

朱祐樘沒有上來就問張周的事。

劉機的官職相對較高,他代表二人,將沿途所看到黃淮災情,大致跟朱祐樘奏明。

朱祐樘道:“黃淮災患,朕已派人前去查探,決口的地方現在已經補上,只是苦了沿岸的百姓,朕準備在來年凌汛到來之前,再增加人手修築河工。

地方賑災事宜,推進也很順利,估摸最近災民會陸續返鄉,不會耽誤來年春播.”

劉機急忙道:“陛下憂心於百姓,乃百姓之福.”

面對這樣的恭維,朱祐樘並未覺得怎樣,他突然岔開話題問道:“江南鄉試,聽說取了一位貢生為解元,叫張秉寬的,他的才學如何?”

“這……”

劉機不知該怎麼回答,隨即將目光落到王鏊身上。

大概的意思是,你選的解元,皇帝現在問及,就由你親自來回答。

王鏊只能將自己的想法如實上報:“陛下,以臣看來,張秉寬的經義註解或還有不足之處,但其文章心懷天下,讀其文章便可體會到其憂國憂民之心,此為臣等選其為解元之緣由.”

本來王鏊是要為自己辯解的。

他很怕自己的理由被皇帝給駁回來,畢竟例貢的才學什麼樣子,世人皆知,弘治帝明察秋毫可不好糊弄,可就在他陳述理由時,一旁的陳寬居然拿了一份好似書卷的東西,放到了朱祐樘面前。

朱祐樘也只是大致掃一眼,好像這東西他很早之前就看過。

“正是如此!”

朱祐樘對王鏊的話,好像非常認同,指著眼前的書卷道,“朕也看過張秉寬的文章,覺得此子乃有兼濟天下甘為仁臣表率之風,朕這幾年看了不少文章,卻從未有這般能令朕折服的,如此才華,就算中個狀元也不為過。

對了,你們兩位可曾見過他?他現實中為人如何?”

劉機和王鏊聞言不由對視一眼。

這還跟皇帝有共鳴了?

難道說,皇帝眼前的就是張秉寬鄉試考卷所寫的文章?就算對張周的才學有懷疑,直接找幾個翰林甄別一下就行,皇帝有必要親自看嗎?

王鏊略顯遺憾道:“鹿鳴宴時,未見其人.”

朱祐樘問一旁的戴義道:“張秉寬上奏,是哪天?”

戴義道:“好像是八月底.”

朱祐樘笑道:“那便是了,鹿鳴宴時,他忙於配藥及上奏等事,必然是抽不開身的,怎可能有時間去參加鹿鳴宴?連鹿鳴宴上揚名立萬的機會都不顧,一心為皇室興衰,為大明朝廷,如此之人真是做到了言行一致。

兩位卿家,伱們此行江南可說是收穫頗豐未負朕望,朕自有賞賜.”

這下王鏊和劉機都蒙了。

完全聽不懂。

二人都在想,這跟陛下說的是同一個人嗎?就算是同一個人,好像也不是同一件事吧?

戴義見二人懵逼的樣子,不由笑道:“兩位或有不知,這位張解元,先前與成國公府的二公子,一同為小公主進藥,令小公主得痘瘡之症後轉危為安,陛下深感其忠義,所以才會請兩位來問詢的.”

劉機一臉驚愕道:“陛下,臣等對此並不知情.”

是真的什麼都不知道,知道的話,也不至於在來的路上還擔心選張周為解元是什麼過錯了。

現在不但沒過,還有功,真是人生之悲喜,往往都這麼出人意表。

朱祐樘道:“朕希望他來年,能一榜高中,等他到京師之後,希望兩位卿家能對他多加指點.”

“臣……”

劉機和王鏊都不知道該怎麼回答。

還能這樣的?

皇帝居然讓他們去單獨栽培一名考生?

好像張周跟皇帝有多親厚的關係一樣,皇帝這是選他們二人給張周當輔導老師,為張週考中進士做一番突擊教培。

“呵呵,是不是覺得朕給你們出難題了?朕覺得,只要你們稍加指點,以他的才學,中進士應該是沒問題的,倒也希望他在京城備考時,不為太多外事所擾,你們斟酌而定吧.”

“臣領旨.”

這次由劉機主動承攬了這差事。

朱祐樘說完了正事,卻還對眼前的文章愛不釋手:“太好了,大明朝正是需要這般人才,尤其看他這句‘知行合一’,總結多恰到好處?治學不如治心,恰合朕意.”

王鏊和劉機也算是聽出來了。

因為張周治好了小公主,在朱祐樘眼裡,張周身上什麼都是香的,別說張周文章本來寫得就不錯,哪怕張周的文章真的上不了檯面,估計皇帝也能從中找出閃光點,在他們面前吹噓一番。

……

……

劉機和王鏊面聖之後,從乾清宮出來,二人腦子似乎都還沒轉過彎。

戴義跟著出來,笑著道:“恭喜兩位,陛下剛吩咐,給你們的賞賜會派人送到你們府上,兩位辛苦了,這就差人送二位出宮。

告辭告辭.”

這邊戴義很客氣行禮,二人也跟著回禮。

等跟戴義作別,二人也差不多快到東華門時,劉機才問了一句:“濟之,你怎看待此事?”

王鏊搖搖頭。

他心情很複雜。

劉機道:“也是,跟張秉寬一面都沒見過,現在卻想見識一下,這到底是怎樣一個人,剛考中解元,就獻藥?風馬牛不相及的事,卻出現在一人之身,讓人不解啊.”

王鏊則道:“如果連陛下都知道他,還對他春闈高中抱有期待,就只怕想讓他不為塵事所擾,也難了,這並不利於他科舉進仕.”

劉機笑道:“所以陛下才會讓我們好好教他不是?既然他能說出知行合一的話,想來也可以放平心態安心備考?”

“唉!”

王鏊嘆口氣,也不知說什麼好了。

……

……

皇宮,欽安殿內,李廣正在聽太監陳喜的彙報。

“……據說是陛下已派人,通知讓那個名叫張周的進士早日到京城來備考來年會試,若他到京後再跟陛下舉薦信口雌黃的方士,對天師您不利!”

李廣最近幾年,深得朱祐樘的信任,其勢力已開始從皇宮往外發展,在朝中也有了很大的影響力。

當然這一切都建立在皇帝對他煉丹和堪輿玄空能力的推崇之上。

李廣容不下第二個跟他有相似能力的人存在,尤其他深知自己的能力不過是動嘴皮子,越沒實力的人越沒有自信。

當李廣聽了陳喜的話之後,已氣得滿臉通紅,氣息也很濃重。

既像在生氣,又像是緊張,害怕失寵。

陳喜道:“天師,要不要……派人去把這個張周阻攔在路上,讓他徹底不能來京城?”

李廣冷冷道:“他是舉人,還得到陛下賞識,你以為那麼容易就能把人做了?”

“可要是被他進了京城,再有機會面聖的話……”

陳喜也滿懷憂慮。

現在皇宮很多人也是跟著李廣飛黃騰達的,要是李廣倒了,樹倒猢猻散,在各家當權太監基本盤都固定的情況下,這些跟著李廣混的人很難再找到容身之所,基本就被淘汰了。

李廣道:“說到底,他充其量也不過是個舉人,等他到京師後,威逼利誘一番,他還跟與本天師作對不成?”

“話雖如此……”

“還可以許給他一些利益,反正只有他一人知曉那方士是誰,便找個相熟的同門,讓他指認,再讓他將人舉薦到陛下身邊.”

李廣的話,讓陳喜很是驚喜。

陳喜堆著一臉恭維之色道:“天師高明!以此將其收攬到您的麾下,那天師在陛下眼中,就更是神機妙算深不可測!陛下對您,也將會更加信任。

到時天師還有同門在旁相助,如虎添翼,朝中人更沒法再對您說三道四.”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三國:我,曹家長子,大漢慈父!

鳳雀吞龍